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康熙为何不跪孔子呢,仅仅是墓碑上的一个字

众妙之门 2023-07-04 22:06:59

康熙为何不跪孔子呢,仅仅是墓碑上的一个字

还不知道:康熙为何不跪孔子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大家知道,自从明朝灭亡之后,入住中原的清朝皇帝们为了争取民心,于是十分推崇历代统治者所奉行的“孔孟之道”,因此在康熙皇帝的六次南巡之中,曾经有三次经过孔子的故乡山东曲阜,在当时,这里作为孔子的故乡,在封建时代一直被视为文化的圣地。

而在其中一次南巡之中,康熙率领着的全体文武百官来到了当地的孔庙准备祭拜孔子,孔子在封建社会的两千年历史之中一直被当做儒家精神的祖师爷,在先前顺治皇帝的时候,就已经把孔子封为大成至圣先师。康熙路过曲阜,也自然而然的要拜谒孔庙,祭奠孔子了。

就在康熙对着孔子的塑像使用了最为尊崇的礼节,三跪九叩大礼之后,在场的士大夫们十分感动,纷纷高呼万岁。当然了,除了孔像之外,孔林、孔墓也是祭拜的,但是偏偏康熙参拜孔墓的时候却遇到了一件十分尴尬的事情。

那么,到底发生了什么时期呢?原来康熙走到孔子墓前的时候,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他也一定会行三跪九叩大礼,但文武百官们发现,康熙在孔子墓前站了良久,脸上却变得铁青,一直盯着孔子的墓碑,迟迟没有任何动作。

这时有一位聪明的大臣看出了康熙的心思,他急忙上前把康熙引到了一旁休息,然后用黄布盖上了墓碑上的一个关键字。当康熙重新返回时,立即下跪行了大礼。此事让在场的文武百官大为不解,他们不敢去询问康熙,只好纷纷去请教那位大臣。原来,孔子的墓碑上写着“大成至圣文宣王”几个字,康熙作为一国之君,怎能再向王下跪呢?所以当康熙重回孔子墓前,发现那个王字已被遮挡,于是立刻恭恭敬敬的叩拜了孔子。

不愧是一国之君,仅仅一个举动,彰显了皇帝的霸气

康熙不肯给孔子下跪,大臣用布盖住1字,为何康熙扑通一下就跪下了?

孔子是生活在春秋末期的,他开办了儒家学派,最后是做了很大的贡献,他是我国非常有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这人也都尊称他为孔圣人,而且他还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的第1位,他得到了历代皇帝的尊敬,在古代皇帝对于孔子的祭祀仪式是很庞大的,质地称孔子是大成至圣先师,有一次康熙在路过曲阜的时候,也想去拜一拜孔庙,去拜一下孔子。

康熙帝对着孔子的画像三跪九叩,用了前所未有的最恭敬的礼节。在孔庙祭拜完了以后,他们又到了孔子墓那里进行祭拜,但是在念完了祭文以后,本来应该跪拜的康熙皇帝却不愿意跪了。大臣们也不知道康熙帝到底是什么意思。

是有一个非常了解皇上心思的大臣,他趁着皇上去休息了就看了一眼墓碑上的文字,马上就明白了,原来在孔子的墓碑上有一个王字,所以看戏看了以后不舒服。要知道普天之下只有一个王,那就是康熙。孔子虽然是一个圣人,但是现在是大清的王朝。

也正是这个王字让康熙的心中非常不爽。一个机灵的大臣就选择用黄布遮盖住了一个王字,完美的解决了这件事情,很多大臣都说他是不尊敬孔圣人的,但是康熙却不在意。他回来以后发现墓碑上的字被挡住了。就走到墓碑那里开始祭拜,随行的大臣们也跟着康熙帝开始跪拜。由此也可以看出。不管在哪个朝代,孔子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存在。

康熙拜孔墓不肯下跪,孔子后人将碑文改掉哪些字后,康熙立马下跪?

这是因为孔子的墓上面有一个王字,康熙觉得自己是皇帝,不能够向王下跪,于是迟迟不肯下跪。后人把王字去掉以后,他就立马下跪了。

中国历史上有很多朝代,它们都接受了中华文化,中华文化是长在这片土地上的根。清朝虽然去除了一些汉族文化,但它也融入了汉族文化,这就是中华文化的强大威力。清朝虽然推翻了明朝,但即使占据了江山,想要稳坐江山还得按照中华民族的规矩来。

这个规矩就是统治了中华2000多年的儒家之道,要尊重儒家就得祭拜孔子。作为清朝最有作为的皇帝康熙,他为了赢得民心,特意来到孔子的故乡山东去祭拜孔子。这期间就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

康熙命令下人把一切祭拜的仪式都准备好了之后,就准备亲自到坟墓前进行跪拜礼了。但是他看到孔子墓上的文字之后,立马犹豫了,迟迟不肯下跪。原来孔子墓碑上写着,大成至圣文宣王之墓。这是孔子的谥号。

这是元武宗继位的时候给孔子加封的,但这是一个王的称号,康熙贵为皇帝,怎么能够向王下跪呢。于是他便站在那里,场面一度尴尬。关键时刻一位孔子的后人站了出来,他叫孔尚任。他叫人拿来一块黄布遮住碑文上的文宣王三个字,然后在上面写上了先师两个字。

于是碑文就变成了大成至圣先师之墓,康熙这样一看,拜师可以,拜王可不行。于是就进行了跪拜仪式,这一尴尬也得到了化解。

康熙推崇孔子,为何却见孔子不拜?

因为孔子的墓碑上有元朝赐给他的封号,大成至圣文宣王之墓。这个情况就让康熙觉得很尴尬,这个地位不能这么排列呀,自己是一个帝,要给一个王行大礼,确实是有点尊卑秩序乱套了。后来孔子的后人赶紧把这个王字挡上了,康熙才开始重新祭拜。其实康熙做得非常好,因为他对促进文化融合起了很大的作用。


01、满清初期,康熙深刻学习儒学

康熙在位的时候,汉人在朝廷里地位还是比较低下了,因为满人有点看不起他们。但是康熙没有这种想法,而且他觉得这种情况持续下去不太好,所以自己一直在钻研儒学。基本上每天都要找很多人来宫里讲学。直到他学会了为止,才不用每天都进行这一项额外的活动。康熙那段时间简直像高三的学子一样勤奋。


02、孔庙祭祀,三跪九叩的大礼

康熙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他学儒学可以感化汉人,会让他们尽心竭力维护他。所以他很快就想出了一招,就是去孔庙祭拜孔子。康熙来到孔庙,直接对孔子的塑像进行了三跪九叩。那些在外面看着的汉人臣子心里觉得实在是太感动了,康熙竟然用这种非常隆重的礼节来对待孔子,看来是对我们非常重视了。


03、然而来到了孔子墓前,康熙却停了下来

康熙祭拜完孔庙就去了孔子墓,眼看着就要行礼了,可是康熙走过来走过去就是没办法接着进行。而且他也不说话,大家都不知道他怎么了。这时候一位孔子的后人上前来请康熙去休息了,康熙点点头就去了。后人赶紧把孔子墓碑上的王字盖上,康熙回来看到,心情大好,非常利落的行了礼。即使他再尊敬孔子,也不能乱了尊卑呀。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7425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