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周天子建立王朝后,周天子为何把诸侯分封那么大

众妙之门 2023-07-06 04:13:23

周天子建立王朝后,周天子为何把诸侯分封那么大

还不了解:周天子分封的读者,下面对百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周朝建立后,周天子为何把诸侯封国划那么大,却不自己直接控制?

公元前1045年,已经以周代商的周武王开始实施分封诸侯的制度,之后又陆陆续续封了不少小国。西周到底封了多少诸侯国,按照《荀子·儒效》中的说法是:“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吕氏春秋·观世》中的记载则更夸张:“周之所封四百余,服国八百余”。

我们都了解周朝之所以灭亡,就是因为无法遏制土地越来越广阔、野心越来越膨胀的诸侯王;而作为前车之鉴的商朝早已经用自己的灭亡证实了这点,当初周朝也只是殷商所封的诸侯王之一,那么推翻了殷商统治的周朝为何没有吸取教训,还是要设立那么多诸侯国,并将封国地盘划得那么大?周朝直接自己直接控制土地不好吗?不是周王室不想,而是他们做不到,做不到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周朝的力量比我们以为的要弱

周朝的崛起并非一日之功,在古公亶父时期周人从豳迁移到岐山下的周原,之后季历继位,通过蚕食那些殷商顾忌不到的地盘迅速扩张,成为当时殷商最强的方国,甚至达到了“三分天下有其二”的局面。

但别看此时周部落所占领的土地广袤,可那大多都是殷商本身实力无法辐射到的偏远地区,要论硬实力,周部落还是无法与殷商相媲美,所以周武王在伐纣之前,先联合了其他部落一起,形成了盟军力量,周部落则是盟军的主导,具体可以理解为后来三国时期十八路诸侯会盟的局面。

依靠其余部落的共同力量,周部落这才推翻了殷商的统治,因此在周朝建立后,周天子肯定的要给这些其他部落一定的好处,因此划分了一些诸侯王。

二、周朝需要依靠宗室的力量进行牵制

周朝建立后国家并不稳定,首先上述所说的那些其余一同推翻殷商的部落,对于周王室来说就是一股不稳定的力量;其次殷商旧部,例如帝辛之子武庚等还被圈养在朝歌,这是一股极为不稳定的力量。

在这种情况下,周王室只能选择通过血缘关系,将更多的地盘封给同姓宗族,以此来牵制住那些对周王室来说不稳定的力量,同时还能够通过层层分封,加强周天子的权威性,使得周天子地位牢固稳定。

三、古代交通等不发达,周天子权力辐射范围有限

还是通过周部落的发家举例。当初周部落能够占据那么广袤的领土,说白了就是这些领土本就位于殷商的范围之内,所以一开始殷商并不会因此动怒,甚至在季历在位时期,还封其为“牧师”。这个牧师不是游戏里加血的那个牧师,而是掌管当时西方广袤土地的官职。

殷商的范围本就不大,北到如今的北京市,南到洞庭湖一带,西到陕西西部,东到山东东部,超出这个范围外,以当时的社会发展水平,中央王室就要管控不过来。举个例子,假如位于殷商西北一带的鬼方突然要攻打殷商,等殷商收到消息的时候,可能鬼方都已经打了过来,这个时候殷商再去调集兵力,又需要耗费大量时间,这样子很容易延误战机。

周王室吸取到了殷商的教训,通过划分诸侯国,让诸侯国管理辖区内的大小事宜,自己再去管理诸侯国,这样子就能够使得一些急事的处理速度提高很多。比如说如果犬戎打过来,距离比较近的诸侯国,像是晋国等,可以先自行调兵抵御。

有人估计要问,既然如此,那为何周幽王时期,位于周朝中心的周地盘还是被犬戎所攻破?北方的诸侯国都在干什么?很多人提及“烽火戏诸侯”这一段,都以为是褒姒动不动点烽火玩惹怒了其于诸侯,所以导致犬戎进犯时无人抵御;但实际上犬戎大举来犯,是申国联合了缯国共同造成的,其余诸侯国乐得看戏。

等到周幽王去世后,郑侯、魏侯、晋侯等才又跑出来,一起立周平王为天子,并且迁都洛邑,就此掀开东周历史。顺便一说,秦始皇为什么统一中国后,要立刻施行车同轨,还要修建秦直道等?就是为了加强全国联系。

结语

从上述三点中可以看出,周朝建立后,周天子之所以把诸侯封国划分那么大,并非是自己不想控制,而是在当时的情况下,分封是最好的选择。

为什么周天子实行分封制呢?

每一种制度都有它的弊端,分封制也不例外,它最大的弊端就是导致诸侯国实力越来越强大,对周天子造成威胁。

而且诸侯的爵位和封地是可以世袭的,世袭制导致不是官宦之家出生的人,没有机会为官,而导致人才大量流失。但是对于统治者来说,没有最好的制度,只有更适合的制度。

按照西周立国初期的社会现象,选择分封制是最合理的。

青铜利

西周是如何分封土地的?授封的人群有哪些?

周武王推翻商朝之后,大封有功之臣,授封的人群主要分为以下四大类:

第一、姬姓兄弟、周族子弟

公元前1044年,周武王亲自率兵讨伐商纣王,他的两位胞弟周公、毕公都战功显赫。姜子牙率领的敢死队对商军勇猛攻击,他们是周国的主力军,核心力量,都属于周民族的子弟。

第二、异姓功臣

?牧野之战?是姜子牙一手策划的,姜子牙是非常卓越的军事谋略家,他还是?牧野之战?敢死队的队长。除了姜子牙以外,南宫适、散宜生、闳夭、太颠都是西周的开国功臣,他们是周文王姬昌的挚友,史称?文王四友?,文王四友对周朝的贡献是十分显著的。

第三、各个方国、部落

武王伐商的那天,有八百多名诸侯纷纷赶来支持周武王,当然这些人中不乏投机分子,不管他们的目的如何,千里迢迢赶来支持周武王,就算没有功绩也壮大了周军的气势。

周武王与文武大臣赏花

第四、商王朝的宗室

在商朝有不少爱国人士,他们对商王朝赤胆忠心,屡次劝诫商纣王,触怒了商纣王,有些被杀,比如说比干,有些被关,比如说箕子。商纣王残杀忠臣的暴行人尽皆知,舆论哗然,但是这些商朝忠臣对周朝的建立却是有功绩的,后来周武王封商朝重臣箕子为朝鲜国君。

周代的爵位分为五个等级,分别是公、侯、伯、子、男,是按照功绩大小和与周天子的关系来划分的,级别最高的是公爵。在异姓臣子中姜子牙功绩显著,他本是东海人士,来到周国寻求发展,周武王把姜子牙封到齐地(今山东临淄),建立齐国,姜子牙建立齐国后实行仁政,将齐国壮大,姜子牙的十二代世孙齐桓公为春秋五霸之首。

亲族中战功最为显赫的是周武王之胞弟姬旦,周武王将姬旦封在曲阜(今山东南部),建立鲁国。

周天孑为什么要分封诸侯百度知道恭喜!

这跟当时生产力水平低下,通讯、交通等技术水平落后有关。大周朝只能通过分封的形式,把土地委托给诸侯们去管理。
  还有一个原因,许多诸侯是从当地原生态的部族自我发展壮大起来的,他们不能接受被别人兼并成一个统一行政体的一部分,成为后代的郡县。这是因为各部族的文化差异显著,地区经济发展的也不平衡,各个部族自霸一方,尚无某个部族(包括周部族)可以强大到足以兼并天下一切部族的地步。所以,当时还远不能形成后代的大一统。周天子,只能借助分封的形式,维持出一种松散的“部族”或者说“诸侯国”们的“集合体”,并名义上担任这个“集合体”的“共主”——显然,他和后代的郡县制的统一帝国的皇帝,有着质的差距。
大周天子分封出去的诸侯,散在那些原生态的诸侯之间。所谓原生态的诸侯,就是各地原有的原始部族,逐渐演化成为各种诸侯的。他们与大周的关系,有好有坏,比如南方的三苗等等,就很不买帐。但是,周天子分封的诸侯们,在汉水沿岸形成了一个屏障,挡住三苗和楚人有可能向周发起的进攻。并且,对于这些不是一条心的诸侯,周天子也多次举兵征讨(像从前的商王武丁一样),比如周昭王就是死在征讨南方的路上。
周天子分封出去的诸侯,比起原生态的诸侯,毕竟是少数,但是他们的优势在于,团结起来有力量,而原生态的诸侯互相不团结。所以,周天子想打人的时候,亲周天子的各国诸侯就随王军出征,打周天子想打的人,往往很见效。
大周天子就这样通过分封、借力打力地管理着天下。它和秦代以后的王朝帝国,严格地来讲,还有实质上的很大不同。总之,当时是分封制的松散政体,还远远不是统一的郡县帝国。

为什么周天子实行分封制?

中国古代,绝大部分的分封,其源头都是因为异性盟友的存在

古代君主当仅凭一己之力,或者说仅凭自己实力无法实现,推翻原统治或者统一的时候,就需要联合其他势力或者诸侯,以实现自己的战略目的。


可是,当实现了统一或者拿到了足够多的土地以后,作为胜利方的君主虽然自己拿到了最大的利益,但是对于这些盟友,总还是要有所表示的。而这个时候,分封便成为了安抚这些盟友最有利的手段。

然而,当分封了这些异姓之后,君主却又开始坐立不安了,生怕哪一天自己的地盘再被夺回去。没办法,为了实现权力的制衡,君主们又不得不开始大规模的分封同姓 诸侯,即自己的子侄、兄弟等等这些他们更信任的人。


这便是分封制形成的原因。



再来看看周朝当时的情况

周朝原本的势力并不强,虽然韬光养晦、暗中发展,但是想要一举拿下商王朝,也是不现实的。所以,他需要联系一些诸侯,来共同反抗,最后一举灭掉了商王朝。

正如上文所说,此时的周王室将面对不得不分封的境地。于是,为了尽可能地扩展自己的势力,他们进行了更为广阔的分封,分封对象不仅有盟友,还有功臣、子弟,也包括商的后裔。既稳住了反抗者,又壮大了支持者,此举在当时不可谓不高明。


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各个诸侯的单独发展,就好像一个大家庭的众多孩子一样,有的发展得好,成为了行业的精英、企业的领袖等等,也有的发展得不好,成为了流浪汉,甚至是阶下囚。发展好的国家越来越强大,发展差的则逐渐衰弱,直至被吞并,这也就形成了后来的春秋战国时期的局面。


事实上,我们仔细看后来的西汉分封,其原理同周王朝分封也是大同小异的

刘邦仅凭自己的实力自然是无法战胜项羽的,所以,他联合了燕王臧荼、梁王彭越、韩王信、九江王(淮南王)英布、齐王韩信、赵王张耳、衡山王(长沙王)吴芮等盟友,最终击败了项羽。所以,当汉朝初建的时候,这些盟友的利益,刘邦是不能动的。


但是,这些盟友终归是刘邦的威胁,所以他要想办法除去他们,这才服后来的剪除异姓诸侯王的举动,而随之而来的便是同姓诸侯王的分封,刘邦的儿子们一人分了一大块封地,也包括他的弟弟和侄子。


随着时间的发展,这些诸侯国同样在不断发展,像吴、楚这种发展比较好的,便拥有了可以与中央相匹敌的实力,而相对较弱的,或者犯了错的,自然就被西汉政府分化瓦解了。但是这种矛盾始终还是在的,这也是“七国之乱”爆发的根本原因。


不过,“七国之乱”的结果是西汉中央政府赢了。假如,当初没有那种顺利,战争持续下去,甚至是吴楚联军最后赢了,西汉如同周王朝一样分裂,也是有很大可能的。只不过,因为周王朝分封众多,西汉即便分裂也不至于如当初周王朝分裂得那样细罢了。

周王室为什么把封国封那么大?却不把自己的土地弄到最大?

如果周王室真的在分封的时候将诸侯国的封地弄得很大,而自己的土地则相对来说不大,那么,周王室靠什么来统摄诸侯,难道仅仅依靠礼仪道德吗?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倘若周王室没有绝对的实力,即便是姬姓诸侯国也不可能长时间听命于周天子,这个事实周武王和周公旦又怎么可能想不到。所以周天子在分封诸侯国的时候,土地是严格控制的。

当然,春秋战国时期的周王室实际控制的土地确实很少,像秦国、齐国、晋国、楚国等诸侯国的土地都远远超过周天子实际控制的土地,后来的战国七雄更是如此,这是因为诸侯国自分封之后,就在一定程度上自力更生,或者吞并小的诸侯国,或者与夷狄争抢土地,或者开垦蛮荒之地,这才使得很多诸侯国的土地成倍地增加,而周王室则恰恰相反,周平王迁都等于直接放弃了过去镐京的土地,而洛邑的土地本就不大,再加上还被诸侯国们欺负,因此周王室在春秋战国时期实际控制的土地是很有限的。

分封制的初衷是?封建亲戚,以屏藩周?,周武王虽然在牧野之战中打败了帝辛,直接导致商王朝的灭亡,但其实商王朝的统治早已深入人心,天下人并非都对商王朝失去了信心,不过成王败寇罢了,而周王室胜了。只是周王室也并没有将商王朝的所有土地纳入周王朝的版图,而且很多地方是不服周王室的统治的,这样一来,周王室实际能控制的土地和人民是有限的,况且还有夷狄虎视眈眈,为了更好的统治天下,并且保证周王室的安全,周武王才决定实行分封制,将古国的后裔、有功之臣、姬姓宗室都分封出去,让他们到各地去建国,治理地方、护卫周王室的安全。

但是,周王室也会防着诸侯国做大,因此在最初分封的时候,分封的土地都是严格控制的,《孟子?万章下》有记载:?天子之制,地方千里,公侯皆封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几四等。?

也就是说周王室的京畿之地方千里,而诸侯国则如同《封公侯篇》中说的那样:?诸侯封不过百里。?诸侯国也是分等级的,一般分为公爵国、侯爵国、伯爵国,还有子男之国等,而分封的土地则分为三等,公爵国和侯爵国都是方百里,比如最初的陈国、宋国、齐国、鲁国、燕国等等,而伯爵国则是方七十里,子男之国方五十里。

这样的土地对比,周王室自然可以实现对诸侯国们的控制,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诸侯国们在护卫周王室的同时,也给周王室带来威胁,他们越来越想脱离周王室的控制,所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他们在完成自己任务的同时,也会谋求自我发展,比如开疆扩土。但在西周时期,即便是开疆扩土,也是比较含蓄的克制的,毕竟周王室的力量是很强大的,所以诸侯国们在开疆扩土上速度并不快,大部分只是在固有封地上发展本国,但吞并一些小的方国、从夷狄那里夺点土地,以及自身开垦蛮荒之地等,土地也还是会有所增加的。

这里最著名的例子大约就是楚国了,楚国是在楚成王时期被封为诸侯国的,?封熊绎於楚蛮,封以子男之田?,土地不过才方五十里,但是楚子们带领楚国人筚路蓝缕,开垦荒山,兼并附近的小国,后期又公然不服周王室的统治,土地一点点增加,到了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土地一度成为诸侯国中疆域最大的诸侯国,这完全就是楚国自力更生的结果。

但自称?蛮夷?的楚国毕竟是特例,绝大多数的诸侯国在西周时期还是比较听话的,也没有大肆扩张领土,但是周王室自身却不行了,周王朝的统治一步步走向衰落,到了周幽王时期,周王室彻底不行了,在周幽王和缯国、申国、犬戎三大联军的战争中,周幽王被杀,晋国、卫国、秦国、郑国等勤王军将犬戎赶走,但周王室还是遭到了致命的打击,以至于继位的周平王不得不放弃镐京,放弃方千里的京畿之地,而迁都洛邑。

周王室放弃镐京,秦国是最大的受益者,秦国发展到西周末期也还只是周王朝的一个附庸,甚至还不是一个诸侯国,但是秦襄公有勤王之功,又一直在西部为周王室抵挡西戎,于是周平王在迁都之际对秦襄公说:?戎无道,侵夺我岐、丰之地,秦能攻逐戎,即有其地。?周平王的意思很简单,土地就在那里,你要是能将西戎赶回去,那么夺得的土地就是你秦国的。也是在这个时候,秦国正式成为诸侯国,与西戎开始了土地争夺战,并最终崛起,在战国时期成为战国七雄之一,并成功笑到了最后。

周平王迁都是周王朝的一个重大转折点,自此,周王室再不如从前,周天子的话语权也断崖式下跌,而诸侯国们开始了频繁的互相攻伐战,很多小国被兼并,晋国、齐国、楚国等大国越来越大,而大部分的诸侯国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中。周天子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不敢动弹,别说是为被攻打的诸侯国主持公道了,就是自己受欺负了还得找诸侯国帮忙。

?尊王攘夷?的口号便宜了那几个大国,他们借着这个口号为自己谋私利,因此,到春秋末期的时候,天下的诸侯国也不过才二十个左右,这个数量远远不能和春秋初期的诸侯国数量相比。而到了战国时期,战争进一步升级,天下被?战国七雄?霸占,周王朝早已连自保的能力都没有了,巴掌大的土地什么都做不了,而诸侯国们依然让周国存在也不过是还没有到将其灭亡的合适时机。

等时机一到,灭亡周朝不过是分分钟的事,所以我们看,不是周王室将封国的土地封大了,而是在时间的不断推移下,诸侯国自身开疆扩土发展壮大,而周王室自一直在走下坡路,迁都更是丢失了最大一部分的土地。因此,我们看到的春秋战国时期的地图,都会显示周王朝的土地不过巴掌大的一块,而很多诸侯国的土地则大了周王室土地的数倍不止。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7803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