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吴宝秀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常言说得民心者得天下,这句话对于官员而言亦是如此。自古以来,如海瑞包拯这样的清官,无论是生前还是死后都受到太多人的尊重,他们若是出了一些事情,更有无数忠义之辈会站起来为其保驾护航,在明朝末年也有一位这样名声不显的清官,他便是吴宝秀。
吴宝秀,字汝珍,其生年已不可考究。他属于书香门第,其祖先乃是南宋时期有名的进士吴通,不过在那之后,他们家族也未曾出过什么显赫人物,故吴宝秀的父母对他有着很高的期望。吴宝秀自幼便十分机敏,九岁时便能吟诗作句,当时他住在舅舅家中,夜里看见外面隐约有些火光,其舅舅一时性起,便随口念了一个对子:“火照竹篱千孔子。”
令他舅舅诧异的是,自己随口所出的对子,还真让自己侄子给接了上来,吴宝秀闻言后几乎毫不思索就回答道:“风飘纸画一张飞。”这个对子对照工整,意境优美,便是一些大师也挑不出什么毛病,他舅舅更是赞不绝口,认为吴宝秀以后定然前程似锦。
果不其然,1589年时,吴宝秀高中进士,可谓光宗耀祖,随后被封为大理评事,进而成为江西南康知县。当时的南康算是个三不管的穷地方,这个地方两极分化特别严重,富绅极其有钱,但普通百姓日子却非常难过,冤假错案也远超别的州郡。往届知县来南康都会选择捞上一笔钱,对穷民不管不问,使劲的偏袒富民,然后等任期满了后被调走。而吴宝秀却不一样,他这个人恩怨分明,眼中没有穷富之分,从不偏袒任何人,他来到南康后分文不取,不到两个月就处理了南康多年的积案,令一些本已逃过法律制裁的权贵得到了应有的报应,因此百姓对吴宝秀感恩戴德,他在南康当地具有极高的声望。
当时在鄱阳湖有个税务太监,名为李道,在宫中有些背景,所以在此地横行霸道,周围几个县城的百姓都对其恨之入骨。吴宝秀来到南康担任知县后,李道就派人备上厚礼前来找他,希望日后吴宝秀能多帮助他一些,这样他为非作歹起来才更没有顾忌。常言伸手不打笑脸人,但吴宝秀早就听闻了李道的所作所为,对其颇为不爽,便拒绝了礼物,并且也没有上门拜见李道,此事便让李道记恨在心。一次,吴宝秀手下外出办事坐船从鄱阳湖经过,此事恰好被李道所得知,于是他急忙派人前去追赶,希望能借此狠狠地勒索吴宝秀一笔。
结果由于冬寒,河面状况并不太多,李道派出去追赶的船只翻了,其手下死了。李道勃然大怒,亲自动身前往南康去找吴宝秀,谎称这些溺死之人是吴宝秀手下人所害,言外之意是想趁机要些好处或者是拉其上船。吴宝秀则不动于衷,便被李道盖上了个“抗旨偷税”的冤名,将其押送入京。当时吴宝秀的妻子陈氏希望能随同其丈夫一起入京,吴宝秀却不愿其妻子受苦,便拒绝了此事。
陈氏也是个刚烈女子,回家之后对吴宝秀的遭遇越想越气,对李道是恨之入骨,为表清白一气之下选择了自杀,郡中百姓得知后痛哭不已。待到吴宝秀坐上囚车,被押送回京的时候,全郡百姓更是不约而同的聚集到了一起,沿途为吴宝秀送行,一直送到了江州渡口,做官能做到如此地步,吴宝秀此生也算是值了。
吴宝秀被押送回京后,更有朝中一干大臣为其上书伸冤,还有人愿意代其一死,民间更是喧嚣四起,迫于压力,明神宗只能放了吴宝秀等人,将其削职为民,并把李道的职位进行了更换,也算是做了件人事。
吴宝秀回家后,对仕途从此心灰意冷,他为妻子守孝一段,再也不提仕途半字,内心却忧郁无比,最终得了重病,不治身亡。一年后,南康居民为了纪念这位难得的青天大老爷,为其跟陈氏建造了祠堂,以此来进行缅怀。
石景山模式口段,前临京西著名的“驼铃古道”,背倚气势雄伟的蟠龙山,我国首座宦官文化陈列馆——田义墓即坐落于此。田义墓是目前国内保存最完好、规格最高、石刻最精美的太监墓,对此,包括舒乙等作家均有过详细描述记载。田义墓同时也是我国首座以宦官为题材的专题博物馆。? > 田义“别号渭川,陕西华阴人也”,生于明代嘉靖十三年(1534年),卒于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儿时聪慧,举止不凡。9岁时被净身送入宫中当太监,不久被选送到专门训练培养宦官的内书堂读书。“隆庆中,选六科廊掌司”,管理“内外章疏”和内官档案。万历皇帝登基后,“察视左右”,发现田义忠诚干练,“可大任”,将其提拔到文书房当管事。后又升任内官监太监,赐“蟒衣玉带”。万历十一年(1583年),任命为南京副守备,以南京司礼监太监掌南京内官监印,3年后转升正守备兼掌南京司礼监印,“岁加禄米”。万历十七年(1589年),田义被召回北京担任司礼监随堂办事,“总理中外文书,提督教习兼督礼仪房”,“钦赐坐蟒,许禁地乘马”。万历十九年(1591年),掌司苑局印。万历二十年(1592年),兼掌巾帽局印,“钦赐内府坐凳杌”。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掌司礼监印兼掌酒醋面局印。上述职务权势很大,可谓“无宰相之名而有宰相之实”。 > 史书中关于田义本人的记载并不多。 > 一处出自“卷一百三十,列传第一百六”中的沈一贯传,田义唾沈一贯一事。万历三十年(1602年)二月,沈一贯时任内阁首辅,“帝忽有疾,急召诸大臣至仁德门”,“独命一贯入启祥宫后殿暖西阁”。万历对沈一贯所言中提到了免除百姓矿税之事:“矿税事,朕因殿工未竣,权宜采取,今可与江南织造、江西陶器俱止勿行,所遣内监皆令还京”。沈一贯出拟旨以进,因此得民心之事,“诸大臣咸喜”。出人意料的是天还没亮,万历病竟然好了,后悔要废除矿税。“中使二十辈至阁中取前谕,言矿税不可罢。”“一贯欲不予,中使辄搏颡几流备,一贯惶遽缴入。”而当万历打算收回成命之时,“司礼太监田义力争。帝怒,欲手刃之。义言愈力,而中使已持一贯所缴前谕至。后义见一贯唾曰:‘相公稍持之,矿税撤矣,何怯也!’”“矿税之害,遂终神宗世”——由此,人民又多吃了18年的矿税之苦。蔡东藩先生在《明史通俗演义》中就此事称赞田义:“不期太监中,亦有此人,其名曰义,可谓不愧。”> 一处出自“卷一百四十九,列传第一百二十五”中的吴宝秀传,田义救宝秀一事。吴宝秀,平阳河前(今浙江苍南县龙港镇湖前)人,万历十七年(1589年)的进士,官拜大理评事,后被贬为南康知府。万历二十七年,“湖口税监李道横甚,宝秀不与通”,却终被李冤枉入狱。其妻陈氏为此将积蓄交与其妾以作赴狱路费,上吊而死。“宝秀至京,下诏狱”。而“抚按及南北诸臣论救者疏十余上,帝皆不省。”一日,“司礼田义汇诸疏进御前,帝怒掷地。义从容拾起,复进之,叩首曰:‘阁臣跪候朝门外,不奉处分不敢退。’帝怒稍平,取阅阁臣疏,命移狱刑部。皇太后亦闻陈氏之死,从容为帝言。至九月,与一元等并释为民。归家,逾年卒。”此处记载他不畏帝怒,从容进言,拯救义士,斯为义举也。 > 田义的正邪忠奸,有限的资料,我们尚不能完全判定。但至少有一点,相比明朝的其他大太监,他是为数不多的、有存于正史和民间的被人称赞的事例的。于宦官这个群体,已实难得了。 > 田义死后,万历悲痛不已,特赐他模式口茔地一区作为佳城,“树享堂碑厅”。后有十几位太监羡慕田义的人品和威望并追随他而葬在了田义的墓地中,因此形成一个规模不大,但内容丰富的太监墓群。 > 田义墓损坏最严重的是在民国期间,随葬品几被洗劫一空,仅剩下墓碑、石刻雕像和残缺不全的楠木棺板。幸而陵墓整体风貌未被损坏。1997年,石景山区文化文物局考虑到田义墓的价值和抢救的紧迫性,多方奔走,力主收回了田义墓,经整治后着手建立宦官文化陈列馆和石刻博物馆。2001年,田义墓被北京市人民 *** 列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位,田义墓和慈祥庵逐步恢复明朝时的建筑结构,增添大量的文字和,新添诸多可移动文物,从方方面面完整展示我国几千年来的宦官、墓葬文化及精美石刻。 > 杨博贤?王董瑞? >
太监这个职称由来已久,只不过有的朝代称为宦官,有的朝代则称为阉人,当然还有我们最熟悉的太监这一名称。在古代那种极其重视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年代,太监已经有了不孝之名,加上又不能给家里传宗接代,所以世人对这个职业百般歧视。当然也只有那些穷苦人家的孩子才会进宫当太监,客观上就造成了他们内心很复杂,一旦得势,太监带来的灾难性后果是可以直接毁掉一个王朝的。 历史 上有名的的大太监有很多,赵高,刘瑾,魏忠贤等等。不过这些都是反面教材人物, 历史 上也有一些为国为民的太监,他们是值得我们尊敬的。
吴宝秀是南康知府,因为得罪皇帝特使李道而被诬陷获罪,投入大牢,不少大臣也上书皇帝,为宝秀伸冤。奏章积压了十多件拒不上报,即便上报了,皇上也一概不理。这时田义将大臣奏章放在万历皇帝面前,万历很生气,将所有奏折掀翻在地,田义拾起来再次呈上,磕着头说:“大臣们在门外跪候多时了,得不到答复绝不退出。”皇帝怒气稍平,把奏疏看了一遍,下令把吴宝秀由诏狱移至刑部。九月,吴宝秀被贬为庶民释放。当所有人都不敢违背圣意时,田义却敢冒死劝谏,因此也被朝中大臣所推崇。
万历三十年,身体好好的万历皇帝突然生病,自己感觉命不久矣,又想了一下自己在位时除了敛财还是敛财,对百姓是毫无建树,于是一会儿又单独召见内阁首辅沈一贯,让他在朝房拟好遗诏,废除矿税。然而出人意料的是天还没亮,万历帝突然病好了,后悔要废除矿税,便接二连三地派内使去追回成命。内阁首辅沈一贯过于软弱,不敢不遵循圣命,这时田义又站了出来,田义正在皇上面前据理力争。
神宗愤怒极了,抽出宝刀要砍杀他。田义深知矿税的危害,见皇上抽出宝刀,把生死置之于度外,毫不畏惧地说:“皇上金口玉言,何必出尔反尔!”在田义据理争论时,中使拿着遗诏回来复命。田义愤愤然走出,正好撞上沈一贯。田义气愤地唾骂沈一贯,说他胆小如鼠,不能坚持把弊政废除。可见田义的厉害之处。
现存的太监墓最大的就是田义的,田义去世,万历帝悲痛不已,特为他辍朝三日,五天之内派三人去谕祭他!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7238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