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汉文帝和隋文帝何以被称为“仁德之君”仁德之君的故事!

以史为鉴 2023-07-04 23:12:08

汉文帝和隋文帝何以被称为“仁德之君”仁德之君的故事!

汉文帝和隋文帝何以被称为“仁德之君”?仁德之君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中国古代到底有多少位皇帝?有人做过一番统计,495位!在这495位皇帝中,有明君、暴君和昏君之分,比如秦始皇,有很多人偏向他是暴君,也有人说他是明君,当然每个人读史体验不一样,衡量标准不一样,判断结果也就不一样了。除了以上三种类型的皇帝,还有一种类型,叫仁君,这一类君主的特点是体恤民间疾苦,怜爱万千百姓,往往通过一些措施去解决百姓面对的苦难,百姓由此认为他们宽仁厚德,于是天下归仁焉!今天这篇文章中有两位主人公,西汉文帝刘恒和隋朝文帝杨坚,看一看他们有哪些值得被称为仁德之君的历史事迹?

刘恒是刘邦第四个儿子,他的妈妈名叫薄姬,惠帝刘盈是他的异母哥哥。西元前196年,汉高祖将陈豨叛乱镇压之后,就封刘恒为代王,于是刘恒就和母亲一起去了晋阳即今天的太原,刘恒性格宽容温和,在朝野都保持着一副低调姿态,这样便消除了政敌对他的顾虑。刘邦死后,吕后专掌朝权,重用吕氏家族成员,掌握朝廷军政大权。西元前180年,吕后终于死去,太尉周勃、丞相陈平等人把吕氏一族一网打尽,迎立代王刘恒入京为帝,这就是汉文帝。

汉文帝刘恒的仁德,主要表现在公元前167年废肉刑一事上。他在位前后十三年,有个人叫淳于意,犯了罪,按照当时的法律应该处以肉刑,淳于公没有儿子,膝下只有五个女儿,在抓捕他的时候,淳于意对他的女儿们抱怨道:生孩子不生儿子,遇到事情了才知道无益。不过这人有个小女儿名字叫缇萦,看到父亲被判刑,非常伤心,就跟随父亲一起去了长安,给汉文帝递上一封书,书中大概意思是:我的父亲身为吏员,当地人都说他是一个清廉公正的人,现在犯了罪要被处以肉刑,我知道一旦施以肉刑,就一定会死,到那时想改过自新也不可能了。我愿意把自己变成奴婢,来赎父亲的罪过,让他重新做人。汉文帝看了这封书后,对她的一片孝心感动不已, 同时想到自己在制定刑法时没有考虑周全,不禁责怪起自己来,于是发布了一道诏令:盖闻有虞氏之时,画衣冠、异章服以为戮,而民弗犯,何治之至也!今法有肉刑三,而奸不止,其咎安在?非乃朕德之薄而教不明与 ,吾甚自愧。于是汉文帝决意废肉刑, 从而为浓郁的中国古代法律文化添上浓重的一笔仁德之色。

无独有偶。隋文帝杨坚也是中国历史上出了名的的力倡节俭、宽恤黎民、严律官吏的仁德君主。西元581年, 隋文帝登基,立即对南北朝以来的各种刑法进行了全面修订,以“以轻代重,化死为生”作为刑事立法的指导思想,颁布《开皇律》, 废除了前代枭首、车裂、鞭刑等残酷刑罚,非谋逆罪不使用灭族之刑。同时实行严官政策,对于各级官吏犯罪,往往小错重罚,甚至可以不严格按照成文法律,在朝堂之上都可以直接行刑。但对于一般老百姓犯罪,又往往体现宽恕的原则。隋文帝认为:官吏们负责治理国家,吃国家俸禄,按理就应该知法守法,所以一旦有官员渎职甚至犯罪,必须对之严惩不贷。而平民百姓一年四季在田间地头辛苦劳动,生存都很苦难,更别提知礼习法,懂法的老百姓不多,所以一般犯罪可以从宽处理。在这种严官宽民的刑事政策思想指导下,隋文帝奖励良吏,严惩奸吏, 常派人监督大小官吏们的为政行径,发现罪错便加以严惩不贷。有时还会秘密派人给官吏行送贿赂,一旦官吏受贿,立即处以死刑。

对于两位皇帝的行为,应该分为两个角度来分析:第一,从道德的角度来看,刘恒和杨坚都为老百姓的艰难考虑,体恤他们的难处,反思自己的为政,及时调整和改正错误和不当之处,这是好的一面,值得在今天提倡;第二,从法律的角度来看,刘恒能够听取报告,对法律条文进行改正,还算不错,但是杨坚严官宽民的原则是不妥的,甚至是根本性的错误,官民应该是平等的,应该在法律上享有同等地位,当然,这是站在今天的立场上来说的,隋朝自然不会有这些意识。在今天的中国,已经不存在官民在法律上区别对待的现象了。

隋文帝的故事是什么(3000字左右)

隋文帝是杨坚,关于他的故事有很多啊!建议看看这个网址
/view/5817.htm
他最著名的我想是:
1、统一了南北朝
2、科举制度的建立
3、废了长子,立次子杨广为太子
4、然后被杨广杀了

史上哪些名人,是通过“捡漏”,走上了人生的巅峰的?

公元前180年,西汉吕太后吕雉驾崩,留下遗诏让吕王吕产做相国,让吕禄的女儿做皇后。

本来吕后在政时,大力培植吕氏外戚集团势力,就引起刘氏皇族和功臣的不满。现在吕氏集团的核心人物没有了,一直被打压的刘氏皇族和功臣趁势反弹。

首先是齐王刘襄发难于外,陈平、周勃响应于内,群起而杀诸吕,皇室集团取得彻底胜利。

吕后确立的后少帝刘弘被废,太尉周勃、丞相陈平迎立代王刘恒入京称帝。


汉文帝刘恒(前202年—前157年),汉高祖刘邦第四子,母薄姬,汉惠帝刘盈之弟。前196年,汉高祖镇压了陈豨叛乱后,封刘恒为代王,其为人宽容平和,在政治上保持低调。 代王刘恒捡了个大漏,做了皇帝,是为孝文王,其母薄姬为太后。

孝文帝即位几个月后,公卿大臣请求立太子,窦姬的长子年龄最大,被立为太子,窦姬也被立为皇后,女儿刘嫖为长公主。第二年,窦姬的小儿子刘武被立为代王,不久迁徙梁国,是为梁孝王。

这事看起来是顺理成章,其实里面有许多故事。

吕太后临朝称制时,窦姬由良家女子选入宫中服侍太后。后来,太后把一批宫女遣送出宫,赐给各诸侯王,每王五人,窦姬就在这批宫女之中。

窦姬家在清河,心想到离家较近的赵国去,就请求主管遣送的宦官,把她的名册放在去赵国的人员中。

宦官把这事给忘记了,是否有意不得而知,错把她的名册放到了去代国的名单中。

名册上奏,诏令允许,准备启程。窦姬一看不合心意就痛哭流涕,埋怨那个宦官。本不想去,但被强行带走,窦姬阴差阳错就到了代国。

到代国后,代王偏偏喜欢窦姬,不久就生下了女儿刘嫖,接着又生了两个儿子。

代王王后生了四个儿子,这可都是嫡生儿子。在代王尚未入朝为帝时,王后就病逝了。

等到代王被立为皇帝,王后所生的四个儿子接连病死。

窦姬所生的长子刘启就被立为了太子,母凭子贵,窦姬就被立为了皇后。

作为刘邦儿子的代王刘恒,捡漏做了皇帝,也是大概率的事件;

但窦姬成为皇后,这的确有些神奇。

看来,有些事勉强不得,但有些东西是你的,谁也抢不走。

当初,刘邦在平定英布叛乱时,再次遭受箭伤,引发重病,吕后就请了良医为他医治。

刘邦询问病情,医生进言道:“病可以医治。”

刘邦听了不但不高兴,反而大骂医生说:“我以布衣提三尺剑取天下,这难道不是天命吗?我命在天,就是扁鹊又有何益!”

不愿意接受治疗,赐给医生五十斤黄巾,命令他离去。

不久之后,刘邦驾崩。

都说有病乱求医,那是珍惜生命,但刘邦却不医治,看来也不是没道理。

命运这个事还真的不好说。

还有更神奇的哪!

《汉书·外戚传》还记载了窦皇后姐弟团聚的事。

孝文窦皇后(?-前135年),清河郡观津县(今河北省武邑县)人 。唐司马贞《史记索隐》引皇甫谧言,云窦后名猗房。窦猗房是普通的农家女,平民出身。 窦漪房被立为皇后以后,父母已早亡,唯一的愿望就是寻找失散的兄弟。

当时,薄太后正忙着尊礼薄氏祖先,她也不敢跟老太太攀比,迟迟没有向汉文帝提出这个想法。

就在她被册封为皇后的那一天,她向文帝提出建议,要宴请天下所有鳏寡孤独的老人,并赐给生活贫穷的人布匹、米面、肉食;对八十岁以上的老人、九岁以下的孤儿都赐予一定的生活必需品。

汉文帝以善孝治天下,对皇后这个建议大加赞赏,并立马实施。皇后这一善举,很快传遍天下。

窦漪房的家世也逐渐流传开来,引起了一个年轻人的注意,他就是窦皇后的亲弟弟窦少君。姐弟分别时,他才五六岁,现在已经成年。

姐姐窦漪房入宫不久,由于哥哥窦长君在外面劳作,没人看管,窦少君就被拐卖。先后被拐卖多次,最后被卖到河南阳宜一户财主家做了奴仆。

窦少君被派往山上烧炭,结果天降暴雨,发生泥石流,一百多人大都丧生,他却躲过一劫。死者家属到主人家哭闹不休,窦少君跟随这家主人逃到了长安。

到了长安,窦少君就算了一卦,算卦的人说他不久就会大富大贵。

打死他也不会相信自己能大富大贵,也没把这事放在心上。

可没走多远,就听到人们都在谈论窦漪房的事,一下子勾起了他的兴致。

窦少君就大着胆子给皇帝写信,说自己就是皇后失散多年的亲兄弟。

文帝是仁德之君,仔细询问皇后。皇后把一切都一五一十的告诉了他。

于是,文帝下诏,并与皇后一起召见窦少君。

姐弟相认的整个过程,都被史官详细地记录下来。

史书上说,当时大汉的皇帝被感动得落泪,旁边的宫女也跟着皇后哭泣。

看来,天上不一定会掉馅饼,走路被金元宝绊倒是可能的。

比这更幸运的事,也不是不可能发生,就看有没有这个运气。

造化弄人,但也是各人的修行,不可强求。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7439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