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古代皇位为何要“嫡长子”继承,“庶长子”为何不行

众妙之门 2023-07-04 21:01:16

古代皇位为何要“嫡长子”继承,“庶长子”为何不行

古代男子占据社会主导地位,三妻四妾十分正常,皇家后宫更是美女如云,很多皇帝少则三五个儿子,多的几十个,由此就产生了继承人的问题,普通人家还要分财产,何况是掌管天下的皇族,继承人问题不仅关乎着皇族成员的命运,还与整个天下息息相关,为此继承人的位置一直惹人注目,争斗不断,古人又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呢?

氏族社会演变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宗法制,在许多贵族势力中,宗法制用以分配国家权力,皇族内部宗法制与国家组织相互融合,其中掺杂了许多政治色彩,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保证贵族内部财产、爵位的稳定,当然宗法制也有助于维护统治阶级稳定,加强对全国的控制。

宗法制最早出现在夏朝时期,周朝时正式确立,宗法制创立完善之后在内部又有大宗与小宗之分,这两种是相对而言,在同一阶级体系中,占据主体地位的就是大宗,大宗到了更大一层次的关系网络中则成了小宗,一个直观的表现就是,相比于周天子,各路诸侯就是小宗,不过到了各自的封地势力范围内,诸侯是一方霸主,自然是大宗,宗法制就是用这种方式维护着贵族统治秩序。

与宗法制对应而来的则是嫡长子继承制,嫡长子继承制不难理解,就是家族财产都由长子继承,也就是所谓的嫡系,嫡系还有一个重要限制,就是正室妻子所生的孩子,侧室后代被称为“庶子”,所谓的“长”就是年龄较大的那一个,因此财产继承的第一顺序是正室妻子所生的儿子中,年龄最大的那个。

以此类推,如果没有嫡系继承人,也就是正室妻子没有后人,那么又该如何分配呢?如果出现这种情况,财产就会交给地位最尊贵的侧室妻子,当然继承人必须是男子,无论是嫡系还是旁系女子都没有继承权,如果是皇族“庶子”,则会被分配到国家各个地方,在那里行使大宗权力,他们的财产也要遵循这一制度分配。

宗法制与嫡长子继承制明确了继承人的顺位,避免了子嗣争夺斗争,这也是为什么古人如此重视出身,当然这些制度并非全是优点,也有一个弊端,那就是明确了“立长”之后,如何能保证长子是个贤能,合适的人呢?如果嫡长子昏庸无能,岂不是危害到天下统治,而那些有才华的人却因为这些限制无法施展,长此以往势必会导致统治势力下降。

说完了这两个制度,不得不说另一个重要的制度——分封制,分封制是周朝立国根本,周天子将王城之外的地区划分为各个诸侯国,将其分给宗亲和有功的大臣,各路诸侯要对天子效忠,镇守疆土,虽然看似保证了稳定,但是时间一长,宗亲越来越多,土地根本不够分的,为此周天子只能牺牲个人利益,而且诸侯国远离王室控制,逐渐做大,威胁到皇族统治。

这也是分封制的弊端,这种弊端很大程度上是受宗法制影响,宗法制保证了诸侯领地越来越大,王室控制的地盘却越来越少,对随着时间发展,问题终会有爆发的那一天,各路诸侯名义上还是以王室为主,但是私底下各自争夺地盘,这也是战国时期纷争不断的重要原因。

因为种种问题,后世终于意识到了分封制的缺点,为了消除潜在影响,汉武帝统治时期,朝廷上下实行“推恩令”,在“推恩令”的实施下,嫡长子的权力减小,财产继承问题也不止局限在嫡长子身上,其余的很多子嗣也有一小部分继承权,这样一来诸侯国经过层层分封,划分成了许多小诸侯,将权力进行分散,削弱了诸侯国对王室的威胁程度。

当然也不是所有人都喜欢这种制度,一些偏爱庶子的人总想为庶子争取一些权力,但是这种做法也只出现在一个官宦家中,皇室还是那样以嫡长子为主,主要还是皇室需要继承的东西太多,即便是皇帝偏爱某个儿子,也不能藐视法规,很多时候皇帝任性非要立自己喜欢的儿子,此时那些饱读诗书的大臣们统统站了出来,甚至以死相逼,迫使皇帝放弃。

随着时代发展,继承制度不断更新,主要出现了三种表现形式,首先还是嫡子继承,这也是嫡长子继承制最初的表现形式,尤其是在皇室成员中,一直如此。

其次是长子继承,无论是不是嫡出,这种形式主要存在一些富商家中,因为长子年龄较大,接触的事务也更多,长子继承家业最为合适。

最后就是能者居之,这种情况相对较少,一般来说都是长辈特别看好某个晚辈,想方设法要为他们争取利益,事无绝对,就拿皇室成员来说虽然有着严格继承制度,但是皇帝手握大权,按照自己的喜好做事也并非不可,例如康熙年间“九龙夺嫡”就是如此,康熙几次废立太子,让许多皇子都认为自己有机会染指皇权,出现了兄弟相争的一幕。

这种情况不在少数,许多皇帝都不是嫡长子身份,说回宗法制与嫡长子继承制,在创立之初就是为了区分人与人之间的身份,为了那些相对尊贵的人服务,以此来解决继承与财产分割问题,但是随着时代发展,任何制度的弊端都会显示出来,后期分封制被废除就是如此,只能说分封制不再适应发展潮流,被淘汰也是历史的必然。

为什么古代嫡长子才能继承皇位?

  嫡长子继承制起源于西周时期,是由周公制定,为巩固王权设立的一项制度,也是宗法制的基本原则。诸侯的爵位是世袭的,而一夫多妻制又使得诸侯子嗣较多,在爵位与财产的继承上便出现了爵位继承给谁、财产如何公平分配等问题。也好比现在分家,老大觉得分家时父母偏向老二,老二又觉得老大占了便宜,各有各的理由,是否公平也很难分辨。而王世及诸侯的子嗣可远不止一两个,所以子嗣间的矛盾也更为剧烈。
在这种情况下,嫡长子继承便成了最好的分家制度。诸侯在去世后,就能够尽快确定其继承人,从而避免子嗣因王位及爵位的争夺引起不必要的手足相残。
  至于皇帝为什么不选用贤能,这可以分两种情况来作答。一种情况是类似于“禅让制”的选贤,自禹传子,益干启位,启杀之立为王后,“家天下”从此被确立起来。人是有私欲的,原始社会物质还不丰富,所以人与人之间的财产差距并不大,也没必要去争夺什么。可是到了奴隶社会,物资逐渐多起来,拥有权力的人便可以享用和你多的资源,有能力的人都争相获取权力,“禅让制”自然不复存在,所以皇帝为泽福子孙也不再选贤。
  另一种情况是所谓:“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这种选贤其实也是存在的,但无规律不成方圆,一个合格的皇帝,要维持国家的长治久安,必须要制定并遵循一定的规矩。在历史的发展中,人们吸取教训,总结出选择嫡长子继承王位或皇位,可以维护其稳定的统治,后来便慢慢成了一种规矩,皇帝不是不想选贤,也不是不能选贤,而是权衡利弊,觉得这种规矩更有利于社稷,所以都默认了嫡长子继承制。

古代继承人制度,为何嫡生和庶出差别如此之大?

虽然孩子都是由同一个父亲生的,但是却不是由同样的母亲生的。在古代正妻才能称为当家主母,由主母所生的孩子才能称为是嫡子。而小妾所生的都只能称为是庶子。

一个主母可能会生好几个孩子,那么第1个儿子就称为长子,也叫做嫡长子,也就是合法的第一继承人。主母所生的其他的儿子都叫做众子,身份虽然没有嫡长子那么珍贵,但是也比庶子要尊贵的多。

之所以差别会这么大,那是因为他们母亲的身份差别就很大。在以前能够嫁入豪门的,她们的身份本身也是非常高贵的。过去非常讲究门当户对,尤其是一些达官贵人或者是富贵人家,他们不会娶那些贫穷的人做自己的当家主母。

因为这样的话门不当户不对,就会遭人耻笑。他们自己有钱或者是位高权重,那么娶来的当家主母必然也是有钱人家的女儿或者是达官贵人的女儿,这样才是身份相匹配。

而那些小妾通常就是主母的陪嫁丫鬟,或者是自己花钱从市面上买来的,这些人的身份都拿不上台面。因为母亲的身份差别就很大,导致了这些孩子一出生差别也很大,这是封建社会森严的等级制度所造成的。

通常这些小妾所生的庶子也会寄养在主母的名下,这些庶子的身份虽然不如嫡子尊贵,但是在家里总归也算是一个少爷。

而这些小妾的地位就非常的低下了,她们其实就是比家里的婢女地位要高一些罢了。小妾如果不能够讨得主母的欢心,甚至有可能会被祖母给弄死或者是赶出府邸,甚至还有可能会被发卖了。

为什么古代的继承制度以长幼嫡庶为标准,而不是以贤明为标准?

古代皇帝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至关重要,选一个傻子当皇帝必然会走向灭亡。选一个明白的皇帝,那么王朝就会走向兴盛。为什么王朝继承人的标准是以长幼为标准,难道不应该是以贤能为标准吗,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嫡长子是皇后所生,而小儿子是妃子所生。皇后一般都非常有势力,是有娘家撑腰的。因此,皇后所生的儿子被就有了天然的优势。如果皇后的儿子当了皇帝,那么皇后的娘家就会兴盛一时。

如果有皇帝废长立幼,皇后的娘家就会直接造反。比如刘邦想着废长立幼,吕后家族就找来其他贵族为其撑腰,此时刘邦也不得不妥协。废除嫡长子容易导致皇后娘家造反,轻则政治混乱,重则国家灭亡。所以尽管皇帝有时不情愿,但也不得不让嫡长子继承皇位。

第二,提前设立继承人,可以避免意外。秦朝灭亡的原因就是秦始皇没有选定继承人,以至于李斯和赵高两个人把胡亥立为皇帝。所以皇帝就需要尽早的设立继承人,以防不测。但是皇帝又不能等到所有的儿子都成人了再立太子,毕竟皇帝也不知道自己能有几个儿子,这就导致了皇帝必须优先立长子为继承人。

第三,立长子可以让他得到很好的教育。明朝灭亡的悲剧就是崇祯没有受过教育,他根本不懂得如何驾驭百官。皇帝的儿子也是凡人,也不见得天生就聪明,所以需要提前培养。这个时候,嫡长子继承制的优势就出来了。

为何古代的皇帝总是让长子继位,如果长子无能怎么办呢?

规定继承皇位的长子是嫡长子!如果嫡长子无能那自然是谁行谁上,皇位可不是闹着玩的!

1.嫡长子继承制

古代的时候男人可以三妻四妾,皇帝则更加牛了后宫佳丽三千啊!能娶这么多的美女可能普通人都会羡慕不已,但是皇帝自己闹心啊。年轻的时候这些女人争宠、争皇后的位置,争权利,争赏赐。到了一定年龄就开始真正的竞争了,那就是夺嫡,因为制度上规定只有嫡长子才可以继承皇位,才是最有资格的继承人。

毕竟,嫡长子是皇帝和皇后的孩子,而庶出的妃子、贵人、常在等的孩子是不够尊贵的,普遍被认为不是天命选中的人。所以,很多女人的竞争从一进宫就开始计划了,更有甚者从打算进宫时就计划能否当上皇后、能否生儿子、能否让孩子成为嫡长子,因为皇权的诱惑实在是太大了。

2.谁行谁上

虽然历史上的皇后基本都很不错,但是皇后的嫡长子可不一定都是优秀的继承人。很多的嫡长子因为一出生就被立做储君,所以心生傲骨,同时也觉得皇位稳稳的掌握在自己的手里。一开始很多的皇帝还是很勉强的传位给他们,毕竟这是老祖宗的规定!可是渐渐的,大家的思想也都发生了转变,那就是长子无能便传位别人,皇位谁行谁上。尤其是在清朝的时候。譬如,奠定了大清历史的康熙皇帝就不是嫡长子、后来他传位的四皇子(雍正皇帝)也不是长子,而这两位谁敢说对中国的贡献少?

其次,很多有才华的才子也开始不甘心庶出的地位和封建的传位制度。纷纷通过立功来展示自己,当然其中也包含了很黑暗的算计,很多的无能长子也都在竞争中被废掉或者杀掉。

总之,起跑线上赢不叫赢,笑到最后才是王。努力争取来的皇位才是真香啊!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7411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