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山军其实说通俗点就是一伙人多势众的山贼。
黑山军又称黑山賊,黄巾叛乱时兴起,盘踞在太行山和燕山一带多年。在黄巾起义被镇压后,黄巾军余党大多投靠黑山军,加上大佬张燕领导有方,黑山军势力急剧扩大,兵马达数十万之众。
黑山军作为山贼常年出动四处打野,人多势众,基本北方势力没人敢惹,甚至曾攻占过北方重镇邺城、常山,打的袁绍都害怕。
说实话当时的山贼能达到这个规模不容易,要知道当时的曹操总共也就数万人马,而黑山军出去打劫一趟据说都是十万之众,不知道老曹当时会不会脸红,混的不如山贼。
当时的黑山军真的是牛,哪里是山贼,简直可以称作是北方霸主了。但是人多也有人多的不好,粮食不够,分配不均,混不下去了。于是黑山军向朝廷请降,朝廷也惹不起张他们,封了头领张燕平难中郎将,张燕的黑山军从此变成了合法的黑社会。不过张燕接受了招安,让很多黑山军散去,势力已不如从前了。
张燕没有以前的势力了,而袁绍势力则越来越大了。袁绍于是联合刚来投靠他的吕布一起夹击张燕,重创了黑山军,黑山军再一次被削弱。
张燕势力大减后,流入山中,不和袁绍硬碰硬,流动作战,骚扰袁绍,袁绍也一直拿他们没办法。
官渡之战后,曹操势力大增,兵发冀州。张燕本来就是和袁绍作对的,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因此他向曹操请降,帮助曹操平袁绍余党。
曹操拜张燕为平北将军,并在张燕的帮助下平定了袁绍的残余势力,一统北方。传奇般的黑山军从这时开始并入了曹操集团,不复存在。
黑山军是在东汉末年,汉灵帝时期兴起的农民起义军,因为长期活动在黑山一带(今太行山脉一带),所以在史书上被称呼为“黑山贼”。
这支军队其实是由很多股小军队组成,各自的首领互相结盟,依靠山险的地理优势,共同对抗汉廷。下面我来简单讲一下黑山军的历史。
汉灵帝时期
在中平元年(184年),太平道教主张角发动叛乱,黄巾军席卷全国。常山国真定县人褚燕和博陵国张牛角各自在自己家乡起兵,响应黄巾军。其实,跟他们这样的小股叛军还是有很多的,只不过汉廷当时基本上无视他们的存在,而是尽全力围剿张角。
随着卢植、董卓、皇甫嵩等人先后在冀州指挥作战,在本年年底,黄巾军以失败告终,褚燕这些人也自然成不了气候,于是偃旗息鼓。
第二年,汉灵帝为了修复雒阳皇宫,采纳中常侍赵忠等人的建议,增加全国的税赋,这个政策一下达,饱受战火之苦,生活无法恢复的冀州百姓于是纷纷走上了反抗的道路,可以说,褚燕、张牛角的队伍因此得以壮大。
同理,去年溃散的黄巾余党也会选择与褚燕等人同盟。
后来,张牛角在攻打廮陶县时不慎中箭负伤,临死前他将自己的军队指挥权交给褚燕,褚燕也为此改姓张,成了张燕。张燕武功也不错,据说身轻如燕,当时人送外号“飞燕”。
可以说,在这个早期,张燕的军队就是黑山军的雏形,其主要人员构成是冀州各地的穷苦百姓,以及一些黄巾余党。
黑山军作乱,汉灵帝也为此想出招安的方法,当时其中一名首领杨凤,就主动向汉廷投降,汉灵帝给他封了“黑山校尉”,让他保持自己的军事力量,割据一方自治,以制衡其他不肯招安的黑山余党。
此后迫于压力,张燕也转向招安,派人去京师乞降,汉灵帝同样给了他“平难中郎将”的军职。如此,黑山军在名义上也算成了汉廷的军队。
实际上,张燕并不是真心投降,他仍然有自己的小算盘,招安只不过是权宜之计。此后,趁着天下战乱此起彼伏,汉廷军队四处征战,无暇顾及黑山时,张燕甚至派人入侵河内郡,结果被太守朱儁击退。
另外,黑山军中的黄巾余部,在郭泰的带领下(据方诗铭考证推理),在并州西河郡白波谷再次起兵,史书称“白波黄巾”。其中杨奉也是白波黄巾之一,这位杨奉很可能就是前面说的:黑山校尉杨凤。
如此一来,由于黄巾余党的脱离,留下来的张燕成了黑山军中最强大的一支。
黑山军名单
飞燕:即张燕。
孙轻、王当、杜长:此三人仅见陈志《张燕传》,归附张燕。
黑山:无事迹记载。陈志《张燕传》云众归张燕,号为“黑山”,岂有人独号“黑山”?疑“黑山”后脱“有”字。
白波:无事迹记载。白波当为并州西河郡白波谷,即白波黄巾。此“白波”疑为“郭大贤”,释疑见后“郭大贤”条目。
五鹿:无事迹记载。疑此为地名,冀州魏郡元城县有“五鹿墟”。
于毒、左髭丈八:范书《袁绍传》独作“干毒”、“左髭文八”,通鉴从“于毒”、“左髭丈八”,此二人为袁绍所攻杀。
黄龙、左校、刘石、李大目:并另见范书《袁绍传》,为袁绍所败。
牛角:即《朱儁传》之“青牛角”,前人误以为“张牛角”,然而张牛角早亡,未入黑山,范书《袁绍传》亦见青牛角,为袁绍所败。
羝根:即于羝根,《朱儁传》之“于氐根”为误。又见范书《袁绍传》,为袁绍所败。
杨凤:灵帝时,杨凤受招安,拜黑山校尉。又疑为白波杨奉,见《董卓传》,后从李傕。
郭大贤:据方诗铭《三国人物散论》,疑为白波郭泰。于此,可推初平二年(191年)白波为赵谦、李傕所败,杨奉归李傕,郭泰入黑山,号“大贤”,后为袁绍所败。
故《九州春秋》有“白波”,而无郭大贤,裴松之不解,以张璠《汉纪》补“郭大贤”之名,范晔又兼而录于《朱儁传》,自此,“白波”与“郭大贤”并立。
平汉:即陶升,见范书《袁绍传》,后归袁绍。
苦蝤:《朱儁传》“蝤”作“唒”。无事迹记载。
大洪:李贤以《朱儁传》之“大计”为同一人,无事迹记载。
司隶、罗市、浮云:司隶应取地名之意,此三人无事迹记载。
缘城:即《朱儁传》之“缘哉”,通鉴从“缘城”,无事迹记载。
雷公:以《典略》可知姓张,无事迹记载。
白爵:疑为《朱儁传》之“白雀”,无事迹记载。
白骑:以《典略》可知姓张,即张晟,亦见陈志《杜畿传》。
白绕:亦见陈志《武帝纪》,为曹操所败。
眭固:即《朱儁传》之“畦固”。亦见陈志《武帝纪》,为曹操所杀。
汉献帝时期
汉灵帝驾崩后,董卓入朝专政,拥立汉献帝登基,一群不愿意与董卓合作的英雄豪杰纷纷在关东起兵。张燕也作壁上观,希望获得更大的利益。
当时流亡在河东郡的南匈奴单于于夫罗,也和张燕合作,趁机在附近攻城略地。等到袁绍在河内战败,退回冀州后,张燕又与董卓控制的长安朝廷合作,与于夫罗一起对抗袁绍。为此,袁绍与曹操联手将张燕、于夫罗击败,牢牢掌握了在冀州的统治权。
张燕后来一直在与长安合作,只要是袁绍的敌人,他都愿意去联合,比如公孙瓒。
初平四年(193年),袁绍在讨伐公孙瓒的时候,黑山军几个首领就下山乘机夺了邺城,宣布拥护长安派来的冀州牧壶寿来接管冀州。袁绍回军后,率军将他们击败,此时流浪在关东的吕布也来投奔袁绍,袁绍便联合吕布讨伐黑山军,一鼓作气将黑山军的各个营地攻破,斩杀了不少黑山军首领。
各营战败的黑山军纷纷归附张燕,张燕也亲自率军团结余部,与袁绍军决战,双方打的非常激烈,由于吕布的突出表现,亲自率军冲杀,黑山军还是处于劣势。但是,袁绍也不具备彻底剿灭张燕的能力,最终,双方还是罢兵了事。
此战后,张燕成了黑山军中绝对的领导。
建安元年(196年),袁绍围攻东武阳,剿灭臧洪,臧洪也派人联络黑山军为援军,可是没有增援的记载。
建安四年(199年),在袁绍剿灭公孙瓒时,公孙瓒还派儿子去联络张燕作为援军,张燕倒是派出了援军,结果还是被袁绍击退。公孙瓒随之也败亡。
归附曹操
次年(200年),袁绍和曹操在官渡对峙,张燕仍然选择作壁上观;等到袁绍逝世,曹操于建安九年(204年)击败袁尚,占据邺城后,次年,张燕亲自率军出现在邺城,表示向曹操投诚。曹操大喜过望,给张燕封了“平北将军”,安国亭侯。
此后,随着张燕这次投降,黑山军已经成为历史。在此时,汉廷早已被曹操架空,张燕成为曹操麾下的一支军事力量,接受曹操的调度。最后张燕子嗣入魏国,继续享受高官厚禄。
说到袁绍其实很多网友都觉得这个人有点草包啊,其实我不这么觉得,因为这个人其实不仅仅不草包,而且也算得上是一位枭雄了,只所以被人误解了就是因为三国演义看多了,那么在真正的历史上,袁绍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下面就着这个问题跟随我一起揭秘看看吧!
袁绍是当时的风云人物,他出身于世族大家,在汉朝衰微董卓作乱之际,首倡义兵,成为诸侯众望所归的领袖人物。其后经过多年的经营占有四州之地,身边的良臣谋士、猛将精兵如云,可谓盛极一时,大有左右当时政治局面之势。
然而由于其自身刚愎自用,骄傲自满的致命弱点,袁绍终于被力量比他小的多的曹操消灭,没能成就大事。归根结底还是袁绍自己的能力不够,格局太低造成的。
陈寿在《三国志》中评价袁绍“外宽内忌,好谋无决,有才而不能用,善闻而不能纳”,“社稷倾覆,非不幸也”,道出了他失败的根本原因令人信服。
四世三公,剿灭阉党
袁绍字本初,汝南郡汝阳县人。他的高祖父袁安曾任汉司徒。自袁安以下,袁氏四代都有人居三公之位,因此势力威震天下。
袁绍相貌英俊威严,能够降低自己身份下交贤士,所以很多士人都来依附于他。曹操少年时代就与他交往,二人关系密切。袁绍从大将军掾属升任侍御史,又逐渐升任中军校尉,官至司隶校尉。
汉灵帝去世,何太后的兄长大将军何进与袁绍谋划诛灭众宦官,太后不同意。何进于是征召董卓进京,想以此胁迫太后同意他的计划。中常侍、黄门这些宦官听说后,他都跑到何进那里去谢罪,说任凭他处置。当时袁绍劝何进就趁这个机会处置掉这些宦官,相劝再三,何进始终没能听从。同时何进命令袁绍派遣洛阳富有计谋的武吏监察监督众宦官,又命令袁绍的弟弟虎贲中郎将袁术挑选温和忠厚的虎贲卫士两百人,准备进入宫中,代替手执兵器的宦官把守各殿殿门。
于是中常侍段珪等人假托太后诏令,召何进入宫议事,趁机杀掉何进,宫中大乱。
袁绍袁术兄弟便杀死了所有作乱的太监,无论年纪大小,没有胡须的人也被当做宦官杀掉,被杀死的有两千余人。袁绍又率兵追击段珪等人,段珪等人全部跳进黄河自杀,于是汉少帝又返回皇宫。
避祸而逃,渤海起兵
董卓叫来袁绍,在朝会上与他商议想废掉少帝,改立陈留王为帝。这时袁绍的叔父袁隗任太傅,袁绍假装答应说:“这是大事,应当出去和太傅商议一下。”董卓说:“刘氏种不值得再留下来了。”袁绍没有回答,持佩刀侧身施礼而去,袁绍出去后便逃离洛阳奔向冀州。
侍中周毖,城门校尉伍琼、议郎何颙等人,都是一时名士,董卓很信任他们,但他们却暗中为袁绍出力,于是劝董卓说:“废立皇帝这样的大事,不是常人所能做的,袁绍不识大体心中恐惧,所以才出逃,不是有什么别的想法。现在急着悬赏捉拿他,一定会发生变故,袁氏四代人施人恩德,门生故吏遍及天下,如果他们收揽豪杰聚集徒众,各地英雄再趁势而起,那崤山以东的广大地区就不是您所拥有的了。不如赦免他,并任命他做一个郡守,那袁绍就会因免于罪责而高兴,就一定不会有什么忧患了。”
董卓认为他们说的很对,于是任命袁绍为渤海太守,封它为邟乡侯。袁绍于是凭借渤海郡起兵,准备用这支军队诛灭董卓。
沮授之谋,天下之主
从事沮授劝袁绍说:“将军您二十岁入朝为官,很快就名声传遍海内;值君主废立之际,便迸发出忠义之心;从洛阳单寄出奔,则是董卓心怀恐惧;渡过黄河北上,则使渤海一郡全部服从。发动一郡的将士,掌握冀州的百姓,威震河朔地区,名声显扬天下。虽然黄巾军奸诈作乱,黑山军嚣张跋扈,但您如果举兵东向,则青州可以平定;回师讨伐黑山,则张燕可以消灭;挥师转头北征,则公孙瓒一定败亡;兵锋威慑戎狄,则匈奴一定俯首称臣。纵横大河以北,全据四州之地,收揽天下英才,手握百万之众,到西京长安迎回天子大驾,恢复洛阳的皇家宗庙,号令天下,讨伐尚未收复的地区,凭借这样的资本与对手一决高下,哪一个能与您匹敌?如此经营几年,成就这样的功业不算困难。”
袁绍听后高兴的说:“这正是我的心愿。”袁绍立即上表朝廷,奏请沮授为监军、奋威将军。
号令天下,威慑天下
董卓派遣执金吾胡母班,将作大匠吴修带着献帝的诏书劝说袁绍归顺,袁绍让河内太守王匡将他们杀掉。董卓听说袁绍占据了关东地区,便把袁绍宗族太傅袁隗等人全部杀掉。
在这个时候,天下豪杰之士大多归附袁绍,都想要为他报仇,各州郡蜂拥而起,没有一个不是借着袁绍的名义起兵。这时韩馥心生畏惧,去见袁绍请求让他离开冀州,然后便去依附张邈。
后来袁绍派使者到张邈那里,由于商议一些重要事情时,使者与张邈贴近耳语。当时韩馥在座,认为他们在算计自己,不久,就起身到厕所自杀了。
先机已失,祸患早藏
当初天子的废立,不是袁绍的意思,等到献帝在河东的时候,袁绍派颖川人郭图为使者去朝见献帝,郭图回来后劝袁绍将献帝迎到邺县,袁绍没有同意。正好赶上曹操奉迎献帝,建都许县,收复黄河以南地区,关中众将全都归附。
袁绍后悔没把献帝控制在手中,想让曹操把献帝迁到鄄城建都,以靠近自己,曹操拒绝了袁绍的要求。于是献帝任命袁绍为太尉,又转为大将军,袁绍辞让掉侯爵没有接受。
不久袁绍在易京灭掉公孙瓒,吞并了他的部众。又让长子袁谭出去担任青州刺史,沮授劝谏袁绍说:“这样做一定会引发祸乱。”袁绍不听说:“我想让几个儿子各自占据一个州。”于是又任命排行居中的儿子袁熙为幽州刺史,外甥高干为并州刺史。
有谋无断,错失良机
这时袁绍拥有将士几十万,以审配、逢纪掌管军事,田丰、荀谌、许攸为主要谋士,颜良、文丑为将帅,挑选精兵十万,战马万匹,准备进攻许县。
在此之前,曹操派遣刘备到徐州抵御袁术。袁术死后,刘备杀掉徐州刺史车胄,率军驻扎在沛县,袁绍派遣骑兵去帮助他。太祖派遣刘岱、王忠率军进攻刘备,没能取胜。建安五年,曹操亲自东征刘备。
这时田丰劝袁绍袭击曹操的后方,袁绍推辞说儿子正在生病,没有答应。田丰举手杖敲着地面说:“遇到这样难得的机会,却因为婴儿的病而失掉,可惜呀!”曹操到沛县大败刘备,刘备逃走投奔袁绍。
官渡交兵,不纳良谋
袁绍进军黎阳,派遣颜良到白马攻打刘延,沮授又劝谏袁绍说:“颜良心胸狭窄,性情急躁,虽然骁勇,但不能让他独当一面。”袁绍不听。曹操率军救援刘延,与颜良交战,打败其军,斩杀颜良。
袁绍率大军渡过黄河,在延津以南修筑壁垒,派遣刘备、文丑前来挑战。曹操击败他们,斩杀文丑,曹操两次战斗都杀掉袁绍大将,袁军上下大为震动。
曹操回军官渡,沮授又建议袁绍说:“我军人数众多而果敢强劲不如敌军,敌军粮食缺少而物资储备不如我军,敌军利于速战速决,我军利于稳重持久。我们应当慢慢的与他相持拖延时间。”袁绍不肯听从,于是袁军连接营寨渐渐向前推进,逼近官渡,双方交战,曹操军失利,又退回壁垒坚守。袁绍命将士修建楼橹,推起土山,居高临下向敌营中发射弓箭,曹操营的将士全要用盾牌遮掩,心中非常恐惧。曹操于是命令将士制造发石车,用石头攻击袁军的楼橹,将它们全部摧毁。袁军将它称之为霹雳车。袁绍命令将士挖掘地道,想从地下袭击曹操的军营。曹操便命将士在营内挖掘长沟抵御,又派出奇兵袭击袁绍的运粮车队,大败押运部队,把粮食全部烧掉。
乌巢之败,单骑而逃
曹操与袁绍长时间相持,百姓疲惫困乏,很多人背叛响应袁绍,军粮缺乏。正好这时袁绍派遣将军淳于琼等人率领兵众一万余人向北去接应运粮车队,沮授劝袁绍说:“可以再派遣将军蒋奇率一支军队在运粮车队的外围护卫,以阻断曹操的抄掠。”袁绍仍然不听从。淳于琼与运粮车队汇合后驻扎在乌巢,距离袁绍大军四十里。
曹操于是留下曹洪守卫大营,亲自率领步骑兵五千人,趁夜偷袭淳于琼。袁绍派遣骑兵救援,被曹操的军队击败逃走。曹操击溃淳于琼等人的军队,将他们全部斩杀,曹操率军返回,还没到大营,袁绍将领高览、张郃等人率部众投降。
袁绍的军队全线溃败,袁绍与袁谭单骑乘马逃走,渡过黄河。袁绍残留下来的部队假装投降,曹操将他们全部活埋。沮授没有来得及随袁绍渡过黄河,被曹操军抓住送到曹操面前,曹操给予他优厚的待遇,沮授后来谋划逃回袁绍那里,因此被曹操杀死。
田丰之死,袁绍之妒
当初袁绍率大军南下,田丰劝袁绍说:“曹操善于用兵,变化多端,没有规律可循,他的兵众虽少,但不能轻视。不如用打持久战的策略对付他,将军您占据着山河之固,又有四个州的人众。对外交结天下英雄,对内发展农耕、训练军队,然后挑选精锐将士,分头组成骑兵,针对敌人的薄弱之处轮番出击,以骚扰他的黄河以南地区。如果他救援右边就袭击他的左边,救援左边就袭击他的右边,使敌人疲于奔命,百姓不能安居,这样做我们没费什么力气,而敌人已经困乏,用不了两年就可以坐收胜利。现在你放弃稳妥的庙胜之策不用,想通过一次战斗来定胜败,假如不能成功,后悔就来不及了。”
袁绍不肯听从,田丰又恳切直谏,袁绍大怒认为他是动摇军心,便将田丰用刑具索上关押起来。袁绍军队战败以后,有人对田丰说:“这下您一定会被重用。”田丰苦笑道:“我军如果取得胜利,我一定能保全性命,现在我军失败,我恐怕要被杀了。”
袁绍回来后对左右说:“我没有采纳田丰的建议,果然被他耻笑。”于是将田丰杀掉。袁绍表面宽容优雅,有才干气度,喜怒不形于色,而内心很爱猜忌,都像这件事情一样。
盛世难复,有始无终
冀州许多城邑都背叛袁绍,袁绍又进军攻击平定了他们。自从兵败官渡之后,袁绍便患病不愈,建安七年,忧郁而死。
官渡之战袁绍失败的原因
有奖励写回答共19个回答
狠倍儿爽
LV.12
聊聊关注成为第29位粉丝
官渡之战袁绍失败的原因有以下七点:
其一,袁绍狂傲自大,求胜心切。在与曹操决战之前,袁绍曾多次与公孙瓒交战,使得百姓疲惫不堪,仓库积蓄不足。
其二,袁绍刚愎自用,不纳忠言。袁绍刚决定亲征曹操的时候,沮授就曾建议他先休养生息,待时机成熟后,再行出兵。袁绍不听,执意要攻打曹操,促成了官渡惨败的发生。
其三,袁绍志大才疏,心胸狭窄,缺乏帅才。袁绍虽有一统天下之志,却无领兵作战之才。
其四,袁军内部不团结,窝里斗。袁绍这个人喜欢听奉承话,不乐意别人提出与他相反的意见。
其五,袁绍在军事上指挥不当。曹操驻扎在白马的时候,他不守白马而去救延津,中了曹操的调虎离山之计。许攸让他出奇兵攻占许都,劫持天子,挟天子讨伐曹操,他不屑一顾。曹操偷袭乌巢,他弃全军将士的辎重供给于不顾,却执意要偷袭曹军大营。
其六,袁绍在政治与道义上的失利。
其七,曹军兵虽少,但精;将虽少,但勇;谋士虽少,但智;曹操虽矮,但聪明。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7564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