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知道曹操为何偏爱关羽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无论是演义还是正史,曹操都十分偏爱关羽,那么曹操为什么会偏爱关羽呢?按演义说法,关羽是因为三英战吕布、温酒斩华雄而闻名天下,受到曹操偏爱也就很正常了。但是,历史上关羽唯一的斩将记录是发生在跟随曹操时期,所以这个理由并不成立,那么历史上曹操为什么偏爱关羽呢?
曹操认为刘备是英雄,得到关羽相当于割断刘备臂膀,就算关羽不愿意为自己效力,有关羽在刘备也不敢轻举妄动。
曹操看人很准,十分欣赏关羽的能力
曹操看人的眼光并不比刘备差,青梅煮酒论英雄之时,一针见血的指出刘备才算是英雄。最后事情的发展也的确如曹操早年预料的那样,最终能够与他争夺天下的其中就有刘备。曹操既然能够看出刘备是英雄,那么自然一眼就能看出关羽的能力。后来,关羽从万军之中取袁绍大将颜良的首级,创下三国历史上唯一一次万军之中斩杀敌方名将记录,解除了袁绍对白马的围困,关羽刚刚跟随曹操,便立下大功,果然没有让曹操失望,立下官渡首功,自然被曹操越发偏爱。
曹操用人主张“唯才是举”,即不管对方人品好坏、出身优劣、有无犯罪记录、是不是降将,只要有才能,曹操都会重用他。郭嘉为人好酒色,私生活极其不检点,还涉嫌贪污,但是郭嘉深有谋略,曹操几乎对他言听计从,与他“行则同车,寝则同席”。五子良将中的张辽和张郃分别是是曹操从吕布和袁绍手下招降来的,张辽原本是吕布手下大将,曾与高顺携手于濮阳大破曹操,但是曹操生擒吕布以后,依然不计前嫌重用了他。张郃原为袁绍手下大将,官渡之战中识破了曹操奇袭乌巢的计划,幸好袁绍没有听从,不然官渡之战最终胜利者就是袁绍了。不计前嫌重用张辽与张郃,都体现了曹操的爱才之心,对于能力与忠义比二人更强的关羽,曹操怎能不偏爱呢?
豫让曰:“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史记·刺客列传》
《史记》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赵、韩、魏联手打败智氏,智伯兵败身死,他的手下豫让为了给智伯报仇,刺杀赵襄子,虽然豫让多次刺杀失败,赵襄子有感于豫让的忠义,一直不忍心杀他。最后一次,赵襄子忍不住质问豫让:“你曾经侍奉范氏、中行氏,可是他们被智氏消灭了,你不但没有为他们报仇,而且做了智伯的家臣,怎么智伯死了,你偏偏要那么执著的想为他报仇呢?”豫让回答说:“我跟随范氏、中行氏的时侯,他们是把我当普通人对待我的,那我也以普通人的态度对待他们,至于智伯,是把我当国士看待,那我也以国士的态度报答他。”
曹操深知关羽对刘备的忠义,但他认为,只要他对关羽比刘备对关羽更好,关羽一定会回报以更大的忠义,可是他没想到,关羽与刘备的关系早已经不是简单的君臣关系,他们是“义为君臣,恩犹父子”,在关羽心中,刘备已经是他的“智伯”。因此,曹操再怎么偏爱他,都动摇不了他跟随刘备的决心。但是赵襄子虽然最终没能让豫让为之所用,却留下了重视贤能的好名声;曹操虽然最终没能让关羽为之所用,但是却向天下人展示了他礼贤下士的一面,最后放关羽离开,又向天下人展示了他胸怀宽广的一面。
曹操偏爱关羽,实际上已经起到了“千金买骨”的作用,重用关羽以使天下归心,才是曹操偏爱关羽的根本原因。
首先是在诸侯联合讨伐董卓时~曹操为关羽倒酒,关羽温酒斩华雄~曹操从此之后就很喜欢关羽,其次关羽在迫不得已降操时,曹操对他封侯赐爵,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上马一提金,下马一提银:如此恩礼,毕竟留之不住,听其斩关杀将而去,没有对关羽进行追击,还把赤兔马送给了关羽。所以关羽欠曹操人情
三国时的曹操,堪称是最有识人之明的雄主。刘备那么能装,都被他一语点破:天下英雄,唯使君于操耳!至于对司马懿,更是看到了骨头里,告诫曹丕:千万小心司马懿,他就不是一个臣子的模样,必会算计咱曹家天下。
也正是由于曹操能识人,才成全了他会用人,能用人和敢用人,最终一统北方,差一点又一统了天下。那么曹操的识人术,到底高明在何处?其实在笔者看来,曹操的识人秘诀,全在“正奇居一,义勇双全”这八个字中。
一、正奇居一
兵法云:以正合,以奇胜。曹操这位兵法大家,却把这条也运用到了识人术之上。“正”这个字上,代表人物是荀彧,曹操成功最大的助力,就是来自荀彧。因为荀彧代表着曹操集团的正面形象。而“奇”这个字上,却体现在曹操对贾诩的态度上,也是本文主要阐述的。
贾诩号称三国毒士,从后世给他的这个绰号来言,就能看出贾诩的特长,最擅长“出奇制胜”。比如宛城之战时,贾诩给张绣献出一条计谋,就杀掉了曹操的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和大将典韦,连曹操和曹丕都差点被干掉。
按理说这么大的仇恨,就是心胸在宽广的雄主,也不绝难一笑泯恩仇。可哪料曹操不但原谅了贾诩,还拉着他的手这样说:能让我曹操信誉扬名天下者,正是你贾文和!从此曹操对贾诩异常倚重,以至于立世子这等大事,曹操都需要贾诩一锤定音,最终选定了曹丕。
因贾诩说了这样一句:老大,这事可别问我。因为如今我在想袁绍和刘表,到底是怎么败亡的。这句话依然延续着,贾诩出奇制胜的套路。
故而,这就是曹操识人秘诀的第一个特点,主要用于对文臣和智谋之士的选取上,想被曹操赏识,正和奇,就必须要占其一。但总体上曹操更偏爱奇才。毕竟三国是个乱世,奇才更容易发挥作用。
这点上,司马懿是沾光了,因为严格意义上来言,司马懿也属于奇才范畴。且年岁又小,是后辈新秀,所以曹操才没有杀他。至于杨修实则既不是奇才,也非正才,更偏重狂士。可狂士,恰好是曹操所不喜欢的一类。只因,狂士从来都是盛世或平世的点缀,但在乱世中的作用却不如,正才和奇才,有些华而不实。
二、义勇双全
由于曹操具有诗人气质,和三国乱世的大环境导致,他对“忠”字,看得并不重,反而对义勇之士异常偏爱。这点主要体现在了他对武将的选取之上。
比如,曹操夸关羽:天下义士!夸典韦:古之恶来。(恶来,是商纣王手下的第一猛将,极其悍勇。)
所以曹操为啥那么偏爱关羽?只因关羽义勇双全——对刘备不离不弃,堪称是情深义重,这让曹操即感动,又泛酸。单骑斩颜良,是关羽勇猛的体现,让曹操爱不释手。
还比如曹操的五子良将,也都是义勇双全者,哪怕于禁。那么这两条,只占一条行不行?还真不行!曹操这辈子最恨的有三个人,一个是刘备,一个是马超,还有一个就是吕布。
这三人都有一个通病,就是:不义。刘备情有可原,毕竟他志向决定了必须对曹操不义,却对别人很讲大义。而吕布和马超,则是对谁都不义,哪怕家人和恩人!所以,这才是曹操为何要杀掉吕布的深层原因。
当曹操丢下身边的郭嘉等亲信,反而询问刘备时,吕布的悲剧其实就注定了。因为曹操招降张辽时,没有问任何人。招降关羽,也没有问任何人,独独吕布却问刘备,足见这是给刘备的一个套。
倘若刘备敢说:留下吕布。曹操必会跟进:你忘了吕布如何抢夺你徐州了吗?莫非也想让我养虎为患?此刻的刘备寄人篱下,追求的是自保,若如此被曹操追问,必会言多有失,搞不好连他自己都跑不了。
不过,需要强调的是,曹操对武将的义勇双全,更偏重于义。所谓,大义有担当!故而,准确的描述是,必须要有担当!此刻再用担当两字来看吕布,显然吕布之死是必然,关羽被曹操那么喜爱,也是必然。
曹操和关羽的关系,在《三国演义》中是精彩的几个片段。从温酒斩华雄的初次相见,到后来的徐州围剿吕布,到后来的许田围猎、三约降曹、赠马送袍、白马解围、封金挂印、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到华容道捉放曹,以至于后来孙权将关羽的头颅送给曹操,曹操给予安葬。
这些都是三国演义中的情节,目的是反映关羽的武功高强和忠义气节。也反映了曹操对关羽的厚爱。
曹操为什么偏爱关羽,是因为爱才。
关羽给曹操的第一印象很好,曹操对关羽也有知遇之恩。
三国演义中,温酒斩华雄的时候。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时,遭遇华雄。俞涉、潘凤先后出马被华雄所杀。整个大军都无人发声,噤若寒蝉。这时候,关羽请求出战。但是由于地位太低,仅仅是公孙瓒手下的刘玄德的马弓手。袁绍曰:"使一弓手出战,必被华雄所笑。",是曹操竭力推荐,为关羽争取了出战的机会。关羽果然没有辜负曹操,斩杀了华雄,赢得了名望。
这是曹操和关羽的第一次交集。关羽给曹操的印象是:仪表不凡、武艺超群、低调不张扬。此时的关羽对曹操是感恩的,是曹操的推荐,才有了他展示的平台。
曹操是爱才的,曹操用人主张“唯才是举”,即不管对方人品好坏、出身优劣、有无犯罪记录、是不是降将,只要有才能,曹操都会重用他。郭嘉嗜酒贪色,私生活极其不检点,还涉嫌贪污,曹操都与他“行则同车,寝则同席”。张辽、张郃都是降将,都受到重用。
曹操对关羽的偏爱,是有“千金买骨”的示范作用的。作为一个降将,没有被杀,反而是赠马送袍,封侯,大度放行。这一系列的动作,是给天下有才之人一个告示:只要你有才能,都是会得到很好的待遇的。即使是降将,也是这样的。
曹操的这个广告做得非常好,对曹操的爱才做了实际实例的宣传,维护了“爱才”的品牌,也产生了很好的品牌效应。贾诩、张绣、刘琮、蔡瑁、张允等,都是顺顺当当地投降了的。包括后来在汉中投降的西凉大将庞德,最后抬棺出征,以死效劳。
曹操为什么偏爱关羽,是两点:曹操真的爱才,关羽也真的有能力。
曹操偏爱关羽,关羽给了曹操一个最大的回报:破坏孙刘联盟。这个大礼包是非常大的,是魏国一统天下的基础。关羽的这个大礼包,直接导致了蜀国走上下坡路,再恢复不了元气。尽关羽无意间送出的,却是帮了曹操一个天大的忙。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7153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