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卫武公传略,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卫武公,姓姬,名和。西周至春秋初期卫国国君,约公元前853年出生于朝歌,公元前813年卫武公继位,在位时期施行康叔政令,使百姓和睦安定。后因勤王有功,升为公爵。公元前758年卫武公去世,在位55年,享年105岁。
卫武公是个政治天才,但在当时那个时代,他在政治舞台上并不是一帆风顺。公元前813年,卫釐侯逝世,继承国君并没有卫武公姬和的份,当时的太子共伯姬馀(yú)被立为国君。姬和(卫武公)是共伯的弟弟,因天资聪颖,原本很受卫釐侯宠爱。姬和便用原来卫釐侯赏赐的财物收买武士,当把釐侯的棺木送于墓中后,姬和的一位朋友对共伯姬馀说:封墓之前,按规矩应由最亲近的人把先王的墓室最后打扫一遍,让先王干干净净地在内享清福。憨厚的姬馀没多想,听了这话,拿着扫帚就进了墓室。姬馀一进去便被武士动手封了墓门,不得已自杀在墓道里。姬和知道后痛骂了武士一番,让人把姬馀埋葬在釐侯墓旁,称之为共伯。就这样姬和成为卫国国君,即卫武侯(后周平王升其爵位为公,称卫武公)。
原文:《史记卫康叔世家》:“四十二年,釐侯卒,太子共伯馀立为君。共伯弟和有宠於釐侯,多予之赂;和以其赂赂士,以袭攻共伯於墓上,共伯入釐侯羡自杀。卫人因葬之釐侯旁,谥曰共伯,而立和为卫侯,是为武公。武公即位,修康叔之政,百姓和集。四十二年,犬戎杀周幽王,武公将兵往佐周平戎,甚有功,周平王命武公为公。五十五年,卒,子庄公扬立。”
以上是《史记》的记载,但考之于《毛诗》,现代史学家们都认为《史记卫康叔世家》的记载错谬之处太多,不可信。《毛诗》为《诗经鄘风柏舟》作序记载:“《柏舟》,共姜自誓也。卫世子共伯早死,其妻守义,父母欲夺而嫁之,誓而弗许,故作是诗以绝之。”《毛诗》序说“卫世子共伯早死”,又与《史记》“卫武公迫使其兄自尽”之说相异。《柏舟》中有句“髧(音但)彼两髦”,《毛诗传》释义云:“髧两髦之貌。髦者,发至眉,子事父母之饰。”在古代,父亡则脱左髦,母亡则脱右髦。共伯余死时,两髦皆存,可见其父母都还在。这意味着共伯余是英年早逝,而不是《史记》所记载的被卫武公逼死。(《“共和行政”考索》童教英)
卫武公在位期间,能修康叔(名姬封,卫国开国之君)之政,增修城垣,兴办牧业,政通人和,百姓和集。卫国人对他十分尊敬和崇拜,《诗经淇奥(yù)》就是卫人歌颂他的民谣:
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僴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瞻彼淇奥,绿竹青青。有匪君子,充耳秀莹,会弁如星。瑟兮僴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瞻彼淇奥,绿竹如箦。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璧。宽兮绰兮,猗重较兮。善戏谑兮,不为虐兮。
诗歌以淇水边的竹子,比喻卫武公的高风亮节,歌颂他风度庄重心胸宽大,威武英俊容光焕发;赞美他谈话诙谐风趣,从不刻薄伤人。仪态威武庄重,心地正大光明。
卫武公九十五岁高龄时,告诫卫国百姓说:“从卿以下到大夫和众士,只要在朝中,不要认为我年老而舍弃我,在朝廷必须恭敬从事,早晚帮助告诫我;哪怕听到一两句谏言,一定要背诵记住,转达给我,来训导我。”于是,在车上有勇士的规谏,在朝廷有官长的法典,在几案旁边有诵训官的进谏,在寝室有近侍的箴言,处理政务有瞽史的引导,平时有乐师的诵诗。史官不停止书写,乐师不停止诵读,用来训导进献,卫武公于是作《懿》这首戒诗来自我警戒。
原文:《国语楚语上》:“昔卫武公年数九十有五矣,犹箴儆于国,曰:‘自卿以下至于师长士,苟在朝者,无谓我老耄而舍我必恭恪于朝,朝夕以交戒我;闻一二之言,必诵志而纳之,以训导我。’在舆有旅贲之规,位宁有官师之典,倚几有诵训之谏,居寝有亵御之箴,临事有瞽史之导,宴居有师工之诵。史不失书,蒙不失诵,以训御之,于是乎作《懿》戒以自儆也。及其没也,谓之睿圣武公。” 三国吴韦昭注:“昭谓《懿》诗,《大雅抑》之篇也,懿读曰抑。”
原文:《懿》即《诗经大雅抑》:
抑抑威仪,维德之隅。人亦有言:靡哲不愚,庶人之愚,亦职维疾。哲人之愚,亦维斯戾。
无竞维人,四方其训之。有觉德行,四国顺之。訏谟定命,远犹辰告。敬慎威仪,维民之则。
其在于今,兴迷乱于政。颠覆厥德,荒湛于酒。女虽湛乐从,弗念厥绍。罔敷求先王,克共明刑。
肆皇天弗尚,如彼泉流,无沦胥以亡。夙兴夜寐,洒扫庭内,维民之章。修尔车马,弓矢戎兵,用戒戎作,用逷蛮方。
质尔人民,谨尔侯度,用戒不虞。慎尔出话,敬尔威仪,无不柔嘉。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
无易由言,无曰苟矣,莫扪朕舌,言不可逝矣。无言不仇,无德不报。惠于朋友,庶民小子。子孙绳绳,万民靡不承。
视尔友君子,辑柔尔颜,不遐有愆。相在尔室,尚不愧于屋漏。无曰不显,莫予云觏。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矧可射思!
辟尔为德,俾臧俾嘉。淑慎尔止,不愆于仪。不僭不贼,鲜不为则。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彼童而角,实虹小子。
荏染柔木,言缗之丝。温温恭人,维德之基。其维哲人,告之话言,顺德之行。其维愚人,覆谓我僭。民各有心。
于乎小子,未知臧否。匪手携之,言示之事。匪面命之,言提其耳。借曰未知,亦既抱子。民之靡盈,谁夙知而莫成?
昊天孔昭,我生靡乐。视尔梦梦,我心惨惨。诲尔谆谆,听我藐藐。匪用为教,覆用为虐。借曰未知,亦聿既耄。
于乎,小子,告尔旧止。听用我谋,庶无大悔。天方艰难,曰丧厥国。取譬不远,昊天不忒。回遹其德,俾民大棘。
《诗经宾之初筵》也是卫武公的诗。这首诗是我国最早的“酒文化”名篇。诗歌把贵族饮宴酒醉之后的丑态刻画得淋漓尽致、入木三分。一开始写宾客初入宴席,道貌岸然,彬彬有礼;席间还有音乐助兴,有歌有舞,礼节周到,你敬我让;饮宴中还以射箭来行酒令。但是不久,便有人醉了,举止失态,全没了君子的风度:再喝下去,酒席上更加混乱,吵闹喧哗,东倒西歪,杯盘狼藉,衣冠不整,丑态百出;最后,诗歌对饮酒的人做出规告,提出应该专门设一个人来监视记录,不要无限度地劝酒,不要胡乱说话,对酒醉胡说者给以惩罚等等。
2800年前卫武公写的《宾之初筵》,拿到现在仍然有着强烈的现实意义,值得我们深思。特别是诗中还写到酒筵上的礼仪,提到射壶行令,最后还提到要设监酒人、提出喝酒要有限量,还把酒风不正与一个人的道德品质联系起来(“醉而不出,是谓伐德”。可翻译为“如果醉了还不走,就是缺德太不好”,)等等,是我国最早的比较周详的写酒文化的诗篇。
原文:《诗经宾之初筵》
宾之初筵,左右秩秩。笾豆有楚,殽核维旅。酒既和旨,饮酒孔偕。钟鼓既设,举酬逸逸。
大侯既抗,弓矢斯张。射夫既同,献尔发功。发彼有的,以祈尔爵。籥舞笙鼓,乐既和奏。
烝衎烈祖,以洽百礼。百礼既至,有壬有林。锡尔纯嘏,子孙其湛。其湛曰乐,各奏尔能。
宾载手仇,室人入又。酌彼康爵,以奏尔时。宾之初筵,温温其恭。其未醉止,威仪反反。
曰既醉止,威仪幡幡。舍其坐迁,屡舞仙仙。其未醉止,威仪抑抑。曰既醉止,威仪抑抑。
是曰既醉,不知其秩。宾既醉止,载号载呶。乱我笾豆,屡舞僛々。是曰既醉,不知其邮。
侧弁之俄,屡舞傞傞。既醉而出,并受其福。醉而不出,是谓伐德。饮酒孔嘉,维其令仪。
凡此饮酒,或醉或否。既立之监,或佐之史。彼醉不臧,不醉反耻。式勿从谓,无俾大怠。
匪言勿言,匪由勿语。由醉之言,俾出童羖。三爵不识,矧敢多又。
卫武公四十二年(公元前771年),周幽王不听大臣劝告,废黜了太子姬宜臼,结果姬宜臼的外公申侯,引来犬戎和徐狄,攻打西周的都城镐京(今陕西西安)。周幽王因为曾“烽火戏诸侯”,此时点燃烽火求救,诸侯没有一个来,结果周幽王被杀。
卫武公得知消息后,马上率领卫国之精兵强将,与晋、郑、秦等国联合,协助周平王(宜臼)平息犬戎叛乱。时因镐京残破,迫近西戎,周平王由晋文侯,郑武公,卫武公,秦襄公夹辅,东迁洛邑(今河南洛阳王城公园一带),史称东周。
周平王登基后,对卫侯感激不尽,将卫侯姬和的爵位晋升为最高的官衔“公”,史称“卫武公”,并任他为周王室的司徒,主管刑事法规的事务,卫国也因此得到许多特权。
武公先后并灭邢、燕(南燕)、共、鄹、殷、邶、胙、凡等国,使卫之疆域得到了扩大和巩固,增强了国力,成为东方强国之一。前758年,卫武公卒。
1、淇园
卫武公还修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座皇家园林——淇园。在此之前,仅有帝王为狩猎而围构的“苑囿”,真正的园林则始于淇园。春秋晋灵公在绛州筑“桃园”,战国时商丘的“漆园”,均在淇园之后。淇园旧址在朝歌城西北三十五里(今河南省淇县西北三十五里黄洞乡)。据推断淇园规模较大,主区在今黄洞乡、庙口乡和高村镇西北部一带。相传,古代从这里到桃胡泉二十多里的沟壑间全是竹子。淇园当初的景物结构、建筑形式无从查考,但是其“绿竹茂盛”则是肯定的。
2、思德河
朝歌人对卫武公更是心存景仰,淇园有一条小河,原来叫美沟,卫武公去世后,卫人把它改名“思德河”,取永思武公之德的意思。朝歌城北13里有个村子原叫槐荫村,后改名思德村,今属淇县高村镇。
3、武公祠
朝歌城西北三十五里的淇园旧址修建有武公祠,以怀念卫武公之德,建筑年代失考。明弘治七年(公元1494年)知县颜颐寿重修。不知何年迁至县城西南隅。正德十六年(1521年),淇县县令刘金把该祠迁回原址。嘉靖二十年(1544年)和嘉靖四十六年(1567年),淇县知县张宜和徐永年重修。隆庆三年(公元1569年)知县李尚实,移其祠于县城外东北隅旧天仙庙内,万历三十二年(公元1604年)知县蒋行义移其祠于风景秀丽的泉头村太和泉南岸,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知县崔庚复移于淇园旧址。清康熙二十八年(公元1763年)知县赵之屏重修,乡绅高遐昌带头捐款,还有冯祥云等二十多人募资,建筑祠周围的庄基,修建有斐亭,并购买香火地六十六亩。
卫武公到95岁高龄时,还亲民临政,后世一直将他作为道德高尚、高风亮节的楷模,还作为高寿而德更高的典型。唐代杜牧《春日言怀寄虢州李常侍十韵》诗:“愿公如卫武,百岁尚康强。”杜牧《寄宣州郑谏议》诗:“五言宁谢颜光禄,百岁须齐卫武公。” 宋代李薦诗:“方之昔卫武,犹不至期颐。”宋厉寺正词《万年欢》:“卫武期颐,与文公福艾,俱号贤相。”
甯氏得姓始祖季亹,是卫武公的小儿子。公元前770年,季亹被分封到甯邑(今河南获嘉、修武一带),因此他的后代以“甯”作为姓氏,也就是《左传》中赫赫有名的卫国甯氏家族。
甯氏连续九代人在朝中任卿大夫要职,甚至一度把持着卫国的朝政。据战国《世本》和晋代杜预《世族谱》载,春秋卫国甯氏世系为:[卫武公]-季亹-顷叔-甯跪(文仲)-甯静(穆仲)-甯速(庄子)-甯俞(武子)-甯相(成子)-甯殖(惠子)-甯喜(悼子)。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政由甯氏,祭则寡人”,这是春秋时卫国国君献公的话,他当时被赶出了卫国,为了回国,派人和那时掌握卫国实权的贵族甯惠子(甯殖)说的,大意是:“我把政权全部交给你甯惠子,只要给我一个祭祀的职务就行了。”甯氏当时在卫国的势力可见一斑。
在《诗经》里有一条流淌了三千多年的河,人们称它为“诗河、史河、文化河”,它古老而灵秀,美丽而清澈,是我国豫北地区唯一一条没有被污染的河流,它就是淇河。
淇河是殷商文化最集中的地方,也是《诗经》的摇篮。
《诗经》三百零五篇中,有近四十篇描写淇河及两岸人情风光的诗篇,其中专咏淇河的诗有六首之多,如描写淇河涓涓的清泉的《泉水》、描写在淇河垂钓的《竹竿》、描写淇河翠竹茂盛葱郁的《淇澳》、描写淇河水流湍急打湿行车帷幔和坐车人衣裳的情景的《氓》……
可以想见,淇水汤汤,翠树夹岸,茂林修竹,鸟雀和鸣,泉源遍野,水流清洌,养育了一代代华夏儿女。淇水岸边,竹林深处,歌声响起,隐约见君子翩翩走来,那就是《卫风·淇奥》,你听:
瞻彼淇(q?)奥(yù),绿竹猗(yī)猗。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瑟(sè)兮僩(xiàn)兮,赫(hè)兮咺(xuān)兮。
有匪君子,终不可谖(xuān)兮。
瞻彼淇奥,绿竹青青。
有匪君子,充耳琇(xiù)莹,会(kuài)弁(biàn)如星。
瑟兮僩兮,赫兮咺兮。
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瞻彼淇奥,绿竹如箦(zé)。
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璧。
宽兮绰(chùo)兮,猗重(chóng)较(jué)兮。
善戏谑(xuè)兮,不为虐(nuè)兮。
诗中歌颂的让人永远怀念的即是卫国的这位长寿国君卫武公,是卫国的第十一代国君,前面讲过,第一代国君为周文王嫡九子康叔封。
卫国是一个中等诸侯国,西周末年,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后,西周被犬戎所灭,卫武公发兵勤王,协助平定犬戎之乱,又扶助周平王迁都,功勋卓著,于是提升爵位为公爵。
卫武公四十岁继位,在位五十五年,他德高望重,执政期间百姓安居乐业,国家繁荣昌盛,九十五岁高龄时犹自向国内人民征求意见说:
自卿以下至于师长士,苟在朝者,无谓我老耄而舍我必恭恪于朝,朝夕以交戒我;闻一二之言,必诵志而纳之,以训导我。
意思是说,从卿以下到大夫和众士,只要在朝中,不要认为我年老而舍弃我,在朝廷必须恭敬从事,早晚帮助告诫我;哪怕听到一两句谏言,一定要背诵记住,转达给我;不要因为我年纪大了就抛弃我,务请随时告诫我、提醒我、训导我,让我不至于办错事。
因他如此自律励治,深得人们的爱戴,卫国人对他的恩惠不能忘怀,给予他“君子”的美名,又吟唱此诗来歌颂他,表达对他的尊敬和怀念。
本诗共三章。第一章:
瞻彼淇澳,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僩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听着是不是特别熟悉呢,凡是熟读《大学》都知道曾子把第一章完整地引用了,甚至还做了解释:“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瑟兮僴兮”者,恂栗也。“赫兮喧兮”者,威仪也。“有斐君子,终不可谖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
其实在《大学》《中庸》甚至中国众多古典文学作品里,“诗云”这两个字都无处不在,可见《诗经》是中国诗史之源头。
淇:指淇河。澳(yù):河流的弯曲处。猗:竹子柔而劲节的样子。匪:斐,文采。瑟:庄重。僩:(xiàn):威严。赫,显赫。咺(xuān):威仪。谖(xuān):忘记。
你看那弯弯的小溪,从山谷间潺潺流出,看那水边的丛丛绿竹,苍翠而劲节,真像文采斐然的君子。君子风度,望之俨然,不怒自威;即之也温,宽广浑厚。又真像经过切磋琢磨的美玉良工,质地外形,和谐有魅力。真令人难忘啊!
这小溪、山谷、流水、竹林构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生机盎然之象,把人的思绪带入幽深高远的境界。自然而然的,我们会产生联想:一个优秀的男子,温润如玉,谦谦如竹,这是最微妙最幽深的感觉,在诗歌里这感觉就是“兴”。
诗歌的美,美在感觉。从歌咏绿竹的美盛,来表达对男子风度的赞美。“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这位优雅从容、气度沉稳的男子,学问、德业渐进,又不断自我磨砺,使自己成为文采斐然的君子。这样有文采的君子,怎么会被人忘却呢?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一句,后来化为名言、典故,被引申为对学问和道德的讨论和修为。古人治骨曰“切”,治象牙曰“磋”, 治玉曰“琢”, 治石曰“磨”,切磋琢磨,乃成宝器。人之学问知能成就,犹骨象玉石切磋琢磨也。骨需要切,象牙需要磋,玉要雕琢,石头要打磨,只有切磋琢磨了,才能成为好的东西,正如人做学问想要有所成就,就必须如切骨锉金、琢玉磨石那样经过磨练。
第二章重复咏叹:
瞻彼淇澳,绿竹青青。有匪君子,充耳琇莹,会弁如星。瑟兮僩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充耳:挂在冠冕两旁的帽饰,下垂至耳,一般用玉石制。琇(xiù)莹:似玉的美石、宝石。农耕民族热爱一切土地出产的漂亮矿石,把硬度高的宝石半宝石,都归类于“玉”。“石之美者为玉”,玫瑰、琅玕、瑟瑟、琼瑶、琼琚……都是广义上的玉。 汉字里带“王”旁的字,也大多有这个含义。会(guì)弁(biàn):鹿皮帽,也指帽前的垂珠。如星:是形容帽饰冠饰的宝石,闪耀生光。
这位君子仪表高雅,服饰华美,悬挂在帽子两旁的玉石晶莹光泽,帽子上镶缀的宝石如繁星闪烁。他不仅道德修养很高,性格也宽厚温和,而且谈吐巧妙,喜欢开玩笑又不伤别人的自尊。这样的君子,怎么不让人爱戴呢?
第三章在重复咏叹中有新内容:
瞻彼淇澳,绿竹如箦。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璧。宽兮绰兮,猗重较兮。善戏谑兮,不为虐兮。
箦(zé):堆积。形容绿竹青青。所谓君子风度,宽大旷达而自尊自重,言谈幽默,而耐回味有智慧。“如金如锡,如圭如壁,指举止庸容高华。你看,这位君子举手投足之间,丰神俊朗,如金锡圭玉白璧般流光溢彩,那该是如何的灼灼其华,耀人眼目?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由内而外的人格的魅力。
据说,这位卫武公在朝歌北部建有一座淇园,是我国最早的王家园林。他爱竹,在淇河沿岸栽培竹林,他还建亭台、修楼榭,使淇园竹成了中国竹文化的代表。
竹,也从此成了中国几千年文明里君子的象征。
后世数不胜数的文人诗作都饱含深情地吟咏淇园和淇园竹,如:
竹君清绝润于玉,谱牒出自淇之澳。
——卫宗武
移竹淇园下,买花洛水阳。风烟二十年,花竹可迷藏。
——黄庭坚
种竹淇园远致君,生平孤节负辛勤。
——王汝舟
《论语·雍也》:“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质,实也,指人的内在品质;文,饰也,指人的外在文采。
孔子认为,有质无文则土头土脑,有文无质则华而不实。本质好,后天修养不够,失于粗鄙。只顾装饰外表才华,本质猥琐,又失于浮夸。只有文质兼备,内外双修,才称得上君子。
所以,一个人真正的美,是内外兼备的美,正其容,修其身,养其德,是之为美。正如流行的那句话——喜欢一个人,始于颜值,陷于才华,忠于人品。
【释义】“切磋琢磨”比喻学习和研究问题时,互相讨论,取长补短。
【出处】此典出自《诗经·卫风·淇奥》:“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淇奥(yù玉)》,是《诗经?卫风》的第一篇。《诗序》认为这首诗是赞美周平王的卿士卫武公的。意在说卫武公“有文章,又能听其规谏,以礼自防,故能入相于周”。也有人觉得,这首诗是古代贵族女子与丈夫离别后的思夫夸夫的诗歌。
《淇奥》共三段,第一段的原文是:“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亻间兮,赫兮亻间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文章的大概意思是说:看那淇河岸边,绿竹葱翠一片。君子神采奕奕,有如细切细磋,有如精雕精磨。风度庄重胸怀宽大啊,威武英俊容光焕发啊,君子神采奕奕,永远不能忘记他啊!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弘扬高雅先生是君子,学问切磋更精湛,品德琢磨更良善精神。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出自先秦佚名的《淇奥》
解释:高雅先生是君子,学问切磋更精湛,品德琢磨更良善。
赏析:此句是一曲形象的赞歌,赞美了士大夫相貌堂堂,学问广博,塑造了一个高雅君子形象。
?完善
?古文岛APP客户端立即打开
原文
?佚名《淇奥》
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僩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瞻彼淇奥,绿竹青青。有匪君子,充耳琇莹,会弁如星。瑟兮僩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瞻彼淇奥,绿竹如箦。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璧。宽兮绰兮,猗重较兮。善戏谑兮,不为虐兮。
译文及注释
?
译文
看那淇水弯弯岸,碧绿竹林片片连。高雅先生是君子,学问切磋更精湛,品德琢磨更良善。神态庄重胸怀广,地位显赫很威严。高雅先生真君子,一见难忘记心田。
看那淇水弯弯岸,绿竹袅娜连一片。高雅先生真君子,美丽良玉垂耳边,宝石镶帽如星闪。神态庄重胸怀广,地位显赫更威严。高雅先生真君子,一见难忘记心田。
看那淇水弯弯岸,绿竹葱茏连一片。高雅先生真君子,青铜器般见精坚,玉礼器般见庄严。宽宏大量真旷达,倚靠车耳驰向前。谈吐幽默真风趣,开个玩笑人不怨。
注释
淇:淇水,源出河南林县,东经淇县流入卫河。奥(yù):水边弯曲的地方。
绿竹:一说绿为王刍,竹为扁蓄。猗(yī)猗:美盛的样子。猗,通“阿”。
匪:通“斐”,有文采貌。
切、磋、琢、磨:治骨曰切,象曰磋,玉曰琢,石曰磨。均指文采好,有修养。切磋,本义是加工玉石骨器,引申为讨论研究学问;琢磨,本义是玉石骨器的精细加工,引申为学问道德上钻研深究。
瑟:仪容庄重。僩(xiàn):神态威严。
赫:显赫。咺(xuān):有威仪貌。
谖(xuān):忘记。
充耳:挂在冠冕两旁的饰物,下垂至耳,一般用玉石制成。
琇(xiù)莹:似玉的美石,宝石。
会弁(kuài biàn):鹿皮帽。会,鹿皮会合处,缀宝石如星。
箦(zé):积的假借,堆积。
金、锡:黄金和锡,一说铜和锡。闻一多《风诗类钞》主张为铜和锡,还说:“古人铸器的青铜,便是铜与锡的合金,所以二者极被他们重视,而且每每连称。”
圭璧:圭,玉制礼器,上尖下方,在举行隆重仪式时使用;璧,玉制礼器,正圆形,中有小孔,也是贵族朝会或祭祀时使用。圭与璧制作精细,显示佩带者身份、品德高雅。
绰:旷达。一说柔和貌。
猗(yǐ):通“倚”。较:古时车厢两旁作扶手的曲木或铜钩。
重(chóng)较,车厢上有两重横木的车子。为古代卿士所乘。
戏谑:开玩笑。
虐:粗暴。▲
“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意思:看那淇水弯弯岸,碧绿竹林片片连。高雅先生是君子,学问切磋更精湛,品德琢磨更良善。
【出处】周代 《卫风·淇奥》,是《诗经》中的一首赞美男子形象的诗歌
【原文】
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僩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瞻彼淇奥,绿竹青青。有匪君子,充耳琇莹,会弁如星。瑟兮僩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瞻彼淇奥,绿竹如箦。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璧。宽兮绰兮,猗重较兮。善戏谑兮,不为虐兮。
【译文】
看那淇水弯弯岸,碧绿竹林片片连。高雅先生是君子,学问切磋更精湛,品德琢磨更良善。神态庄重胸怀广,地位显赫很威严。高雅先生真君子,一见难忘记心田。
看那淇水弯弯岸,绿竹袅娜连一片。高雅先生真君子,美丽良玉垂耳边,宝石镶帽如星闪。神态庄重胸怀广,地位显赫更威严。高雅先生真君子,一见难忘记心田。
看那淇水弯弯岸,绿竹葱茏连一片。高雅先生真君子,青铜器般见精坚,玉礼器般见庄严。宽宏大量真旷达,倚靠车耳驰向前。谈吐幽默真风趣,开个玩笑人不怨。
【注释】
⑴卫风:《诗经》“十五国风”之一,今存十篇。淇:淇水,奥(yù):“隩”或“澳”的借字,水岸深曲处。一说泉水入淇处。
⑵瞻:看。
⑶绿竹:一说绿为王刍,竹为扁蓄。猗(yī)猗:美盛、茂密的样子。
⑷匪:“斐”的借字,有文采的样子。
⑸切磋:切,治骨曰切。磋,治象牙曰磋。
⑹琢磨:琢,治玉曰琢。磨,治石曰磨。
⑺瑟:仪容庄重的样子。僩(xiàn):神态威严。一说宽大的样子。
⑻赫:显赫。一说光明的样子。咺(xuān):有威仪的样子。一说心胸宽广的样子。
⑼谖(xuān):忘记。
⑽充耳:琇(xiù)莹:似玉的美石,宝石。
⑾会(kuài)弁(biàn):鹿皮帽。会,缝隙。一作“?”,冠缝赘玉称为“?”。如星:皮帽缝合处所缀的玉石,如成排之星闪耀。
⑿箦(zé):“积”的假借,堆积,形容茂盛。
⒀金:黄金。一说铜。
⒁圭:玉制礼器,上尖下方,在举行隆重仪式时使用。
⒂宽兮绰兮:指君子心胸宽阔。绰,旷达。一说柔和的样子。
⒃猗:通“倚”,依靠。
⒅虐:粗暴。一说过分的玩笑,流于恣肆、刻薄。
【作品赏析】
《卫风·淇奥》就是一曲形象的赞歌,而时间、地点、人物的指涉性不强,因此可以说,诗中形象并非实指,而是周王朝时代一个品德高尚的士大夫,具有泛指意蕴。
全诗分三章,反复吟咏。但在内容上,并不按诗章分派,而是融汇赞美内容于三章之中。这是因为诗歌本身比较短小,不能长篇铺叙,无法按称颂对象的各个方面一一分述,只能混涵概括,点到为止。同时,三章内容基本一致,就起了反复歌颂的作用,使听者印象更加深刻。
此诗反复吟颂了士大夫几个方面的优秀之处。首先是外貌。这位官员相貌堂堂,仪表庄重,身材高大,衣服也整齐华美。“充耳琇莹”“会弁如星”,连冠服上的装饰品也是精美的。外貌的描写,对于塑造一个高雅君子形象,是很重要的。这是给读者的第一印象。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7468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