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都说清王朝无能,那么1000多万平方米的领土是怎么留下的

以史为鉴 2023-07-04 09:21:58

都说清王朝无能,那么1000多万平方米的领土是怎么留下的

都说清王朝无能,那么1000多万平方米的领土是怎么留下的?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清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正统王朝,历经十二帝,国祚276年(如果从清兵入关算起则是268年)。众所周知,清朝末年时清廷软弱无能,清政府被迫与外国列强签订了非常多的不平等条约,可即使是这样,清政府仍未民国留下了100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当时清王朝甚至被列强攻入首都,为何还能够留下如此多的领土呢?

其实,历史上清王朝并不是一开始就羸弱,在清朝早期和中期时,还是非常强大的,统治者自称为“天朝”,这也并不是统治者盲目自大,在当时世界上,清朝确实是数一数二的强国,后期的落后所包含的原因太多,西方国家开始超越清朝,但这并不能否认清朝初年的强大。

清朝初年,无论是科技还是人口都算是非常强大的,当时几代皇帝南征北战,为清朝打下了如此大的江山。在清朝时,东北、蒙古、西藏、新疆等地真正得到了有效统治,这是历代王朝都难以做到的事情,这也为后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正是因为清朝早年间打下了非常大的疆域,才使得鸦片战争后,清朝领土不断被列强蚕食后,特别是沙俄在我国北方侵占大面积领土,还能剩下1000余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首先,我们来看看大清帝国的敌人有哪些。北方有俄国,东边有日本,西边中亚和印度,然后就是欧洲和美洲列强,在这些对手之中,有人没有实力打败清朝,还有的因为距离太远不利于殖民,比如欧洲列强虽然大败了清朝,但他们无法占领大面积领土,如果真的要占领大面积领土,他们又需要派出重兵防守,于是大部分欧洲列强便以“租借”的形式来侵占我国领土。

以北方的俄国为例,在晚清时期,俄国从清朝的版图中硬生生划走了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保守计算),在《瑷珲条约》签订后占领我国黑龙江以北地区,《北京条约》签订后占领乌苏里江以东地区,又在西北签订《塔城协定书》侵占我国44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如此多的领土对于人口不多的俄国来说,已经算是到达承受的极限了,再多便是“负担”,而这个前提还是俄国与清王朝相邻。如果俄国没有海参崴作为支撑,远东地区对于他们的作用可能会下降更多,何况还突然增加了这么大面积的领土。

其次是西方列强的入侵,英美法等国侵略秦朝的主要目的是经济上的,他们需要更多的经济利益,比如开发通商口岸,赔偿巨额战争款,准许经济特权等。清朝的人口基数还是比较大的,当时英国虽然殖民了印度,但中国是与印度不同的,相比之下民智的开化程度中国是远高于印度的,西方列强如果贸然占领清朝领土,会惹来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清朝与西方列强国家距离遥远,一旦发生情况,列强想要寻求支援也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在列强与清政府签订的条约中,他们在清朝的权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整个中国成为了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列强也没有必要非去统治某一片领土。

清政府之所以能够保留大部分领土,一是因为确实领土面积太大了,割地赔款也算是“割得起”,抛开其他因素来看,边境地区割让几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也难以动摇清朝的根基。西方列强在中国主要是寻求经济利益,由于地理位置较远,列强也无法在清王朝割占大面积领土。这便是清朝能够留下这么多领土的部分原因。

清朝时期,满人当时是如何统治超大规模中国的?

清朝有200多年的国祚,作为统治者的满人,一开始只有几十万人,但是却有效地统治了如此广阔的领土,并且在这片土地上有着大量的民族,后来人口也发展到惊人的四亿多。

纵观清朝中后期的历史,在这个统治框架中,竟然如此稳固。如果不是西方人的入侵,这种结构或许会持续稳定下去,那这里面有一个问题:满人当时是如何统治超大规模中国的?

第一部分:满人入关,如何统治?

满人作为东北的一个少数民族,在明朝后期崛起了,面对庞然大物的明朝,这个民族竟然成功逆袭。在入关之后,这个民族得重新建立新秩序,解决各种问题,何曾想,这个民族建立了一套近乎完美的制度。


第一个问题,满人作为少数民族,人数很少,才几十万人。反观汉人,却有几千万甚至上亿,这么少的人数去管理这么多的人,怎么办?并且满人发家于东北森林,本身处于较低水平文明,而汉民族的华夏文明比较发达。

统治这么多不是同一个民族,并且文化要高于自己的民族,要是换作你,你不害怕吗?对于满人而言,也是如此,并且当时的汉人对满人是充满着仇视。那满人到底用了什么方法,使得清朝的统治如此稳固?

第二个问题,清朝的疆域是现在中国领土的前身,并且清朝对这些领土具有实际的统治权。不像汉唐王朝,除了对中原有实际的统治权,而对北方草原只有名义的名义上的归属。清朝实际统治领土大约为1260多万平方公里,这么多的领土,清朝是怎样统治的?并且清朝解决了困扰中国2000多年的北方边患问题,那么满人是如何做到的?

第二部分:犬牙交错的地域划分

满人以少数民族的身份统治中原广大地区,清朝的大皇帝也非常害怕汉人出来造反或者是割据一方,那么皇帝得想办法解决啊!

皇帝就想"我们人少,你们人多,要不在原有的行政区域上进行再一次划分",这一次的划分可是各个省份之间犬牙交错,互相制约,不是你缺个胳膊,就是我缺个腿。这套办法是清朝皇帝从元朝中寻找到的经验,将这种方法发挥到极致。


比如当时的四川,李白就有那句"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以说,在古代四川本身比较富裕,并且又很难进去或者是出来,只要中原一发生战乱,四川肯定会割据。这不又有后来的那句"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治蜀后治"。

四川的地理地形特点:四处都有屏障,外面很难打进来,自己也很难出去。但是却有一个地方将这种情况给打破了,这个地方便是汉中,杨洪曾经说过:"汉中益州咽喉,若无汉中,无蜀也"。所以汉中就是四川的北大门,皇帝将汉中划给了陕西,只要四川叛乱,中央政府就能很容易去平叛。

清朝大皇帝将这种思想运用到全国各地,让各个地方互为制衡。一个行政区内风土民情各不相同,但是就是将你们弄到一块。典型的就是江苏,苏北以徐州为中心,若以风土民情以及习惯上,徐州地区和鲁西南很像。再加上徐州是连通南北的交通要道,所以清朝时期就将徐州划给了江苏。

姑苏繁华图

反观苏南地区,相比北方的豪迈,苏南显然一副小桥流水人家的景象,比较婉约。苏南苏北有着各不相同的文化,不同的性格,就是让他们揉在一起。苏南想要反叛,苏北不答应。苏北想要搞乱子,苏南又不鸟他,所以两个地方在这种制约下,可能会趋于一种平衡,从中获利最大的便是大皇帝。

第三部分:清朝各个板块之间的制约

清朝皇帝为什么要选北京作为首都?可能有人会想到北京离东北近,如果发生了危难,紧急时刻,满人很容易回到东北老家,这是一种解释。但是要将清朝分为各个板块的话,以汉民族为主体的中原文明板块,以东北满人为主体的采集渔猎文明板块,以蒙古人为主体的草原文明板块,以西域为主体的伊斯兰文明板块,以及以青藏高原为主的藏传佛教板块。如果这样看的话,北京大致为这些板块的中心。

清朝的大皇帝为什么能统治如此巨大的领土,和这些文明板块有关?清朝的皇帝不光是汉人的皇帝,还是满人的旗主,蒙古人的大汗,藏人的文殊菩萨转世,以及中亚文明的守护者。清朝大皇帝建立了一种多元政体,他将自己打造成这个体系的中心。


以中原地区的财政税收为财源,大皇帝拿着这些钱去笼络蒙古贵族,再反过来用蒙古人的军事能力提供整个帝国的安全。哪个地方反叛,就用这些军事力量去打击。

那蒙古人用什么来制约呢?大皇帝就想到了青藏高原上的藏传佛教,让这些蒙古人信教,在蒙古高原上的一些地区修建佛寺,让蒙古人跑了和尚,但是跑不了庙,加强对他们的管理。最后清朝皇帝以藏传佛教文殊菩萨转世对藏人进行精神上的统治。而西域作为战略缓冲区,一盘环环相扣,处处制约的棋就下好了,而这个棋眼便是大皇帝。

早在元朝时期,藏传佛教已经传入到蒙古地区,大量的蒙古人都信奉了这种宗教。所以到了清朝,藏传佛教成为了藏人和蒙古人的共同信仰,满人为了笼络这些势力,自己势必也要信奉藏传佛教。不光光是出于信仰的目的,更重要的是统治的需要,这种制度贯穿于清代历史。比如顺治年间就修建了白塔寺,在民间广为流传的传说,顺治出家,他是在五台山出的家,是在一座藏传佛寺出的家。在康熙平定准格尔叛乱之后,曾经说过"一座庙可抵十万兵",可见清朝统治者是以一种宗教形式统治西藏和蒙古。

普陀宗乘之庙

如果说,将这种制度发挥到极致的,却是乾隆皇帝。乾隆也很喜欢花钱,但是其中大部分都花在了修建藏传佛寺上面。他自己本身是一名藏传佛教的信徒,他早年就拜了藏传佛教的章嘉活佛为上师,随他一同修行密宗。比如乾隆爷在平定金川地区的叛乱之后,处死了13名领袖,用他们的骨头做成了密宗的法器,供奉在宫中。

乾隆皇帝修建藏传佛寺,归根结底是为了维持大一统国家的稳定,修建佛寺是为了用宗教来维持中央王朝和西藏蒙古的关系。乾隆皇帝在北京和热河之间修建了大量的藏传佛寺,这就吸引了大量的蒙古王公贵族来拜佛。尤其是热河地区的普陀宗乘之庙,它的外形完全是模仿布达拉宫修建的,号称是小布达拉宫。西藏的布达拉宫对于这些蒙古王公贵族来说,实在是太远了,而这个普陀宗乘之庙却是非常的近。

所以这里就成了蒙古王公贵族心目中的圣地,并且乾隆皇帝从西藏的佛寺中请来大量的喇嘛,但是并没有给足够的布施,而蒙古王公贵族便成为了布施主,这样做的目的既削弱了蒙古人的力量,又加强了与他们的联系。

万树园赐宴图

比如前文提到的热河地区,在先前的时代是草原民族与农耕民族的焦点地区,在这个地方,过去经常打仗,而现在清朝的大皇帝却用它做到了维持民族团结的地位,这是一种非常高超的统治技巧。


总结

清朝采取了一种多元一体的政治结构,将各种势力扭在一起,环环相扣,处处制约。在中原运用犬牙交错的分割法,各个地区处处有缺陷,让中原地区处于一种平衡的状态。而对于整个中国的广大地区,大皇帝却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对满人和蒙古人来说,是他们的大汗,对于汉人来说,他是信奉程朱理学的圣君,对于藏人来说,他是文殊菩萨转世,对于西北的穆斯林来说,他是伊斯兰信仰的保护者。他将自己打造成各个民族之间的纽带,维持着中国的大一统。


参考资料:《清朝全史》《清朝兴起时期中朝政治秩序变迁研究》

清朝留下的领土奠定了我国版图,这句话到底说的对吗?

导读:清朝宣统皇帝退位后确实留下了110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这是客观事实。但是说没有清朝就没有现在的960万国土那就太夸大清朝的作用了,虽然我们也承认大清王朝对于开拓领土的努力以及对版图的贡献。还有人说明朝只有35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那就太假了,那是到最后了。大明王朝巅峰时期的千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就不算了吗?

我们按照题目中列举的三个观点:清朝遗留下110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没有清朝就没有现在的960万平方公里的现在版图;明朝领土只有350万平方公里做一下逐一介绍。

明朝版图面积

古代王朝的领土面积一直是根据王朝实力而不断的变更。其实也很好理解,那就是真理掌握在大炮的射程之内。中原王朝的领土随着实力的增强不断的在扩张;在王朝末期随着实力的下降,版图也在逐渐的收缩。这也就是我们学习历史的时候看到的王朝的地图通常分为三幅:王朝前期、王朝鼎盛时期和王朝末期。

大明王朝是由朱元璋建立,并且是历史上第一个由南扫北完成统一的王朝。所以王朝前期的版图从南方开始逐渐向北推进。到朱元璋去世的洪武三十一年,明朝版图除了东北、外东北的奴儿干都司的领土没有纳入版图外基本上定型。所以明朝初期开国帝王朱元璋打下的江山远不止两京十三省的350万平方公里,预计达到了800万平方公里。

到明成祖朱棣时期,这位马上皇帝更是个战争狂人。不但屡次征伐蒙古、经略安南,还攻略东北外东北设置奴儿干都司增加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再加上三宣六慰的羁縻版图以及郑和下西洋的开拓海疆大明王朝的版图达到鼎盛。鼎盛时期的大明王朝的版图妥妥的在千万平方公里至上。与我国现在版图相比虽然少了西域地区,但是在外东北日本海沿岸大片领土以及西南缅甸地区的部分领土。所以版图要比现代版图要大一些,妥妥的一千多万平方公里。

由于高层的视野和格局的原因,从明宣宗朱瞻基开始大明王朝的国防政策趋于保守。不但停止了对外扩张对草原势力几乎放任不管,停止了下西洋的远洋探索;只在长城以内过自己的小日子。

题目中的观点说明朝只有三百五十万平方公里可能说的事明朝晚期。到崇祯时期由于后金的崛起,大明丧失了关外所有的东北领土。由于统治者的忽视,大明王朝为统治西藏设置的乌思藏都指挥使司明后期逐渐形如虚设,1618年彻底撤销。丧失了整个东北、外东北以及西藏后,长城以外的领土干脆都放弃了。大明王朝的版图已经萎缩的和秦朝差不多了,这也许就是有人说明朝版图是350万平方公里的原因吧。如下图所示:

以王朝最没落的时候的版图面积来代替王朝的版图面积,这种以偏概全的算法不知道是谁教出来的。所以有人这么说就是对大明的不尊重,对我国所有传统王朝对领土所所出的努力不敬。

清朝的领土面积

同样随着实力的扩张和收缩,大清王朝的领土扩张也是循序渐进,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也许在大家的印象中大清王朝的版图天生就是比海棠叶版图还大的天然存在,其实这是错误的。我们不说他们从辽东崛起的偏安一隅,即使到了大清王朝入主中原康熙平定三藩的康熙时期也不比明朝晚期大多少。除了满清崛起的祖地东北外,我们对比一下和上图中明朝晚期的版图基本是相同的。此时已经到了康乾盛世开始的时候了,虽然漠北的喀尔喀蒙古和和统治的青藏的和硕特部已经臣服大清但是毕竟不算大清的领土。只是以一种藩属或者称臣的名义臣服的。清朝前期的版图如下:

随着和硕特汗国和喀尔喀蒙古北准噶尔部所灭,大清王朝为彻底平定准噶尔才迎来了王朝版图扩张的最佳时机。东北地区在雅克萨之战后签署《尼布楚条约》,通过正式条约的形式确定了外东北的疆界。随着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帝王花费了将近七十年的努力,准噶尔汗国被最终平定。大清王朝迎来了国家版图上的鼎盛时期,青藏、西北外西北、东北外东北统统都纳入了王朝版图。版图达到了130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到清朝晚期,吏治腐败列强入侵。我国西北、东北大量领土被列强掠夺,最终宣统退位的时候留下了110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至于说为何晚清如此软弱为何还能留下如此庞大的国土,原因有三:

第一、王朝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大一统的概念深入人心,分裂势力没有好下场。

第二、标志着近代国家主权和领土的条约《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在1648年的欧洲签订成为近代国际法的范本。所以清朝国家随弱也不是谁想割占就可以的,因为领土主权受国际法保护已经成为共识。想割占也得找到合适的机会通过正式的条约来确定疆界。

第三、列强勾心斗角和崛起利益的需要。列强谁都想多占便宜,但是都想保留一个统一的晚清政府来签订不平等的条约来完成占便宜的过程。所以这恰恰说明晚清的软弱,当然类似左公左宗棠这样的民族英雄的存在也是有关系的。

没有清朝就没有现在的960万?这是伪观点

我国从秦朝建立大一统的王朝开始,历朝历代都在扩张和融合中施加儒家文化和中原的影响力。所以无论是清朝版图的扩张还是现代960万平方公里的版图,都是经历历朝历代无数英雄和努力和影响潜移默化的最终成果。

如果没有从西汉对河西和西域的探索;两汉以及隋唐、明朝对东北地区的羁縻统治;元朝开始对西藏的行使主权等等因素的叠加以及文化感染和渗透能力,大清仅仅凭借武力哪里能打下千万平方公里的版图。更别提没有清朝的千万就没有现代的960万这个武断的论断了。

(在秦朝版图的基础上,历代王朝在西域、东北、青藏高原和北方草原的探索就一直没有停止过)

小结:

综上所述,题目中的观点有些片面。所以看问题应该客观公正地做判断。经过我们数代人的努力,我们伟大的祖国在未来会更加兴旺发达。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7260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