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文成为何要不断向雍正请安,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这几天,清朝官员向皇帝递交奏折的文章非常火。其实,杭州织造孙文成不断的向雍正皇帝请安,大家很可能以为这个孙文成是非常糊涂的人。认真的说,如果孙文成真是一个糊涂蛋,根本不可能拥有那么高的官位。那么,在雍正皇帝上台之后,孙文成为何要不断的请安,其实,这是孙文成自保的一种方式,因为雍正皇帝很不喜欢他。
首先我们来交代一下孙文成的背景,康熙皇帝在孩童时代的乳母姓孙,康熙皇帝对自己乳母的感情非常好。至于孙文成,则是这个乳母的侄子,换句话说,孙文成也能和康熙皇帝扯上关系。不得不说,在康熙童年时代,照顾康熙皇帝的三家人都不错。例如曹雪芹所在的曹家,当时长期担任江宁织造,李家长期控制苏州织造,至于孙家则担任着杭州织造的肥缺。这就是清朝的三大织造,不是皇帝的亲信根本不可能担任这个职位。
江南是鱼米之乡,纺织业非常的发达,皇宫所需要的布料都来自江南地区。作为织造,从蚕丝的采办开始,一系列的工序都需要插手。所以说,织造可是一个肥缺,而且和地方官员不一样。当时,曹家、李家和孙家都是富甲一方,从曹雪芹的描述可见一斑,因为曹雪芹小时候经历过。康熙皇帝南巡的时候,曾经住在曹家和李家,唯独没有住在孙家,不得不说,当时看来是非常丢脸的事情,但从后来的事情发展来说,这是孙家命好。
皇帝的开销非常大,一轮南巡下来,李家亏空了50多万两银子,曹家也亏了30多万两,孙家则一点事都没有。公元1722年,69岁的康熙皇帝去世,随后,雍正皇帝上台。当时,清朝正在与西北准噶尔部开战,国库没有银子。雍正皇帝上台之后,立刻开始追缴曹家和李家的欠款。俗话说一朝天子一朝臣,雍正皇帝对这三家人没有任何的感情。最后,李家和曹家被抄家。与此同时,浙江巡抚开始查孙家的问题,可查不出什么。
作为硕果仅存者,孙家的当家人孙文成不得不小心谨慎,这个新皇帝不好对付。所以说,孙文成开始疯狂的请安,希望雍正皇帝理解自己的困境。当时已经60岁的孙文成只能采用这样的方式,通过不断的请安,让皇帝打消顾虑。其实,孙文成的请安并没有得到雍正皇帝的宽容。雍正5年,雍正皇帝以年迈体衰的理由,罢免了孙文成的官职。就这样,当年赫赫有名的三家全部垮台,当然,孙家的日子好一点。
请注意,在古代官场上,官员们从来不会无缘无故的上奏折。哪怕是看上去没有什么大事的奏折,其背后也有自己的原因。其实,雍正皇帝之所以那么累,也是有原因的。雍正皇帝建立了密折制度,很多官员秘密向皇帝递交奏折,雍正皇帝又不愿意让其他人帮忙,自己当然忙得够呛。根据后来的计算,雍正皇帝一天要工作12个小时。清朝是君主专权制度的顶峰,自然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如果是唐朝或者宋朝的皇帝,日子要舒服得多。
看过《红楼梦》的人,都是百感交集,有热有冷、有爱有恨、有悲有喜,最后扼腕叹息,直至失魂落魄、长哭不止。 雍正帝要抄曹府,说明皇上看上了曹府,曹家一定显赫过、富贵过、风光过、甚至张扬过。 因为敬奉康熙、曹家祖上留下巨额亏空 曹雪芹祖父曹寅,年纪轻轻便担任康熙皇帝的侍卫,受到康熙赏识与重用。 康熙皇帝任命曹寅为苏州织造的时候,曹寅也就32岁,这在人生路上,可是难得的升迁。 仅仅两年后,曹寅升任江宁织造。从此以后,曹家掌控连续担任江宁织造长达40年。 根据康熙皇帝安排,曹寅和李煦,在10年内轮流掌管两淮盐税。李煦是曹寅的妻舅。后来,曹寅担任两淮巡盐御史。这些都是肥的流油的差使。 曹寅一生之中,当官引人羡慕,两次担任织造官职,四次主政巡视淮盐。 然而,最受重视、最令人眼红的还是:康熙皇帝六次南巡,其中连续五次都是由曹寅承办接驾大典,四次在南京接驾,还有一次在扬州接驾,五次都住在曹家。 康熙皇帝对曹寅的信任与器重远远超出了地方督抚等要员。 康熙在1703年的那次南巡,随行的皇子中就有胤禛。胤禛就是后来的雍正皇帝。接驾、陪侍过程中,曹家「 ”把银子都花的像淌海水似的”。具体数额实在无法统计准确。胤禛通过这次南巡看到了织造奢靡的风气太盛,胤禛看在眼里、记在心中。 为了皇帝,挥霍的时候,皇帝高兴;落难的时候,就要看看皇帝是哪一位了。有的皇帝,感念恩情;有的皇帝,可就不一定了。 李煦在上报给皇帝的奏折中说:曹寅在生命最后时刻,核算出亏空国库白银二十三万两,曹寅家中实在没有资产可以补上。曹寅死的时候,双眼都没有闭上。 康熙皇帝对此深受感动。为了避免搬家带来的财产损失和物品损坏,保全曹家在江南的家业,康熙皇帝特意任命曹寅的儿子曹颙继任江宁织造;曹颙病死后,康熙皇帝亲自安排将曹寅的侄儿曹頫过继给曹寅,并且接着担任江宁织造。 为了弥补曹寅生前的亏空,康熙皇帝任命李煦担任苏州织造、同时代管两淮盐差一年。 曹寅家庭开支繁多、官场应酬送礼,所需经济数额巨大,特别是接驾康熙皇帝五次南巡、吃喝玩乐一并支出,使得曹寅在经济上造成了巨额亏空。正是这样的巨额亏空,给曹家埋下了衰败、毁灭的祸根。 早在1709年,两江总督噶礼秘密上报康熙皇帝:曹寅和李煦已经挪用、贪污两淮盐税白银300多万两,请求弹劾、革职、查办。 康熙皇帝没有批准。但是,私下一再告诫曹寅和李煦,必须想方设法把亏空补上。 尽管康熙皇帝心存感激,并且用心帮助曹家,可是,债务实在太多,曹寅真的无能为力,只能让沉重的债务压在自己身上。曹寅心力交瘁、焦头烂额、积劳成疾。 曹寅去世三年之后,还有人查出来曹寅挪用织造库银三十七万三千两。康熙命令两淮盐政李陈常和李煦共同把这笔亏空补偿还上,两年后,这笔亏欠终于补齐了事。 康熙皇帝如此关照曹家,是因为与曹寅及其父亲交情太深。到了曹雪芹父亲曹頫时期,康熙皇帝年岁已高,对待曹家的态度发生了很大改变。 1722年,内务府上报康熙皇帝:李煦和曹頫拖欠售卖人参的白银,请求严令他们在年底前必须交清,否则,就严厉惩处。康熙皇帝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最终还是批准了。 曹寅 巨亏太大难以弥平、雍正网开一面特批三年还上 雍正皇帝上台之后,发现亏空国库的银两太多,于是接连颁布多道圣旨,开始在全国范围之内严格清查钱财和粮食,所有亏空必须追查并补平。 雍正帝多次公开表明:自己反对铺张浪费,只要有人揭发亏空钱粮的官员,必须以最快的速度革职并查办。 雍正皇帝上台第一年,就革职、抄家了几十位大小官员。苏州织造李煦就是因为亏空没有补平而获罪,被革职、被抄家。 雍正皇帝刚登基时,念在父皇与曹家的非同寻常的关系上,还是庇护曹頫的。他特批允许曹頫分三年把所亏空的银两还上。因为曹頫自身亏空不少、又加上父亲曹寅遗留下来的巨额亏空,曹頫压力太大,他想到去找一些关系、争取得到帮助,要么少交一些钱财,要么从别人借一些银两。 为了保全自己明君的名声,也为了防止曹頫被人欺骗敲诈,雍正皇帝特别对曹頫下达了一个指示:不要乱找门路、乱找关系,那样做是白费心机;安分守己、老老实实做好自己的事。除此之外,没有人能救得了你。 康熙 进京途中骚扰驿站、山东巡抚塞楞额弹劾曹頫 雍正皇帝要穿的龙袍做好之后,1727年,曹頫亲自随队押送进京,运送途中,经过山东长清县。 事情过后,山东巡抚塞楞额向雍正帝参奏:曹頫经过山东境内时,以勘探路线、保护御用物品需要经费为名,从各个驿站索取大量银两,远远超出人力、车马、物品保管等所需费用。 曹家历年押送贡品前往京城,都是走水路。走水路运送有很多好处:运送物品比较多,安全系数比较大,运输成本比较低。 可是,上一年送到皇宫的龙袍掉了色,引得雍正帝大怒,命令彻底查找原因。曹頫诚惶诚恐,多方查找,最后认定是在运输过程中,水汽进了船舱,导致丝绸掉色。 痛定思痛,曹頫决定今年押送龙袍进京不走水路、改走陆路。曹頫第一次走陆路,花费很大,所以,就向沿途驿站多索要了一些银两。 雍正皇帝喜欢节俭,多次要求官员从简办事。 看了山东巡抚塞楞额的奏折之后,雍正帝异常愤怒。认为曹頫就是对抗朝廷、奢靡不当、顶风作案。雍正帝下旨:刑部严格审查这件事;随后,命令将曹頫革职。 驿站 能力不足、织造失职、曹頫赔补罚俸两年 曹頫忠厚、老实、好学,但是缺乏行政管理才能、应变能力不强,工作中有时候出现差错。 这是雍正皇帝对曹頫能力做出的评估。 经过三年观察,雍正帝认为曹頫连普通官员都算不上。 曹頫负责的织造工作曾经失职,织造、纺缎过程中有三个地方出现质量问题。 雍正皇帝下令:江宁织造曹頫、杭州织造孙文成两人全部罚款两年俸禄,并且按照损失大小全额赔上。 本来曹頫工作已经非常吃力,又加上质量问题罚俸两年,曹頫乱了方寸、无所适从,许多事情都接连不断发生纰漏。 1727年正月十八,两淮巡盐御史噶尔泰上疏雍正:经过走访得知,曹頫年轻无才,遇到事情畏缩不前,本应负责的织造事务都交给管家丁汉臣料理。我在京城见过曹頫几次,这个人十分平常,毫无过人之处。 这些都验证了雍正帝的判断,所以,雍正帝果断放弃曹頫、不再扶植。 雍正 转移资产罪过太大、雍正龙颜大怒朱批抄家没产 曹頫最大的问题是:转移财产并企图隐蔽。 1727年,江宁织造的亏空还没有完全赔清,眼看雍正给定的三年期限快要到了,曹頫非常清楚:如果不能还钱,迟早会出大事。 所以,当知道有人告发他骚扰驿站的时候,他就开始考虑如何保全资产、如何能够全身而退。 曹頫悄没声息地把家里值钱的东西偷运出去,寄存到亲戚、好友、以及曾经的下人家里,还有一部分财产派人运送到自家在北京的老宅里。 雍正皇帝十分痛恨大臣转移财产,即使是自己非常宠爱的大臣也不例外,比如隆科多转移财产就受到了严厉惩处。 惩处之后,雍正皇帝痛心疾首,声色俱厉地说:真是岂有此理!隆科多昏聩到了顶点,竟然到处转移、收藏黄金白银。朕对他开诚布公、耐心教导,他应当感激不尽、感恩戴德才对啊!现在居然心怀叵测,真是可笑!现在这样做,实在是迫不得已。朕真是有愧于天下的大臣小吏啊! 当有人密告曹頫转移资产时,雍正皇帝龙颜大怒、拍案而起,当场用红笔批示:「 ”有违朕恩,甚属可恶。” 雍正皇帝下旨查封、曹頫举家迁居北京 1727年12月24日,雍正帝正式下旨:江宁织造曹頫,行为不端,其所负责的织造亏空银两很多。朕屡次对他施恩、放宽期限,命令他把欠款补平。但是,他不但不感恩图报,反而将家里的财产暗中转移到别的地方,企图隐蔽起来,实在是可恶之至! 雍正帝下旨命令:写一道行文给江南总督范时绎,将曹頫家中所有财物,贴上封条、命人看守,并且将其重要家人,立即从速从严逮捕;所有家人的财物,也全部贴上封条、命人看守,等新任织造官员隋赫德到达那里,再做处理安排。 雍正帝还做了一手预防,如果曹頫听说织造官员换人时,说不定暗中派遣家人到江南送信,转移财产。如果有差遣的人到达那里,命令范时绎立即捕拿,审问这人到那里去的原因是什么,千万不得怠惰玩忽。 1728年正月,范时绎实施行动查封了曹頫的家产。 1728年二月初二,新的织造官员隋赫德到达江宁走马上任,对所封财产进行了清点、并全部接收。随后,隋赫德把抄家的具体情况奏报给皇上。 清查了曹頫房屋、和其家人的住房十三处,共计483间;曹頫土地有8处,总共19顷67亩;大小男女家人,总共140口;其余的就是桌椅、床几、旧衣服等零星物品,还有当票100多张,没有其他东西了。 另外,他的家人供出外面有人欠曹頫银子,连本带利共计32000多两。 清查织造衙门的钱粮,除了机缎纱之外,还空亏1727年皇上用品、朝中大臣用的缎匹等各项材料费用31000多两。 隋赫德计算了一下,外人所欠曹頫的钱,全部用来抵补曹頫的亏空基本上正好持平。 1728年6月,曹頫带领全家迁回到北京。 承蒙雍正皇帝大恩,将位于京城崇文门外蒜市口的十七间半的房屋、三对家仆,赐予曹寅遗孀,让她能够维持生命。曹頫带领家人就生活在这里。 第二年,刑部下文:清查曹頫因为骚扰驿站获罪,现在已经上枷标明罪状示众。曹頫在京城的家产人口、以及在江宁的家产人口,除了居住的之外,其他全部根据圣旨赏赐给隋赫德。 雍正帝对曹頫的惩办措施有:革职、抄家、枷号、追赔,相比其他案件中的官员所受惩罚,这已经算是比较轻的了。有的官员被圈禁、被流放、被充军、被赐死、还有畏罪自杀的。 一年之后,曹頫的枷号取消了。 1735年12月,曹頫被赦免罪责;骚扰驿站还没有完全赔偿的302两银子也被朝廷宽免了。 曹寅应该是《红楼梦》中贾政的原型;曹頫应该是《红楼梦》中贾宝玉的原型。也有人还有其他看法。 康熙下江南 因为服侍好皇上而发家,因为第三代不擅长从事行政而衰败,这就是曹家的兴衰史。如果不擅长行政的曹頫不当官、不做府,只是继承家业、过着富足的生活,那肯定会十分平安的、也是非常幸福的。
这是因为尹继善他的母亲,被封为了一品诰命夫人,所以按照礼俗,尹泰需要向他的小妾,也就是尹继善的母亲跪拜。
尹继善的母亲,能得到尹泰的跪拜,还得感谢她的儿子尹继善。相传雍正在去祭祀的路途中,途经大雨,正好路过尹泰家门,所以就去尹泰家借宿了一宿,雍正问尹泰家,家里面可否有儿子要去参加科举考试?尹泰说他的第5个儿子尹继善,明年将要去参加科举考试。雍正要求尹泰一定要让他的儿子尹继善,参加完科试要进宫来面见他。等到第二年,尹继善考取了进士,于是来到雍正面前,雍正见到他,觉得尹继善真的是一表人才,便给他封官,并且接二连三地重用他,尹继善果然不辜负雍正的期望,在官期间,工作认真且政绩突出,亲人爱民,得到百姓的拥戴。
尹继善从小聪明好学,年纪轻轻被委以重任,之后就一路高升,得到了雍正的赏识与喜爱。尹氏也是大户人家,雍正觉得他不缺金银珠宝,就问尹继善想要得到什么赏赐。尹继善想到自己是庶出,母亲是小妾,在家中的地位不高,时常受到那个正室夫人的欺负。尹继善特别怜悯自己的母亲,所以请求雍正赐给他母亲一个封号,以此提高母亲声望和地位。
尹继善的母亲也算是母凭子贵吧,被雍正封为了一品诰命夫人。同时也是尹继善的母亲教导有方。能有这样一个出色的儿子,也算是她的一种福分。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7342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