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起七十多岁时被赐死,秦昭襄王为什么容不下一个年过古稀的老人?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
提到白起这个名字,很多人脑海中涌现的便是“战神”“人屠”等称号。他位列“战国四大名将”之首,生前拥有显赫的身份,死后留下彪炳千秋的战绩。然而,人们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总是毁誉参半,有人说他是骁勇善战的猛将,有人说他是杀人不眨眼的恶魔。
在秦赵长平之战中,白起坑杀四十万降卒,背负上千古骂名。他带领秦军数次对外征战,取得不俗战绩,世人为之敬仰。
然而,七十多岁高龄的白起却被秦昭襄王赐死。曾经很是倚重他的君主为什么就容不下年逾古稀的他呢?
我们今天来说说这件事情。
出生于郿邑(今天的陕西省宝鸡市眉县常兴镇白家村)的白起,生逢秦国日趋强盛的时代。这个时期的秦国对人才有着强烈的渴望。公元前294(秦昭襄王十三年),有着一定武功的白起被安排成了左庶长。在秦国,左庶长这个职务是非王族能够担任的最大官职,主要掌管军政大权。在商鞅变法后,左庶长的权力明显缩水,但仍然属于秦国的高级将领。
白起在担任左庶长时,年龄已经超过了三十岁。直到公元前257年(秦昭襄王五十年)被赐死,他已经过了七十岁。
人生就像不能回头的河流一样,有沟沟坎坎、起起伏伏。
关于白起的身世,《新唐书》说白起作为秦穆公时期名将白乙丙的后人,血统很不平凡。而在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笔下,白起的祖先是楚平王之孙白公胜的后代。白公胜兵败身死后,其后代逃往秦国,才有了白起。
商鞅变法之后,秦国的社会生产力得到了空前释放,老百姓的幸福指数明显提高。尽管商鞅被车裂而死,但秦惠文王时代依然按照他的改革路径继续前行。秦惠文王之后,经历了秦悼武王的短暂统治,时间走到了秦昭襄王嬴稷时代。秦昭襄王进一步厉兵秣马,眼睛向外、伺机东进、扩张领土。
而白起就是商鞅变法的受益者。商鞅变法设定了立军功者封爵的国家制度,这为平头老百姓打通了上升通道,也为有才人提供了机遇。
喜欢习武、善于持械的白起因此有了展示才华的机会。他很快成为掌管秦国军权的左庶长。
任何一个人的上升都离不开别人的提携和帮助。一年以后,丞相魏冉推荐左庶长白起担任讨伐韩、魏联军的主将。
疆场是猛士展示风采的主阵地。白起攻打韩国、魏国,杀敌二十四万,俘虏大将公孙喜,攻占五座城池。
白起因功受奖,升任国尉,成为秦国对外扩张的主将。
公元前279年(秦昭襄王二十九年),白起率军攻打楚国,占领楚国都城郢都,楚王流亡。五年后,白起率军攻魏,拿下了华阳,魏国战将芒卯逃跑,杀伤魏军十三万。在和魏赵联军作战中,大败赵国将领贾偃,赵国损失二万士兵。九年后,白起攻打韩国,拿下五座城池,杀敌五万。
公元前261年(秦昭襄王四十七年),秦赵长平之战爆发,六十五岁的赵军老将廉颇亲自挂帅。廉颇采用以逸待劳的策略,在前方构筑多道防线,阻滞延缓秦军的步伐。
久拖不利于战局的发展,白起采用反间计,离间赵王、罢黜廉颇。赵王果然中计,换赵括出马。就是这个赵括,因为“纸上谈兵”而贻笑后世。
长平之战的三年时间里,白起杀敌四十五万。
那是一个以战功论英雄的时代,白起毫无疑问成了秦国的男神。
正当白起的势头犹如滔滔江水的时候,赵国用技巧搞定了秦相范雎。
堡垒往往是从内部攻破的。
范雎以防止白起功高震主为由,说服秦昭襄王与赵国议和。
白起的势头被遏制在了攻打赵国的半路上。
因此,白起和范雎结下了仇怨。
怨恨是一枚带毒的种子,它一旦发芽,将结出意想不到的恶果。
几个月后,秦昭襄王又打赵国。这一回战事,因为白起生病,秦军犹如一只困兽,战局非常不利。
亲昭襄王又想起了白起。
“今秦虽破长平军,而秦卒死者过半,国内空。远绝河山而争人国都,赵应其内,诸侯攻其外,破秦军必矣!”白起推辞。
人有时候躲不开命运的摆布。白起惹火了昭襄王。前方失利的坏消息又如鸡毛一样飞过来。
马上出发!亲昭襄王下了最后通牒。
拖着生病的身躯,白起上路。这其实是一条不归路。
白起刚刚出城,秦昭襄王的快马使者赶到。
“白起之迁,其意尚怏怏不服,有馀言。” 秦昭襄王赐他一把剑,让他自裁。
“我何罪于天而至此哉?”白起大呼,苍天不应。“我固当死。长平之战,赵卒降者数十万人,我诈而尽阬之,是足以死。”
白起拔剑自刎。一个猛士死在了自己人的刀剑之下。
尽管功高盖世、位极人臣,但是历史和昭襄王没有放过这个战功赫赫的人物。他死在了亲昭襄王的小肚鸡肠上,死在了那个时代的暴戾与蛮横中。
很多人觉得白起被秦王是“狡兔死,走狗烹”了,但是就按照当时的局势来说,其他国家的存在对于秦国还存在着一定的威胁,所以当时的秦王没有对他“杀”和“烹”的必要。虽然有人在后来会觉得秦王杀他,是因为当时秦宰相的挑拨,是相和将领斗争的结果,但是就深度的分析来说,一个堂堂的秦国君主,一个具有野心的君王,怎么会就这么轻易的被一个宰相挑拨,所以我认为白起的死,是秦王深思的后果。
白起
首先,对于白起死时的年龄,因为历史上没有记载(据说是因为当时白起参军的时候谎报了年龄),所以我们不得而知当时的他在死时究竟多少岁。可根据史料记载,他在秦国担任将领有三十多年,我们就估算他参军的时候是十六岁,再加上当底层兵的年龄,估计也快有六七十岁的样子。
在他生活的年代中,当时的国家因为变法已经变得很是强悍了,可以说是兵多、器多。为了能够达到统一天下的目的,当时的秦昭襄王在脑海中完成了一个叫做“击败三晋”的战略意图。正是这样的一个想法,使得当时的秦国不仅重视国力的发展,也很重视将才的选拔。因为当时的秦国为了激发士兵的战斗力,给了士兵可以依靠军功晋升的机会,也就是在那个时候,白起因为自己本身骁勇善战,而且又有人对其进行举荐,所以使得他这匹好马最终被人相中。
在秦昭王十三年、十四年、十五年、十六年以及二十一年的时候,分别成为了左庶长、主将、大良造、将军分别进行了攻打韩国、灭韩魏联军、攻魏以及攻赵等军事行动,正是在这样一系列的行动中,使得他的能力一点又一点的被凸显了出来,深受当时秦昭襄王的赏识,以及底层、中层官兵的欢迎。
特别是后来和赵国大军的那场“长平之战”,使得他达到了事业的巅峰;但要知道的是,这虽然是他事业的巅峰,但同时也是他人生走向低谷的开始。
容不下白起的事件
其实该事件的发生和长平之战有着不小的关系。当时白起率领的秦军将赵国的军队打的一败涂地,虽然秦军伤亡惨重,但不论怎么说,秦国在此战役中取得了战略和战术上的胜利,是一步较大的飞跃。在他取得了这样大的胜利后,白起为了防止赵国东山再起,同时也是为了威慑该国。
他将赵军的俘虏进行了坑杀和活埋,这使得当时赵国内的居民人人自危,很是惧怕秦军。按照当时白起的战略部署来说,这个时候继续向前推进是一个明智的选择,于是他便派去了信使去向秦王汇报,于此同时,有人却奉命游说了秦国当时的宰相:“白起此次功绩很大,若是他灭掉了赵国,这就等于是威胁到你的地位”。
正是因为如此才使得秦国宰相告诉秦王“此时秦军兵马疲惫,不如退军修整”。当时的秦王便同意了,并给白起下达了班师的命令。白起对于君主的命令很是不明白,虽然有不满,但终究还是回去了。
后来,秦王又派兵攻打赵国,但是因为一系列的原因,使得当时的秦军大败。后来秦王去找白起,他却拒绝,理由便是身体抱恙以及战略时机欠缺。后来秦军的失利和战败接踵而至,使得当时的秦王将怒火迁移到了白起的身上,再加上当时宰相的煽风点火,使得白起自杀。
其实白起的死和他的“不听命令”、“功高震主”有关,毕竟君王对于臣下的驾驭是很重要的,秦王在后期也是考虑到这匹马虽是千里,但是却有戾气,所以才在后来秦王会以此为由,顺水推舟的杀掉了白起。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7225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