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知道:曹操为何不能统一天下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历史上汉朝和唐朝是封建社会的两个高峰,西汉王朝的开创造是好谋善听的刘邦,大唐王朝的开拓者是夹在虎子之间的李渊。刘邦出身农家,不事生产,在这三人中唯有刘邦出身最低。汉高祖刘邦出身贫寒,在四十多岁时才是个亭涨,然而,从秦二世胡亥元年(公元前209年)到刘邦称帝,他只用了7年时间。唐高祖李渊相比之下出身要好很多,他是关陇贵族。隋末,李渊于大业十年(公元617年)在晋阳起兵,最终在武德七年(公元624年)基本扫清各路势力,终于一统天下,也只耗费了7年时间。
刘邦和李渊虽说历经跌宕起伏的征战杀伐,但都用了不到七年的时间就统一了全国,为何曹操穷尽一生,只落得个三分天下?论谋略、志向、甚至说野心,曹操丝毫不落下风,这到底是为什么?
历史往往以成败论英雄,在中国历史上有作为、建大功的帝王实在是太多,如果要给他们分高下,实在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我们既不能说曹操要比刘邦、李渊等帝王做得差,他们都是历史上拥有盛名的人物。
想要建功立业除了需要过硬的实力外,机遇其实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老话说得好,乱世出英雄,在治世年间纵然你再出色,也很难展现自己,这也说的是机遇。机遇是一个人成就大业必不可少的因素。东汉末年,群雄并起,能人志士不只有曹操一人,起初的董卓、袁绍等人,后来起家的刘备、孙权都是曹操要面对的敌人,并且在这一时期,涌现出了无数能臣,谋士如郭嘉、贾诩、荀彧、诸葛亮、徐庶、周瑜、庞统等,武将如关羽、张飞、赵云、马超、吕布、夏侯家族、许褚、徐晃等,这让统一之路更加艰难。
曹、孙、刘三家能够分天下都有各自的实力,三者之间保持着一种微妙的关系,短时间内谁都“吃”不掉谁。然而,上天其实给过曹操统一天下的机会,在关键的赤壁之战中,如果曹操省胜,则有统一的机会,可是曹操大败,三国鼎立之势也因此形成,曹操在短时间内也无力南下,统一天下的脚步变得迟滞而无力。
历史给了刘邦和李渊创造了非常好的机遇,刘邦在起事初期就有萧何、樊哙、周勃这样的能臣武将,后来又得张良相助,他所拥有的“创业”团队在当时堪称豪华,这也是他能够在楚汉争霸中取得胜利的重要因素。
李渊乃是贵族出身,“创业”初期便手握兵权,在乱世年间什么都是虚的,唯有兵权才是实的,并且李渊的儿子个个都能征善战,父子齐心打天下,加上当时关中地区一片空虚,李渊几乎是很轻松就夺得了政权,天下局势便倾向于李家。
从三人所面对的敌人来看,刘邦的主要对手的项羽,曹操面对的是同样厉害的孙权和刘备,李渊的对手如窦建德、薛举、刘武周、王世充之类,他们不过是割据群雄,并不难对付。笔者认为,项羽虽勇猛,但与三国局势相比,项羽要更好对付,曹操没能统一全国并不是他能力不行,而是对手实在是太强大。
总的来说,当时的机遇和环境决定了曹操仅能三分天下,而不是一统天下,对手的强大让曹操无能为力,只能空留遗憾。
曹操为什么不能统一天下,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曹操并不是没有能力统一全国,而是生不逢时,当时的大环境不好。三国鼎立的局面他在短时间内无法撼动,最终在各国走向衰落时,司马家族将其平定,建立统一王朝晋。
公元前209年,刘邦于沛县响应起义,最终于公元202年君临天下,建立统一的大汉王朝,他从起义到建立王朝仅仅用了不到7年时间。唐朝开国皇帝李渊于公元617年在太原起兵反隋,次年便消灭隋朝建立唐,随后扫除群雄,一统天下,前后也花了不到5年时间。反观曹操,耗费一生时间仅打下北方半壁江山,最终也只是三分天下,难道曹操不如刘邦、李渊?并不是这样,这还需从他们身处的背景来看。
论军事才能、治国能力,曹操并不比中国历史上的皇帝们差,他最终没能一统天下,只能说生不逢时,三国之人才,放在任何一个朝代都可能是一统天下的强国,曹操、孙权和刘备三人都是历史罕见的雄主,下面我们来看看为什么曹操耗费一生都没能实现统一,他与刘邦、李渊差在哪。
战略环境太过于恶劣
汉高祖刘邦和唐高祖李渊都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是坐收渔翁之利的人,很大程度上他们继承了前人或者前朝的基业。刘邦起兵造反时,秦朝的基业早已经被撼动,农民起义、六国死灰复燃等都让秦朝头痛不已,而实力相对较弱的刘邦根本没有被其他人所重视,他在项羽和秦军激战时,趁机占领咸阳,并在此后不断壮大。项羽早已经把路给铺好,帮助刘邦消灭了很多敌人,这好比一个拳击手,不必与所有人对决才证明自己是第一,只要与第一名对决,胜出便可称为第一。
刘邦在彭城一战就足以说明他的实力,背后搞偷袭,还被打的惨败,最后靠着计谋才得以胜出,刘邦虽然赢的不光彩,但成王败寇,只要胜出便是精彩的历史。
李渊的情况要比刘邦更好,他蓄势待发,等待各地的起义,最终一招制敌,接受隋朝的基业,扫除群雄建立大唐王朝。他们两人好比黄雀,等待螳螂捕蝉,最终把全部成果收入囊中,从大环境来说,刘邦和李渊的运气还是非常不错的。
反观曹操的境地,东汉王朝分崩离析,从董卓进京开始,他就不是一个有实力的人,在当时的地方军阀非常多,曹操基本上还没能建立起自己的地盘,后来刚建立起基业,发现敌人实在是太多,他要一个一个将对手消灭,比如袁绍、袁术、吕布、马腾、陶谦等,在统一北方的战争中,曹操花费了太多心血。
官渡之战后,曹操基本上拿下北方大部分地区,如果南下成功,便有同一全国的机会,可是他最终在赤壁之战栽了跟头,北方军根本不善于水战,在战略上曹操也有太多失误,此战后,曹操基本上没有机会统一全国,三国鼎立之势也就此建立。
曹操算是完全自己打天下的人,在群雄并起的年代,能够统一北方其实已经非常强了,怎奈遇到了人生劲敌,刘备和孙权,还有诸葛亮、周瑜等人的辅佐,实在是难以统一。曹操早已有一统天下的志向,但是时代不允许,敌人太过于强大。
人心向背,篡汉引起不满
秦朝末年,百姓不满秦始皇暴政,纷纷起义造反,刘邦起义是师出有名,举着义旗造反,得民心。李渊起兵时,天下百姓也是痛恨隋朝的暴政,滥用民力,频发战争,百姓苦隋久矣,建立唐朝之后也是名正言顺。他们建立的王朝都得到了百姓的支持,就算不支持,也没有反对,相比之下,曹操算是非常惨。
白马之盟中,已经清楚说明:“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若无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诛之。”大汉王朝历经上百年,刘姓皇帝已经是深入人心,曹操作为异姓人,胆敢侵占刘氏王朝,必定会被天下群雄举兵击之。曹操一辈子都不称帝,不是他不想,而是考虑到太多因素,在挟天子以令诸侯时,就以说明他还是对汉室有所忌惮,正统王朝的地位实在是无法撼动,利用汉帝起兵攻打其他军阀师出有名,如果灭汉自立,很可能曹操就会成为所有人的敌人,连曹操的心腹谋士荀彧都一心向汉,最后还被曹操谋害。
东汉末年,就算汉王朝已经濒临崩塌,但人心还是向汉的,所以刘备才能建立蜀汉而不被民众反对,刘氏而称帝是能够被人们所接受的,曹操即使没有篡汉自立,仍然被后人说成是汉贼,这足以说明汉王朝的根基有多深厚,曹操所面临的境地有多么尴尬。
对手强劲,孙刘两家实力过于强大
刘邦在统一的过程中,他的最大敌人便是结拜兄弟项羽,而项羽是将才,但不是帅才,可能他会是一个杰出将领,但他永远不会是一个好皇帝,在谋略上,他远比不过刘邦,最终被刘邦通过战略战术打败。李渊在统一的过程中也没有太大的阻力,他主要的敌人便是窦建德和王世充,窦建德的性格与项羽比较相似,崇尚豪侠,讲义气,这样的人在古代是难以成为帝王的,他们最高也就只能割据一方,最终他被李世民所打败,被处死。王世充算是一个小人,难以得民心之人,最终也被打败。
反观曹操的对手,刘备善于笼络人心,他深受百姓爱戴,在逃跑时仍要带着百姓一起出走,这样的人最难缠,一个仁君即使被打败,你也很难占领他曾统治过的城市,刘备深得民心,并且有文臣武将相助,如诸葛亮、法正、关羽、张飞、赵云、马超等人,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孙权雄踞江东,依靠天险,水军实力强大,江东上下团结,曹操同样无可奈何。刘备和孙权虽然也难统一全国,但他们雄踞一方也没有人能够拿他们怎么样。曹操能够统一北方已经非常不容易,在乱世中遇到刘备、孙坚和孙权这类人,换作是刘邦、李渊也不可能统一全国,曹操时运不好,遇到了这样的对手。
刘邦与李渊用不到七年的时间便统一全国, 为何曹操穷尽一生仅三分天下呢?其实这个问题并不复杂,总起来一句话,他们所处得时代不同,所以就不能同日而语。
秦朝结束了战国的纷争,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王朝——秦朝。但是秦朝下车伊始就是对人民异常严苛,不人道的法律规定再加上频繁的徭役和繁重的赋税,让老百姓无法正常生活。
战国时代人民就已经是水深火热了,好不容易盼来了国家一统,但怎知还是不能安居乐业。况且到了秦朝,已经不仅仅是底层人民不满了,六国的遗老遗少们丧失了曾经的贵族特权,因而更加不满。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最终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率先在大泽乡揭竿而起。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真正的农民起义。只可惜没多久就被秦朝平息了,但是倒下了陈胜、吴广,还有项羽、刘邦等各路反秦力量,最终秦朝还是灭亡了。
秦朝灭亡后,到了后来反秦力量就分成了楚汉两拨。四年打来打去,项羽可以说是将一手好牌打的稀碎,最终刘邦胜出建立西汉。刘邦之所以能用不到七年时间统一全国,这跟他的个人性格是密不可分的。刘邦这个人虽然自身的能力并不是很强,但是他能够驾驭有本事的人,内政以萧何、军事以韩信、谋划以张良。
所以说知人善任很重要,项羽就是吃了这方面的亏,纵然有千夫不当之勇还会打仗又如何。作为老板的老板,不可能所有的事儿都亲力亲为。这是刘邦建立西汉,再来看看李渊建唐。
唐朝和汉朝在建立的时候其实很类似,隋朝结束了两晋南北朝以来的大分裂局面,但是到了隋炀帝接班后也是没能让人民安居乐业。隋炀帝本人暴不暴的暂且不论,就他在位时的那几个浩瀚的大工程就足以让当时的人民吃不消了,再加上几次远征,对当时的社会和经济破坏性很大。
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就在于隋炀帝操之过急,可能他太想快速地建立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帝业了,结果一口没吃出胖子倒把自己吃死了。
李渊建唐,说实话要比刘邦容易些。毕竟他的爷爷和父亲两代人为他积累了不少东西,在财富这方面他是远胜于早期的刘邦的。李渊建唐的基础就是隋朝失去了民心,上层建筑又不断地分裂。最终给了李渊一个大好时机,让他在隋末的群雄中脱颖而出。
而曹操和刘邦、李渊比起来,就没有那么光明正大了。第一,汉朝到了汉献帝时,虽然也算是气数已尽,但是汉朝的影响力依然在,两汉四百多年的积淀不可能跟秦朝和隋朝那样,一触即溃。况且东汉末年只是皇权被宦官、权臣等这些因素制约,所以才最终导致了东汉的羸弱。
当时底层百姓并不是十分痛恨东汉,再者还有孙权和刘备两股势力。曹操本来是想各个击破将他们消灭的,只可惜赤壁一战伤亡惨重,后来又去图关中又是个失败。没办法,只能怪曹操运气不佳。他身处的时代,还不太适合改朝换代。
曹操死后曹丕篡位也是名不正言不顺的,多多少少有些趁火打劫的意思,只是因为曹氏手中有兵马,其他人不得不顺从罢了。所以说,曹操穷尽一生能够三分天下已经是实属不易了。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历史可以类比,但是不能分高低贵贱。李渊不懂刘邦的难,刘邦更不知道曹孟德的野心。他也想一统天下,只是碰上了孙刘两个强敌,也只能耗尽一生三分天下了。
曹操被厄运和坏环境打败了!
李渊于公元617年建军,618年成为长安皇帝,624年定居。全国统一只用了七年时间。
刘邦于公元前209年建军,公元前202年正式称帝,只用了7年时间。
曹操呢?
曹操于公元189年在陈流建军。直到公元220年去世,曹操只杀了北方的半壁江山。
就能力而言,曹操并不比历代开国君主差。曹操一生未能统一天下的原因真是运气不好。虽然曹操的格局可能与刘邦、李世民、朱元璋不同,但这并不是曹操不能统一的根本原因。
曹操运气不好,有什么区别?
战略环境差
建立了中国最强大的汉唐王朝的刘邦和李渊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都是采摘水果的人。
什么是水果采摘?也就是说,我们前面的人几乎都玩过了,最后一圈只剩下几个人了。两人赶紧杀了最后一圈这几个,直接吃了鸡肉。
刘邦出兵后,陈胜武光起义动摇了秦朝的根基。在起义过程中,刘邦从来不是秦朝的目标。秦军忙于与六国的老贵族作战,忽略了一个泥腿刘邦。
秦始皇终于出现在大汉大军中。他能战斗而且很凶猛。结果,他被比他凶猛的项羽杀死了。在项羽与秦军激战的这一关头,刘邦偷偷绕过主战场,占领咸阳,摧毁了秦朝。
刘邦被分封后,连项羽都不理他。山东有很多贵族反对项羽。在刘邦出关之前,项羽已经和山东诸侯结为一体,否则他不会给刘邦一个在背后捅彭城的机会(刘邦没有赢)。
李渊的情况与刘邦相似。隋杨帝死后,全国各地都有起义军,前线有杨玄干,后有瓦冈军。隋朝的政府军几乎被起义军消耗殆尽。
当举国上下都成了一锅粥时,李媛带着一个冰冷的儿子,迅速出发入关。他很快占领了长安,得到了关龙集团的大力支持。在占领Guanzhong稳定的基础之后,唐朝耐心地等待王子们互相斗争。战斗快结束时,唐军东进,杀了王世充、窦建德,天下基本安定下来。
因此,刘邦和李渊属于最后一个圈子里上来的人。他们先是耐心地积累力量,最后杀死了剩下的几个对手。
但曹操不同。曹操的处境很不好。
曹操是东汉乱世中的第一个军阀。如果说刘邦和李渊在最后一圈,曹操就是第一批跳伞运动员。他想一个接一个,一个对手一个接一个地战斗,然后消灭另一个。袁绍、袁舒、陶谦、吕布、马腾、马超、张路、刘备、孙权等在统一北方的过程中,曹操的对手太多了。他用了大半辈子的时间来切断北方英雄的联系。
赤壁战役是曹操统一世界的唯一机会。赤壁战败后,曹操年事已高,没有统一世界的精力和机会。他的一生,只能为他儿子打下基础,谁让他的对手那么多?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7146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