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李必的原型李泌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剧中李必和史上李泌有契合之处吗

以史为鉴 2023-07-04 13:27:44

李必的原型李泌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剧中李必和史上李泌有契合之处吗

李必的原型李泌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剧中李必和史上李泌有契合之处吗?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

《长安十二时辰》热播,李必、高力士、唐玄宗、杨贵妃等历史人物纷纷登场,观众为剧情、道具、演技、化妆叫好的同时,也好好学了把历史课。

作为男主之一,李必的原型李泌在历史上究竟是什么样的人?

一、前朝隋李

“我姓李,但我的李却不是唐李,乃前朝隋李,吾六世高门望族”,李必露面后即自报家门。

大唐是李家天下,但李泌确实不是来自陇西皇族李氏,而是辽东李氏。

辽东李氏比不上皇族李氏,但从秦汉至隋唐几乎世代为官,是当之无愧的“高门望族”。

因此,即使李必的父亲只是个小小的县令,但李泌在很小的时候就有机会接触到唐玄宗。

公元728年,李必7岁,受诏拜见玄宗、宰相张说。当时二人正在下棋,张说出题:“方如棋局,圆如棋子,动如棋生,静如棋死”,李泌回答:“方如行义,圆如用智,动如逞才,静如遂意”。

回答十分巧妙,玄宗笑得合不拢嘴,把小李泌抱在怀里爱抚了好一会儿。

从此,李必进入高层视野,成为朝廷重点培养对象。年少成名,这点和易烊千玺倒有几分相似。当时的李泌绝对是大唐第一童星,而且玄宗很早就带他结交众臣,为他的仕途打基础。

若不是安史之乱打乱了节奏,李泌或许能顺顺当当拜个卿相。

值得注意的是,李泌二十多岁时被封为东宫供奉,成为太子李亨的亲信,这层关系在电视剧中有深刻体现。

李隆基的意思很明显,他在为李亨找辅助,为大唐找未来宰辅。

电视剧中,东宫供奉让李必和李亨关系非同一般,为太子守卫长安;历史中,李泌是李亨的左膀右臂,为肃宗守卫大唐。

二、开始发挥才华

李泌是玄、肃、代、德四朝元老,但他真正发挥才华是从肃宗朝开始。

公元756年,长安失守、玄宗奔蜀、肃宗在灵武即位,李泌也匆忙赶到。

此时的肃宗十分迷茫,新建的小朝廷毫无礼法,不成气候;外边的叛军越打越凶,不知何时是头。李泌很好地充当了肃宗导师的作用。

他为肃宗分析时局,提出郭子仪出河东、李光弼出太原,待时机成熟直取范阳的战略。

这项直捣黄龙的战略并没有被执行下去,但在当时是很有操作性的,。

坚守平原孤城的颜杲卿都让安禄山焦头烂额,郭、李两路大军更是叛军克星,若能拿下范阳,回头再打长安、洛阳就容易多了。

但是,后来唐军没有实施该战略,导致了安史之乱后的河北三镇(范阳、成德、魏博)实力未损,尾大不掉,成为百年无法消除的藩镇势力。

为肃宗出谋划策不过是李泌的第一步,未来他将迎来更多的机会与挑战,比如三保韩滉。

韩滉知名度不高,但在安史之乱后的唐朝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掌管着“江东十五州”的财富。

遭遇过奉天之难的德宗对大臣很不信任,再加上有人诬告韩滉在南京修城池,图谋不轨,德宗就更不相信他。

李泌及时站出来劝说:他修南京城,不是给你留条后路么。德宗不听:你这么给他说话,他造反会牵连你的。

李泌坚持己见,直接上书劝谏,最后说动德宗。韩滉之子得以回家省亲,韩滉感激涕零,立即“发米百万斛”到长安,以示忠心。

从劝说到上书,李泌三保韩滉,不仅因为相信韩滉,更是为了关中千万百姓的口粮。争取到韩滉后,淮南诸道也争相贡粮,信用一人而感化天下人,很明显李泌的眼光更长远。

还有一件事是联回抗吐。

唐朝中后期的最大外敌是吐蕃,而回纥更多地以友军的身份帮助大唐,他们两次助唐平定内乱,对唐有功。

但德宗和回纥有私仇,坚决不合作,李泌前后上书十余次,终于说服德宗,“

北和回纥,南通云南,西结大食、天竺”,孤立吐蕃,使吐蕃在韦皋等将领的打击以及内乱中走向衰落。

德宗眼里是对大臣的不信任,李泌眼里是江南财赋粮食;德宗眼里是对回纥的私仇,李泌眼里是彻底击败吐蕃。李泌有超乎常人的大局观,也就是贺知章所说的卿相之才。

电视剧中的李必想当宰相,他有这个实力。

三、李必与李泌

都说《长安十二时辰》还原长安,布局精美,紧贴历史。那么,剧中的李必和历史上的李泌有何契合之处呢?

剧中的李必总是一身青衣,扎着高高的发髻,手中拿着拂尘,造型万年不变,其实这和历史上的李泌是十分契合的。

从玄宗到德宗,李泌都很受器重,但他一生有多次归隐山林的请求,对权力相当冷淡,这和李泌内儒外道思想有关。

李泌首先是一个儒士,和很多人一样,他信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忠君爱国,因此在最危难的时刻出现在肃宗身边,发挥卿相之才;但他也是道家信徒,崇尚云在青天水在瓶,进则心怀天下、退则游历名山,性情恬淡,洁身自好。

李泌曾作过一首《长歌行》:“请君看取百年事,业就扁舟泛五湖”。想必范蠡是他偶像,既能建功立业、名垂竹帛,又能功成身退、回归山林。

李泌的处世哲学,带有强烈的理想主义。

这种处世哲学很像魏晋名士,比如同为宰相的谢安。不同的是,李泌胸怀大志、积极出仕,魏晋名士更多的则是随波逐流,消极避世。

李泌的内儒外道和电视剧不同,剧里的李必有当宰相的执念,李泌却在肃、代两朝屡辞相位,直到德宗朝才致身宰辅。

像电视剧中一样,李泌有他软弱的一面,遇到困难往往选择隐退山林,而不是迎难而上;但站在宏观角度看,李泌能把握大局,维护朝廷稳定、恢复大唐秩序,实为再造大唐的良相。

长安十二时辰李必历史原型介绍 神童李必闻名遐迩志在济民

  易烊千玺在《长安十二时辰》饰演靖安司司丞李必,他遇事不惧,处变不惊,志在保卫盛世长安,守护天下苍生,那真实历史上有李必这个人吗?他是否有原型可循?《长安十二时辰》是以唐朝长安城上元节为故事背景,长安死囚张小敬和李必联手在上元节开放的十二时辰内查真相,抓刺客,解救长安百姓。

  张小敬是前长安不良帅,因犯了不义之罪定了斩刑,之后他被带到景龙观旧址,见到了太子亲信李必才有将功补过的机会。李必小小年纪已经成了长安城闻名遐迩的人物,他出身于高门王族,从小和太子交好,还拜过名师,随叶法善师修道法近十年,圣人常召他共辩道法真意,所以深受皇帝和太子的器重。

  李必作为靖安司司丞,他也是实际主脑,手段精明,杀伐果断,表面上清冷孤傲,实则有情有义,他对太子忠心耿耿,也是个极具传奇色彩的人物。在上元节十二时辰内,李必和张小敬携手破案,揪出案件真凶,维护了长安百姓的平安。

  有观众好奇历史上有李必这个人物吗?而且还被称为神童。历史记载唐朝中期确实有位神童,,名为李泌,也就是剧中李必的原型人物,下面来了解下李泌的资料。

  李泌是唐朝著名政治家、谋臣和学者,深得唐玄宗赏识,他七岁能文,精通黄老和列庄学说,被称为神童,后来李泌被唐玄宗召见,而且还受到张说、张九龄、韦虚心和张廷珪的器重,李泌成年后,唐玄宗命他供奉东宫,成为太子李亨的左右手,待遇十分优厚,后来李必去世,获赠太子太傅的封号。

  《长安十二时辰》的李必所说的经历跟李泌如出一辙,网友表示易烊千玺很适合李必这个角色,完全把原型该有的特点都演绎出来,期待接下来的剧情发展。

《长安十二时辰》剧中人物的历史原型都是谁?

1、李必(靖安司丞)——历史原型【李泌】

由易烊千玺所扮演的靖安司丞李必历史原型是唐朝的李泌。历史上的李泌在帮助唐肃宗平定“安史之乱”后,再一次被宦臣们诬陷,心灰意冷的李泌便隐居于衡岳深山之中,在唐代宗即位后,再一次将其召回封为翰林学士,但又遭排斥,最后至贞元五年去世。

2、张小敬——历史原型【张小敬】

雷佳音饰的张小敬,历史上记载确实有一个叫张小敬的人,其职位的确是不良帅,见于姚汝能著《安禄山事迹》,为禁军,马嵬坡兵变时射杀杨国忠。但是关于他的结局,史书上倒是没有多写。

3、何执正(李必的老师)——历史原型【贺知章】

韩童生饰演的何执正,其历史原型是贺知章。他与李白等人号称“饮中八仙”,晚年因病恍惚,上疏请度为道士,求还乡里,皇帝诏令准许,回乡不久后便病逝,期间写下的《回乡偶书》也为人们人津津乐道。

4、右相林九郎——历史原型【李林甫】

尹铸胜饰演的林九郎是历史上臭名昭著的李林甫,口腹蜜剑一成语便是出自于他,《资治通鉴·唐纪·玄宗天宝元年》记载李林甫为相,尤忌文学之士,或阳与之善,啖以甘言而阴陷之。世谓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

比喻口头上说话好听,像蜜一样甜,肚子里却怀着暗害人的阴谋据说,他为相十九年,大唐由盛转衰,在他死后被杨国忠诬告谋反,削官改葬。

《长安十二时辰》评价

《长安十二时辰》以较为扎实的叙事艺术、经得起推敲的细节打磨,用“十二时辰”的生活状态带观众领略文化之美、生活之美。剧中,张小敬、李必两个小人物的浮沉和成长,与观众形成共情;从他们身上映射出的是社会都市的芸芸众生。

以小人物刻画大环境,剧中人物身上不放弃追逐梦想、深爱脚下土地的情怀得以彰显。当传统文化与戏剧张力相遇,不应该是高耸入云的宏大题材概念,传统文化需要扎根大地,当观众能够在日常的柴米油盐中、在平凡生活的烟火气背后找寻到文化印记支撑,影像才能深入人心。

《长安十二时辰》在盛唐文化中只取一朝一夕,讲述一天之中“保卫长安”的跌宕起伏,随着分秒流逝,戏剧张力自然突显。同时该剧在树立大国文化自信、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等宏观立意上引向深入。

该剧聚焦的是小人物的喜怒哀乐、挫折成长,而正是这一个个塑造饱满的小人物,印证着华夏文明之包容开放已然扎根泥土,映射出对于家园的热爱与忠诚。

历史上的李必是唐代什么人?

李必是皇太子李亨的心腹。

李必的历史人物原型叫李泌(《长安十二时辰》原著中的名字即为李泌),他自幼酷爱文学,幼年时期就已粗通黄老、列庄学说。

七岁那一年,李泌得到唐玄宗的召见,他当场作赋获得唐玄宗的高度赞赏。自此,李泌成为了世人皆知的神童。值得一提的是,李泌祖上是西魏“八柱国”之一的李弼,与李唐皇室的祖上李虎是同事,所以李泌从小成名,除了颖悟绝伦外,优越的家庭背景也是重要原因。

《长安十二时辰》故事背景发生在天宝三载(744年),李必作为皇太子李亨的心腹负责彻查长安城中的一桩惊天大案。然而,历史上真实的李泌在这个时期正隐居山中修道和研究神仙不死之术,所以不可能有时间跑长安去破案。

扩展资料

李泌的政治生涯颇富传奇色彩,他于天宝十载(751年)被唐玄宗召入宫中,授予待诏翰林之职,侍奉皇太子李亨。也就是在这一时期,李泌开始成为了李亨的心腹。当时唐玄宗非常宠信宰相杨国忠和节度使安禄山,可李泌认为这两个都是小人,所以故意写诗讥讽。结果他遭到杨国忠的报复,李泌被迫下野,“乃潜遁名山,以习隐自适”。

“安史之乱”爆发后,李亨在灵武(今宁夏灵武)称帝,是为唐肃宗。肃宗很快就将李泌召至身边,寻求帮助。李泌迅速对天下大势作出分析,并指出成败的关键所在。肃宗深知李泌的才能,所以想要给他授予高官厚禄,可李泌坚决推辞,最后只是以顾问身份随从肃宗身边。

不过,李泌虽然没有接受正式职务,但他的影响力却非常大,“将相迁除,皆与泌参议,权逾宰相”。与许多人一心求官所不同的是,李泌追求的是洒脱、快意的人生。他在朝廷中虽然深受肃宗信任,但却与权宦李辅国有很深的矛盾,所以当“安史之乱”平叛大局已定后,他主动要求离开权力的中心,遁入衡山修道。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7314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