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朱见深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纵观封建社会历史,一般统治时间比较久的朝代都有这么一个规律。从最初开国时的百废待兴,经过几代君王的治理,国家逐步走向富强,然后在鼎盛巅峰时期走向没落,最后战乱不断又被一个新的王朝所取代,这里面包含着一个盛极则衰的哲理。其中有个朝代比较有代表性,那就是明朝。
从最初的建国经过几代君王的治理,大明统治稳固、经济向好、国泰民安。其中一位皇帝的出现,将这个平衡打破。人们常议论道:如果没有他的出现,明朝可能不会276年就灭亡。那这位皇帝是谁呢?他就是明宪宗——朱见深。
朱见深,明英宗朱祁镇长子,其母周氏。五岁时因宫廷政变其太子之位被夺,十岁其父重新复辟,恢复了他的太子之位。朱见深1464年至1487年在位。其实他在位时间也做了一些政绩,不能完全否定他的能力和贡献。但是他同样在其执政期间实行了许多弊政,其中危害最大且对后世影响最深的莫过于西厂、皇庄和传奉官三大政事。
一、建立西厂
喜欢看影视剧和熟悉历史的朋友都知道,东、西两厂是直接隶属于明代皇室的特务组织,这也是明朝最大的弊政。东厂在明朝初年便已存在,西厂是朱见深一手创办,因为他觉得仅有东厂并不足以使他更了解外面的世界,所以西厂应运而生。西厂当时人数众多,又受当朝皇帝器重,所以气焰非常嚣张。成立初年,就连兴大狱,肆意逮捕朝廷权重官员,而且他们可以未经皇帝允许就任意抄捕,引起了朝中一众官员的不满,可见西场对当时政治秩序的破坏非常严重。朱见深也渐渐意识到西厂的危害,随即将西厂撤销。但之后他又听信谗言,恢复了西厂,直到1482年才彻底撤销。虽然西厂存在仅有五年多,但加强了皇帝对特务机构的偏重,后来的武宗就效仿此举,重新建立了西厂。
二、设立皇庄
虽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这个道理大家都懂,但是明宪宗还是建立起皇庄作为自己的私有财产。天顺八年,宦官曹吉祥在顺义的田地被皇家没收,设为皇庄。皇庄的出现使得明朝土地兼并开始流行。没过多久,皇庄很快遍布各处,十年内皇庄的面积就达到几万公顷。同时,官员和藩王也上行下效,请求皇上赐予土地。一时间,官田和民田面积比例严重失衡,这种与民争富的行为严重激化了社会矛盾。从明宪宗开始,明朝皇室对钱财的追逐越发强烈,到后期演变成由宦官充当矿监、税监为皇室搜罗金钱财物来满足其奢靡的生活,这同样严重破坏了统治王朝的经济基础。
三、任命传奉官
天顺八年,朱见深刚刚继位就颁布一道诏书,未经任何程序就授予他人官职,这是传奉官的由来。这严重违反了职务任命相关手续,对制度造成了破坏,从而带来了一系列后果。其一:从此皇帝将官职视为私人所有,只要自己高兴,可以随意任用官职,严重破坏了皇帝与各大官员的关系。其二:传奉官未经正规手续就被任职,其个人能力甚至人品无法得到保障,加深了官场政府运作中的矛盾和冲突。其三:宫中旨意便可任命传奉官,这使得掌握宫中大权的嫔妃、宦官更加猖獗。他们假借皇帝之名买官卖官,大兴私立。传奉官的盛行引起朝中官员的极度不满,虽然宪宗也迫于压力淘汰了一部分,但是治标不治本。
明宪宗时期执行了许多的弊政,这对后市影响巨大且埋下了极大的隐患。自此,大明王朝由盛世慢慢走向衰亡并最终被清朝取代,只能成为历史。如果没有明宪宗朱见深的出现,明朝可能会统治的更久一些,而不是仅仅276年~~大家对以上观点有什么看法,不妨一起来讨论一下。
提到 历史 ,想必很多人印象中的 历史 是生硬的、冰冷的,更是索然无味的。可能你脑海中想的是 历史 课而绝非 历史 ,真正的 历史 可是远比小说有趣的多,精彩程度堪比电视剧。
明朝作为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共传十二世,历经十六帝,享国276年。说起来明朝的统治者,除了贤明的明太祖朱元璋,起兵抢了侄子皇位的明成祖朱棣和生在末世未能力挽狂澜的崇祯朱由检。剩下的皇帝在政治上皆无明显建树,然而提起他们的私生活,那可真是“名留青史”。
吃货仁宗朱高炽是个 美食 达人,胖到自己睡觉无法翻身,胖“死”了;宣德朱瞻基天天斗蟋蟀,导致全国蟋蟀价格猛涨;英宗朱祁镇鞑虏驱逐不成反被俘,后因好人缘被放走;景泰帝趁机捡漏当皇上,却因亲哥复辟“死”后皇陵都没进去;宪宗缺母爱,专搞姐弟恋;顽劣之徒武宗爱玩cosplay,兴趣爱好是打仗;嘉靖皇帝只知求仙问道,二十年不上朝;隆庆帝荒淫无度吃春药,导致身体被掏空;酒色之徒万历帝不上朝三十年;明熹宗朱由校不当皇帝当木匠……
我们不禁要问,明朝皇帝那么不靠谱,怎么还能统治276年,要知道清朝素来以明君多著称,也不过延续了267年,到底是什么让明朝在“昏君辈出”的情况下能保持大一统这么久的呢?
历史 由胜利者编写
我们都知道 历史 是由胜利者编写的,清代统治者出于统治需要,刻意去丑化歪曲明朝的皇帝,放大了缺点而隐藏了优点。明朝虽然有些皇帝不务正业,却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不堪。
明朝皇帝“不靠谱”,也有一个“间断性”
除了明太祖和明成祖外,明朝其他皇帝的“八卦”传播广度远高于他们的政绩。成化皇帝朱见深,算得上是明朝第一位昏君,他性格懦弱,不懂得治国之道,在他统治下,朝廷纲纪混乱。但他之后的皇帝明孝宗朱佑樘,在位期间,勤于政务,也算得上是有所作为。
明孝宗之后的明武宗朱厚照,此人贪玩,好角色扮演,经常给自己封官玩,是继成化皇帝后的又一个昏君。而之后的嘉靖、万历两个皇帝,一个沉迷炼丹,一个长达三十年不上朝,但却不代表他们不问政事。
勤于政务的皇帝间歇性出现也是明朝延续276年的一个重要原因,如果明朝全都是朱见深,那估计有两个朱见深明朝也就结束了。
内阁制度,皇权高度集中
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了丞相制度,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没有了丞相的插手,皇权得到了空前的强化,但是,这么做却有一个弊端。国事无论大小都要皇帝决断,工作量可想而知。朱棣就比他老爹机灵,为了提高工作效率,朱棣设立了内阁制度。
内阁作为一个团体决策机构,没有丞相所拥有的决策权,全国大小事务的奏章在皇帝过目之后,内阁便负责提出意见并草拟处理意见,因此,也名为“参预机务”。
到了后辈内阁就慢慢发展成权力极大的机构。从明宣宗开始,皇帝就设置了真正的内阁,不仅仅作为政治顾问,更多的还是管辖六部尚书。同时明朝还大兴厂卫特务机构,各个部门互相牵制、彼此监督。因此明朝皇帝成为绝对的权力中心。
为什么万历皇帝三十多年不上朝,国家还是没有出大乱子?内阁及六部商量的事情,都必须要请示皇帝,征得他同意。如果不征得他意见擅自做主,等待你的可能就是诛九族的命运。
明朝十六帝,各有特色。有励精图治者,更有玩世不恭者,可谓个性十足。明朝能够延续276年离不开好皇帝的贤明勤政,明朝仅仅延续了276年,也跟那些“不靠谱”的皇帝脱不了干系。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7208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