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魏襄王是什么人望之不似人君

揭秘历史故事 2023-07-05 07:44:02

魏襄王是什么人望之不似人君

望之不似人君——魏襄王原来是这样一个愤青 ,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纵横战国半个多世纪的魏惠王,终于鞠躬尽瘁了。关于魏惠王的年纪,有一种说法,说他生于公元前421年卒于公元前319年,如果按这个标准来计算的话,这位老兄寿命高达102岁,很有可能是中国乃至于世界历史上帝王当中最长寿的人。如果这种说法可信的话,不管魏国在魏惠王的手里变成了怎样惨不忍睹的烂摊子,反正他是活够本了。不过这也仅仅是一种说法而已,因为在《史记》和《战国策》当中,都没有具体提到他的出生年份,我们听听就算了。

魏惠王那么一死,很多人就有想法了。首先想法最强烈的就是孟子他老人家,好不容易周游列国找到了一个能听自己意见的大国国君了,以为找到摇钱树了,找到靠山了,没想到魏惠王还没开始实施自己所说的仁政,就已经嗝屁着凉了。孟子讨不到任何好处,气得实在没办法。更要命的是魏惠王死了,他的儿子——接任的魏襄王,似乎也没有用他的意思。这个小伙子是个愣头青,还特矫情,孟子形容这个人是“望之不似人君,不见有所畏焉”,意思是说,君主应该通情达理,雅致幽缓的。可是这位星爷好像是个土包子,穿上龙袍不像太子的,一眼瞧过去,就不是一个正经当君王的,所以说他望之不似人君,在广东话里有一个句型叫看上去就不像什么什么,萌山挥动即妈妈骂啦。这种句式,可能最早的祖先就来自于孟子这句句型了,望之不似人形啊。正因为如此,孟子才无可奈何地踏踏实实地离开了魏国,又到齐国去找机会去了,临走还气急败坏地甩下了这一句话,说:魏襄王就像个山大王,根本不听话。不过,孟老先生根本不去反思一下,他自己说的话有多大的说服力。

魏惠王死了,魏襄王继任了,还有一个人在活动心思。这个人就是张仪,张仪到魏国卧底好多年,成绩不明显,一直在感叹这魏国怎么就那么难忽悠呢,这魏王怎么就那么聪明哪。好,现在老魏王死啦,新魏王一看就是个生瓜蛋子,张仪又来精神头儿了,活动了一下面部肌肉,准备向新一届的魏王发动总攻。而秦国军队也在这个恰当的时候出动了,尽可能的在武力上,给张仪最有力的支持。

张仪千算万算还是失算,因为秦国军队每一个动作都牵动了一连串的心弦,最紧张的莫过于齐国,敌人的强大意味着自己的削弱,谁都不愿意看到秦国壮大起来。这个时候已经是齐国老大的齐宣王,终于坐不住了,于是公孙衍的合纵计划终于宣告完成了,下一步就要进入实施阶段了。这个所谓的实施阶段,指的是战国历史上一件大事即将发生,这就是“五国伐秦”。五国伐秦,背后的推手,毫无疑问就是我们的合纵英雄公孙衍了。撵跑了张仪,掌了魏国的大印以后,魏惠王又及时恰当地死去了,新的魏王上来,还没有成型的治国理论,这个时候不大展身手,那更待何时啊,可是公孙衍先生,还是觉得不够踏实,一个巴掌拍不响,一个人单打独斗,太孤独了,不如找个兄弟,拍肩膀一块儿上,于是他就想到了被屈逐的前魏国相国惠施先生。

自从被魏老大赶走之后,惠施先生基本上对政治前途也不抱太大的想法了,这个时候正在宋国安养天年,每天闲暇有空,就是约人喝茶,辩论一些风雨雷电的哲学问题。这个时候,公孙衍来了,把这位先生从泥地里又拔了出来,惠施先生,您的第二春来了!

魏惠王一去世,各方都开始活动他的歪心思了。而这个时候我们有必要专门为您提一下一个人,就是继任的魏太子,也就是后来的魏襄王。这小伙子,纯属一愤青,还特矫情,刚才我们说了,孟子说他,望之不似人君。何以见得呢?我们就看他为老爸下葬的这个事情就知道了。人死不能复生,节哀顺变之余帮老爸下葬,那还是必须的。安葬的日期临近了,丧钟已经敲起了,但是没想到,大梁地区(就是魏国的首都)下起了惊世罕见的大雪,雪大到什么程度呢?积雪深得几乎埋住了牛的眼睛。

您想想,这牛就算是一头侏儒牛,那也得有一米多深呢,这公元前318年冬天的第一场雪,那下得可够狠的。下了这么大的雪,大伙的概念就是,先别急着下葬了,这么大的雪,做什么事都不方便了,可是这新任的魏襄王(口误说成了魏惠王)却不是这么想的,他不是个愣头青吗,他偏要在这么大的雪里面,为自己的父王下葬。那到底魏惠王能不能顺利地下葬呢?

在史书上记载,关于魏惠王下葬的事情,原文是这么写的:“魏惠王死,葬有日矣”。这里解释一下,葬有日矣,不是说已经埋了有好几天了,而是指埋葬的日期已经确定下来了。原文继续写道:“天大雨雪,至于牛目(到了牛的眼睛了),坏城郭,且为栈道而葬。群臣多谏太子曰:雪甚如此而丧行,民必甚病之,官费又恐不给,请弛期更日。太子曰:为人子,而已民劳与官费用之故,而不行先王之丧,不义也。子勿复言。群臣皆不敢言,而告以犀首。犀首曰:吾未有以言之也,是其唯惠公乎!请告惠公。”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惠王下葬的日期定了,但是天突然下起了惊世未见的大雨雪,积雪都到了牛眼睛这儿了,甚至把城墙都压坏了。如果一定要下葬,必须新修栈道才可能下葬,魏襄王这位愣头青就一个劲儿地闹混说:我要给我爹送葬,我要给我爹送葬,谁也别拦着我。谁劝都不给面子,一概不听,大臣们就劝:大王,雪下的这么大还要举行葬礼,老百姓一定困苦不堪。国家的费用也恐怕不够用,还是请把日期推迟一些吧。这位魏襄王怎么说呢?他说,不行不行不行,如果因为百姓受苦而费用不足,就不举行先王的葬礼,那是不义的不义的。好么,您瞧瞧,这位国军君根本就不讲道理,真是国君撒酒疯神仙也犯囧啊。

手下的大臣们你看看我看看你,都不敢再劝,谁知道这个愣头青会不会一急就把自己的脑袋咔嚓一下砍下来,去给魏惠王殉葬,于是大伙儿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向了犀首。我们以前也为您说过,这犀首就是指公孙衍,公孙衍那是个老油条,看到这种架势,知道谁发表,谁傻冒,于是赶紧的,他说了,哎呀我这个,说了也不算吧。还是找惠施先生来,惠施先生说的一定有道理,惠施他那小逻辑,厉害呀。听了公孙衍的话,大伙还真的把惠施先生给请来了。这位大爷倒也爽快,直接说“诺”,就是说好吧。

驾着车就来见太子也就是魏襄王了,见了魏襄王他就说:请问,举行葬礼的时间已经定下来了吗?太子一听,这位惠公过来,似乎是帮自己说话的。日期一定下来不就意味着一定得下葬吗,这还不是站在自己这边。于是太子就说了,已经定下来了。惠施接着说,我听说从前周文王的老爹季历,埋葬于终南山脚下,后来有山水浸塌了他的坟墓,露出了棺木的前脸。周文王知道了,就来说,老爸呀,你一定是想回来看看您的臣下和百姓吧,所以才把您的棺木露出来了吧,于是周文王就把自己老爹的棺木挖出来了,搭起了灵棚,让自己的百姓来瞻仰遗容,三天以后才再次下葬。这是什么,这就是周文王的意义呀。而现在呢,我们魏国大雪下得几乎埋住了牛的眼睛,走路都困难,这个一定是先王想稍作停留,恋恋不舍,再看一眼他的国家和百姓,才使得雪下得如此之大,难道您就不想学当年的文王,另选吉日,推迟葬期,这才是和文王一样的大义。如果碰到这种情况,还不改日安葬,想来,是把效法文王当作耻辱了吧,这估计也不是先王所愿意看见的吧。

魏襄王听了,一愣,一边是大义,一边是让自己的老爸死不瞑目,这还能选吗?那根本就是没得选择吗,于是只能吭吭叽叽地说:惠公,你看你看你看,你说得太好了,正好说中我的心事,我想的和你完全一样,完全一样,那我就谨奉命延缓安葬,再择吉日吧。于是,魏惠王的安葬日期就这样被推迟了。从这个角度讲,这惠施先生的逻辑,那是真叫一厉害呀,真是能把死人说活了,活人说死了,就连死到半路的人,也给拖回来了。

好吧,魏惠王这条战国的大鳄鱼,终于后事处理干净了,我们可以开始正式的说五国伐秦了,公孙衍终于可以把自己合纵的这种策略小宇宙爆发到了极致。公元前318年,公孙衍这位幕后黑手,施展他的合纵策略,联合各国组织了第一次五国伐秦之战。这五国指的是魏、赵、韩、燕、楚,一共五国兵马,声势浩大,威震群雄,浩浩荡荡,合纵攻秦去了,在中原集结了以后,问题来了,谁当联军的领袖呢? 魏襄王这边刚刚即位,屁股还没坐热呢,不合适;赵武灵王那边,岁数也嫩,而且刚结婚,还娶了中原韩国的妞;看来看去只有楚怀王,已经执政十一年了,干练稳达,而且又是大国,于是大伙公推楚怀王为联合军的总约长。

五国伐秦成不成呢?秦国会不会一口被吃掉呢?瞧您这问题问的,如果被一口吃掉了,还能有后来的秦始皇统一中国的事儿吗,结果大家都是知道的,在这儿,我们看一段来自于《战国策》的原文,这一段话就是说到这个事情的结果的。原文是:魏顺南见楚王曰:“王约五国而西伐秦,不能伤秦,天下且以是轻王而重秦,故王胡不卜交乎?”楚王曰:“奈何?”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大王您联合五国向西讨伐秦国,结果没能动它他分毫不能打败他它,反而自己碰得头破血流的,这样,天下各国就因此轻视大王您,而看重强大的秦国,鉴于这种状况,大王您还不检讨检讨自己的外交策略吗?好,事情没发生,我们已经用战国策的话,为您交代了结局了。

求《孟子》二章的翻译

孟子见梁襄王

孟子见梁襄王。出。语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吾对曰:‘定于一。’‘孰能一之?’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孰能与之?’对曰:‘天下莫不与也。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间旱,则苗槁矣。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勃然兴之矣!其如是,孰能御之?!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

注释:
孟子见梁襄王,(1)出语人曰:(2)"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卒然问曰:(3)'天下恶乎定 '(4)吾对曰:'定于一.'(5)"'孰能一之 '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孰能与之 '对曰:'天下莫不与也.(6)王知夫苗乎 七八月之间旱,则苗槁矣;天油然作云,(7)沛然下雨,(8)则苗浡然兴之矣,(9)其如是,孰能御之,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10)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11)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12)沛然谁能御之 '"

(1)梁襄王:即魏襄王,名嗣(一说名赫),魏惠王的儿子,前318一前296年在位,襄是他死后的谥号.此处所说的事,当在襄王继位后不久.
(2)语(yù预):告诉.
(3)卒:通"猝",突然.熹《集往》概括以上描述梁襄王形态的语句云:"盖容貌辞气乃德之符,其外如此,则其中之所存者可知."
(4)恶(Wū乌)平:怎样,如何.
(5)定于一:朱熹《集注》云:"必合于一然后定."
(6)与:此处为归顺,随从之意.
(7)油然:朱熹《集注》云:"云盛貌."
(8)沛然:朱熹《集注》云:"雨盛貌."
(9)浡(bó博)然:朱熹《集注》云:"兴起貌."
(10)人牧:管理民众的人,即统治者.
(11)领:即脖子.
(12)由:通"犹"

译文:
孟子进见梁襄王,出来后,对人说:“(梁襄王)远远看上去不像个国君的样子,走近他也看不到有什么使人敬畏的地方。
“(见了我后)突然问道:‘天下要怎样才能安定呢?’
“我回答说:‘天下安定在于统一。’
“‘谁能统一天下呢?’
“我对他说:‘不喜欢杀人的国君能统一天下。’
“‘谁会归附他呢?’
“我又回答:‘天下没有不归附他的。大王您知道禾苗生长的情况吗?当七八月间一发生干旱,禾苗就要枯槁了。一旦天上乌云密布,下起大雨,那么禾苗就长得茂盛了。如果这样的话,谁能阻止它呢?而现在天下国君,没有一个不嗜好杀人。如果有不嗜好杀人的(国君),那么普天下的人民都会伸长脖子盼着他来。如果真能这样,人民归顺他,就像水往低处流一样,谁又能够阻止得了呢?”

孟子谓齐宣王曰译文
齐人伐燕,胜之。宣王问曰:“或谓国人勿取,或谓国人取之。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五旬而举之。人力不至于此,不取。必有天殃。取之,何如?”孟子对曰:“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他哉,避水火也。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而已矣。”

齐国人攻打燕国,大获全胜。齐宣王问道:“有人劝我不要占领燕国,有人又劝我占领它。我觉得,以一个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去攻打一个同样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只用了五十天就打下来了,光凭人力是做不到的呀。如果我们不占领它,一定会遭到天灾吧。占领它,怎么样?”
孟子回答说:“占领它而使燕国的老百姓高兴,那就占领它。古人有这样做的,周武王便是。占领它而使燕国的老百姓不高兴,那就不要占领它。古人有这样做的,周文王便是。以齐国这样一个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去攻打燕国这样一个同样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燕国的老百姓却用饭筐装着饭,用酒壶盛着酒浆来欢迎大王您的军队,难道有别的什么原因吗?不过是想摆脱他们那水深火热的日子罢了。如果您让他们的水更深,火更热,那他们也就会转而去求其他的出路了。”

广川王刘去

刘去(?-前71),景帝曾孙,广川缪王子。

简述  春秋战国时代,诸国割据,群雄争霸,弱肉强食。

经历几番征战,在华北一带就分布有燕、齐、晋、魏、赵等诸国,这些诸侯国的王公将相死后都建有墓地,至今仍能在华北一带发现春秋战国时期的古墓群。

这些古墓埋藏了很多的奇珍异宝,成了几千年来盗墓贼觊觎的对象,广川王刘去就是其中的一个。

广川原为信都国,辖有今河北武邑县、景县以南,南宫县、故城县以北,滏阳河西岸以东,山东德州市以西,都于信都,在今河北冀县。

广川王族在汉朝皇室中,也是最差的一支,其名声之劣,不在江都王族之下。

广川王刘去所盗诸墓  在广川王刘去的封地内有很多春秋战国时期的古墓群。

刘去平时喜好聚集一些无聊少年游玩打猎,做事放荡无羁,没有节制。

封国内的古墓,无一例外,全都被他挖掘过。

据说广川王挖掘的古墓多得无法统计,其中墓葬丰富奇异的,他给刘向列举了十多件,被刘向记录如下。

魏襄王墓是刘去盗窃的古墓中规模很大的一个。

据《太平广记》的记载,魏襄王墓是用带纹理的石料做成的外椁,高八尺,宽窄能容纳三十人,用手触摸,光滑如新。

外椁中间有石床,石屏风,刘去看到的时候,依然摆放周正。

但是棺柩和陪葬的珍宝全部不见踪影,只是床上还有一个玉痰盂,两把铜剑,几件日常应用的金器像新的一样。

广川王便把其中的一把铜剑拿起来带在自己的身上。

襄王墓的挖掘很让刘去费了点功夫,不知是出于防盗的目的还是为了显示自己的气派,襄王墓上面是用铁水灌注的,刘去带人整整开凿了三天才打开。

开凿后,从墓穴里冒出的又苦又辣的黄色气体浓得像雾一样,强烈地 *** 人们的眼睛和鼻子,使人无法进入。

刘去别无他法,只好暂时用兵把守,等七天气出净才又来继续自己的恶行。

初进襄王墓时,刘去遇到一个门,门上没锁。

里面的石床长宽四尺,上面有石几,左右各有三个石人站立侍奉,都是武士装扮,身佩刀剑。

再入一室,石门上有锁。

推开门就看到了棺材,黑亮亮的可以照人。

用刀砍不进去,用锯截开,才知道棺材是用生漆杂以犀牛皮做成的,有好几寸厚,摞了十多层。

由于当时的力量不是很够,刘去他们没有办法打开,只好作罢。

随后又进一室,也有石门,打开锁,看到一张六尺见方的石床。

有石屏风,装饰铜叶的帐幔一具。

铜叶有的散落在床上,有的掉在地上,显然是因为帐子腐烂了,所以铜叶坠落到地上。

床上还有一个石枕,旁边很厚一层黑乎乎的灰尘,好像是衣服腐烂后形成的。

床的左右各有二十个站立的侍女,有的是拿着面巾、梳子、镜子的形象,有的是端着盘子送饭的姿态。

没有其它的器物,只有铁镜数百面。

广川王刘去收罗了里面所有值钱的东西并且把这些归为己有。

刘去盗墓并不总能满载而归,有时候也是收获甚小。

不过他只在乎盗墓游戏的过程,结果怎样他并不怎么放在心上。

非常不幸的是,晋灵公这位伟大君主的墓竟然也位于刘去的封国境内。

晋灵公在如今山西绛县城东12公里的磨里乡南刘家村。

墓冢如馒头状,长50米,宽40米,高30余米,五花土堆成。

据刘去所说,晋灵公墓内非常瑰丽壮观。

四角都放置用石头雕刻成的鹰犬。

男女石人四十多个,捧着灯烛站立在周围。

棺椁已经朽烂不成原形,但尸体还没有坏,九窍之中都放入金玉。

墓穴内其它的器物全都朽烂得无法辩认,唯有一个拳头大的玉蟾蜍,腹中是空的,可盛水,光洁润滑,像新的一样。

广川王刘去就把这个玉蟾蜍掠走,用作储水磨墨用的水盂。

刘去虽然热衷于盗墓这种可耻的行当,并能从中体会到不少乐趣,但是在盗墓过程中,也有让他感到恐怖甚至让他心惊胆战,寝食难安。

《太平广记》载,刘去在盗魏王的儿子且渠的墓时,发现墓既浅又窄也没有棺材,只有一张石床。

石床宽六尺,长一丈,除此之外还有一面石屏风。

床下全都是云母。

床上有两具尸体,一男一女,全都二十来岁。

两具尸体头朝东裸身躺卧,没有盖被和穿衣服。

他们皮肤的颜色像活人一样,鬓发、牙齿和手指也看不出同活人有什么差异。

广川王非常恐惧,不敢触动他们,慌忙退了出去,并按当初的模样将墓穴掩盖。

刘去在挖掘幽公的墓时发现,幽公的墓很高大。

墓道的门打开以后,再下去一尺左右里面全是白垩土。

将白垩土铲除一丈多深以后,见到云母,再下去一尺左右就是一百多具尸体,横七竖八相互枕压,都没有朽烂。

奇怪的是,这些人当中,只有一个是男子,其余全是女子。

有的坐着,有的躺卧,也有站着的。

衣服的形色同活人一样。

更为神奇的是广川王在栾书墓里的遭遇。

栾书墓棺椁和器物全都朽烂了。

墓穴中有一只白色的狐狸,看见有人来吓跑了。

随从们追赶着去刺它,没能抓到,只把它的左脚刺伤了。

当天晚上,广川王梦见一个男子,鬓发眉毛都是白的,走进来对他说,“何故伤吾脚?”并“以杖叩王左脚”,广川王睡醒后,发现自己的左脚肿了起来并且生了疮,到死都没有好。

刘去之类的贵族官僚盗墓之风  广川王刘去在汉朝可谓是臭名昭著,他残暴成性,曾派人将自己的老师一家全部刺杀,又亲手杀死自己的两个姬妾,并将她们的尸体挖出来挫骨扬灰。

这种令人发指的暴行,在广川王府已是寻常之事,单是被刘去肢解的姬妾就多达14个。

后来刘去的丑恶罪行被揭露,朝野哗然,汉宣帝下诏革去了刘去的王位,将他贬为庶民,流放上庸(今湖北竹山县)。

刘去在流放途中自杀身亡。

广川王虽死,但他大开贵族官僚盗窃之风。

据《陈书》记载,陈叔陵“好游冢墓间,遇有茔表主名可知者,辄令左右发掘,取其石志古器,并骸骨肘胫,持为玩弄,藏之库中。”编辑本段后人评价  刘去——最变态的盗墓者 盗墓有的是泄愤,有的是贪财,但中国历史上有一盗墓者却很变态,首先是为了好玩,他就是西汉时期广川王刘去。

据晋人葛洪编著的《西京杂记》记载,在其封国内“国内冢藏,一皆发掘”,有点名气的古墓几乎没有一座能逃过刘去的铁锹。

刘去盗掘的对象主要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王族墓,魏襄公、晋灵公的陵墓都让他掘开了。

魏襄王墓是石料做成的外椁,中间置放石床,石屏风。

为防盗掘,入口用铁水灌注,刘去派人凿了三天才掘开。

棺材是用生漆杂以犀牛皮做成的,有好几寸厚,刀根本砍不动,刘去则让人用锯子锯开。

石床上放有一个玉痰盂,两把铜剑,几件金器。

刘去看上其中一把铜剑,当场就拿起来带在身上。

晋灵公墓在今山西绛县境内,墓冢如馒头状,系五花土堆成。

刘去进去时看到,墓室豪华富丽,四角都放置用石头雕刻成的鹰犬,上刻有壁画。

在棺椁两边,有男女石人四十多个,捧着灯烛什么的站立在周围。

虽然棺椁已经朽烂,但尸体还没有坏,晋灵公的九窍之中都放有金玉。

刘去看上了陪葬品中一个拳头大的玉蟾蜍,拿回去当储水磨墨用的水盂使。

被刘去盗掘的有名古墓还有好多,如魏王之子且渠墓、晋幽王墓、栾书墓等一大批古墓。

但盗墓多了,刘去也害怕。

《太平广记》记载,在掘开且渠墓时,刘去被吓得半死,里面的人竟然栩栩如生。

刘去赶忙让手下人住手,退出,重新封好。

史称,刘去盗掘古墓的数量“不可胜数”,但具体有多少,又获得多少宝物,现在已无从考证。

编辑本段《西京杂记》记载  广川王去疾。

好聚无赖少年。

游猎毕弋无度。

国内冢藏一皆发掘。

余所知爰猛。

说其大父为广川王中尉。

每谏王不听。

病免归家。

说王所发掘冢墓。

不可胜数。

其奇异者百数焉。

为余说十许事。

今记之如左。

魏襄王冢。

皆以文石为椁。

高八尺许。

广狭容四十人。

以手扪椁。

滑液如新。

中有石床石屏风。

婉然周正。

不见棺柩明器踪迹。

但床上有玉唾壶一枚。

铜剑二枚。

金玉杂具。

皆如新物。

王取服之。

哀王冢以铁灌其上。

穿凿三日乃开。

有黄气如雾。

触人鼻目。

皆辛苦不可入。

以兵守之。

七日乃歇。

初至一户无■钥。

石床方四尺。

床上有石几。

左右各三石人立侍。

皆武冠带剑。

复入一户。

石扉有关钥。

叩开见棺柩。

黑光照人。

刀斫不入。

烧锯截之。

乃漆杂兕革为棺。

厚数寸。

累积十余重。

力不能开。

乃止。

复入一户。

亦石扉关钥。

得石床方七尺。

石屏风铜帐■一具或在床上。

或在地下。

似是帐縻朽而铜■堕落。

床上石枕一枚。

尘埃朏朏甚高。

似是衣服。

床左右石妇人各二十。

悉皆立侍。

或有执巾栉镜镊之象。

或有执盘捧食之形。

无余异物。

但有铁镜数百枚。

魏王子且渠冢。

甚浅狭。

无棺柩。

但有石床广六尺长一丈。

石屏风。

床下悉是云母。

床上两尸。

一男一女。

皆年二十许。

俱东首裸卧无衣衾。

肌肤颜色如生人。

鬓发齿爪亦如生人。

王畏惧之。

不敢侵近。

还拥闭如旧焉。

袁盎冢。

以瓦为棺椁。

器物都无。

唯有铜镜一枚。

晋灵公冢甚瑰壮。

四角皆以石为玃犬捧烛。

石人男女四十余皆立侍。

棺器无复形兆。

尸犹不坏。

孔窍中皆有金玉。

其余器物皆朽烂不可别。

唯玉蟾蜍一枚。

大如拳腹。

空容五合水。

光润如新。

王取以为书滴。

幽王冢甚高壮。

羡门既开。

皆是石垩。

拨除丈余深。

乃得云母。

深尺余。

见百余尸踪横相枕借。

皆不朽。

唯一男子。

余皆女子。

或坐或卧。

亦犹有立者。

衣服形色不异生人。

栾书冢。

棺柩明器。

朽烂无余。

有一白狐。

见人惊走。

左右击之不能得。

伤其左脚。

其夕王梦一丈夫须眉尽白。

来谓王曰。

何故伤吾左脚。

乃以杖叩王左脚。

王觉。

脚肿痛生疮。

至死不差。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7551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