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宋朝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在宋朝历史上有过两次以“黄袍加身”的形式发动的兵变,“黄袍加身”说的是众多武将大臣把象征皇权的黄袍披在使其信服的领导者身上,俯首称臣,并拥护其称帝发动兵变。
第一次“黄袍加身”发生在宋太祖赵匡胤的身上,准确的来说,时间是在宋朝建立之前。当时赵匡胤是后周的武将,立下过赫赫战功,在军队中也很有威望。一次朝中大臣听说契丹大军要起兵进攻后周,结果想都没想就派赵匡胤带兵前去抵御,在第二天行军至陈桥驿夜宿时,赵匡胤手下的亲信组织开了个会。
大家都一致认为现在皇上太过年轻,主要的权力被分散到重臣的手里,对大家的处境都很不利,而且现在战乱未定,为朝廷卖命还费力不讨好,于是在商议后决定拥赵匡胤为帝,起兵造反。赵匡胤其实对这事心知肚明,但还是要配合着走一个过场,转过天赵匡胤和众多亲信在一块吃饭的时候,故意喝了很多酒,但是没喝醉,只是装作醉意。
属下们一看赵匡胤的状态,觉得时机成熟,就把事先准备好的黄袍披在了赵匡胤身上,赵匡胤装作很不情愿的样子,嘴上虽叫嚣着,但自己把黄袍的扣子都系好了。所有人都跪下称万岁,赵匡胤开始了他的表演,“无奈”的说,你们让我当皇帝,我也没办法,但是我有个条件,所有事情都要听我的,否则我就罢工不干了。众将士一听,肯定是没问题啊,一切就由赵匡胤说了算,就这样赵匡胤“黄袍加身”,发动陈桥兵变成功起义,建立大宋。
另一位“黄袍加身”的赵竑可就没这么好命了。开始赵竑是被立为太子的,继位当皇帝只是时间问题,但问题也就出在了这里,赵竑太过自信了,还没当上皇帝就先骄傲起来,而且自己也没什么心眼儿,结果给自己找了个大麻烦。
在当时有一位奸臣叫史弥远,被宋宁宗所重用,权位很高。赵竑被立太子后,史弥远听说赵竑喜欢弹琴,就送给他一位善于抚琴的美女,除了讨好这位名义上未来的皇帝,另一个目的就是让这个女子监视赵竑。不得不说赵竑心太大了,不仅和这位美女弹琴作曲,还宠爱到和她讲述自己未来的安排。
赵竑指着房间里的地图和美女说,以后当了皇上,就把史弥远流放到新州或者恩州,因此把史弥远也称为“新恩”。之后这话就传进了史弥远的耳朵里,为了探一探口风,史弥远给赵竑进献了一些宝贝,但赵竑喝了点酒把宝贝给摔了。史弥远就觉得赵竑靠不住了,自己要另想它法。
最后史弥远决心废掉赵竑的太子之位,就策划了一个计谋。当时的沂王没有子嗣,史弥远就给沂王出主意,把远亲的宗族赵昀过继给了沂王,并请国子学录郑清之教导赵昀。宋宁宗驾崩后,史弥远火速把赵昀接进宫里,并说服杨皇后废立太子赵竑,然而这一切事情赵竑一点都没发现。
等到宣读遗诏的时候,赵竑听到继位的是赵昀,顿时整个人都傻了,满朝文武纷纷下跪参拜新皇上,只有赵竑不肯跪拜,估计那时赵竑牙都快咬碎了,后来被殿上元帅强按下头才下跪。之后赵竑被废济王,在湖州的潘壬、潘丙兄弟看不过去了,觉得史弥远胆大妄为篡改遗诏,就拥护赵竑企图造反,还像模像样的把黄袍披在了赵竑身上,但黄袍加身的赵竑是真的不情愿,他知道这两兄弟是乌合之众,根本没实力和史弥远对抗。
之后赵竑决定平了因自己而起的这次叛乱,并上报朝廷,等到朝廷大军赶到,赵竑已经自己带兵把兄弟俩收拾了。但史弥远为了斩草除根,依然没有放过赵竑,派亲信以给赵竑治病为由,逼迫赵竑自尽,曾“黄袍加身”的赵竑就这样屈死。
黄袍加身描述的是赵匡胤这个大人物,这个人十分之厉害,赵匡胤二十多岁就参加军队,当时的他雄姿散发、骑术超群又剑术过人,让人本就不敢小瞧他,后来因为赵匡胤在一场战争中表现的非常勇猛,打败了敌军,还尽量减少了自己部队的伤亡,这样的计谋和战斗的勇猛被人口口相传记在了心中,就这样皇帝知道他的事迹,因此被后皇帝经常升官,升到了军队高级将领的同时又成为了皇帝的亲信。
随后的几年里赵匡胤跟随皇帝四处征战驰骋沙场,并且用了几年的时间就从当初的小士兵长升官成了军队的高级将领,又是武将最高级别,还掌握了战斗力强,装备精湛的军队,让人不经感叹啊,这也是为赵匡胤黄袍加身做伏笔,之后不久外敌联合南下入侵,皇帝和大臣匆忙派遣赵匡胤带领精兵前去抗阵杀敌,这也是兵变的开始了。
赵匡胤的一些亲密的属下在军中中传播议论说我们都知道到现在的皇帝年幼不能管理国家大事,而我们将军为了朝廷卖命都不会有人知道我们的战绩,不如我们现在让赵匡胤当皇帝,然后就可以在他的带领下出征北伐。在这样的风言风语下将士们对于兵变渐渐认同了起来,赵匡胤的弟弟赵匡义觉得兵变得时候到了,就把事先准备好的黄袍披在赵匡胤身上,这个时候赵匡胤假装刚刚喝醉醒过来,他跟随的部队都跪在地下大喊万岁,这就是赵匡胤黄袍加身的由来。
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在陈桥兵变中黄袍加身,成为宋朝皇帝,史称宋太祖。
公元960年正月初一,后周朝廷听闻契丹和北汉南下,宰相范质等人不辨消息真假,匆忙遣赵匡胤统率亲军北上御敌。
第二天,赵匡胤便率大军离开,夜宿距开封东北不远的陈桥驿。
当天夜里,赵匡胤的一些亲信在军中散布议论,“当今皇帝年龄太小,才七岁,不能亲政,我们为国誓死效力破敌,他都不能体谅我们的功劳,难免会有功不赏。不如我们先拥立赵匡胤为皇帝,然后再北征,这样我们的功劳就不会被无视了。”将士们群起响应。
第二天早上,将士们都聚集在赵匡胤的大帐前,赵匡胤的弟弟赵光义和赵普见时机成熟,便授意将士将一件事先准备好的皇袍披在赵匡胤身上,并拜于帐前,拥立他为皇帝。就这样赵匡胤成了皇帝。“陈桥兵变、皇袍加身”整件事个人认为都是由赵匡胤等一干人自导自演的,皇袍这么重要的一个道具必定是很久之前就准备好的,不可能由一个普通的将士保管。并且披皇袍这么重要的一个场面怎么会由一个普通的将士来做?必定是一个有身份地位的亲信将领亲手把皇袍给赵匡胤披上的!
据考证,当时赵匡胤的亲军有“五虎将”,分别是石守信、高怀德、张令铎、王审琪、张光翰五人。陈桥兵变的时候石守信和王审琪在开封守备都城,并作为内应。所以,陈桥兵变的时候“五虎将”中高怀德、张令铎、张光翰三人在场。
高怀德,为人忠厚倜傥,有勇武之名。陈桥兵变中积极拥护赵匡胤称帝登基。以拥戴有功,被封为殿前副都点检,主管侍卫亲军。后来娶赵匡胤的妹妹为妻,加封驸马都尉。
张令铎,被封为镇安节度使、马步军都虞侯,成为侍卫亲军司的次长官,“酬其翊戴之勋也”。后来,赵匡胤为了加强与他的联系,“命皇弟、秦王赵廷美娶张令铎第三女(后封楚国夫人)”,张令铎继高怀德之后成为赵匡胤的亲家。
张光翰,翊戴功臣之一,是张令铎的部属,在参与陈桥兵变的翊戴功臣中,张光翰与赵匡胤的关系比较疏远。在陈桥兵变中,极有可能有一部分人不支持赵匡胤发动兵变,为了弹压这些人,也为了防止他们通风报信,素有勇武之名的高怀德必须带亲军镇压。
再来说说翊戴之功,翊戴就是辅佐拥戴的意思,这个词基本上只有宋朝才有。结果不言而喻了吧。高怀德因为需要弹压不服者,不可能出现在现场。张光翰与赵匡胤的关系比较疏远,甚至他可能就是那些不支持兵变的人中的一员。那么只有张令铎了,只有他才是最合适的人选。
黄袍加身建立宋朝的皇帝是宋太祖赵匡胤。宋太祖赵匡胤(927年3月21日-976年11月14日),小名香孩儿。涿郡人,生于洛阳夹马营(今河南省洛阳市瀍河区东关)。五代至北宋初年军事家、政治家、战略家,宋朝开国皇帝(960年2月4日-976年11月14日在位)。后周护圣都指挥使赵弘殷(宋宣祖)次子,母为杜氏(昭宪太后)。
赵匡胤在后汉时投奔枢密使郭威,致身行伍,并于后周世宗柴荣在位时随征北汉、南唐,战功卓著。柴荣病重时,升为殿前都点检,成为禁军最高统帅。显德七年(960年),受命抵御北汉及契丹联军。旋即在“陈桥兵变”中被拥立为帝,并回京逼迫后周恭帝禅位。同年,赵匡胤登基为帝,改元建隆,国号“宋”,史称宋朝或北宋。
赵匡胤在位期间,依据宰相赵普“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策略,先后灭亡荆南、武平、后蜀、南汉及南唐南方割据政权,完成了全国大部的统一。通过两次“杯酒释兵权”,罢去禁军将领及地方藩镇的兵权,加强中央集权,解决了自唐朝中叶以来地方节度使拥兵自擅的局面。
开宝九年(976年),赵匡胤逝世,享年五十岁。在位十六年,累谥为启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庙号太祖,葬于永昌陵。今有诗作《咏初日》传世。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770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古人有夜生活吗宋朝的夜生活很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