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夫差为什么不杀勾践是害怕吗

揭秘历史故事 2023-07-04 23:31:59

夫差为什么不杀勾践是害怕吗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夫差为什么不杀勾践?不是他不想杀,而是考虑这三个方面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春秋时期,诸侯国在齐桓公称霸后,便是晋楚争雄了,两者打了百年也未将对方吞并,而且后期东南地区又崛起了两个国家,这便是越国与吴国。他们也在对中原的土地望眼欲穿。双雄崛起后也互有征战,吴王夫差举兵发越国境内,并在会稽山上将越王死死围住,越王已成瓮中之鳖,夫差大军再往前一步,越王必死。然而,大家都知道夫差却没有这样做,那么为什么夫差会养虎为患不将越王趁势诛灭呢?反倒是被最后越王卷土重来呢?

首先,可以说不是传言的越王允诺将西施与越国土地献给他那么简单,因为夫差只要灭了你勾践,整个越国都是自己的,这一点夫差比谁都清楚,对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夫差对于越国的处理方式还是有自己考量的。春秋时期各国争雄,常年的征战让人们早就将原有的礼乐制度丢在脑后,可是却也讲究一个适可而止,国虽然可以灭但是对待该国的君王及礼嗣还是要尽可能不破坏的,这也是当时社会对贵族的一种普遍的尊重。在这一点上大家都心知肚明,甚至成为了一个心照不宣的潜规则,吴王可能是考虑到这一点,才留下勾践一条性命。

其次,也可能是如果夫差强硬的将越国占为己有,那么按照周的古法,他是可以得到这里的,然而在统御此地后肯定需要将这片土地分封给下面的卿大夫,卿大夫的实力可不容小觑,当年三家分晋就是由于卿大夫的实力太强以至于晋王难以操控而造成裂疆分地,这也是一个反面的典型,作为大王的夫差更是深谙此道。与此同时,在生产力不是很发达的春秋时期,吞并一块土地是有很多麻烦事的,首先为了保持新增土地的安稳,必须征调军队前去进行镇守,这需要巨大的财力物力作为支持,而且吴国的土地多为沃野,而越的地形接近丘陵,就算给了吴王,他也不会有多喜欢,相反还要用吴国的经济拉动此地的财政,这是不值得的。

最后,吴国的出现其实背后是有大国支持的,晋为了改变齐楚联合针对自己的不利局面,不得不去扶植一个听话的小弟,这便是吴国,吴国在楚越相继败北后,兵强马壮也希望在中原大国中分得一杯羹,让周王室承认自己,进而称霸诸侯!

然而夫差这个美好的梦却在他自己编就得网里破灭了,曾经跪在他脚下的老对手如今拿着剑毫不留情的向他挥来,斩碎了一切,不但斩碎了他的梦,也斩碎了吴越多年来的恩怨与几代君王的情仇!

夫差为何不杀勾践

勾践继位之前,是越国的太子,而王父允常已老,国家的权力控制在少数几名大臣手中。石买等人利用允常的错误,发动了宫廷之变。勾践挫败了石买之谋,得以继位为王。

已闻允常死的吴国大军,开始趁机伐越。面对强大的吴军,勾践以“死士自刎”之计,大败吴军。

外患暂除,勾践始行富国强兵之道。在文种、范蠡等臣的密助下,越国国力刚有所增强,却得知吴王夫差发誓要为其祖复仇!为先发制人,勾践发兵攻打吴国,在夫椒之地,被吴军所败。夫差趁机发动了灭越之战。勾践想方设法,更以请求入吴为奴的自我牺牲之法,化解了吴王刻骨之恨,同意让越国成为吴的臣服之国。伍子胥多次设计,要杀掉已在姑苏为奴养马的勾践。勾践在高度危险与艰难的生存困境中,以不可思议的内心力量,达到了人类所不可逾越的生命极限,终于逃出死亡之地。

勾践回归后,越国已是破落小国。他内心里早已熄灭的复仇之火又隐隐而燃。他无法忘记当初立下的“中兴越国”的宏愿!文种献“七术”,被勾践采纳,他开始实现一个那时看来根本不可能实现的目标——强越灭吴!

勾践开始“卧薪尝胆”!他一面与监越使斗智周旋、瞒天过海,一面开始让子民繁衍生息,实施一系列的奖生吊死、免税养民之策。“十年生聚”,越国的人口竟翻了两番。

面对吴国,勾践按既定的“七术”之策,运筹帷幄,以“美人”、“耗吴国力”、“离间”等一系列奇谋大计,不仅迷惑了夫差,更使夫差与伍子胥反目成仇。

当夫差率兵北上争霸时,勾践挥师攻入吴国王城,灭掉吴师,逼羞愧难当的夫差自尽。

自公元前490年勾践为奴后归越,至公元前473年越灭吴,勾践只用了短短的十七年时间。他创造了韬光养晦、人才强国的历史典范。他忍辱负重、自强不息的“卧薪尝胆”精神,更是千古传诵!然而,至阴至柔至阳至刚的勾践也有其历史局限,灭吴后,曾为越国立下汗马功劳的范蠡离他而去,耿直而一心为国操劳的名臣文种也被他赐死。“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的历史悲剧再一次在他身上重演。更为可悲的是,他几乎重蹈了对手夫差的老路,为北进中原,他放弃了得以浴火重生的越地,伐木为槎,浮海而迁都今山东琅王牙,六年后,他病死于北方。

文种

文种原为楚人,他受楚王指派,出任使者入越都时,正值越国宫廷动荡,楚越交好的盟约危在旦夕!文种以超常的智慧与沉实的外交风格,稳住了处于摇摆状态的老越王允常,却因阴谋,他被卷入越国的宫廷之变中,险些被害!

文种找来朋友范蠡,助勾践平息了宫廷内乱,文种获救,并被勾践拜为上大夫。从此文种成为传颂千古的谋臣、干臣和铁骨铮铮的谏臣。

一开始,文种的治国理想是见缝插针,争取短暂的和平建设之期。因为他深知,战争是要靠殷实的“家底”来支撑的。当他的战略见解与越王发生分歧时,文种以“为国吊丧”、“寡妇三哭”的极端手法而谏,不仅招致越王的震怒,更令主战的将领们强烈反感,力主杀他而稳定军心。

文种再次被下大狱,这位忠耿的大夫竟以绝食之法而迫使勾践见他。此时,越军战败,他不顾个人性命及形势险恶,自请为说客,又深陷囹圄!

越王入吴为奴后,文种受勾践重托而以相国身份守国。文种一面与民生息、疗补战争创痕;一面积极游说吴臣,力救身囚吴地的越王,殚精竭虑,鞠躬尽瘁。

勾践归国后,文种谋划出惊世的“灭吴七术”献与朝廷。为国家大计的顺利实施,瞒天过海、移花接木、斗智斗策,以非凡的舌辩之功,赢得了夫差对越王的信任和放心,更为越国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越国一举灭吴后,文种不听范蠡的劝告,仍滞留于越国为相。在要和平还是要成霸的战略方针上,主张养民的文种与勾践又发生了最为强烈的冲突!当勾践以夫差赐死伍子胥的同样方法赐文种死时,文种仍“执迷不悟”。他只怨勾践无情无义,却不知自己的心境与识见,已与越王相去甚远。某种程度上说,文种之死无可避免!是“王者之道”与人本性不可共存的必然结果。

范蠡

楚人范蠡少时确定的人生目标是:远游、击剑、赏美。所以自诩为浪士狂人。

因被卷入越宫之争的好友文种当作救兵,范蠡来到越国,他在救文种的同时,顺手也解了越宫之危。他的癫狂和放浪,与春秋之期的君子之风格格难入。因而,差些与越王勾践失之交臂。经文种提醒,勾践以大诚而礼遇范蠡,他才答应出仕入将,以军师身份而为越国训练出了一支剽悍善战的陆战雄师———陵师。

范蠡遇事讲究迂回和放开。勾践发动先发制人的伐吴之战,范蠡明知此战必败,他虽也劝越王,但劝不动时,便放弃了,而是早早地修好了秘道!后来勾践果真被困,他从秘道救出了频临危亡的勾践,为了保存五千越军,他更是不顾个人的身家性命,以微弱兵力,自正面杀入吴军大阵……

勾践入吴为奴时,范蠡甘愿随勾践入吴,一同为奴,受尽屈辱。吴王夫差以功名而诱他,遭范蠡拒绝。当勾践遭伍子胥设计陷害时,范蠡更是以身试刃而挫败伍子胥之谋。到此时,勾践已不再将范蠡视作一名忠心之臣,而是知己,是超越于王道的“贤弟”亲人。

归越后,范蠡得遇红颜西施,但他的爱情却和“灭吴七术”中的“美人计”产生了冲突,在关乎国家和美人的大是非前,范蠡忍痛而选择了前者。到此时,范蠡与初入越时的理想相比,已经相去甚远。无形之中,他已与勾践一样,将沉重的国家理念扛在心口,而将至情至美的爱抛掉。范蠡虽然为此痛苦不堪,但国家存亡的腥风血雨,迅速湮没了他的痛苦。他成功地说服并训练了西施,又将西施之美炒作到极致,从而为西施获夫差的恩宠铺平道路。

很难说明白,范蠡是因付出后猛醒,还是猛醒后付出?抑或是国家征逐之功成后,他才回首舔疗“伤口”,可曾经的伤口已硬如疤茧,他无法疗救。所以历史上的范蠡离勾践而遁后,改名换姓,并且再也不涉足权力。他改名的目的不是担心勾践的追杀或寻访,而是再也无法回眸自己的历史……

西施

西施出自越国的苎萝村,灵气、美丽的她因家境贫寒,被迫进石买府为奴。是范蠡自石买手中救了西施,当她欲投靠范蠡时,范蠡已随大王去吴为奴。她在盼望与思念恩人中长大,并暗生情愫。

范蠡归国后,西施却又悄悄地离开了范府。面对着寻访而至的范蠡,西施终于不可遏止地倾诉了她的思念之情,大胆地向梦中情郎表达了爱。

西施被选为秀女而入教习馆学习。她被几名大臣评定为最有希望俘获夫差之心的第一号美女。在文种的力谏下,越王勾践不得不命范蠡亲自去训练西施。当西施得知她所学的一切都不是为了范蠡时,她几乎崩溃!在范蠡的劝导下,西施不得不认命,成为“灭吴”大策下的牺牲品。

凭着灵性与美貌,西施终得夫差的宠爱,发挥了她应有的作用。然而,深陷吴宫中的西施更要承受无可诉说的痛苦。因为她所面对的吴王,心雄万夫、体贴入微、柔情似水,是个有情有义的英雄。西施曾发誓,她对范蠡的爱至死不渝!而夫差呢……西施就这样被煎熬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更何况她还必须做出几件损害夫差的事,甚至送他上断头台……

这是一个有苦说不出的女人,更是一个一直想说真话、做真事,却偏偏必须说假话做假事的女人。她在吴宫苦熬,撕裂、伤心欲绝却又被宠爱得令“三千粉黛无颜色”;她快乐、高傲,想要什么就可以有什么,而唯一得不到的便是作为一个人的尊严。

这种尊严唯有夫差一个人可以给她,但西施却万不能接受。因为她一旦得到,那她便成为一名叛国者!

夫差

夫差一直被其祖以及许多王公贵族们视为愚而不仁之辈,而夫差偏偏是独特的,他特立独行,情义并重。

在太子位之争中,夫差突然显示出他雄睨天下、果断厉行的王者之气,被伍子胥所相中,从而由太子而嗣位为王。他上台后的第一件要事便是为其祖复仇。只经夫椒一战,便消灭了越军的主力。吴军本可彻底摧毁越国,夫差却因念着曾为太子妃的越姬之情义,放过勾践不杀,将越收为臣服之国!

夫差之所以饶勾践不死,还由于他的英雄主义在作怪。他虽然视勾践为对手,但不是唯一的甚至是擒纵自如的敌人。所以他违拂了恩臣伍子胥的力谏,将极其危险的勾践放在眼皮底下为奴。他要以心力彻底征服勾践,从而为吴国北进争霸而打下基础。

在与勾践的心力较量中,虽然被后来的事实证明他是输家,那只能说夫差犯了经验主义以及受当时历史局限的错误。在他看来,他已用大仁之心感化了勾践。即使勾践有不仁之心,夫差也可以再次轻而易举地征服他。所以他不顾伍子胥以及众多大臣的死谏,纵勾践归国,后来甚至陆续发还了吴军所占领的越国的战略要地。他要让这个被他征服的只知耕种的越国,成为他争当霸主的后方基地。

不能说夫差对勾践只一味放纵,他也有足够的警觉。夫差亲自培养了勾践的仇敌寄翼为监越使,后来又令公孙雄驻军越国。他本以为越国皆在掌控之中,所以他放心地挥师北上。

夫差赐死伍子胥是个悲剧,但不能让夫差负全部责任。伍子胥虽然洞察了勾践的野心,但伍子胥却把吴国的作为全部局限在灭掉越国上,作为一代雄主的夫差不可能也不愿意吴国所能做的仅仅是这一件事。他们矛盾的焦点虽然是伍子胥的固执,但根源却来自双方战略观点的歧见。

夫差亲手葬送了吴国,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有一条却不可忽视,他太看重军事的力量,这是许多历史英雄的通病。当勾践亲率复仇之师灭吴时,越军与吴军相比,仍旧要弱得多。越军之所以能打赢,全因为吴国的综合国力已被越国先行摧毁。

伍子胥

因其父遭楚平王加害,楚国人伍子胥矢志复仇,投往吴国,使吴国强盛后,他率军打进自己的母国,攻下楚国的国都———郢。

吴越之争开始时,伍子胥已经是吴国的三代老臣,治政、治军的经验相当丰富,是春秋末驰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在勾践为越王后,伍子胥改变了原先“南服越人”的既定国策,改为“南灭越国”。通过观察与实践,伍子胥认为:勾践不除,吴无宁日!所以伍子胥再三逼夫差除掉勾践。

伍子胥凭他的职位以及在吴廷中的影响力,竟多番除勾践而不得,便冒险往前走了一小步,即压下了北进的国策。正是这一小步,才注定了他的悲剧,以三代老臣、相国之尊,无实罪而遭夫差赐死。

伍子胥之死是悲壮的,他为吴国可谓殚精竭虑,几乎到了寝食不安的地步,但作为政治家,伍子胥也犯了经验主义的错误。首先,他低估了夫差北进中原的勃勃雄心;其次,他更高看了自己在吴廷的影响力。他想力挽狂澜,却不明白,一只积蓄了巨大能量的铁拳必须要砸出去!假如夫差战胜越国后,伍子胥紧促其北进,那“吴越之争”历史便有可能改写。

夫差为什么不杀勾践 夫差为何不杀勾践

1、据《越公其事》记载:当时劳师远征的吴国虽战胜越国,但自己也死伤过半,且补给也跟不上。

2、越国派来求和的使者说,越国军队并没有彻底被消灭,越国还有八千将士可以拼死一战。

3、夫差左右权衡,觉得没有获胜的绝对把握,所以才接受了越国的求和。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7444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