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的项羽有多幼稚?幼稚到堪称愚蠢!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小编一起看下去。
鸿门宴是中国历史非常出名的一出,鸿门宴除了凶险的意味,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外。
大概给后人最深的印象就是项羽在席间的幼稚表现了。
项羽(剧照)
甚至,这种幼稚看上去更像是愚蠢。
实际上,项羽的这些表现,只是因为自己太强大,过度自信而失去了思考的能力。
刘邦由于攻击的方向是向西入秦,秦军的主力都在关外,所以遇到的阻力较小。
刘邦进入关中后,脑子一发热,就把函谷关给关上了,还不想让项羽进来。
项羽的打完巨鹿之战后,带兵准备入关,竟然被堵在了函谷关外。
项羽攻克函谷关(剧照)
项羽“大怒”,马上派兵攻击函谷关,很快拿下了函谷关。
项羽大怒的原因,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刘邦封锁函谷关的行为,刺伤了项羽的自尊心。
当然,项羽这样的自尊心,完全建立在他超强的武力之上,没有理性的自尊心,也就成为了项羽性格的最大弱点。
项羽“大怒”都是非理性的,但是每次这种非理性,都在项羽的超级武力的支持下,保护了他的自尊心。
陈道明饰演的刘邦和张良(剧照)
刘邦也正是抓住项羽的这一缺点,对项羽迷信的武力无限放大,才侥幸在鸿门宴上捡了条命。
项羽来之前,刘邦有哪些“不当”的行为呢?
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封府库,籍吏民,遣将守关。
这些事情都反应了刘邦的企图。
这种企图与项羽担当西楚霸王,号令天下的心思完全冲突。
但是,即使刘邦暴露出来如此的狼子野心,项羽太强大了,他压根没有朝刘邦的野心去想。
感觉到的仅仅是刘邦不尊重他。
项羽大怒(剧照)
项羽“大怒”后,马上发布命令,“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项羽的伯父项伯,一听到这个命令,连夜跑到霸上,告诉了他曾经的救命恩人张良。
张良的一翻运筹之下,又把这个消息给了刘邦。
刘邦多狡猾啊,连夜和项伯成了儿女亲家。
鸿门宴的早一天晚上,项羽就已经得到了刘邦对自己不当行为的解释。
项伯深夜见张良(剧照)
项伯深夜回来后,已经给为刘邦向项羽做了一些解释,
“刘邦这样做绝不是针对您的。
要不是刘邦先进关中,咱们也不会这样顺利,
刘邦有这样的大功,咱们要打刘邦,有点不仗义。”
亲叔叔给项羽这样一说,项羽再想想自己战无不胜的武力,谅刘邦也不敢忽悠我。
杀心已经少了三成。
第二天,刘邦一大早就屁颠屁颠的赶来给项羽亲自解释情况。
谦恭的刘邦(剧照)
这个刘邦,一改往日“高祖骂曰”“汉王骂曰”的习惯,对项羽非常谦恭。
刘邦心想,你项羽不就是喜欢听好听的,满足已经过度的自尊心嘛,那就给你说呗,马上一大堆恭维之词堆了上去。
“ 大王啊,您看咱俩当年根据怀王的指示,一块儿拼命反秦,你往北打,我往西打,谁知道我还能比您先进了关中,还能在这而碰到您,肯定是有小人挑拨咱俩的关系。”
刘邦好赖也是起义军当中数得上的首领。
鸿门宴
刘邦这样一翻解释,句句都点到项羽的心上。
项羽是个念旧的人,是个自视甚高的人,还是一个非常自信武力的人,一听到这些话,根本没有琢磨刘邦的动机。
他相信刘邦完全是出于真心。
宴会期间,范增反复举着那个叫珏(jue),提醒项羽,该当决(珏)断,该当决断,项羽都“默然不应”。
范增
因为此时,项羽已经坚定的认为刘邦是自己的老战友,是不会有这样的想法的。
范增看此时项羽不能定下决心,于是又派项庄舞剑。
这个脑子里只有义气的项伯也起身舞剑,还常用身子挡在刘邦面前。
宴会出现了如此热闹的景象,只有项羽没有看透这充满杀机的游戏。
项伯以身堵刘邦
项羽都强大到不必为自身的安全考虑,他也实在不会考虑宴会上游戏的实质。
张良感觉危机非常大,所以出去找到了樊哙。
樊哙是个出名的武士,关键樊哙还是刘邦的老挑,樊哙的老婆与刘邦的老婆是两姐妹。
樊哙进来就帮刘邦说话,只是把刘邦的话气呼呼的又说了一遍。
这样一个貌似粗人的武夫,也把刘邦的话说一遍,最后再加一句,“听说您听了小人的话,想杀有功的臣,怕是要接秦国的后尘吧。”
樊哙(剧照)
这一番话说的项羽非常尴尬,项羽竟然无言以对,就只说了一句“坐”。
范增一会儿举珏,一会儿安排舞剑,刘邦和张良完全是看在眼里的,都心里捏着一把汗。
刘邦心里太清楚了,除了这些项目,还不知道项羽一伙还会安排什么节目,自己还吃得消不。
刘邦就借上厕所的机会,安排张良留下来,樊哙等四个大将断后,自己就一个人溜了。
刘邦一个人溜了(剧照)
张良留下来,估摸着刘邦已经逃回了自己的营地,这才把刘邦带的玉献给了项羽和范增。
项羽才问了句,“老刘哪儿去了。”
张良微笑着说,“刘总不胜酒力,先回去了。”
范增深切的感觉到刘邦老谋深算,项羽完全没有意识到这种危机,范增气的把玉给批碎了。
项羽还在把玩张良呈上的玉,直至此时,项羽还在想,
“老范是不是太小题大做了,就凭刘邦的那几个鸟兵,我分分钟灭掉,他怎么可能威胁我。”
自负的项羽
就这样, 西楚霸王项羽因为自己的强大,放走了一生最强大的对手。
揭秘鸿门宴的千古之谜
发生在公元206年秦都城咸阳门外的那场“鸿门宴”,是中国古代史上非常著名的一段历史故事,其中,“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人为刀俎,我为鱼肉”这样的千古名句皆出此,这些句子的含义,大致也都是在说别人在算计自己。当然,“鸿门宴”讲的是项羽在算计刘邦的性命!但是,这里有个疑问,在整个“鸿门宴”的故事中,从头至尾,“鸿门宴”的酒席上,每个人的心理活动和动作细节都描写得很详细,而唯独刘邦是如何逃走一幕却笼统一笔带过。
关于在“鸿门宴”中刘邦逃走的情节,大致是这样描述的,说是刘邦以借上厕所为名,与樊哙一起出账。项羽让部下陈平去唤回刘邦,刘邦将车队留在鸿门,自己脱身独骑,并带领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逃走。
那么,疑问来了,在项羽如此戒备森严的军营里,刘邦是如何逃走的?难道就无人阻拦,无人看见?何况,这场鸿门宴至少也是经过亚父范增、项庄等人的详细谋划,不可能帐外守卫如此松懈不堪,以至于一个刘邦,还带了至少不下四人的随从逃走,并且经历了不小的时间不见刘邦,居然都没有人发现,没人起疑心?就算刘邦算是正常离开的,至少也会来个进帐报信的吧。
直到最后还是项羽直接问起:“沛公安在?”良曰才如实回答:“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张良这句“已至军矣。”,给个稍微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刘邦从大帐逃走,然后回到他自己的军中,所用时间绝对不是须臾片刻间,因为用刘邦的原话说,从开设鸿门宴的大帐到刘邦的军营,如果抄近路,也是“不过二十里耳。”可见,这中间项羽等候刘邦的时间并不会太短。而项羽呢,怎么在这么久不见刘邦后,居然一点也不着急,还是以那么淡定的态度问起呢?
总之,“鸿门宴”中刘邦的脱身过程,写得极其含糊,让人倍感疑点重重。因此,这在不少史学家看来,这是“鸿门宴”的一个极大漏洞,也是至今未解的千古之谜!
究竟,“鸿门宴”中的刘邦脱身过程隐藏着怎样的秘密呢?是项羽军中早就安插了刘邦的间谍作内应?还是另有什么特殊情况呢?对这一疑点重重的交锋,很多古籍都有探讨性的记载,比如,在《史记志疑》,《读史漫录》都谈到这一千古难释之惑,都觉得在项羽军中,戒备森严的“鸿门宴”大帐内外,刘邦是不可能如此毫无插曲轻而易举和迅速地逃离现场的。
那么,刘邦从“鸿门宴”轻松得以逃脱的秘密究竟是什么?对此,更加赞成明代于慎行所著《读史漫录》中的见解。
《读史漫录》作者认为,项羽本人压根就不想杀刘邦,是项羽自己有意卖了个破绽故意让刘邦轻松逃走,而且还给留够了充足的时间,心中觉得刘邦应该逃得差不多了,然后才慢条斯理地问起刘邦去哪了。
那既然如此,项羽为何要设“鸿门宴”邀请刘邦到帐中呢?如果不邀请,不也一样的结果吗,何必多此一举还让刘邦不舒服又心里暗暗结下更多梁子呢。
于慎行认为,,项羽设“鸿门宴”邀请刘邦,这并非他的本意,而是在身边谋士范增等的怂恿下,不得不作出的权宜之法。
言外之意就是说,“鸿门宴”我设了,你们这些谋士你们想杀刘邦,只要有能耐杀掉我项羽不反对,但是没能耐我项羽也不参和。更何况,项羽与刘邦年龄要小24岁,这个“代沟”,一个年轻气盛,一个老谋深算。项羽年轻而襟怀坦荡,而且还有点傲气,并不会那么早就察觉到刘邦的企图,也不会将刘邦放在眼里。
于是,项羽就这么幼稚的放过了刘邦,给自己的未来,埋下覆灭的种子。
当然,在整个“楚汉战争”项羽与刘邦的对决中,最终项羽的“乌江自刎”结局,尽管导致这种结局的,还有其他因素包含其中,但“鸿门宴”项羽有意放走刘邦确实给这种命运的提前到来起到了一定推波助澜的加速作用,至于是不是决定性作用,历史就是历史,不是我们随意猜测就能改写的。只能说,项羽真的是个 满含侠义风范的人物,历史上的真英雄。
刘、项两人一个是胜利英雄,一个失败英雄,胜利有胜利的理由,失败有失败的原因,这些历史早有定论。贾谊《过秦论》一句“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已足以蔽之,也是对项羽该不该过乌江的最好回答。
项羽幼年丧父,跟随叔父项梁长大成人。项羽少年时对读书、学剑不大感兴趣,项梁很生气。项羽说:“书足以记姓名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愿学万人敌。”于是项梁就教他学兵法。项羽很高兴,但略知一点大意,却又不肯学完它。这说明项羽是一个聪明却又浮躁的英雄。
刘邦性格豪爽、心胸广大、智术高明、知人善任、肯于纳言,是一位极具人格魅力的天才的领袖人物。刘邦能把有经天纬地之才的张良、萧何、韩信等文人武士招揽到为自己旗下为自己效命,那不是一般凡夫俗子能做到的。刘邦重视臣子、参谋、将军说的话,可以违背自己的决定,然后180度转弯接受臣子的意见。刘邦不甘心亡秦的胜利果实被项羽独占,率军东出,发动了长达四年的楚汉战争。战争前期,刘邦处于劣势,屡屡败北。但他知人善任,注意纳谏,能充分发挥部下的才能,又注意联合各地反对项羽的力量,所以才会反败为胜。
项羽在反秦斗争中,是指挥起义军摧毁秦军主力的胜利者,而在同刘邦的角逐中失败了。对于项羽短暂悲壮的一生,宋代女词人李清照是这样歌颂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充分肯定项羽的功绩,在司马迁的笔下,项羽是一位既勇猛又豪爽的英雄。他虽然失败了,但他的见义勇为、敢作敢当、光明磊落的品格,成为人们心目中英雄的典范,使人永怀不忘。项羽屠杀20万向他投降的秦军!他还屠城!他把阿房宫给烧了!因为秦始皇是秦国的,他痛恨所有的秦国人,让其军队屠杀秦国人!他是英难吗?阿房宫一个用多少人力物力所创建出来的?里面藏着多少东西!
项羽是一个自大的人,做事自做主张,不听起别人的建议!只重用自己的兄弟!其它人他连看都不看!象他这种人如果得以天下,如何得以民心!当有人在项羽面前说他跟秦王比时,他总是说他怎么可以比秦始皇比!他杀了20万向他投降的秦兵他就跟秦王一样是暴君,他杀了20万人也就是跟至少100万有仇,这是因为他杀了20万人让他得以在乌江自刹。因为他就让这20万人当中的一个父亲指了一条错误的路!如果他不杀这20万人这位秦军的父亲会向他指一条错误的路吗?一条死亡的路吗?
就算项羽逃了回去,江山再起也不是件容易的事!一条船只要搭一人,如果他上了就是背信弃义。引用他常说的一句话,不是英雄也!就因为他死了他就是英雄!哪是不是罪人呢?
刘邦只所以得天下,是他听进别人的话!是他重友情、薄亲情,而项羽看刘邦不起,说他是草包,一个老百姓!一个看不起人听不起别人的建议的人难得天下,那天下也不太平!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象项羽这样的光杆司令怎么能打天下呢!
项羽死了!死得好!如果他不死!那天下的老百姓更可怜!
我也不知道如何评论项羽,说他不是英雄,他为灭了秦朝做了很大的努力!说他是英雄,他有屠杀向他投降的20万秦军及老百姓!这样的人算是英难吗?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角度,我非常喜欢项羽,不仅喜欢他的英雄气概,更喜欢他的儿女情长。
姓名:项羽
出生地:下相(今江苏宿迁西南)人
出生日:不详
身高:1.98CM
体重:92KG
武力:绝对高强,没有一丝夸大;项羽当年以3万军队破刘邦60万大军,在核下一战,项羽被40多万汉军围困,身边仅有24名骑兵跟随,左右突围,斩杀汉军达500多人,自己仅损2名骑兵;跑到汉江边,项羽不肯抛弃自己的家园逃跑,表现了英雄气概与胆识!后被汉军追至,项羽率剩下22名骑兵奋力冲杀,冲杀中又斩杀了800多名汉兵,但20名骑兵也不幸战死;项羽身边仅剩2名骑兵保护,汉军将他们逼到了江口,项羽仰天长叹,汉军万人发射乱箭,这两名骑兵为了保护项羽,他们下马用自己的身体挡住了千万支飞箭,负伤至死;汉军一拥而上,围住项羽厮杀;项羽大吼下拔刀斩杀700多名汉兵,导致其他汉军不敢向前。项羽疲惫至极,在刘邦的强制命令下,大批汉军又发起了进攻,项羽一回头举刀又砍倒了300名汉兵,使许多汉兵不敢向前了;汉军再次发射许多飞箭,项羽身中数十支飞箭,最后长叹而拔刀自刎!可悲啊!痛哭啊,一代霸王就这么离开了。
《史记》许许多多人中,最偏爱项羽。
那顶天立地的奇男子,盖世风流的伟丈夫!
项羽的一生,是一个"人"的一生,他不靠显赫的家世,不凭异兆祥端,只凭自己的雄才伟略,写下了一个大写的"人"字。
项羽,从不掩饰自己,他有着赤裸裸的征服欲和表现欲,他敢于在秦王朝最强大时宣称:"彼将取而代也"何等的气魄!何等的风流!
为达目的,他不顾惜手段:
他剑杀殷通,夺了军权
他矫杀宋义,夺了领导权
他刺杀怀王,夺了君权
甚至,他一举坑杀20万降卒,巩固了政权
何其残酷!何其暴虐!
但我不能不原谅他!
一将功成万骨枯,战争总是残酷的,战场上没有道理,不同的军服就是杀人的理由,能生存就是战场上最残忍但是最有用的道理!
项羽是一血性男儿,他有勇而少谋,他在政治上太幼稚,他只不过是一个初出茅庐的青年,他有的是青年人的朝气,却缺乏一个成年人的圆滑。他平生战胜了无数英雄,最后却败给了一个市井无赖,实乃悲剧!
鸿门宴,他败给了刘邦,他太"仁",太轻信!
封汉王,他再败给了刘邦,他太低估了刘邦
至于四面楚歌时,他已经一败涂地了!
别虞姬,自刎乌江,项羽完成了他一生的最后塑造!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惊天地!泣鬼神!
项羽是一个失败了的英雄,他的一生,是英雄的一生!
他有真性情,他是个真男子!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7456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