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徽之治,既贞观之治后,李治统治时期的一段治世,起于649年到655年,持续时间六年。因为唐高宗李治第一个年号是永徽,因此而得名。
唐朝建立后,统治者在承用隋制下加以改进,加强了中央集权。
唐太宗李世民继承李渊所制定的尊祖崇道国策,并进一步将其发扬光大,运用道家思想治国平天下。对外加大力度解决外患问题,巩固边疆,对内休养生息,以农为本,社会得以安定。
高宗在即位之初,继续执行太宗制订的各项政治经济制度,与李勣(徐懋功)、长孙无忌、褚遂良共同辅政。李治在位期间勤勉执政,原本唐太宗时期三日一朝改为一日一朝。
经济上轻徭薄赋政策,轻徭薄赋是永徽年间行之有效的经济政策,虽然期间都存在一系列问题,但李治还是取得部分成功。
文化上唐高宗时期,确定了进士考诗赋杂文的制度,对唐代诗文的发展产生的巨大影响。这一时期,史学方面取得巨大成就。
人口方面,在贞观之治上基础上继续增长,全国人口由360万户增加到380万户,这二十万户只用了四年的时间。
唐高宗李治在位34年,大唐疆域达到1237万平方公里:东起朝鲜半岛,抵达日本海;西临里海,占有半个中亚,抵达阿拉伯;南至越南横山,越过北部湾,占有半个越南,抵达中南半岛;而北部则越过贝加尔湖,占有整个蒙古。
这些疆土都是李治打下来的,而唐玄宗时期,国土最大面积不超过1000万平方公里。
在官员选举制度方面,唐高宗李治进一步发展和巩固了科举制度,并对这个国家首要的官员选举制进行了彻底改造。重新建立科举制度,选用了一大把通过科举进入仕途的官员,这是唐高宗李治远比他的前辈伟大的政绩。他统治时期更多地通过科举制起用官员,而不仅仅是靠世袭的特权选拔。这个时期,中举和应试的人数开始迅速增多,科举制的影响开始在最高一级官僚机构中表现出来。高宗的几个宰相都有功名,相当数量的官员开始以这种方式走上仕途。
唐朝中国面积1237万平方公里。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
隋末天下群雄并起,617年唐国公李渊于晋阳起兵,次年称帝建立唐朝,以长安为京师。 658年置东都洛阳 ,后又陆续增置北都太原,南京成都、凤翔等都城 。唐太宗继位后开创贞观之治,为盛唐奠定基础。唐高宗承贞观遗风开创“永徽之治”。
690年,武则天改国号为周,705年神龙革命后,恢复唐国号。唐玄宗即位后缔造全盛的开元盛世, 天宝末全国人口达八千万左右。 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导致国力渐衰。
中后期经唐宪宗元和中兴、唐武宗会昌中兴、唐宣宗大中之治国势复振。878年爆发黄巢起义破坏了唐朝统治根基,907年朱温篡唐,唐朝覆亡。
扩展资料:
唐太宗晚年,太子李承乾与魏王李泰争夺帝位,结果都被废掉,立第九子晋王李治为太子。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唐高宗李治即位。
李治即位后对群臣宣布:“事有不便於百姓者,悉宜陈,不尽者更封奏。 并日引刺史入阁,问以百姓疾苦;太宗训令崇俭,唐高宗即召令:“自京官及外州有献鹰隼及犬马者罪之。”?
?唐高宗君臣们萧规曹随,照唐太宗时法令执行,故永徽年间,边陲安定,百姓阜安,有贞观之遗风,史称“永徽之治”。? 其在位期间,唐朝的疆域最广。
高宗时期人口从贞观年间的不满三百万户,增加到380万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唐朝
说起唐朝最容易被忽略的明君,最容易想起的便是唐高宗李治了。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他有个牛逼的父亲李世民,一手创立了贞观之治,其次,他有个霸道妻子,取唐而代之,称为“贞观遗风”。所以在父亲和妻子的影响下,李治的名声似乎也没有那么响亮了。但事实上这位看上去无所作为的李治,却是一位明君,正是在他的治下,唐朝的领土达到了顶峰。
为什么这么说呢?且听我慢慢道来。
唐高宗原本并不是皇位的继承人,生性低调他注定只能当个晋王,但是无奈几个哥哥不争气所以最终还是由李治来继承皇位,在长孙无忌的辅政下登上了皇位。
高宗在即位之初,继续执行太宗制订的各项政治经济制度,与李绩、长孙无忌、褚遂良共同辅政。高宗君臣们萧规曹随,照太宗时法令执行,他们君臣都牢记太宗的遗训遗嘱,奉行不渝。太宗训令纳谏、爱民,高宗即位时即对群臣宣布:「事有不便於百姓者,悉宜陈,不尽者更封奏。」 并日引刺史入阁,问以百姓疾苦;太宗训令崇俭,高宗即召令:「自京官及外州有献鹰隼及犬马者罪之。」故永徽年间,边陲安定(击败西突厥的进攻),百姓阜安(人口从贞观年间的不满三百万户,增加到380万户),有贞观之遗风,史称“永徽之治”。另外,在他位期间,唐朝的领土最大,也是 *** 版图最大的时期。
那么表现在哪里呢?举一个例子,唐太宗晚年攻打高句丽但是最后功亏一篑,自那以后唐与高句丽间的摩擦便从未停止。但除了征伐百济时期为配合南北夹击策略曾对高句丽用兵外,唐对高句丽并无大规模军事行动。直到高句丽发生内乱,于是唐朝决定趁机讨伐为了保证此行顺利,李治任命第一名将李世勣为东征各部队的主帅,薛仁贵担任副将经历奋战之后最终将高句丽收入囊中,之后还在各地设置了都督府。
图为:李绩
因此唐朝拥有的疆域最西曾经到达咸海,最北曾经到达西伯利亚,最东曾经到达萨哈林岛(库页岛),最南至北纬18°,在中国历史上是空前的。但这并不是说唐朝的疆域固定这样大,因为它从来没有同时达到这样的范围,而且达到最远点的时间是非常短的。随着形势“弱——强——弱”的不断变化,唐朝的疆域也呈现了“小——大——小”的变化。有资料统计指出,唐朝在唐高宗时期面积达到了1251.19万平方公里,唐玄宗时期也有889.59万平方公里。(还有的说最高时达到了1500万平方公里,但这种说法有争议。)
所以唐高宗虽然被自己的父亲和妻子夹在中间但是事实上他在位年间也是唐朝的一个顶峰。
唐高宗李治,一般都认为他软弱无能,优柔寡断。在某些时间,某些问题上,他确实是表现出优柔寡断。但那或者是碍于当时的权力结构和政治体制,或者是夫妻情深。但是在关键时刻,特别是当他完全掌握政权的时候,在重大的问题上他是不糊涂的。
你说他能够把原来的皇后废掉,立武则天做皇后,这是软弱吗?他能够完成从隋文帝到唐太宗几代帝王中巩固和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未竟事业,把唐朝的疆界扩展到最大,这是软弱吗?特别是在重大政策的制定和宰相的任用人选上,他始终掌握主动权。他能够任用反对武则天的人来担任宰相,而且执行通过武则天提出来的政策,这是需要很高的政治智慧才能做到的。
至于在政治上他对武则天的信任和依靠,应该说在当时还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因为武则天确实是值得他信任和依靠的。 高宗即位伊始,就暂停了对辽东高丽的战争及土木工程的营造。即位第二年(即永徽元年),召各地方官问以百姓疾苦,鼓动臣下就国计民生发表意见。并且,也善于听取劝谏。显庆元年,高宗再次征询,如何能减轻百姓负担。大臣来济指出,过多劳役是百姓一大负担,出工则误农时,出钱又花费很多。应该免除一切不急需的徭役征发。高宗虚心采纳。这样的虚心求谏与太宗贞观时期的政风是一置的。高宗对法治建设也十分重视。
著名的《唐律疏议》就是在高宗永徽四年由大匠修订而成的。这一时期的执法状况也是宽平公平的。有一次,大理寺卿唐临向高宗报告说:“监狱中在押犯人只有五十多个,其中只有二人需判死刑。”这足以证明高宗执政时期延续了贞观年间休养生息、天下大治的政策。 对高丽的战争,太宗时期李世民亲征没能完全拿下。而后来高宗派大将苏定方、李世绩和刘仁轨、薛仁贵等经营辽东,最后围住平壤,取得大胜后,凯旋班师。并在辽东设立九都督府。后来的新罗国统一朝鲜半岛,与唐建立了良好的关系。高宗完成了太宗没有实现的梦想。
因此,唐高宗李治在唐代历史上,是一个非常值得重新评价的人物。他不是一个软弱的皇帝,而是一个很有见地、很有策略、有很大贡献的一个皇帝。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726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