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接下来听听小编讲一讲他的一些故事。
刘备病逝时,曾为刘禅挑选了两位托孤大臣,一位是诸葛亮,另一位便是李严。当时的刘备将蜀国的内政托付给了诸葛亮,将蜀国的军权托付给了李严。刘备此举看似是将蜀国的军政大权分开,以李严来争衡诸葛亮,但内中却有一层刘备无法对人言明的用意。刘备无法对人言明的用意究竟是什么呢?
关羽死后,刘备打着为义弟报仇的旗号,执意要讨伐东吴。不顾诸葛亮等人多番劝谏的刘备,不管是出于公心还是出于私义,都造成了一个既定事实:改变了诸葛亮为蜀国制定多年的国策——联合东吴共拒曹魏。刘备执意讨伐东吴的最终结果,便是自己抑郁而终,蜀国损失大批青壮。
争夺天下的刘备,一直打着一个口号:兴复汉室。所谓的兴复汉室便是指,恢复大汉旧有的领土。但随着大批青壮的折损,也让刘备认清了眼前所面对的实际情况:恢复大汉旧有的领土蜀国可能永远也做不到了。
但碍于面子,刘备又不能当众告诉诸葛亮:你不要北伐了,保住我儿子的基业就很好了。此时的刘备能怎么做呢?找一个既忠于刘禅不想北伐,又和诸葛亮有关系的人来执掌蜀国军权。这个人会支持诸葛亮有限度的北伐,此人便是李严。
人们只知道李严和诸葛亮不和,却不知道李严和诸葛亮是旧识。编者为何要如此说呢?咱们来看一下李严的出身,李严表字正方,出身南阳。南阳是诸葛亮隐居躬耕之地,随之便可以说诸葛亮和李严很早就已经相识了。
翻看魏延提出兵出子午谷之计时的史料会发现一个问题,蜀国内部分成了三股势力,这三股势力是彼此依存,却又彼此对抗的。
这三股势力分别为:刘备入川前的旧部,以诸葛亮为首。荆州世家大族。曾效忠于刘表父子,后效忠于刘备父子的益州士族官员(李严)。李严曾效力于刘璋麾下,因此便可以说李严既是诸葛亮的旧部,其本身也代表着益州世家大族的利益。
赤壁之战结束后,作为蜀国对抗魏国的前沿阵地,荆州变得十分荒凉。随之荆州世家大族和刘备旧部利益达成一致,他们都想让蜀国向北方扩张地盘。因此便可以说荆州世家大族和诸葛亮所领导的刘备旧部(赵云、关羽、张飞的后人)是蜀国中主战的鹰派。
而益州忠于刘禅的刘表旧部则不同(李严),他们对北伐的兴趣并不大。因为他们的利益在益州,在蜀中。换句话而言,诸葛亮希望蜀国锐意进取,而李严却希望蜀国偏安一隅,以此保住自己和刘禅的富贵生活。刘备将蜀国军权交给李严的目的正是为了先保住蜀国基业。
讨伐东吴导致蜀国损失大批青壮,刘备希望诸葛亮能够伺机扩张蜀国领土。如果扩张领土会危及到已经留给刘禅的基业,这是刘备不愿意见到的。因此刘备菜户将蜀国军权交给了这个既能代表刘禅及益州世家大族利益,又和诸葛亮有旧的李严。
刘备希望诸葛亮能有限度的帮助蜀国扩张领土,但也不希望冒险。后来魏延提出兵出子午谷之计,支持魏延的人也是那些益州出身的官员。这些官员希望以小的代价,让蜀国完成领土扩张。他们不愿意支持诸葛亮,是因为诸葛亮主张正面缓慢的蚕食魏国领土,这样做收效甚微还会让蜀国常年征战。益州出身的官员,保住了刘禅的基业,也就是保住了自己的利益。
可惜后来的李严,因为益州集团的利益和诸葛亮产生了分歧。公元226年,身在汉中的诸葛亮准备北伐曹魏。当时诸葛亮准备将李严调到汉中,自己好出兵北伐。由此可以看出,当时的诸葛亮还是很信任李严的,他可以将自己的后方托付给李严。
不想李严却百般推脱,只想在江州继续驻防。与此同时李严还希望诸葛亮能将五郡交给自己,让自己组成巴州,担任巴州刺史。公元230年,曹军兵分三路进攻汉川。这时的诸葛亮再次调李严前去汉中驻防,可是李严依旧不愿意前往汉中。
当时的李严甚至对诸葛亮说道:万一自己前往汉中,江州丢失谁来负责?无奈之下,诸葛亮只好让诸葛瞻接手江州防务,同时晋升李严为骠骑将军。李严这才心甘情愿前往汉中驻防。
公元231年,诸葛亮率军出祁山,李严负责大军的粮草供应。因道路泥泞,押运粮草困难,惧怕被诸葛亮军法处置的李严,便建议诸葛亮退兵。诸葛亮退兵后,李严却又对刘禅说道,蜀军粮草供应充足,诸葛亮为何要退兵呢?就是这一次,李严才惹恼了诸葛亮。诸葛亮随即弹劾李严,最终刘禅将李严贬为庶人,流放到梓潼郡。
公元221年,刘备没有听从臣下的意见,发动了对东吴的夷陵之战。在这场战役中,虽然在初期蜀汉屡战屡胜,进展顺利。但是东吴在陆逊的指挥下,采取退避防守,避其锋芒的战术。在经过大半年的对峙后,陆逊抓住刘备的破绽,用火攻打败了刘备。
在夷陵之战的失败中,刘备军队的主力遭到了歼灭性的打击。不但军队损失惨重,积攒多年的军事物资也大部损失。刘备率领残军退到白帝城,感到无脸回到成都,便在此驻扎下来。刘备年事已高,又在这次战役中,败给名不见经传的陆逊,感到愤恨不平。因此,刘备在白帝城一病不起,在临终前,刘备将诸葛亮请来,安排了后事。
刘备白帝城托孤,将主要军事权力交付李严。在著名的白帝城托孤的事件里,刘备对诸葛亮说,你的才能要比曹丕强十倍,一定能够安定国家,成就大事。如果刘禅可以辅佐,你就辅佐他,如果他不能辅佐,你就自己当皇帝吧。诸葛亮听了之后,表示自己一定会尽心竭力地辅佐刘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于是,刘备让刘禅像对待父亲一样对待诸葛亮。
可是,在这一次嘱托后事中,却出现了一个让大家比较陌生的人,这个人就是李严。李严这个人不是刘备的老部下,也没有见到他有什么突出的业绩。但是,在这一次托孤中,刘备却让他和诸葛亮一起接受遗诏辅佐刘禅,任命他为中都护,统内外军事,留镇永安。
这个安排,俨然是把李严作为诸葛亮的副手安排的。诸葛亮是丞相,掌管全部政事。而李严则掌管军事,管理内外的军事。从这一方面来看,刘备的安排透出一丝深意。
李严和诸葛亮的个人能力。李严这个人,从历史上的记载来看,是一个很有军事才能的人。他原来是刘表的部下,曹操南下时,他入川投奔了刘璋。在刘备取西川的时候,刘璋让李严率军抵抗刘备,但是李严却率军投降了刘备。
在刘备部下的时候,他担任了犍为太守、兴业将军。他的属地爆发了一场大的叛乱,人数有几万人。李严没有动用正规军,只用五千民军就打败了他们,讨平了叛乱。后来越巂夷帅高定起兵侵略包围了新道县,李严又击退了他们。从这些军事行动中,我们可以看到李严自身具备的军事素质。
刘备的知人善任的能力是超群的,他当然对李严的能力心里有数。这才下遗诏让李严统内外军事。这里面,也有着对诸葛亮的军事能力不信任的一方面,希望能够用李严的军事能力对诸葛亮进行弥补的意味。
在历史上,诸葛亮并不是《三国演义》中所描写的,出山之后,就指挥打仗。诸葛亮在加入刘备阵营后,他更多的表现是在政务、外交上。诸葛亮首先管理的是刘备的后勤、政务。在当阳之败后,又着力于外交,建立和维护孙刘联盟。
在取得荆南四郡立足后,诸葛亮又都督三郡,调其赋税,以充军食。在入川后,诸葛亮坐镇成都,做好安定后方的工作。蜀汉政权建立后,他又担任百官之首的丞相。
刘备为何将重要的军事权力交给李严。我们可以看到,虽然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但是刘备在世的时候,更多的是把他作为文官使用的。这样诸葛亮的军事才能没有施展锻炼的机会。无怪乎刘备对诸葛亮的军事才能抱有疑问。任命李严作为诸葛亮的副手,并主管军事方面,也是为了加强诸葛亮的力量。
在日后的工作中,诸葛亮和李严也确实是这样配合的。诸葛亮把李严当副手,李严也以副手自居。在给孟达的劝降信中,李严说“吾与孔明俱受寄讬,忧深责重,思得良伴。”这里就表明了李严的立场。
但是,我们再仔细地看这份遗诏的内容,似乎并不仅仅是为了诸葛亮配副手这么简单。因为在这份遗诏中有一个巨大的漏洞,而这个漏洞也造成了日后李严和诸葛亮之间的矛盾。这个漏洞就是,李严虽然统内外军事,可是遗诏却明确要求他坐镇永安,而且永安驻守的军队全部归李严统帅。
我们知道,在夷陵之战后,蜀汉剩下的大部分军队都汇集到永安,以防止东吴的入侵。如果把这些军队都归李严率领,那么成都就剩不下多少军队了。这就会严重影响成都的防卫。
而蜀汉的中央政权所在地则是位于成都。刘禅和诸葛亮都在成都,李严坐镇永安,他就无法及时和成都的统治中枢联系。正是这一点,使得李严在日后被渐渐边缘化,失去了实质性的统中外军事的权力。
诸葛亮在夷陵之战后,就奉刘备的命令在成都开设军营,组建新军。当然,这支军队诸葛亮并没有交给李严统帅,而是亲自带领,发动了南征和北伐。李严只能在旁边看着,空顶着一顶统内外军事的帽子而无可奈何。这是因为李严不在成都的统治中心,而被边缘化的结果。
诸葛亮还变本加厉,盯上了李严手中的军队。他几次三番想调动李严的军队,都被李严拒绝了。直到诸葛亮被迫让李严的儿子接替李严管理江州的军事,李严才到汉中助战。
后来李严因为运粮的问题,被诸葛亮抓住把柄而废黜了。到这个时候,我们才能看到刘备真正的用意。那就是,这个所谓的统内外军事的职权,并不是让李严真正的去管理内外的军事。因为刘备知道,论政治手腕,李严根本就不是诸葛亮的对手。他是用这个职权来保护李严,让李严保住他手中的军队,万一成都发生意外情况,李严可以率军勤王。
可惜,李严的政治头脑还是太差。在最后关头,在诸葛亮软硬兼施的手腕下,丧失了立场。他离开江州之时,他的军权就保不住了。刘备最后设下的安全保证,就这样被李严丢弃了。
都说刘备有识人之能,大家公认这方面甚至超过了诸葛亮。比如起用魏延,刘备信任魏延超过了张飞。
本来汉中太守这个重要的位置应该由张飞担任,但刘备却把汉中太守之位交给了魏延,魏延镇守汉中达十年之久。
又如刘备早就看透马谡是一个纸上谈兵的庸才,临终前提醒诸葛亮不要重用马谡。
事后证明刘备没看走眼,诸葛亮后来没听刘备之言重用马谡,结果马谡?失街亭?,致使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败,诸葛亮无奈上演了一出挥泪斩马谡的大戏。
不知为什么?就在刘备临终前,他把李严提拔为与诸葛亮平起平坐的托孤大臣以李严为中护军,统管内外军事,把兵权交给了李严。
从李严后来所作所为来看,(李严后来追求个人利益,最终被诸葛亮废为平民),以刘备识人之能似乎看走眼了。
因此后人认为刘备临终提拔李严乃仓促之举,有分诸葛亮权力之嫌。
李严之所以受到刘备的青睐,实为李严卖主求荣之举。
李严年轻时曾在荆州牧刘表手下任职,曹操进入荆州后,李严弃官逃往蜀中,最后做了刘璋的成都县令。
经过n年的打拼,刘璋任李严为护军,刘备进川的时候,他在绵竹一带率军抵抗刘备。
当时刘备开出巨额诱惑,李严抛弃刘璋率领部下投降了刘备,刘备任命他为裨将军,自此死心塌地跟随刘备。
从以上经历来看,说李严是?三姓家奴?不为过也,也许在刘备眼中,李严的背信弃义不是道德上的缺陷,因为刘备就是这样的人。
然而好景不长,刘备后来为关羽报仇伐吴,结果夷陵之战被东吴都督陆逊一把火烧得大败而归。
刘备永安托孤时,托付诸葛亮管理政务辅佐刘禅;李严担任中都护,统管内外军事。
以我看来,刘备这个举动无疑是在限制诸葛亮的军权,前车之鉴,这是刘备防止诸葛亮成为曹操这样的权臣。
另外刘备觉得李严是益州坐地户,在当地耕耘多年,诸葛亮是外来荆州派,有道是强龙不压地头蛇,刘备的小九九是用李严制约诸葛亮,防止诸葛亮挟持阿斗。
我们来看看刘备当时托孤时的情形:刘备试探诸葛亮道:【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意思是说,你的能力强,阿斗如果能当皇帝,你就受累多帮帮他,如果他不行,你就取而代之。
诸葛亮也不傻,他明白刘备对自己不放心,如果诸葛亮点头同意,估计刘备提前埋伏的刀斧手瞬间能把他剁成了肉泥。
事后证明,诸葛亮为了复兴汉室,并没有和李严斤斤计较,而是以包容的胸怀处处迁就他。
然而李严并不领情,在北伐的时候,竟然置国家利益于不顾,诬陷诸葛亮无故退兵,其实是李严在后方没有筹备好粮草,为了推卸责任,故意在后主刘禅面前制造谎言。
诸葛亮把当时李严所有的信件交给了刘禅,刘禅如梦方醒方知李严险恶用心,诸葛亮废李严为庶民。
纵观李严后来的表现,刘备把兵权交给他实为制约诸葛亮,只不过李严终究不是诸葛亮的对手,白白葬送了自己大好前程,这能怪谁呢?套用诸葛亮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强也!?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748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华歆是谁被封为司徒,位列三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