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历史上真实的丁奉是什么人一块越老越辣的姜

揭秘历史故事 2023-07-04 04:53:10

历史上真实的丁奉是什么人一块越老越辣的姜

丁奉,这一块越老越辣的姜.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提起三国中的老将,人们都不禁会想起大名鼎鼎的蜀国五虎上将之一,那个有着如神箭法的老黄忠.他那一手百步穿杨的绝技,曾令位居五虎上将之首的关公都不得不知难而退.定军山一役,不服老的黄汉升更是力劈曹军大将夏侯渊,名扬天下."老当益壮"则成了他的专用代名词.除了黄忠以外,三国中另一位比较著名的老将是严颜.他与张飞从仇敌转化为战友的趣闻,也是书中一段脍炙人口的佳话.老严曾在第70回中与黄忠合作,前去救援被曹军猛攻的葭萌关.二位老将并肩作战,打败了曹军名将张郃,夺取了天荡山,为接下来的定军山之战打下了厚实的基础.当时,二名老将联袂赶到葭萌关救援时,蜀将孟达,霍峻都在暗中嘲笑:"是这般紧要去处,如何只教两个老的来?"连一向顾全大局,智勇双全的赵云都为此担忧:"今张郃亲犯葭萌关,军师休为儿戏.若葭萌关一失,益州危矣.何故以二老将当此大敌乎?"结果偏出众人所料,正所谓"人不可貌相也"!黄忠,严颜二位老将从此不仅名垂史册,而且更为三国的历史画卷添上了一道独特,亮丽的风景线."老将出马,一个顶仨",也成了后世歌颂那些宝刀不老的老将们的传世俗语.说到三国中的老将,还有一个人不能不被提起,那就是吴国的丁奉.与黄,严二个一出场就已是老将身份的将军不同的是,丁奉出场很早,但不是非常有名,但越到了小说的最后,却越来越出名了.最后,已是白发苍苍的丁奉在吴国的历史地位出人意料变的重要起来了,其个人在许多重大历史时刻的表现十分的抢眼.老年的丁奉不仅参与了吴国的许多军国大事,更成为了东吴末期的中流砥柱.那么,丁奉为何会在接近人生终点的旅程上,突然迸发出如此光彩夺目的夕阳红呢?看看三国,也许我们不难找到与此相关的答案.

丁奉字承渊,庐江人.应该来说他最初在书中出现的时候还是非常早的,第38回就已经出场了.当时占据江东广大地盘的小霸王孙策因被仇家报复,伤重而死.其弟孙权接过了领导权,广纳贤士,开宾馆于吴会,命顾雍,张紘延接四方宾客.丁奉就是在此时与阚泽,严峻,薛综,程秉,朱桓,陆绩,张温,骆统,吾粲,吕蒙,陆逊,徐盛,潘璋等大批文武人士投奔到了孙权的门下,成了碧眼儿的嫡系人马.不过,丁奉此时还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普通小军官,倒是吕蒙已开始崭露头角了,并向孙仲谋推荐了勇将甘宁,为成功俘杀江东仇敌黄祖起到了决定性作用.而作者对此时丁奉的笔墨却少得异常的可怜,连他在江东具体干什么工作都没有提到过.直到赤壁大战爆发后,第49回里,孔明"借东风"以助周瑜破曹.入夜,三更时分,大风骤起.公瑾见东南风果真大起,骇然曰:"若留此人,乃东吴祸根也.及早杀却,免生他日之忧."急唤帐前护军校尉丁奉徐盛二将:"各带一百人.徐盛从江内去,丁奉从旱路去,都到南屏山七星坛前.休问长短,拿住诸葛亮便行斩首,将首级来请功."二将领命,各自带人前去.等赶到那里,孔明早就由赵云派船接走了.二人不舍,徐盛从水路追赶,丁奉从岸上追袭.徐盛眼看要赶上诸葛亮乘坐的小船了,赵子龙一箭射断徐盛船上的蓬索,其船便横.赵云却教自己船上拽起满帆,乘顺风而去.其船如飞,追之不及.岸上丁奉唤徐盛船靠近言曰:"诸葛亮神机妙算,人不可及.更兼赵云有万夫不当之勇.汝知他当阳长坂时否?吾等只索回报便了."于是二人回见周瑜,备细述说.周瑜见己谋未遂,是恨恨不已.从第38回到49回,中间隔了11回.其他将领在赤壁大战时都已成为了吴军中的骨干力量,如吕蒙,甘宁等,唯独丁奉还是一个小小的帐前护军校尉,也就是一名下层军官,估计和现在的警卫连长差不多.从书中描写的情形来看,确实也差不多.他和徐盛二人像是跟在周郎屁股后面的小跟班,唯公瑾之命是从.而且看上去还十分的胆小,无能.这就是丁奉在小说中第一次留给读者比较的具体印象.老实说,相当不好,比跑龙套的还差一些.

其后,丁奉虽在书中又出现过多次,但基本上还是处于偏裨将领的地位,不是很重要的角色.转眼到了第83回,吴蜀爆发了彝陵猇亭大战,陆逊被孙权任命为江东负责抵抗刘备的吴军统帅.并连夜筑坛,搞了一个非常隆重,郑重的仪式来举行这场授衔形式.逊领命下坛,令徐盛,丁奉为护卫,即日出师.看,虽然距离赤壁之战已数十年了,当年的毛头小伙子估计已是人过中年了.丁奉与他的老搭档,老战友徐盛的地位依旧没有多大改变,仍是负责吴军主帅的安全保卫工作,和前次他们为之效力的领导一样,其个人地位没有多大改变.可能级别上去了,毕竟过了这么多年了嘛!早就该提了,但工作的性质和内容,与过去并没有什么不同.唯一不同的是,在赤壁战役时,丁奉与徐盛只是跟在周公瑾后面的马弁,几乎没有作为主力人马,正面参与军中的重大战斗.而在陆逊时代,他们二人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重用.第84回,为躲避酷暑的炎热,刘备终于把蜀军转移到了深山密林之中去了.陆逊得知后,命令末将淳于丹率五千军前去偷袭,徐盛,丁奉各领三千兵马负责接应.未料刘备早有防范,前去偷营的淳于丹是大败而归,幸得丁,徐二将赶来救援,方才脱险.徐盛,丁奉很是沮丧,曰:"蜀兵势大,难以破之,空自损兵折将耳."逊笑曰:"非丹之过也.吾欲试敌人之虚实耳.破蜀之计,吾已定矣."果不其然,在陆逊的周密安排下,吴军火烧刘备的七百里连营,大破蜀军.丁奉与徐盛作为主力部队,投入到了这一场战役中.二人曾合兵将刘先主包围在马鞍山上,险些把刘大耳捉住.幸得赵云相救,刘备才得以成功脱离了险境.而负责断后的蜀军将领傅彤则被吴军团团包围,不得脱身.丁奉大叫曰:"川兵死者无数,降者极多.汝主刘备已被擒获.今汝力穷势孤,何不早降?"傅彤破口大骂,宁死不降,力竭而亡.刘备与孙权之间的这场恶战,也是三国里的一场重头大戏,更是一场决定三国未来形势的经典战役.吴军统帅陆伯言在此役的表现最为光彩夺目.而丁奉和其他吴军将领的表现一样,虽忠勇过人,但缺少谋略.打起仗来十分的勇猛和勇敢,是把好手,可不善于用脑细胞多考虑一个为什么?也就是说,只能做一个供主子驱使的"功狗"而已.

吴国开国皇帝孙权死后,魏国权臣司马师令其弟司马昭为大都督,率三路大军侵吴.司马昭决定先攻打吴国的东兴郡,为防止吴军救援,命令征东将军胡遵为先锋,总领三路兵前去,先搭浮桥,夺取东兴大堤.吴太傅诸葛恪闻知后,聚众商议.时为平北将军的丁奉曰:"东兴乃东吴紧要处所,若有失,则南郡武昌危矣."恪然之,令丁奉为先锋,领三千军前去破敌,自率后军接应.丁奉慨然领命,引三千水兵,分作三十只船,望东兴城而来.随即,三国中一场最出人意料的战斗打响了,丁奉也迎来了其人生中最为辉煌的一次胜仗.该役也成为了三国中一场最著名的短兵相接的战斗,更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个纯粹凭借勇气而以弱胜强的经典战例.魏将胡遵渡过浮桥,屯军于堤上,差桓嘉,韩综攻打拱卫东兴郡的左右二城.因二城险固,一时难以攻下.时值严寒,天降大雪.胡遵与众将设席高会,忽报吴军战船来到.遵出寨视之,谓诸将曰:"不过三千人耳,何足惧哉!"只令部将哨探,仍前饮酒.丁奉将船一字儿抛在水中,乃谓部将曰:"大丈夫立功名,取富贵,正在今日!"遂令众军脱去衣甲,卸了头盔,不用长枪大戟,止带短刀.魏兵见之大笑,更不准备.忽然连珠炮响了三声,丁奉扯刀当先,一跃上岸.众军皆拔短刀,随奉上岸,砍入魏寨.魏兵措手不及.韩综急拔帐前大戟迎之,早被丁奉抢入怀内,手起刀落,砍翻在地.桓嘉从左边转出,忙绰枪刺丁奉,被奉挟住枪杆,嘉弃枪而走.奉一刀飞去,正中左肩,嘉望后便倒.奉赶上,就以枪刺之.三千吴兵,在魏寨中左冲右突.胡遵上马夺路而走.魏兵齐奔上浮桥,浮桥已断,大半落水而死.杀倒在雪地者,不计其数.车仗马匹军器,皆被吴兵所获.司马昭,王昶,毌丘俭,听知东兴兵败,亦勒兵而退.丁奉在东兴一战中表现神勇,和前二次大战相比,他的表现是令人刮目相看,而且绝对称得上是主角.此时的丁奉已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老将了.估计应该是爷爷的年龄了.而丁老将军在此仗中的老辣程度,丝毫不亚于昔日威名赫赫的老黄忠和有吴国第一勇士之称的甘宁,可谓有过之而无不及.在孙权的老班子人马中,丁奉可以说是当时硕果仅存的一位了.但他个人在以后的表现,却越来越出色了.

丁奉对吴国的特殊作用还是十分重要的.狂妄自大的吴后主孙皓欲北伐中原,谓中书丞华敷曰:"先帝纳卿之言,分头命将,沿江一带,屯数百营,命老将丁奉总之.朕欲兼并汉土,以为蜀主复仇,当取何地为先?"由此看来,丁奉至少在此时,已是一个为国驻守一方的大军区司令员了.其个人地位已接近周瑜,鲁肃,吕蒙,陆逊了.因为这几人都曾经有过一个极其重要的职位,就是担任东吴守备长江天险的吴军统帅.与丁奉不同的是,这几人都是在年富力强时接手这个职务的,而丁老将军却是在垂暮之年承担了这个重要的任务.更难能可贵的是,吴主孙皓素以残暴著名,吴臣中稍有不顺其意者,必杀之.十余年里,死在他手里的文臣武将多达四十余人.吴国群臣,人人为之侧目,敢怒而不敢言.但这个昏暴之君,唯独却十分重视丁奉这样的老将,不但没拿老丁怎么样,相反听他的口气,还相当看好丁老将军,准备拿老丁派大用场呢!书中最后一回说,丁奉,陆抗死后,吴国已无良将.晋帝司马炎这才下了决心,派遣五路大军讨伐东吴,不费吹灰之力,灭掉了三国中最后一个国家---孙吴国,完成了统一中国的大业.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老丁奉在他生命的最后日子里,已俨然成为了东吴江山的最后的几根中流砥柱之一了.他一去世,意味着吴国也已走到了尽头了.个人认为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结局,可能是丁奉在东兴一役中,给司马家族留下的印象太深刻了.毫不客气的说,已是到了望而生畏的地步了.确实,在三国里,还没有哪一位将军能在头发都白了的时候,在大冬天里穿着厚棉衣都害怕会被冻僵的日子里,敌我力量对比悬殊之时,毅然指挥全军脱去衣甲,赤裸着身子,并身先士卒,带领着小股部队,仅凭短兵器,以血气之勇打败了骄横不可一世,拥有绝对优势兵力的敌军.丁奉是三国里唯一的一位.

曹操曾有诗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列士暮年,壮心不已."这二句诗,可以说是对丁奉最传神的写照.丁奉在三国里绝对是一匹志在千里的老骥;他在暮年时期的杰出表现,更是说明了,老丁不仅有一颗无比豪迈的壮心,更有一颗永不退缩的雄心.人们常说某人是"大器晚成",与同时代的那些三国名将相比,丁奉的成名的确是晚得让人快打瞌睡了,因为老丁在青壮年时几乎是默默无闻的.这可能与他的前任们都太出色,不知不觉地掩盖了他的锋芒有关.但俗语说的好"是金子总要发光的",丁奉应该就是那块会发光的金子,尽管这光芒发得非常的晚.但丁老将军的故事,真实的告诉了我们这么一个事实:"姜还是老的辣"!

《三国》里人物的简介,还要人物担任的职位。

  (续漫谜百炼的回答!)(给分给漫谜百炼!)(我们是一个人!)
  59.甄宓
  甄宓字文昭。曹丕的皇后。曹睿的母亲。名字是后人起的。史称“文昭皇后”。她冷艳绝伦、冰肌雪肤是曹植《洛神赋》中的洛水仙子,是三国姿色仅次于貂蝉、“二乔”的倾国美女。她原是袁熙的妻子,后被曹丕掠娶,并被曹操暗暗恋慕。她一生颠沛流离,是历史上著名的“薄幸美人”。
  60蔡琰
  蔡琰字文姬。蔡邕的女儿。史称“蔡文姬”。曹操向往的初恋。她既有容姿,又有才学是三国时期的第一才女。她原本是卫仲道的妻子;后被匈奴掳去,于北地生二子,作《胡笳十八拍》,流入中原。曹操深为怜惜,使人持千金入北地赎回,并许于董祀为妻。她生平坎坷,诗文断肠。相传,她晚年常与被贬的曹植对诗,相互哭诉,相惜相怜。

  吴国将领:
  01.孙权
  孙权字仲谋。吴郡富春人,孙武子之后裔。碧眼紫髯,相貌非凡。孙权继承父兄基业之后,没有辜负父兄重托,他先后分别以赤壁之战与夷陵之战挫败了经验丰富的政治家曹操和刘备,战胜了这两大劲敌,不仅巩固了东吴的政权,还能与曹操、刘备鼎立而三,成为雄踞江南的一代英主。
  02.孙策
  孙策字伯符。吴郡富春人,是孙坚的长子,孙权的哥哥。因为英勇过人,人称“小霸王”。兴平元年,他依附袁术,颇不心甘。于是用父亲所遗的传国玉玺为质,向袁术借了三千兵马回江东。他先后击败了刘繇、严白虎、王朗等地方势力,创建了东吴政权,并占据了江东的半壁江山。他年少轻狂,最终命丧匹夫之手。
  03.孙坚
  孙坚字文台。吴郡富春人,是孙策和孙权的父亲,因征黄巾军有功,官任长沙太守,为十八镇诸侯之一。他作战勇猛。在与刘表军作战时,他以一夫之勇轻骑出战身中埋伏,被江夏黄祖射杀。
  04.孙翊
  孙翊字叔弼。是孙坚的三子,孙权的弟弟。任丹阳太守,他生性刚烈好酒,酒醉鞭挞士卒。最终死于匹夫之手。
  05.孙登
  孙登字子高。孙权的长子。他少时聪明,常随父亲征战,后被立为东吴太子。但天妒薄命,孙登于东吴赤乌四年染病身亡,未继大业。
  06.孙和
  孙和字子孝。孙权的次子。孙登死后,孙和继太子位。因与全公主不和,被公主诬陷,废掉太子,忧恨而死。
  07.周瑜
  周瑜字公瑾。孙策的连襟兄弟。雅意风流、仪容俊美、年轻有为、文韬武略、才贯古今,智勇双全的军事统帅,才能超群的英雄。他官拜大都督,赤壁一战烧光了曹军数十万水师,名垂青史。然而,周瑜却心胸狭小,嫉贤妒能,最终被诸葛亮气死。
  08.张昭
  张昭字子布。彭城人。是三国中东吴极不寻常的人物,他资格最老,影响也很大,可以说是东吴的三代老臣。孙策临死托弟时留下了“外事不决问周瑜,内事不决问张昭”的遗言,让张昭成为了东吴地位非凡的托孤老臣。
  09.张纮
  张纮字子纲。广陵人。任长史。深谋有断,德才兼备,提拔贤士,经天纬地之才。他与张昭合称“江东二张”。
  10.鲁肃
  鲁肃字子敬。临淮东川人。胸怀韬略,腹隐机谋。在政治上,他以“榻上策”订立了东吴“鼎足三分而王”的基本国策,联刘抗曹为三分天下的形成打了基础。是《三国演义》中典型的“好好先生”。
  11.吕蒙
  吕蒙字子明。汝南人。原是“吴下阿蒙”,武夫出身。在孙权的劝学下,他勤奋读书成为了一代智勇兼备的名将。自周瑜、鲁肃之后由他担任东吴大都督。他为报与关羽的私愤,以克己攻心的战术指挥吴国大军白衣渡江,兵不血刃地夺回荆州,并生擒了关羽。之后关羽被斩,庆功宴上吕蒙失心疯而死。从此打破了联刘抗曹的局势,引发了吴蜀之间的战争。
  12.陆逊
  陆逊字伯言。吴郡人。他面如手无缚鸡之力的白面书生,其实他却是深谋远虑的杰出军事天才。他正直谦逊、风流儒雅、品格高尚。夷陵之战,他主动放弃了大片战略要地,诱敌深入,火烧连营击退蜀军。之后他又防御了数次魏国的进攻。他被孙权誉为“吴之姜尚”。
  13.陆抗
  陆抗字幼节。陆逊的儿子。镇东大将军,领荆州牧。在蜀国已亡的情况下,仍能自守的大将军。由于东吴“穷兵黩武”的政策,被罢兵权。不久,东吴灭亡。
  14.诸葛瑾
  诸葛瑾字子瑜。诸葛亮的长兄。他为人谦和,拥有胆略,进退有节,多次担任吴蜀使者,都能全身而退。可谓“使之智者”。
  15.诸葛恪
  诸葛恪字元逊。诸葛瑾的儿子。他主张“谋略在先,武功在后”的战略思想,三十一岁平定了升杨之乱,屡建奇功。他任太子太傅,辅佐朝政。从此诸葛恪权倾朝野,“穷兵黩武”的东吴时代由此开始。他不顾国力空虚,百姓贫困与将士的怨恨,屡次征战,激起了民愤,于建兴二年,他兵困新城,返回后即被吴王所杀。
  16.程普
  程普字德谋。北平土垠人。自孙坚起兵时便开始为东吴效力的元老之臣,屡立战功。赤壁之战时他极力主战,曾官拜东吴副都督,地位仅次于周瑜。他个性自负,不服周瑜调度。但最终被还是被周瑜文韬武略所感动,与周瑜冰释前嫌。
  17.黄盖
  黄盖字公覆。零陵人。自孙坚起兵时便开始为东吴效力的元老之臣,屡立战功。赤壁之战时他极力主战,并配合周瑜使用苦肉计,诈降曹操。他倾身为国、舍身无谓地点燃了自己的战船突入曹军,为赤壁之战的大获全胜立下了汗马功劳。
  18.韩当
  韩当字义公。辽西令支人。自孙坚起兵时便开始为东吴效力的元老之臣,屡立战功。赤壁之战时他极力主战,并担任先锋。夷陵之战时,他又任正将。是两战之名将。
  19.祖茂
  祖茂字大荣。吴郡富春人。孙坚手下将军。与程普、黄盖、韩当。并称“长沙四将”。华雄袭营时,祖茂为救孙坚而死。
  20.太史慈
  太史慈字子义。东莱黄县人。东吴之中志全忠孝,一诺千金,英勇善战、首屈一指的盖世战将。单若论一对一的交锋,是绝不输给孙策与张辽的大丈夫。为东吴屡立奇功。合淝之战时太史慈误入瓮城而亡。
  21.甘宁
  甘宁字兴霸。巴郡临江人。河贼出身,因以西川锦作帆幔,时人皆称为“锦帆贼”。他颇通书史,又有气力,好游侠,纵横于江湖之间。他投靠孙权之后,在周瑜与吕蒙的力荐下得到了重用,在赤壁之战与合肥大战中他屡立奇功,濡须口一战更是“百骑劫营,不折一骑”,成为东吴军中的盖世英雄。
  22.凌操
  凌操,余杭人。民团武装首领出身,曾大败严白虎。他归顺孙氏之后,作战勇猛,轻舟当先,在征黄祖一战中身先士卒,被甘宁一箭射死。
  23.凌统
  凌统字公绩。余杭人。凌操的儿子。凌统十五岁时,其父被甘宁所杀,他力战夺父尸而归。他是东吴深明大义的一代猛将。濡须口之战时,凌统遭曹休冷箭偷袭,幸得甘宁相救,得以生还。从此凌统与甘宁结为生死之交,不再为恶。
  24.丁奉
  丁奉字承渊。庐江人。东吴后期著名将领。他射死张辽。之后他又背水迎敌、雪中奋兵,打败司马昭。他计略过人,能断大事,他用计谋杀死孙綝,平定了东吴的内乱。
  25.徐盛
  徐盛字文向。琅琊人。东吴著名将领。他曾指挥两次击退魏军。
  26.陈武
  陈武字子烈,江松滋人。他身长七尺,面黄睛赤,形容古怪。他英勇善战,曾打败薛札,杀死张英。濡须口一战中陈武身死。
  27.潘璋
  潘璋字文圭。弑杀关羽祸首之一。被关兴取其首级祭父。
  28.蒋钦
  蒋钦字公奕。他射死陈横,身历数战,立功无数。
  29.周泰
  周泰字幼平。为护幼主孙权,身中十二枪不死的英勇骁将。他杀死张南,战败曹仁,屡立功勋。濡须口一战他又中数十枪,肤如刻画,孙权曾以“一处伤令吃一觥酒”奖励周泰的功勋。
  30.周平
  周泰的弟弟。夷陵之战中,被关兴一刀斩了。
  31.董袭
  董袭字元代。海盗出身,曾举荐虞翻投靠孙策。濡须口之战时,董袭误坠河中溺水而亡。
  32.顾雍
  顾雍字元叹。东吴丞相。蔡邕的徒弟,他为人不饮酒,寡言少语,举动适当。孙权也曾感叹说:“顾雍不言,言必有中。”
  33.吕范
  吕范字子衡。孙策时,元老谋臣。表面忠厚,内藏有谋。善卜卦,会带兵。曾杀败曹休。
  34.朱治
  吴郡太守。东吴将领。
  35.阚泽
  阚泽字德润。会稽人。赤壁之战时,他密献诈降书,使曹操中苦肉之计。之后他有举荐陆逊为东吴都督,立有大功。
  36.严畯
  严畯字曼才。彭城人。“舌战群儒”事件中“群儒”之一。被诸葛亮称为“世之腐儒”。
  37.薛综
  薛综字敬文。沛县人。“舌战群儒”事件中“群儒”之一。被诸葛亮称为“无父无君之人”。
  38.程秉
  程秉字德枢。汝阳人。夷陵之战吴蜀使臣。割地求和之辈。刘备欲斩,程秉抱头鼠窜而走。
  39.朱桓
  朱桓字休穆。吴郡人。奋威将军,极有胆略。他斩常雕,大败曹仁。在周鲂诱敌战中他断曹休后路,杀张普,再败曹军。
  40.骆统
  骆统字公绪。乌伤人。“舌战群儒”事件中“群儒”之一。赤壁之战主和派。
  41.步骘
  步骘字子山。“舌战群儒”事件中“群儒”之一。往曹营求和使。遇事避祸,个性懦弱,被诸葛亮称为“惧刀避剑之人”。
  42.虞翻
  虞翻字仲翔。会稽人。郡吏出身。东吴元老谋臣。曾举荐华佗医治周泰,说降傅士仁,立有功勋。“舌战群儒”事件中“群儒”之一。赤壁之战主和派。
  43.朱然
  朱然字义封。虎威将军。吴蜀之战先锋。
  44.周鲂
  周鲂字子鱼。东吴鄱阳太守。智谋之士。曾断发诈降曹军,引诱魏兵深入重地,使曹休大败。
  45.傅士仁
  原蜀国公安守将,被虞翻用计说降,投靠东吴。弑杀关羽祸首之一。吴蜀之战时,他临阵倒戈杀马忠叛变东吴,刘备不纳。命关兴将傅士仁凌迟祭父。
  46.孙桓
  孙桓字叔武。本姓俞氏,孙策喜爱,赐姓孙,所以也是孙权的宗族。吴蜀之战秭归城先锋将,安东将军。
  47.李异
  孙桓手下大将。吴蜀之战时,曾与张苞大战二十回合,但最终被关兴劈于马下。
  48.谭雄
  孙桓手下裨将。吴蜀之战时,被关兴生擒,斩首沥血而死。
  49.全琮
  全琮字子璜。绥南将军。周鲂诱敌战中他断曹休后路,战败曹军。
  50.宋谦
  孙权护将。濡须口一战被李典射死。
  51.夏恂
  东吴部将。夷陵之战时,被张苞一矛刺中,死于马下。
  52.戴员
  孙翊部下。杀死孙翊的祸首之一。被孙翊妻子徐氏设计杀死。
  53.乔玄
  乔国老。江东大乔、小乔的父亲。
  54.大乔
  乔玄的长女。有“江东名花”之称。小乔的姐姐。国色天香,姿容绝伦,矜持稳重,善舞长剑的江东美人。在丈夫“小霸王”孙策死后,他独守空房,在朦朦烟雨的江南风光中过着如诗如画的流离生活。
  55.小乔
  乔玄的次女。有“江东名花”之称。大乔的妹妹。殊色秀容,温婉娴静,能歌善舞,色艺冠时的江东第一美人。周瑜之妻,善茶艺,有“香茗夫人”的美誉。诸葛亮曾改《铜雀台赋》云:“揽二乔与东南西,乐朝夕与之共”。
  56.陶芷
  取自三国外传中的人物。陶谦晚年所得爱女。徐州城破,从人辗转将她送往江东。长大后,嫁于陆逊为妾,她比陆逊年长九岁,并善谋有断,常与陆逊私房议计。她主张:“蜀亡则吴亡,蜀不可亡”的战略计划,是一代巾帼不让须眉的女谋士。
  57.鲁珍
  取自三国外传中的人物。鲁肃的女儿。有才气,善弓弩、计谋。是“东吴三金兰”之一。
  58.吕雯
  取自三国外传中的人物。吕蒙的女儿。自幼习武,善使长剑、有勇气,是当世的巾帼英雄。是“东吴三金兰”之一。
  59.陆英
  取自三国外传中的人物。陆逊与孙夫人所生的女儿。秀色可餐,浅通兵法。是“东吴三金兰”之一。
  60.沈嫣
  沈嫣字依依。冀州人。取自三国外传中的人物。自幼叛逆自负,能文善武。父亲审配被曹操所杀。为避祸改为“沈”姓。九岁时,十八路诸侯会盟,她被马腾看中。欲为马超娶为妻子。但是马超却娶了杨艳,沈嫣含恨投奔东吴。赤壁之战爆发,沈嫣为报父仇,虽然她成功的阻击了司马懿,却不幸在战争中阵亡。

  群英将领:
  01.张角
  张角号“太平道人”,自称“大贤良师”。本是个不第的秀才,因得南华老仙所赐《太平要术》,能呼风唤雨。他讹言:“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并自称“天公将军”,举四方百姓起义,皆裹黄巾,史称“黄巾军”。贼势浩大,官军望风披靡。
  02.董卓
  董卓字仲颖。陇西临洮人。是暴虐无道、凶残嗜血、骄横跋扈、好杀屠城、权倾一时的野心家。他废立皇帝,全凭己心;屠杀大臣,全凭己意。夜宿龙床,好色嗜酒,溺于酒池肉林之间。致使,十八路诸侯揭竿而起,被迫迁都洛阳,身中“连环计”,被义子吕布所杀。
  03.袁绍
  袁绍字本初。袁逢之子,袁隗之侄,“四世三公”门多故吏,是十八路诸侯的盟主,地贯青、冀、幽、并四州。是与曹操争夺北方中原的敌手。因此,他发动了旷日持久的官渡之战。他另立逆动、宽济政失、外宽内忌、多谋少决、恤近忽远、听谗惑乱、最终落得兵败身死的下场。
  04.袁术
  袁术字公路。“四世三公”门多故吏,是袁绍的兄弟。他据汝南贯扬州,是名副其实的南方霸主。他骄奢淫逸、横征暴敛、愚蠢自大、刚愎自用自称“皇帝”。结果遭到群雄围攻,他兵败而逃,死于淮南。
  05.刘表
  刘表字景升。山阳高平人。汉鲁恭王后裔,皇家贵族,人称“八俊”之一。是胸无大志、虚有其表、有名无实的荆州之主。他收留刘备。重用蔡、蒯两大家族。因此被蔡夫人蒙蔽,假造遗诏,废长立幼,最终导致荆州不保。
  06.公孙瓒
  公孙瓒字伯圭。刘备的故交。任北平太守。割据北方的一代枭雄。为弟弟公孙越报仇,他毅然起兵与袁绍在磐河会战。他不听人言,宠信内贼,兵败垂成。他先杀妻子,然后自缢,全家化为涂炭。
  07.马腾
  马腾字寿成。马援的后裔,马超的父亲。任西凉太守、汉伏波将军。他受天子“衣带诏”。之后,连接黄奎,起兵讨伐曹操,反被设计杀死。
  08.韩遂
  韩遂字文约。天水太守。马腾的结义兄弟。马超的叔叔。他重义气、但寡谋断,被曹操“抹书离间”,断臂降曹。
  09.张鲁
  张鲁字公祺。自号为“师君”。沛国丰人。汉中太守。他贪得无厌、用人多疑,被曹操平定。
  10.张绣
  张济的侄子。用贾诩为谋士。屯兵宛城的割据势力。他投降曹操,后因曹操霸占其嫂。起兵叛变,使曹操折了大将典韦、子曹昂、侄曹安民大败而回。曹操二次征讨宛城,他投降曹操被封为“建忠将军”。
  11.陶谦
  陶谦字恭祖。末丹人。是膺秉义德、允文允武、体足刚直、守以温人的徐州太守。他“三让徐州”于刘备,深有识人之明。他遗爱于民,深受百姓爱戴。
  12.孔融
  孔融字文举。鲁国曲阜人。孔子的二十世孙。泰山都尉孔宙之子。他幼时让梨,后为中郎将,累迁至北海太守。他机智博古、怯事妄言是弃之可惜的人才。因得罪曹操,被反诬其“不孝”,遂被杀。
  13.刘焉
  刘焉字君郎,江夏竞陵人,汉鲁恭王的后裔。刘璋的父亲。益州牧。患病疽而死。他平生树敌无数,为刘备入蜀埋下了伏笔。
  14.刘璋
  刘璋字季玉,刘焉的儿子。他坐拥民殷国富、险塞沃野的益州。是暗弱昏庸、不知积蓄的庸主。他杀死张鲁的母亲,导致张鲁入侵,又请刘备入蜀,益州易主。
  15.刘度
  四郡太守之一。零陵之主。赵云、张飞以诸葛亮之计生擒其子,举城而降。
  16.赵范
  四郡太守之一。桂阳之主。手下有大将陈应、鲍隆,被赵云“智取桂阳”时斩杀。
  17.金旋
  四郡太守之一。武陵之主。张飞取武陵时,被叛将巩志一箭射中面门,坠马而亡。
  18.韩玄
  四郡太守之一。长沙之主。手下有大将黄忠、魏延、杨龄。战长沙时,杨龄战死,关羽与黄忠惺惺相惜,韩玄内忌欲斩黄忠,反被叛主魏延所杀。长沙陷落,魏延、黄忠皆降。
  19.刘繇
  刘繇字正礼。东莱牟平人。汉室宗亲,太尉刘宠之侄。是割据江东的势力之一。手下有大将太史慈、于糜、樊能、张英、陈横、笮融、薛礼等。被孙策“三千兵马过江东”时,平定。太史慈投降。笮融随刘繇投刘表而去,其余皆战死。
  20.王朗
  王朗字景兴。才华横溢、知识渊博。任会稽太守。是割据江东的势力之一。被孙策平定。王朗归曹。成为助曹篡逆的重臣。蜀汉出祁山时,被诸葛亮骂死于两军阵前。
  21.严白虎
  自称东吴德王,是割据江东的势力之一。被孙策平定。董袭斩首而亡。
  22.何进
  何进字遂高。屠户出身。东汉大将军。桓帝死,他强立其妹何后之子刘辩为帝,并鸩杀董后。他诏董卓进京,是东汉乱世的始作俑者。他诛杀“十常侍”未遂,反被“十常侍”所杀。
  23.张宝
  张角的二弟,黄巾起义首领之一。称“地公将军”。会使法术,能呼风唤雨,飞砂走石。朱儁兵围阳城,被叛徒严政斩杀而亡。
  24.张梁
  张角的三弟,黄巾起义首领之一。称“人公将军”。会使法术。张角死后,张梁统其众。被皇甫嵩连胜七阵,斩于曲阳。
  25.吕布
  吕布字奉先。五原郡九原人。温侯。三国第一武将。他坐下赤兔马,手持方天画戟,是英武过人、力拔群山、气盖天下、数将莫敌的一代战神。他虎牢战“三英”、濮阳敌“六将”、辕门射戟,有“人中龙凤”之称,是“三国无双”的英雄。但他反复无常,被李肃说降,弑义父,投董卓认贼作父,又中“连环计”,弑董卓,被“四逆”所逼辗转逃至濮阳。濮阳陷落,他又占徐州。最终下邳兵败,被曹操缢死在白门楼。
  26.华雄
  关西人。身长九尺,虎体狼腰,豹头猿臂。他主动请缨为董卓把守汜水关,留下了“割鸡焉用牛刀”的名言。他大败孙坚,又力斩数将,但被关羽温酒之间斩于马下。
  27.李儒
  董卓的女婿。助纣为虐的军师。与李肃合称“二李”。他素有“孽谋”,为废帝迁都,出谋划策。他力谏董卓将貂蝉赐吕布,董卓不纳,李儒从此闭门不出。董卓身死,李儒被王允斩于市曹。
  28.李肃
  原是“二李”之一。帮董卓说降吕布的虎贲中郎将。因未升其官,心中怀恨,联合王允,巧施“连环计”诱出董卓,借吕布之手杀之。他征战“四逆”,反被折了锐气,被吕布盛怒之下斩杀。
  29.蔡邕
  蔡邕字伯喈。蔡文姬的父亲。有“旷世奇才”之称的史官。原是被董卓所逼,为其效力的一代名流。因“一月三迁其官”,他深受感动。董卓死时,他亲自路祭,王允大怒,将他斩于市曹。
  30.陈宫
  陈宫字公台。原是中牟县令,后因“捉放曹”事件,弃官而逃。曹操杀死吕伯奢,并言“宁教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使陈宫背离曹操,改投吕布。成为吕布帐下的首席谋士。吕布不纳其谏,导致兵败。将他缚于曹操,誓死不降,最终被斩。
  31.貂蝉
  中国古代四大美人之一。吕布妾。王允义女。并州郡九原人。本姓任。因执掌貂蝉冠,更名“貂蝉”。年方二八、色伎俱佳、身材窈窕、人品风流、明眸皓齿、粉面朱唇、花容月貌、玉骨冰肌、有“闭月”之姿。宛如天上神仙般千娇百媚。王允利用貂蝉巧施“连环计”,离间吕布刺死董卓。吕布兵败身死,貂蝉的下落也就成了千古之谜。
  32.严如意
  吕布的妻子。姿色略逊貂蝉的一代娇娘。她善舞技,能饮酒。人称“醉舞的仙子”。原是丁原府中的陪酒侍女,与吕布青梅竹马结发为妻,常怀“妇人之见”,使吕布留下了“恋妻不纳陈宫谏”的恶名。
  33.吕菁
  吕布的独生女儿。严氏所生的掌上明珠。她从小被娇生惯养,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盼望自己幸福的婚姻生活。
  34.李傕
  董卓的大将,“四逆”之一。董卓死后,欲卸甲归田,贾诩献“乱武”之策,使李傕、郭汜、张济、樊稠联合兴兵发动了“李傕之乱”。四将合围,大败吕布,兵临长安城下,他们逼死王允,挟持天子。由李、郭独霸朝政,他们肆虐百姓,禁锢天子,横行无忌,无人敢言。后来李、郭反目,二人交兵数月,争夺天子、挟持大臣、烧杀抢掠、民不聊生。最终,二人和解,兵合一处,欲害天子,却被曹操打败,挟走天子。二人落草,均不得善终。
  35.郭汜
  董卓的大将,“四逆”之一。董卓死后,欲卸甲归田,贾诩献“乱武”之策,使李傕、郭汜、张济、樊稠联合兴兵发动了“李傕之乱”。四将合围,大败吕布,兵临长安城下,他们逼死王允,挟持天子。由李、郭独霸朝政,他们肆虐百姓,禁锢天子,横行无忌,无人敢言。后来李、郭反目,二人交兵数月,争夺天子、挟持大臣、烧杀抢掠、民不聊生。最终,二人和解,兵合一处,欲害天子,却被曹操打败,挟走天子。二人落草,均不得善终。
  36.张济
  董卓的大将,“四逆”之一。董卓死后,欲卸甲归田,贾诩献“乱武”之策,使李傕、郭汜、张济、樊稠联合兴兵发动了“李傕之乱”。四将合围,大败吕布,兵临长安城下,他们逼死王允,挟持天子。“马腾勤王”,樊稠被斩,张济统其众,回弘农。又因李、郭交兵,张济兵据长安。在攻南阳,身中流矢而亡。
  37.樊稠
  董卓的大将,“四逆”之一。董卓死后,欲卸甲归田,贾诩献“乱武”之策,使李傕、郭汜、张济、樊稠联合兴兵发动了“李傕之乱”。四将合围,大败吕布,兵临长安城下,他们逼死王允,挟持天子。“马腾勤王”,樊稠因义释韩遂被斩。
  38.田丰
  田丰字元皓。袁绍手下“六谋士”之一,有“先知”之称。是正派忠直的一代贤臣。他刚而犯上,直言“官渡必败”,被袁绍囚于狱中。绍果兵败,田丰知死,不久被杀。
  39.沮授
  袁绍手下“六谋士”之一,被曹操称为“天下无忧”的谋士。他忠于袁绍,直谏不讳,被囚军中。曹军至,沮授被俘,他营中盗马,欲归袁绍,被曹操下令射杀。
  40.审配
  审配字正南。袁绍手下“六谋士”之一。专而无谋,构陷许攸,导致袁绍兵败。之后,死守冀州,曹操俘,他誓死不降, “面北而死”。
  41.逢纪
  逢纪字元图。袁绍手下“六谋士”之一。果而无用,谮媚乱上,导致田丰被杀。绍死“袁氏内变”,逢纪被袁谭所杀。
  42.郭图
  袁绍手下“六谋士”之一。他智而争权,尽谮乱国,致使“张郃反水”。绍死“袁氏内变”,图随袁谭战,后被乐进射下城壕而亡。
  43.许攸
  许攸字子远。曹操旧交。袁绍手下“六谋士”之一。贪而不智,因审配构陷降曹,献“火烧乌巢”之计,使曹操大胜。因言语无状,被许褚斩首。
  44.颜良
  袁绍手下上将。与文丑合称“虎狼兄弟”。有“匹夫之勇”。官渡之战时,他先斩魏续、宋宪,又败徐晃。最终,被关羽一刀斩于马下。
  45.文丑
  袁绍手下上将。与颜良合称“虎狼兄弟”。亦有“匹夫之勇”。他连战张辽、徐晃,逃至黄河岸边,被关羽一刀斩于马下。
  46.袁芳
  取自三国外传中的人物。袁绍的女儿。乱世的千金。她温婉可人,以天下太平为最高理想。袁氏覆灭,袁芳失踪。
  47.袁杏
  取自三国外传中的人物。袁术的女儿。深明大义,坚决反对袁术称帝。因此,营中盗符,与雷薄、陈兰一同落草为寇,背主而逃。
  48.纪灵
  袁术手下大将,山东人。曾与关羽连战三十合,不分胜负。因“辕门射戟”,他与刘备罢兵议和。袁术势衰“携玺寻兄”,被刘备阻击,纪灵死战而亡。
  49.蒯良
  延平人。刘表辅国之一,蒯越的哥哥,天下名士。曾用奇计杀死孙坚。
  50.蒯越
  延平人。刘表辅国之一,蒯良的弟弟,天下名士。被曹操誉为“吾不喜得荆州,喜得异度也。”
  51.公孙婷
  公孙瓒的女儿。丽容娇姿、温柔恬阔、受人怜爱。兵败时,瓒恐女儿受辱,亲手杀之。
  52.张松
  张松字永年,刘璋的谋士。有过目不忘、一目十行之能。他受辱于曹营,故献图刘备。为刘备攻取西川,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机事不密,被其兄告密而亡。
  53.张任
  刘璋手下大将。智勇双全。他设伏落凤坡使庞统身死。诸葛亮定计将他活捉,他誓死不降,最终被斩。
  54.杨松
  张鲁手下的谋士。他贪得无厌,受曹操贿赂,卖主求荣,导致汉中沦丧。
  55.诸葛均
  诸葛亮的弟弟。躬耕南阳,有才华,又有智慧,是宁静致远的大隐者。
  56.司马徽
  司马徽字德操,道号“水镜先生”,是诸葛亮、庞统、徐庶等天下名士的导师。他峨冠博带,道貌非常,隐居荆州、育人无数、有“桃李遍天下”之称,又有出神之智,入鬼之谋,是名遍九州的天下贤师。
  57.刘协
  汉献帝。先后被董卓、李郭叛党、曹操、曹丕四个势力所挟持的傀儡,他虽有抱负,却不能施展。最终被逼“禅位”。成为了汉朝的亡国之君。
  58.华佗
  华佗字元化。沛国谯郡人。是妙手回春、药到病除、起死回生的当世神医。他童颜鹤发,飘然有出世之姿。他治疗周泰十二处枪伤,一月而愈;又为关羽“刮骨疗毒”,欲为曹操“开颅治风”,因此被斩。
  59.于吉
  妖道。因得《太平青领道》,能代天宣化,普救万人,有蛊惑人心之能。他鼓动江东百姓,最终被孙策所斩。
  60.左慈
  左慈字元放。道号“乌角先生”。是勇人、道人、神人、菩萨、罗汉、佛一般的人物。因得天书《遁甲》,能腾云跨风、飞升太虚、穿山透石、藏形变身,无所不能。他掷杯戏曹操,百斩而不死。又能预知诸葛亮生死,“义动凤仇”。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般的一代神话。

  【全部完】
  这是按《三国演义》写的。
  (给分给漫谜百炼!因为我们是一个人!)
  (漫谜孤城是在字数不够的时候,跑“龙套的”。谢谢楼主,把分给漫谜百炼。一定要!)
  (2万字,求奖励!谢谢!!)

三国演义主要人物简介,

1、曹操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1]),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曹操曾担任东汉丞相,后加封魏王,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去世后谥号为武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2、司马懿

司马懿(179年—251年9月7日 ),字仲达,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今河南省焦作市温县)人。三国时期魏国政治家、军事谋略家,魏国权臣,西晋王朝的奠基人。

3、刘备

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即汉昭烈帝(221年—223年在位),又称先主,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后,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

4、诸葛亮

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时值曹操一统北方,孙权虎踞江东,刘表和刘璋控制荆、益二州,但无所作为。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依附荆州牧刘表的刘备三顾茅庐向诸葛亮求教,诸葛亮提出著名的隆中对策。

5、孙权

孙权(182年-252年5月21日),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阳区)人。三国时代孙吴的建立者(229年-252年在位)。

孙权的父亲孙坚和兄长孙策,在东汉末年群雄割据中打下了江东基业。建安五年(200年),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之掌事,成为一方诸侯。建安十三年(208年),与刘备建立孙刘联盟,并于赤壁之战中击败曹操,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孙权派吕蒙成功袭取刘备的荆州,使领土面积大大增加。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7203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