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三个功高震主的名将!得以善终凭借的是什么?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历史上有非常多伟大的人物,这些人都是为百姓着想的,但是有些人却不懂得收敛,在积累了很多的功绩之后,被皇帝猜忌,还是一味的觉得自己很厉害,这些人后来都因为功高震,被皇帝找借口杀了。一些功高震主的人,最后几乎都没有善终。但是,在历史上有三个非常聪明的人,他们虽然功高震主,但是后来凭借自己的计谋都得到了善终,让皇帝放了自己一马,这三个人非常令人佩服。
第一,韩世忠。
韩世忠是南朝时期的一位将领,很多人都非常熟悉岳飞,其实韩世忠是不逊于岳飞的一位名将,非常得到皇帝的重用。在南宋,两位皇帝都被金兵抓住之后,岳飞想要营救出两位皇帝,这让新皇帝十分的不满,虽然岳飞打了很多胜仗,但是还是被皇帝所杀。韩世忠则不同,韩世忠忠于现任的皇帝,而且在打仗快要打完的时候,韩世忠交出了军权,因此让皇帝感觉这个人十分的知进退,给了他很多的钱才放他走了,韩世忠因此能够安享晚年。
第二,郭子仪。
郭子仪是唐朝时期的名将,他出身于平民,后来中了举人之后才被提拔。郭子仪的一生非常漫长,而且经历了七个皇帝,都被这些皇帝所信任,没有被猜忌,虽然郭子仪在百姓之中的声望很高,但是郭子仪最后还是得以安享晚年,没有被皇帝杀掉,也没有被认为有谋反之心。其实这是因为郭子仪每天把自己家的大门打开,让百姓和皇帝都能够看到里面的事情,也因此,皇帝不用担心郭子仪在里面和别人密谋谋反的事情。后世人对他非常的敬佩,认为他牺牲了自己的隐私,却换来了一生的荣华富贵。
第三,王翦。
王翦是战国时期秦国的一位将领,随秦始皇嬴政征战天下,打了很多胜仗,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灭了楚国。但是王翦也是被秦始皇所怀疑过的,因为王翦曾经率领60万大军,让秦始皇的心里感觉非常不安,后来王翦多次向皇帝讨要钱财,才让皇帝打消了他谋反的念头,因为有所求的人就不会谋反,会安心的当自己的将领。后来,王翦灭了楚国之后,向秦始皇请求卸任,秦始皇虽然非常不舍,还是放他走了,王翦也因此能够看尽天下的风光,不用担心自己的性命。
在历史上,有很多人都是非常有野心的,但是能够成就大业的毕竟是少数,大多数有野心的人都被皇帝所发现,并且及时的杀掉。特别是一些功高震主的人,在百姓中有很大的声望,于是就想自己做皇帝。但是,这些人都被皇帝视为眼中钉肉中刺。但是上面这三个人却非常的有谋略,他们知道自己不可能做皇帝,于是被皇帝猜忌之前先告老还乡,才能保持自己的性命。
功高震主极少有能善终者,这可以说是众所周知了。那何为功高震主?就是足以让皇帝芒刺在背、睡不着觉。虽然古代的功臣多得数不过来,但是中国历史上真正能做到功高震主的人,除了以下三位并不多。
一、王翦
王翦是战国时期最耀眼的四大名之一,秦始皇扫灭六国最大的功臣,山东六国有五国是王翦父子所灭,而王翦一人就灭了四国。王翦的统兵能力非常强,曾统兵六十万灭楚,这在古代用兵史上堪称最大规模军队。除了王翦带过,没有其他人能做到。
王翦最难得是秦始皇百分百的绝对信任,即使是六国灭之后也是一样。功高震主又能全身而退,集名声、财富、地位于一身,除了唐代的郭子仪,还真找不出第二人。
二、韩信
韩信是继战国四大名将之后,有着出神入化的军事指挥才能的超一流武将,刘邦夺取天下的最大功臣之一。秦末最为耀眼的人,除了刘邦和项羽,就是韩信了。韩信率军定三秦、擒魏、破代、灭赵、降燕、伐齐,一直到垓下全歼楚军,无一败绩,被后世尊为兵仙神帅。
中国历史上王侯将相一人全任的名将并不多,而韩信就是其中之一。西汉建立之后,刘邦就迅速夺了韩信的兵权,把他降为淮阴侯,可见韩信已功高震主。若不是韩信自己作死,他的成就可能不止这些。
三、郭子仪
郭子仪是唐朝真正能功高震主的功臣,没有之一,就是战神李靖也不能做到。安史之乱爆发之后,唐朝由于太平已久,荒废军事,很快就陷入分崩离析的混论之中。郭子仪临危受命,积极组织平叛,遏制了叛军的壮大,最后平定安史叛乱。
郭子仪两次收复长安,单骑退回鹘等等,都堪称是不世之功。使得郭子仪的权势威望都非常大,大到皇帝虽然猜忌他,却不敢杀他,甚至不直呼其名,因为唐朝离不开他。纵观历史上功高震主、权倾天下得以善终的异姓王,只有郭子仪一人。
春秋时期越国的范蠡,汉初三杰的张良萧何,汉光武帝的云台二十八将,唐太宗年间的秦琼、程咬金、尉迟恭、李靖等,宋朝的石守信、王审琦都是得以善终的,不得善终的有文种、白起、韩信、徐达等。
汉初三杰中张良、萧何知进退,所以能得善终,而韩信居功自傲不知进退最终死于吕后之手。
萧何是最早投靠刘邦的一批人,当时萧何是沛县的官员,而刘邦只是一个小小的亭长,萧何一路走来辅佐刘邦登基称帝,他居功甚伟。
但是刘邦在争夺天下的过程中就开始对萧何产生了怀疑,他担心百姓心中只有萧何而无他刘邦,但是萧何知道刘邦的心思之后就故意抹黑自己,降低自己在百姓心中的地位,从而成功避免了刘邦对自己的猜忌,而他也得以善终。
张良同样是这样,刘邦登基称帝时就对张良说让他自择三万户,但是张良知道如果自己真的这么做了,那么自己以后的日子也就不长了,于是主动辞掉了三万户,选择了当初和刘邦相遇的沛县,以示自己永不忘当初的情谊,刘邦看大张良如此知趣也就放了他一马。
汉光武帝和唐太宗是历代开国皇帝中不杀开国大臣的佼佼者,二人心胸宽广,不怕这个开国功臣们功高震主影响自己的统治,他们在登基后反而对这些将领重用,做到了同甘苦共富贵,他们的格局胸怀比之刘邦高了不止一筹,能再两位圣君手底下做事也是人生之幸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7550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