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死后最有资格获得皇位的是刘襄,为什么最后被刘恒上位了?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因为吕雉的存在,让刘氏江山岌岌可危,若不是最终吕雉死了,或许最后连皇位也要改名换姓吧。吕雉死了以后,大臣们终于可以开始铲除朝廷中的吕氏势力,但是诛吕归诛吕,皇位总还是需要有人来继承的,看看剩下的皇子们,刘襄是一个非常好的人选,然而最终却还是刘恒当了皇帝,这中间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西汉“诛吕”行动发生后,最应该获得皇位的,其实就是刘襄。为什么这么说呢?
本来,刘襄是没有资格继承皇位的。虽然他是刘邦的长孙,不过是庶长孙。在“嫡长子制”观念深入人心的时代,庶出的儿孙,就算居长,获得皇位的可能性也非常小。
不过,刘襄在那时候获得了天赐良机。因为刘邦的嫡子只有刘盈一个人,而刘盈已经去世。刘盈去世后,照理应该由刘盈的嫡子来继承皇位。就算刘盈没货真价实的嫡子,也应该由刘盈的儿子来继承皇位。但是,前少帝刘恭被吕后废黜并处死,后少帝以及刘盈的其他儿子,都被大臣们处死。因为大臣们认为,刘盈的这些儿子,都不是刘盈亲生的,而是吕后的血脉。既然是“诛吕”,那就得赶尽杀绝。所以,刘盈的儿子们当然都得死。
刘盈的儿子们死光后,刘邦就没有嫡子了,刘盈也没有嫡子了。这样一来,“嫡长子制”就不起作用了。按照惯例,“有嫡立嫡,无嫡立长”,那就应该立长子。刘邦的长子是刘肥,早已去世,想立也没有办法。再说了,刘盈过后,断没有在他的兄弟中寻找皇位继承人的道理。最应该的就是在他的子侄辈中去寻找。而在他的子侄辈中去寻找,刘襄就是理所当然的人选。
而且刘襄也是呼声最高的继承人。他不但已经成年,而且实力雄厚,在朝中还有刘章、刘兴居两个弟弟支持。最重要的是,刘襄是“诛吕”行动的首要发起人。如果不是他首先举起“反吕”大旗,诸吕也不可能发动和他的战争。如果诸吕不发动和刘襄的战争,就不可能把兵权交给灌婴。如果不把兵权交给灌婴,朝中大臣们就一点机会都没有,只能等着吕氏篡夺刘氏江山。
由此可见,刘襄有资格,有功劳,有实力当皇帝。可为何他最终却没能当成皇帝呢?
我认为,刘襄主要做错了两点。
其一,刘襄得罪了宗室。
刘襄刚一发动造反,就显得动机不纯。刘襄本来是举起反吕大旗的。既然举的是这面旗,你直接往京城打就是了。不管是否打得赢,你要做出这个姿势。再说了,诸吕的兵权已经到了灌婴手里(另一部分被被大臣们夺得),灌婴也停顿不前,不会和刘襄打仗。因此刘襄不存在打得赢打不赢的问题,他只需要摆出姿态就可以了。
可是,这时候,他并非直接往前打,而是去联合其它宗室成员。本来,联合其他宗室成员也没错,但问题是,他却借机夺取了琅琊王刘泽的地盘,这当然让刘泽非常不高兴,于是进京撺掇大臣们别把皇位给刘襄。
事实上,刘襄得罪的不仅仅是一个刘泽,他得罪的是整个宗室。因为从他处理刘泽的问题上,大家已经看出,一旦这个刘襄当了皇帝,他肯定很快就会夺取其他人的地盘。这样一来,谁还支持他呢?
其二,刘襄得罪了大臣。
刘襄政治敏感性非常不强,他没有看清楚,在这次“诛吕”行动中,朝中大臣们发挥着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因此他并没有及时和大臣们取得足够的联系,没有任何拉拢他们的做法。
当灌婴带着大军前来讨伐他,但是却把军队原地驻扎不走的时候,刘襄其实就该敏感地意识到,大臣们和他的立场是一样的。而且,大臣们也肯定在寻找皇位继承人。这时候,大臣们可以有两种做法,一种是把他当成“诛吕”的先驱英雄,另一种是把他当成造反分子。大臣们该怎么定性,对刘襄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但是刘襄并没有引起重视,不但没能拉拢大臣们,反而他的做法让大臣们充满恐惧,因此把他排斥在外。
刘襄虽然有资格、有功劳、有能力获得皇位。但是缺乏一种大的战略眼光,得罪了宗室又得罪了大臣。命运没能掌握在他自己的手里,因此,最终与皇位失之交臂。同时,也因为他在这场运动中,其中表现出了觊觎皇位的想法,因此他这一族被后来当皇帝的刘恒猜忌。最终,整个齐国也往下坡路上飞奔而去。
刘恒是汉高祖刘邦的第四个儿子,他的生母是薄姬。公元前180年,吕后薨逝,周勃等大臣拥立刘恒为帝,是为汉文帝。 那么,既不是嫡子又无权无势的刘恒,是怎样一步步走向帝位的呢?
刘恒和他的母亲薄姬,为人都特别低调,没有被吕后给收拾掉。薄姬不受刘邦宠爱,自然也不会像刘邦的宠妃戚夫人那样天天给刘邦吹枕边风,让刘邦立赵王刘如意为太子。这可就犯了吕后的大忌,抢走了她的丈夫不说,还要抢走儿子的位置,所以刘邦死后,戚夫人的下场就特别惨了。所以,低调做人的薄姬默默积攒了人品,吕后也就不会关注她和刘恒了。
因为生活环境特别复杂,所以刘恒从小也就养成了谨慎、沉稳、坚韧的性格,这样的人不成大事,天理也难容啊!公元前196年,刘恒被封为代王,此后,他就在封地上暗中发展自己的势力,不管任何时候,有实力傍身才是最保险的嘛,这也为他日后登上皇位起了重要的作用。
刘恒的运气也实在是好,当时他的竞争者们不是实力太弱就是血缘关系较远,唯一的竞争对手刘襄因为舅舅的缘故失去了当皇帝的资格,所以,作为刘邦的亲生儿子的刘恒就非常占优势了。在将吕氏家族一网打尽之后,周勃等朝中大臣经过一番商定,最终选择了迎立宽厚仁慈,素有贤名,而且母亲的家族也并不怎么强大的刘恒为帝。
汉武帝在诸吕之乱中没有任何功劳但是却被大臣推上皇位是因为这些朝中大臣想如果把刘恒立为皇帝,刘恒一定会感激他们给他们更多的权势。其实还是因为当时朝中大臣想要获得更多利益,才让刘恒当上皇帝的。
刘恒是刘邦的第四个儿子,他和他的母亲其实并没有得到刘邦的太多的宠爱,所以他们很少有机会见到刘邦。也就是因为当时刘恒不受宠爱,所以吕后才并不针对他。要知道在吕后执政的期间,刘邦比较受宠爱的这几个儿子前前后后都遭到了她的迫害,他们的下场都比较的凄惨。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就是因为刘邦对刘恒的冷漠,才导致吕后可以放他一马,让他在这个乱世中保全生命。
而刘恒最后能够成功上位,这跟周勃等大臣有很大的关系。要知道在诸吕之乱后,周勃这些开国功臣当时在朝中的权力是非常大的。刘襄,刘恒和刘长使这些开国功臣们认为最有可能继承皇位的人选。在这三个人中声望最高的其实是刘襄。但是这些开国功臣们认为,如果刘襄上台,那么将会倚仗他的舅舅,这无疑是霸权的一种行为。
而刘长跟吕后的关系很好所以这些朝中大臣是绝对不可能立刘长为新皇的。这样看来他们只能选择立刘恒为皇帝。他们认为刘恒在诸吕之乱中并没有太多的功劳,所以这个皇位相当于是大臣们送给他的,那么如果刘恒登上王位之后必定对这些开国功臣非常感激,会给这些开国功臣带来更大的权势利益。但是等到刘恒上位的时候,并不受朝中大臣的摆布,周勃这些大臣的小心思落了空。
这事跟刘邦没关系,他早就死了,刘恒当时不过是个在封地的代王。之所以能当上国君,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在吕后的势力被剿除干净后,大臣们就商量谁来做帝王的位置,而刘恒呢,一来他确实是刘邦的正宗血缘,这点别人没法挑刺;二来他的母亲薄姬是个背后没什么势力的女人,也向来温顺,不会搞出吕后那样的事情,所以大臣们就选了刘恒。
刘邦是大汉的第一个帝王,然后是刘盈,为人懦弱,没有儿子。他死后,吕后就找了个幼儿做傀儡,从此把政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上。后来吕氏家族被周勃和陈平等人灭了,这个小孩子当然也没皇位了。所以大臣们就要想个新人选,当时刘邦的后代里面,有三个人选:刘邦庶长子刘肥的长子齐王刘襄;另一个刘邦的最小一个儿子,即淮南王刘长;再有就是刘邦与薄姬所生的儿子,代王刘恒。
那这三个人到底选谁呢,按道理应该选择嫡长孙刘襄,但是齐王的母亲家横行霸道,比吕后还不讲理,名声很臭,不合适不合适;淮南王刘长因为母亲早逝,一直由吕后抚养成人,与吕后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而且此人心狠手辣,不遵法度,也不合适。只有代王刘恒,没有太大的势力,而且母亲薄姬当年就是个受欺负的小妃子,心地善良又听话,所以这是最好的人选。
还好他们选对了,代王刘恒确实是个谦逊爱民的好帝王,他执政后励精图治,勤勤恳恳的,汉朝得以繁华。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7494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