不少喜爱看三国故事的读者在渐渐熟悉各种人物关系之后,可能便会发现这样的一个问题:曹魏集团虽然一统北方,但因为中原地带常年遭受战乱之苦,不得不令百姓休养生息,来恢复国力;而蜀汉集团虽然人才辈出,但在后期却接连遭受重创,也无力再图天下;反观孙吴集团,割据江东六郡,而且还安逸发展了几十年,在这样的情况下,却始终没能统一中原,甚至走向了自取灭亡的境地。
那么,东吴集团到底有没有实力一统中原呢?笔者认为,东吴集团在某种程度上,确实是有这个可能性的。纵观江东局势,其实力的确不容小觑。首先从地理位置上来看,孙吴集团割据江东六郡八十一县,在人口、粮草、军械上面,都是相当充足。而且孙吴占据长江这条天堑,便在地理位置上面,处在了不败之地。
不仅如此,孙氏政权三代领导者,也都算是当世枭雄。孙坚出身寒微,却能在乱世之中,凭借其个人能力,笼络到一批忠心耿耿的班底;到了其长子孙策之时,这位江东小霸王更是在短短三年之内,便轻易荡平江东,从而奠定了江东基业。后来孙权少年继位,不仅很快安稳了江东内部,还先后击败了曹操、刘备这两位当世枭雄。可见孙权手段,也是极其了得,甚至还让曹操发出了“生子当如孙仲谋”的感叹!
除此之外,江东的人才也是源源不绝的涌现。在武将方面,孙吴集团便有着江东十二位虎臣,其中有一猛将甘宁,他不仅曾率百骑劫取曹营,令曹军闻风丧胆;而且就连关羽,也是对其十分忌惮。且看文臣方面,张昭颇有才干,虞翻直言善谏,都是难得一见的良臣。另外,请注意江东的历届大都督,如周瑜、吕蒙、鲁肃、陆逊等人,也都是当世一流的统帅之才。由此可见,江东集团也确实是人才辈出。
可即便如此,割据江东的孙吴集团,却始终没能走出江东一步,最好的情况,也只是占据了一半荆州而已。而且在多年发育之下,东吴最后竟然走上了坐等灭亡的境遇。那么这其中,究竟有着什么样的隐情呢?综合当世情况来看,笔者认为,有以下这三点原因:
首先,孙权的长处并不在于进取。孙权的聪明,在他年幼之时便曾多次显露出来。但是作为一个聪明人,孙权更擅长的却是自保。对此,孙策对自己的这位亲弟,也曾有过类似评价。据《三国志孙破虏讨逆传》记载:“举江东之众,决机于两阵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如卿。”事实证明,孙权在防守江东这件事上,确实做得很到位。曹操、刘备先后引军来犯,都被其阻击在了江东之外。
但是孙权这个聪明人,为了保住江东基业,却有些过于隐忍了。面对曹氏集团的数次攻伐,只要没危及到江东基业,孙权便会以求和为主。在曹丕篡汉自立之后,孙权也是在第一时间内上表称臣。而刘备亲率大军伐吴之时,孙权首先想到的,也是妥协。如此看来,孙权和其父兄相比,确实是少了一些血性和进取心。
其次,东吴军队并非善于陆地作战。虽说孙权善于自保,但他也并非没有丝毫野心。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孙吴趁着曹操进取汉中之时,向江淮一带的重镇合肥发起了进攻。孙权此次出兵是出其不意,并且他还带了十万大军,远胜合肥的七千人,怎么来看都是稳操胜券。出人意料的是,张辽带了800敢死队,便在逍遥津一带大败了孙权十万大军。究其原因来看,恐怕还是江东军队不擅长陆地作战。
其实这也很好理解,毕竟江东靠近长江一带,其水师能力自然不必多说。但是孙权如果想要培养一批骑兵军队恐怕是很难的。一方面,江东地处淮河以南,长江以北,本就气候湿润。既然如此,马匹所食用的干草,便成为了一个很大的问题。另一方面,即便孙权能凑齐一支骑兵队伍,但是江东多为水乡,又哪里有专门的平原地带,来让骑兵队伍专门接受训练呢?在这样的情况下,东吴必定很难训练出大量骑兵。即便东吴军队能顺利进入中原地带,在没有骑兵支持之下,恐怕也很难取胜。
最后,孙吴政权偏安一隅,后期已失雄心。尽管长江天堑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江东的安全,但是它也成为了江东出门的一个障碍。殊不知,连一个江夏太守黄祖,就能将孙氏锁死在江淮一带,令其18年未曾上岸。不仅如此,江东的军民在经历几十年的安逸生活之后,也逐渐失去了当年打天下的雄心壮志。正因如此,江东便有不少文官,在赤壁之战前夕,便生出了投降的念头。
除此之外,孙权在后期之时,也开始变得昏庸起来。他不仅自毁长城,逼死了一代名将陆逊;还因个人喜好,几度废立太子,致使东吴朝堂政局不稳,一直处在动荡不安之中。可以看到,东吴内部因为内耗,便平白损失了不少国力。而后来继位的几位昏君,也导致了东吴政权,最终走向了坐等灭亡的惨剧。
以上,便是笔者对于东吴政权错失天下的一些个人看法。当然,也不排除还有一些其他原因,在这里便不一一说明了。毕竟历史,只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蜀国不可能统一全国的原因: 1.西川地方豪强势力强大,连诸葛亮都无法完全控制. 2.蜀国人才凋零,中后期战无将,治无臣. 3.刘备用人重出身地位,像赵云这样的人,在真正历史中根本就难有用武之地?
4.西川地势复杂,是守成之地,却非进取之处,而荆州是易攻难守之地 5.诸葛亮说过要中原有"变",关羽才能从荆州北伐与西川刘军并进,但关羽北伐时,北方平静没有"变" 6.诸葛亮是一流的政治家和战略家,治国治军有道,但却并不擅长直接统军打仗,诸葛亮做事过于谨慎小心,不相信部下的能力,事必躬亲。
蜀的综合国力不行,它根本不具备统一天下的条件,能自保就不错了.它是有几个人才,但光凭几个人就能统一天下?何况诸葛亮之才那是小说上的夸张,就是诸葛亮真的那样,他浑身是铁又能碾几根钉呀.
不注意人才培养,有他们时,尚无天时,地利,无他们时,蜀中无大将,而吴魏两家人才辈出,蜀国焉能不败,孔明虽能,却无弟子,一姜维却是阵上所收,
曹魏当时的经济实力还不足以消灭两国 所以三国共存了半个世纪 后来还是曹魏经济发展的快 所以就由取代。
蜀吴两国长期结成联盟曹魏的司马家族统一全国 建立西晋 实际上蜀汉经济不足、人才不足、有屡屡征战、连犯几次大的战略性失误 诸葛亮也并没有小说上说的那样厉害 所以无论从哪方面讲 蜀汉都不可能完成统一大业的。
经济,四川平原就那么大,怎么可能和全国相比,人口少,就没有兵,经济也不行。内陆地区。至于人才,诸葛亮被神话了,没那么强的。所以失败是必然的
三国鼎足而天下三分,这是历史造成的不幸。而无论是曹魏还是东吴或者蜀汉,之所以都没能完成统一大业,不是因为他们不想,而是受制于当时的形势而无法实现!
这三个国家,都有各自的难处。
首先说曹魏:曹魏虽然实力强大,但却始终无法集中力量统一天下。这里边的原因也并不复杂——全是因为蜀、吴联合抗曹的缘故!
正是由于受制于蜀、吴两头的牵制,才使得比较有作为的曹丕和曹睿,既无法灭蜀也无法灭吴!而到了蜀、吴两国衰落之时,魏国的权柄也已落入了司马家族之手。因此,此时的魏国虽名为曹氏江山,实则已经成为司马氏的天下。
其次是蜀汉,蜀汉国小力弱。论兵力不如曹魏雄厚,论人口也不如曹魏众多,论财力更不能与之相比,论地盘甚至还不如东吴辽阔。因此,尽管蜀汉曾有诸葛亮“六出祁山”和姜维“九伐中原”,但却因实力有限终究难以成功!
最后说东吴,东吴在三国中的地位最尴尬。因为曹魏尚有借“汉禅”而继大统的理由,宣扬自已是继承了汉朝的“正朔”。蜀汉也可凭借刘备“大汉皇叔”的名义,宣扬自身为汉朝的当然继承者!
可是,东吴却与这两者都不挨边。因此,孙权的皇帝之位便坐得非常尴尬,纯属于分疆裂土之举。所以东吴对于统一天下没有太大的兴趣,它的联蜀抗魏或伐魏之举,掺杂了过多的投机成分!更兼东吴的长处是水战,其弱项是陆战!正是因此,在东吴强盛之时,孙权也难取合肥,陆逊也不得襄阳。
那么,为什么司马家族就能先灭蜀后吞吴呢?因为司马家族的运气太好了!当其掌握了魏国政权之后,昔日曾经屡伐中原的蜀国已经衰落下去了。而且自从刘禅亲政宠信黄皓之后,蜀国的内政更是一团糟,这人心也就散了。所以当司马昭派钟会和邓艾伐蜀之时,才会收到一举将其灭亡的奇效!
在灭蜀之后不久,司马昭之子司马炎便夺取了魏国江山,建立了晋国。至此,曹魏便宣告亡国了!而在拥有了蜀地之后,晋国便对东吴构成了西部和北部,两面夹击的战略态势!
恰在此时,又逢东吴内部权臣争斗,宗室自相残杀。直到残暴的孙皓上台之后,吴国的权臣才被他杀了个精光。不过此时的东吴已经衰落不堪了,它的国力将近衰竭,它的人心业已星散,它的士气已经低落,它的国运即将完结。
故而,当晋国在灭蜀的10年之后,调集重兵从长江上游、中游和下游,分头向东吴挺进之时,吴国便既无招架之功,也无还手之力了!在晋军迫近建业之时,不仅东吴的水师一触即溃,其他部队也纷纷望风而降。而到了这个时候啊,那位以残暴无情而闻名的孙皓,除了选择投降以外,已经无路可走了!
吴国被灭之后,标志着整个天下复归于一统。历史上流传了一句话“七雄相争秦得胜,三国归晋庆太平”。只是很可惜,无论是秦还是晋,它们的统一都太短暂了!
在整个三国时代,吴国的实力都是排第二。
关羽北伐时,东吴与蜀汉翻脸,袭取荆州,杀了关羽。没多久曹操死了。
刘备为了夺回荆州东征,双方爆发了夷陵之战。刘备战败没多久也死了。
这时候的蜀汉与东吴内耗,蜀汉实力大减,东吴也好不到哪去,这时候东吴与蜀汉加起来都干不过曹魏。
三国之间的国力悬殊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当然实力弱不代表灭不了实力强的,统治者能力很强的话,也是可以以弱胜强,扭转局面的。曹操对袁绍就做到了这一点。
曹操、刘备死了,吴国不能完成统一,一方面那两国都后继有人,另一方面孙权本身能力不足,无法扭转吴国在国力上的劣势。
曹魏这边,曹操死后,曹丕接班。不说曹魏别的能人,光曹丕最信任的司马懿,就不是个简单人物。曹操死后,曹魏实力并没有削弱。
蜀汉这边,刘备死后,诸葛亮掌权。诸葛亮的能力远在刘备之上。刘备死了,诸葛亮反而能使蜀汉更强。
孙权虽然年富力强,正值盛年,但孙权搞搞政治,治理国家,守住江山绰绰有余,攻城掠地,争夺江山,孙权实在没这能力。
孙策死前就对孙权说过:“率领江东兵众,决战两阵之间,横行争衡天下,你不如我;但举贤任能,使其各尽其心,用以保守江东,我不如你。”
孙策的意思就是打江山,你不如我;守江山,我不如你。
孙策这不是随便说说的。孙策虽然像项羽一样能征善战,但绝不是项羽那样的有勇无谋。孙策喜欢招揽人才,善于用人,看人的眼光不会差的。
孙权的表现也如孙策所说,确实没有开疆扩土的能力。
孙策之死,东吴基本上就没了统一天下的能力。
孙权前期,还有周瑜在,周瑜想拿下荆州、益州与曹操二分天下,最后与曹操决雌雄,夺取天下。周瑜英年早逝,这唯一的希望也没了。
鲁肃时期坚持联刘抗曹,三分天下,与刘备联手灭曹操,与刘备平分天下。这只是双方协议上讲的,最终双方肯定也是要争夺天下的。但是孙权在合肥之战一败涂地,无力北伐,这种战略下只能靠刘备灭曹,东吴最终也捞不到什么好处的。
吕蒙时期,孙权也意识到刘备发展壮大对自己的威胁,支持吕蒙与刘备翻脸。吕蒙打仗是真没话说,不喜欢打硬战,善于取巧,不战而屈人之兵。吕蒙取巧先后把荆州六郡全抢走了。吕蒙估计是打算靠自己的能力扩大东吴地盘,只是他把事惹完后,扔下一堆烂摊子就死了。
到了陆逊和孙权组合,估计连统一天下的心思都没有了。夷陵之战后,东吴与蜀汉讲和,蜀汉埋头恢复元气,东吴的日子一点都不好过。
曹丕直接派兵分三路攻打东吴,虽然没有成功,双方都有损失,东吴完全是被压制的。之后连续几年,曹魏有事没事就打一下东吴,东吴只有自保之力。直到228年,孙权耍诈,打了个石亭之战,翻了下身。但诸葛亮配合北伐,无功而返。
孙权称帝后,与蜀汉再次结盟,商量一起灭了魏国,平分天下,连地盘都分好了。只是嘴上叫得热闹,实力不允许。基本上连家门都没打出去。
孙权实在是没有打江山的能力,即使孙权有孙策那样的能力,也需要魏国主庸臣昏,重新陷入混乱分裂,像五胡十六国那样。
实际上东吴孙权没有孙策的开疆扩土的能力,东吴的士兵素质也不行,争夺天下到了北方,需要的是骑兵,水军就没什么作用了。就算是打蜀汉,东吴水军也得逆流而上,也不会是蜀汉水军的对手。
东吴军队也是奇怪,战力弱化严重。在孙坚时期,战力傲视群雄,可以说是天下第一。孙策时期也能开疆扩土,攻城掠地。到了孙权时期,就没打过什么漂亮的硬仗。
曹魏方面内部到了曹爽时期虽然有点乱,但还不至于到分裂地步,孙权北伐轻轻松松就被司马懿给收拾掉。
东吴无论是国力,君主的能力还是士兵的素质都不突出,就是蜀汉政权都灭不掉,更别说统一的强大的北方政权。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7835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刘邦之所以选择和亲,是因为白登之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