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刘邦之所以选择和亲,是因为白登之围吗

以史为鉴 2023-07-06 06:36:24

刘邦之所以选择和亲,是因为白登之围吗

刚好曾经劝刘邦迁都城的醒目部下娄敬可能是看出了他的心思,于是献计说:“匈奴单于再凶再猛也是男人,是男人当然都会爱好美女,不如多送公主美女大搞和亲,这样生的下一代就是你的外孙,皇上你就是外公了,大家都是亲戚,匈奴人自然也不再那么嗜血好战啦,至少会有点投鼠忌器嘛。”

呵呵,这招还真是使得,又是玩的陈平式“美人计”耶,可谓是一脉相承也,还是用美女换和平的那一套,只要能保住江山,美女又算个什么,刘邦连声大赞道:“这招高!就这么办了!”

话说娄敬这个见皇上也穿得破破烂烂的家伙,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刘邦也最喜欢有本事有个性的人了,绝对是不拘一格降人才也),也是刘邦的一个重要谋士,他一生中对帝国最了不起的贡献有三,即迁都、和亲、迁豪三项计策,这三项计策我都听他的,也对刚刚立国的汉朝的政治稳定起过十分重要的作用,居功至伟也。

不过,有一样刘邦没有听娄敬,也就是追击韩王信并抗击匈奴被围在平城白登山七天七夜差点丢了小命的那一次,起初娄敬是反对刘邦出兵的,认为此去一定不利于汉军,因为匈奴人是使诈高手,居然还应验了,真是一位奇才也。

说起匈奴,这个曾使刘邦吃了哑巴亏的北方游牧民族,其实他们在秦汉天下纷争之际,就趁机加强自己的力量逐渐强大起来,狡猾有加的冒顿单于更是乘着中原楚汉相争无暇顾及其他战事之机,悄悄控制了华夏国北部的广大地区,并拥有40余万精锐骑兵,一时兵强马壮的样子,成了北方的主要军事力量。汉一立国,匈奴也成为了汉朝北方的最大边患,骚扰不断,战事频频。

为什么刘邦会被匈奴围困在白登山呢?这个问题说来话长,前文曾扒过,我们在此长话短讲。

汉六年,野心勃勃的冒顿单于曾发兵围攻马邑,韩王信抵挡不住匈奴的铁蹄蹂躏宣布投降,而且在第二年勾结匈奴反叛,攻打晋阳,眼看本土都将要受到匈奴威胁,也为了修理一下韩王信这个反骨仔,刘邦只好率30多万大军又御驾亲征。大军到了晋阳,刘邦便派使者入匈奴探听虚实。不料十分精明的匈奴单于巧妙地上演了一出“隐强示弱”的好戏,故意隐藏如狼似虎的精兵强将,只给前来刺探军情的汉朝使者看到匈奴的老弱残兵,让汉使者留下了匈奴人软弱无能没战斗力的印象,中了他的奸计,可谓是兵不厌诈也。侦察敌情回来后的使者不知是中了别人的道道,被表面现象蒙蔽的使者当然说匈奴弱不禁风一击即跨,还口口声声说是眼见为实也(那些实是伪装的),汉军打过去绝对会摧枯拉朽,而当众人皆醉时唯娄敬独醒,他认为匈奴人轻易就击败了韩王信,绝对不会是乌合之众,这里面一定发生了我们不能了解的诡异变故,所以他力排众议,认为匈奴有意诱敌深入,让汉军钻进他们装好的口袋“伏奇兵以争利”,出奇制胜也,认为汉军绝不可轻率出击,不然的话会吃大亏。

原本娄敬是对的,刘邦却被使者的所谓“眼见为实”所鼓动和蛊惑,不听娄敬建议轻进的结果大家也知道了,被扮猪吃老虎的匈奴军队围困于平城白登山达7天7夜,靠阏氏说服单于才能突围而出,最后大败而归,才知道娄敬的苦口婆心,悔不该不听他的话,于是因为他的高瞻远瞩见识超人,刘邦特意擢升他为建信侯,还真诚地向他讨取对付强悍匈奴之妙计。

娄敬于是详细地为刘邦分析了当时的天下形势,认为“天下初定,士卒罢于兵,固不可以武胜也”,也就是说天下初定,大家都刚刚从炮火中爬出来,都有点厌倦了打仗,而且因为长期内战让物资匮乏天下空虚,只需要以和为贵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发展生产,根本不可能再穷兵黩武,于是给刘邦提出了以上所说的“和亲”政策, 也就是说把汉嫡长公主嫁给匈奴单于,实行“和亲”方是上策。尤其是娄敬从匈奴实地考察回来后,认为匈奴确实势力很强大,而且其部族离汉都城长安较近的只有700里,一天一夜驰马狂奔铁蹄即可到达,这样对汉朝国家安全威胁实在是太大了,为了缓解这种威胁,那就送美女吧,换句话说也就是用“美人计”换和平了,取一种怀柔姿态。

于是,对抗当时十分强大的匈奴颇感吃力的刘邦便采用了娄敬的建议,与匈奴结“和亲之约”,汉把宗室女作为公主嫁给单于为阏氏,每年奉送给匈奴大量的絮、缯、酒、米等物品,并与匈奴进行边贸活动,从而大大缓解了边防压力。后来“和亲”之策也成为了汉朝对匈奴长期实行的一项基本国策,确实也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既然说到“和亲”这个如雷贯耳的历史名词,我们还是愿意在此多费点历史口水的,因为由刘邦的出色平民谋士娄敬提出和策划的“和亲”,可以说是一个有划时代意义的里程碑式政治事件,也成为以后的经典性历史事件,因为就在于它的独特的开创性,也就是说大规模的持续“和亲”政策是始于汉的,尽管对此一直争论不休,说不好定论,不过史料上也确实没有多少这方面的记载,但说大规模和亲自汉始是应该是对的。

当然,和亲在历史上也曾经发生过,小规模零星的和亲会经常发生,而最早的和亲甚至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51年的周襄王时期。

据说,那时候周襄王想攻打郑国,但又怕力量不够,于是便娶狄女为王后,结为亲家,以此与戎狄军队结成盟军共同伐郑,以姻亲来结成军事同盟加强军事力量,这是一种有很明显政治目的的结亲行动,虽然从严格意义上来说也不算是假结婚,但和那种真正意义上的以结婚生子传宗接代的民间纯传统婚姻(当然和亲也可以生子)是有很大的不同,这可能是历史上较早出现的“和亲”事件,就在于它的最直接的政治目的,说白了也就是以婚姻和美女胸脯大腿换取平安,换取国家的政治和军事压力的减轻,这种典型的政治婚姻也是一种赤裸裸的政治交易行为,基本上和爱情无关。

那么“和亲”从字义上来说,那当然是以国家和平的名义进行的国家层面的婚嫁亲事外事活动。因而具有十分明确的政治目的,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历史上对和亲有褒有贬,认为好的说是促进了各民族的友好往来和社会经济文化进步,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认为不好的说这是一种屈辱妥协、投降卖国的政策,至少在牺牲公主的个人利益方面就没有立场和人情味。

哈哈,这世事就是奇啊,什么简单的事情到了不同的人那里都会变得复杂变得莫衷一是起来。

和亲于其形式来说大抵有两种,通俗点说,也就是高攀和下嫁两种。当国力较弱时为了取悦强敌和缓和民族矛盾,主动采取送上门的方法(这就有一种高攀的味道)换来喘息机会;而当国力强盛时,为了向周边比较弱小的民族示好,在对方的要求下,有目的性地下嫁公主,促进民族友好交流,尤其是对异族统治者的怀柔政策,以达到“以夷制夷”的效果。

所以这种和亲的政治功用十分显而易见,说心里话,只是有时候就苦了那些为国家前途命运而牺牲自己感情甚至于幸福的皇室公主,政府因送美女而减少了政治压力,那么那些被送给胡人单于的公主又遭受了怎样的个人生活压力?毕竟大家生活习惯、生活背景有着明显的不同,这个个中甘苦也只有当事人才知道了,所以说连皇帝贵族的女儿都不能主宰自己的幸福,成了政治斗争和军事角力的牺牲品,你说她们的幸福指数又有多高?

唉,没办法了,人都没有绝对的自由,打天下时连刘邦的命都可以随时可能被敌人索去,就更加不用说私人感情了,要干事业,有时候是要有所取舍的,谁叫美色也是生产力呢?

汉朝的白登之围是怎么回事?

白登之围,是公元前200年(汉高祖七年)汉高祖刘邦被匈奴围困于白登山(今山西省大同市东北马铺山)的事件。

汉高帝六年(公元前201年)九月,匈奴冒顿单于引兵攻太原,围韩王信于马邑(今山西朔县西北)。韩王信降匈奴,并与匈奴联合南下攻汉。汉高帝七年(前200年)初,刘邦亲率三十余万大军击韩王信,于铜鞮(今山西沁县南)破其军,又于晋阳(今山西太原市南晋源镇)破其与匈奴之联军。

刘邦闻匈奴军屯代谷(今山西繁峙西北),欲击之,派人侦察匈奴虚实。冒顿匿其精壮,故意示弱。汉使十数人连续回报,皆言匈奴可击。刘邦又派刘敬前往侦察,未及还,刘邦即悉发汉军三十二万北上。刘敬(娄敬)回来后,指出匈奴有诈,不可轻易进兵。刘邦不听,亲率先头部队至平城(今山西大同市东),步兵未全到。冒顿单于以四十万精骑围刘邦于白登山(今山西大同市东北),凡七日,汉军内外联络中断,无法相救。

刘邦采纳陈平之计,重赂匈奴阏氏,在阏氏劝说下,冒顿解围之一角,汉军乃得突围,至平城与主力会合。匈奴引兵北去,汉亦罢兵,派刘敬与匈奴结和亲之约。

汉初和亲

汉初和亲

  苟安与羁縻政策的产物

  「汉匈和亲」,是西汉 *** 对匈奴的最主要策略,影响深远。中国历史上的和亲之

  举,最早始于西汉王朝。它是在美人计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西汉初年,刘汉王朝刚刚

  建立,历经了秦末农民战争和数年的楚汉相争之后,社会经济受到惨重破坏,人民嗷嗷

  待哺,国库已经空虚。而此时北方匈奴军事力量却日益强大起来,不断发兵南下汉境抢

  掠骚扰。汉高祖七年(前200年),刘邦亲率33万大军北击匈奴,结果反被围困在白登

  达7天7夜。刘邦和将士们无计可施,最后陈平施美人计,欲献美人给匈奴单于,匈奴阏

  氏怕汉美女与之争宠,遂劝冒顿单于撤兵,「白登之围」由是得以解脱。但是,强大的

  匈奴与虚弱的西汉力量鲜明的对比,使西汉统治者的威胁感并未减轻多少。在这种社会

  背景下,娄敬鉴于美人计的效用,便向刘邦提出与匈奴和亲的主张。他解释说:把汉朝

  公主嫁给匈奴的冒顿单于,并多多陪送嫁妆,匈奴必然慕汉钱财而立汉公主为阏氏。这

  样,生子必为太子,接替单于。

  冒顿单于只要活着,则即为汉女婿;冒顿死,则由外孙为单于。还没听说过外孙敢

  于外公分庭抗礼者。刘邦听从了娄敬的建议,乃派娄敬为使者与匈奴缔结和亲,并每年

  送给匈奴许多絮、缯、酒、米和食物等等。这就是西汉与匈奴的第一次和亲。娄敬也因

  此被刘邦赐姓刘氏。后来的惠帝、文帝、景帝继续执行这一政策,先后向匈奴单于冒顿、

  老上、军臣遣送公主,并奉送大批财物。从汉高帝九年至汉武帝元光二年(前133年),

  是属于西汉和亲政策的第一个阶段。这一时期的和亲,意在以汉匈姻亲关系和相当数目

  的财物来换取匈奴停止对汉边境的掠夺,以便争取时间休养生息,增强国力。

  然而,汉初的和亲政策并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匈奴的南下入侵并没有停止。文帝

  三年(前177年)夏,匈奴入居河南地,侵上郡,杀掠人民。文帝十四年(前166年),

  匈奴14万人入朝那肖关,杀北地都尉,掳掠人民畜产甚多,其前锋部队甚至进至雍、甘

  泉附近,并烧毁回中宫。从公元前166—前162年间,匈奴日骄,每年入侵汉边境,杀戮

  人民畜产甚多,云中、辽东最甚,至代郡万余人。景帝时期,随着西汉国力的逐步强盛,

  匈奴经常小规模入侵,但无大规模的南下行动。

  汉武帝时期,经过汉初70余年的休养生息,社会经济获得了很大发展,史称当时人

  民富足,国库充盈,社会安定。汉武帝加强了中央专制权力,军事力量也强大起来,已

  有足够的力量与匈奴抗衡,于是,汉武帝废和亲政策,而集中力量对匈奴进行军事打击,

  它意味着汉匈关系开始发生新的转变。

  武帝建元三年(前138年),大行王恢建议以诈献马邑的办法,将匈奴主力诱至马

  邑包围歼灭,武帝准许,遂派30万大军在马邑周围设伏。然而被匈奴识破计谋,围歼计

  划破产。由此,汉匈关系恶化,双方激战开始。从元狩四年(前119年)开始,汉军与

  匈奴多次交战,而最关键的战役有三次:

  第一次是元朔二年(前127年),汉武帝派卫青率兵由云中郡出击,横扫河套南部

  直至陇西,赶走匈奴白羊、楼烦王,占领河套南部地区。汉军在与匈奴的历次交战中第

  一次取得大胜。

  第二次是元狩二年(前121年),霍去病等两次由陇西、北地出击匈奴各部,深入

  河西走廊,捕斩匈奴混邪王子、相国、都尉等百余人,士兵4万多,大胜。

  第三次也是决定性的一次大战是在元狩四年(前119年),武帝派大将军卫青、骠

  骑将军霍去病率10万精骑及数十万步兵,辎重队伍,越沙漠寻歼匈奴主力。

  匈奴经过几次沉重打击,尤其是第三次打击,更加远离汉区,以至「漠南无王庭」,

  西汉建国以来近百年的匈奴边患问题基本解除了。

  汉匈力量对比的这种剧烈变化以至递转,使汉匈和亲的内容与形式也发生了一百八

  十度的大转弯。匈奴经过连年的军事打击,人口增殖和畜群藩息皆大受影响,因而希望

  息战和平,重建和亲,即汉仍像以前那样向匈奴称臣纳贡,匈奴兵不南犯。汉武帝不反

  对和亲,但他希望的和亲则是要匈奴臣属于汉,遣子入侍为质,与其他藩国一样待遇,

  汉匈地位完全颠倒。双方为此僵持了数十年。

  汉宣帝时期,匈奴遭邻国多次攻击,「人民死者十三,畜产十五」,属国解体。又

  因内部五单于争立,战乱不已。呼韩邪单于战败穷困,为郅支单于所逼,乃决计归汉。

  宣帝甘露元年(前53年),呼韩邪遣子右贤王入汉作「质子」。甘露三年,呼韩邪亲自

  到长安入朝宣帝。宣帝对他优礼相加,仪节高于其他藩国和诸侯王。又从经济上和军事

  上给他以帮助,使呼韩邪部渐渐恢复发展,至元帝初年重返北庭,恢复故土,收集余民,

  政权开始安定下来。汉元帝建昭三年(前36年),西域副校尉陈汤等率屯田士兵与西域

  诸国联军攻杀远逃别康居的郅支单于。呼韩邪既欣喜又害怕,喜的是多年的对头已灭,

  怕的是汉王朝下一个消灭目标指向自己。思来想去,终于于汉元帝竟宁元年(前33年)

  入朝长安,提出愿与汉室通婚结为亲戚。元帝应允,即以宫女、待诏掖庭的王嫱(昭君)

  赐予呼韩邪单于。呼韩邪即以其为「宁胡阏氏」。又上书元帝,愿意承担为汉王朝守边

  的任务,建议撤除汉王朝边塞吏卒,以省减汉民徭役负担。虽然汉元帝没有答应呼韩邪

  的建议,但双方和平相处,史称汉朝「边域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无

  干戈之役。」这种局面一直维持到西汉末。

  昭君和番,给汉匈双方都带来了边陲和平,生产发展、生活安定,经济文化交流加

  强的良好结果。但是应该注意到,这时的和亲已与汉初的和亲根本不同了。汉初是汉王

  朝向匈奴求和亲,以汉宗室女和大量财物奉献匈奴单于,意在以暂时的屈辱,换取宝贵

  的休养生息时间,是一种被动的、迫不得已的措施,即使如此,其后果仍然是阻不住匈

  奴历年的南下杀戮抢掠。而此时的和亲则是匈奴在自身虚弱,慑于汉王朝强大的政治、

  经济、军事实力的情况下,主动向汉王朝臣服和求婚的。汉王朝已不是以庄重的对等婚

  姻形式嫁公主于匈奴单于,而是以高傲的姿态赐汉室宫女于匈奴单于。其目的则是要在

  其恩威的情况下,使匈奴永远臣服于汉朝。所以说,汉朝对匈奴的和亲基本上可以说是

  处理敌对国家间的一种政策。

  西汉的和亲关系除了匈奴以外,还有乌孙。而与乌孙的和亲可以说是汉王朝处理友

  好国家间关系的一种政策。乌孙地处西域,距汉地遥远,在今甘肃河西走廊的祁连山、

  敦煌一带,汉文帝时,才来到巴尔喀什湖东南、伊犁河流域一带从事游牧。起初乌孙曾

  依附于匈奴,后来逐渐强盛,乃远离匈奴,保持中立。匈奴击之,不胜。而乌孙与匈奴

  的矛盾,便成为西汉与乌孙和好的基础。在西域诸国中,有的充当匈奴耳目,攻击或刁

  难汉使,终于导致兵戎相见。而唯独乌孙没有与汉政权发生类似冲突。况且,乌孙乃西

  域大国,地广人众,兵力强大,国内物产丰富。西汉若与乌孙缔结友好,一则可以彻底

  制服匈奴,二则有利于西汉势力的向西发展。因此,汉武帝采纳张骞「遣公主为夫人,

  结昆弟」的建议,联络乌孙以断匈奴右臂。后来乌孙主动提出与汉王朝结亲,又以千匹

  马作聘礼以迎汉女。元封六年(前105年),汉遣宗室女细君妻于乌孙昆莫猎骄靡。她

  入乌孙时,汉王朝「赐乘舆服御物,为备官属,宦官待御数百人,赠送甚盛。」后来猎

  骄靡年老,细君从乌孙俗,改嫁其孙军顺靡。不久细君死,汉武帝又遣公主解忧续配军

  须靡。军须靡死后,解忧又作其堂兄弟翁归靡之妻。翁归靡死后,她又作前夫军须靡与

  匈奴妻所生的儿子泥靡之妻。

  西汉与乌孙的和亲,使乌孙由惧匈奴而疏汉逐渐变成叛匈奴而亲汉。当匈奴进攻乌

  孙时,西汉则对匈奴用兵,这就使西汉与乌孙由亲戚关系发展成为事实上的军事联盟。

  汉宣帝本始三年(前71年),西汉与乌孙联合对匈奴作战,汉发15万骑,五将军分道并

  出,由东而击匈奴。乌孙王翁归靡亲率□侯下5万骑由西方直捣匈奴右谷蠡王庭,俘获

  匈奴单于叔父、嫂、公主以及各王、千长、骑将以下4万人,各种牲畜70余万头。匈奴

  在两面夹击下死伤甚重,从此走上衰亡的道路。

  和亲政策对西汉与乌孙的友好关系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它既相当成功地实现了断匈奴右臂的目的。同时,嫁于乌孙的汉公主所生子女后来

  多成为乌孙国家的重要军政人物,在维护和促进与汉朝友好的事业中起着推动作用。而

  且还把友好的种子撒向西域其他地区。汉王朝先进的经济、文化在促进乌孙与西域一带

  的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7835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