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勣(jì),原名徐世勣、李世勣,字懋功,唐朝初年名将,与卫国公李靖并称,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下面对百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李勣出身高平北祖上房徐氏,他早年投身瓦岗军,后随李密降唐。一生历事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三朝,深得朝廷信任和重任。他随唐太宗李世民平定四方,两击薛延陀,平定碛北。后又大破东突厥、高丽,成为唐朝开疆拓土的主要战将之一。他出将入相,功勋卓著,被朝廷倚为干城,历任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司空、太子太师等职,累封英国公。总章二年(669年),李勣去世,享年七十六岁。册赠太尉、扬州大都督,谥号“贞武”,陪葬昭陵。后配享高宗庙庭。
作品
李勣兼通医学,曾奉旨与许敬宗、孔志约、于志宁等编《新修本草》(又名《唐本草》《英公本草》),有正文20卷、目录1卷,《药图》25卷、目录1卷,《图经》7卷。
《新修本草》是中国第一部由政府颁布的药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药典。它比公元1542年颁布的《纽伦堡药典》(欧洲最早的药典)早833年。《新修本草》内容丰富,取材精要,对世界医学领域中都起了很大作用。唐朝政府将其规定为医学生的必修课之一,对中国药物学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影响达300年之久。中国历代主要本草书籍如《蜀本草》《开宝本草》《证类本草》《本草纲目》等,都贯穿着它的内容。此书后来也成为日本医学生的必修课本。并影响朝鲜等邻邦的医药发展。原书已佚,主要内容保存于后世诸家本草著作中。
除此之外,李勣还自撰《脉经》1卷,今已佚。
主要成就
李勣一生经历战阵无数,早在瓦岗寨时,他从李密征战,就为瓦岗军立下了汗马功劳;归唐后,又屡从唐太宗征讨,平王世充、灭窦建德、伐刘黑闼,为唐朝的建立立下了不朽功勋;后来在攻亡东突厥、平定薛延陀、击灭高句丽等重大军事战役中,都做出了重大贡献。
李勣每次指挥行军作战时,都筹划有度。临敌应变时,举止合乎机宜。与人一起谋划计策,能辨别它的好坏,听到别人一点好的计谋,便高兴地听从。他所得的赏物,大都分赐手下将士。作战取得胜利的时候,大多把功劳推让给部下,因此人都愿意为他效死力。他麾军所到之处,大都能破敌取胜。李勣去世后,众人没有不悲痛伤感的。
瓦岗军时期:李勣于隋炀帝大业(605年—618年)末年参加翟让的瓦岗(今河南滑县东南)军。他劝说翟让抢夺运河财物。在王世充率军讨伐李密时,李勣以奇计多次大败王世充。他又建议李密攻取黎阳仓,使瓦岗军军力大振。守卫黎阳仓时,袭破围城的宇文化及,迫使其解围而去。
唐高祖时期:武德二年(619年),李勣以李密的领地归顺唐朝,仍任黎阳总管。在被窦建德俘虏后,李勣企图袭取窦建德、谋杀窦建德部将曹旦,后因密谋泄露而重新逃归长安。武德三年(620年)至武德七年(624年)间,李勣随秦王李世民击败宋金刚、击擒窦建德、平定王世充、大破刘黑闼及徐圆朗等人。又与赵郡王李孝恭、岭南道大使李靖等一同擒获辅公祏、平定江南。武德八年(625年),突厥入侵并州,李勣领军抵御。
唐太宗时期:贞观三年(629年),李勣与李靖等率军十余万,分道出击东突厥。次年,李靖在阴山之战中大破东突厥颉利可汗。颉利可汗战败后,被李勣阻拦,无法北逃。李勣最终俘获东突厥部五万余口后回师。武德九年(626年)至贞观十五年(641年)间,李勣在并州任职共十六年,令行禁止,颇为称职。贞观十五年(641年),李勣于诺真水(今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境内)大破薛延陀军,斩首三千余级,俘获五万余人及马一万五千匹。回师途中,又与州兵夹击叛乱的突厥思结部。贞观十九年(645年),李勣奉命进攻高句丽,连破盖牟、辽东、白岩等城,并参与安市城(今辽宁海城东南营城子)之战。次年,李勣乘薛延陀内乱之机,在郁督军山(又作乌德鞬山,即今蒙古国境内杭爱山东支)招抚伊特勿失可汗咄摩支等人。又纵兵击破薛延陀残部,彻底灭亡薛延陀政权。
唐高宗时期:乾封元年(666年),李勣任辽东道行军大总管,再次出征高句丽。次年,李勣挥军直进,连取新城、南苏、木底、苍岩、扶余、辰夷等城。并与契苾何力等部合围平壤。九月,唐军攻克平壤,高句丽灭亡。
他凭的是对皇上的了解,以及自己的聪慧来识破的。
李勣可谓是唐朝的开国元老,对唐朝也是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可以说没有他,唐朝不会发展的很快。对,他其实最早接触的应该是李碧,后来再经过朝代的更替,才转为投靠李渊。这才慢慢的走上了富贵的道路。
而且李勣也非常的聪明,在有一次上交土地的时候,他并没有直接向李渊邀功,而是将这份功劳交给李密,有李密交给李渊。后来李渊了解情况以后,亲自问他为什么这么做?李勣的回答是,这些土地一开始本来就是李密的,如果我去上交就是对李密的不忠,这对我来说是不允许的。就这样一些话,你愿就对他这个人十分的看重,觉得他不是一个贪图小利的人,也拥有大智慧,是可以委以重用的。
所以再后来你约过后也一直跟随着李世民,随着李世民的宏图难治,也开拓了唐朝的疆土。颁布的一些政策,也得到了有效的实施。当时老百姓的生活过得也是风调雨顺。而且在他生病的时候,李世民也是安排医生亲力亲为的去照顾他。而且还用自己的胡须作为药引给他服用。可见这份荣耀是难得可贵的。对于工程李世民也是十分的体贴,也十分欣赏,有才干有忠诚度的臣子。
就在李世民晚年的时候,为了考验他,将他贬为其他州做都督。你声明的本意肯定是想让自己的儿子将来提拔他好为以重任。这样作为李勣对自己的儿子也会十分的感激。当然,对于李世民的这个做法,他早已经识破,所以也非常配合去做这件事情。在后来几个月的时间就将他调回京城连升官职。
唐太宗做过的贡献:
1、李世民即帝位不久,按秦王府文学馆的模式,新设弘文馆,进一步储备天下文才。李世民知人善任,用人唯贤,不问出身,初期延揽房玄龄、杜如晦,后期任用长孙无忌、杨师道、褚遂良等,皆为忠直廉洁之士;其他如李勣、李靖等,亦为一代名将。
此外,李世民亦不计前嫌,重用建成旧部魏徵、王圭,降将尉迟恭、秦琼等,人材济济。又命高士廉、令狐德棻等人重修《氏族志》,着重立德、立言、立功,以功臣代替世胄;又通过科举,吸纳有才干的庶族士人,用科举代替门第。
从而,寒门子弟入仕机会大增,为政坛带来新气象。此外,更接纳封德彝之议,命宗室出任官吏,以革除其坐享富贵的恶习。
2、李世民以隋炀帝拒谏亡国为戒,即位后尽力求言,他把谏官的权力扩大,又鼓励群臣批评他的决策和风格。其中魏徵廷谏了200多次,在朝堂上直陈皇帝的过失,在早朝时多次发生了使李世民尴尬、下不了台的状况。
又如王圭、马周、孙伏伽、褚遂良皆以极谏知名。晚年的李世民因国富民强,纳谏的气度不如初期,偶尔也发生误杀大臣的遗憾,但是大致上仍克制、保有纳言的风范。
3、李世民在位期间使隋制更趋于完善。如中央朝廷方面延续了三省六部制,特设政事堂,以利合议问政,并收三省互相牵制之效;地方上沿袭了隋代的郡县两级制,分全国为十个监区(道)。此外,行府兵制,寓兵于农;均田制、租庸调制、科举制等皆有所发展。
玄武门之变:
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公元626年7月2日),由当时唐高祖李渊次子秦王李世民在唐王朝的首都长安城(今陕西省西安市)太极宫的北宫门——玄武门附近发动的一次流血政变。
在起兵反隋的过程中,李氏兄弟二人配合仍算默契,直到唐朝建立。唐高祖李渊即位后,李建成为太子,常驻宫内处理事务,为文官集团代表。李世民为秦王,继续率领武将集团带兵出征,功劳也最大。
太子自知战功与威信皆不及世民,心有忌惮,就和弟弟齐王李元吉联合,一起排挤和陷害李世民;同时李世民集团亦不服太子,双方持续明争暗斗。
经过长期的斗争,在李渊的偏袒下,李建成集团逐步占上风,控制了局面,为了挽回局面,最终李世民搏命一击,在玄武门杀死了自己的长兄皇太子李建成和四弟齐王李元吉,据传李世民逼迫其父唐高祖李渊立自己为新任皇太子,并继承皇帝位,是为唐太宗,年号贞观。
扩展资料: 河清海晏贞观时期在李世民的治理下,社会夜不闭户,道不拾遗。630年,全国判处死刑的囚犯只有二十九人。632年,死刑犯增至二百九十人。这一年的岁末,李世民准许他们回家办理后事,633年秋天再回来就死(古时秋天行刑)。
633年九月,二百九十个囚犯全部回还,无一逃亡。那时的中国政治修明,官吏各司其职,人民安居乐业,不公平的现象较少,中国人心中没有多少怨气。丰衣足食的人不会为生存挺而走险;心气平和的人也不易走极揣,因此犯罪的概率也就少之又少。
军事公元628年6月3日(贞观二年四月二十六壬寅日),朔方人梁洛仁杀夏州割据势力首领梁师都,归降唐朝,唐朝统一全国。公元630年(贞观四年),李世民令李靖出师塞北,挑战东突厥在东亚的霸主地位。唐军在李靖的调遣下,灭亡东突厥,李世民因此被西域诸国尊为“天可汗”。
参考资料来源一:百度百科-李世民 (唐太宗)
参考资料来源二:百度百科-玄武门之变 (唐朝历史事件)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7818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