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萧何极力追求韩信为什么最后要诱杀他?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
韩信能为刘邦效力,成为初汉三杰是拜萧何所赐。但韩信最后被杀,也是萧何出谋划策,才得以诱杀成功。感觉韩信的一生都是被萧何所掌控,为什么萧何早年力荐韩信,最后又要亲手将他除掉呢?实际上,这和萧何当时的处境变化有很大的关系,韩信的死只是时间问题,刘邦眼里一容不下他,如果萧何不这样做可能自己也会成怀疑对象。而韩信的结局早已被注定好。
“成败一知己,存亡两妇人”,是对韩信一生的高度概括。“存亡两妇人”,说的是韩信的生死与两位妇人相关。这第一位妇人,历史无名,是韩信家乡里的一个“漂母”,她眼见韩信快要饿死,就拿出东西给他吃,救他一命。“漂母”使韩信得生,而吕后使韩信得死,在长乐宫偏殿将韩信砍了头,并夷其三族。
“成败一知己”,自然说的是萧何,韩信人生最重大的两次转折都跟萧何有关。韩信在一开始只是项羽的警卫员而已,从项羽身边逃出来投奔刘邦后,萧何慧眼识珠,一眼就看出此人非凡,有将帅之才,便将韩信推荐给刘邦。但是刘邦不识货,看不出韩信的厉害之处,就随便给韩信安排了一个仓库管理员的职位。
是金子总会发光,韩信管理仓库很有一套,推出了“前进后出,推陈出新”的理念,前门进新粮后门出陈粮,让新粮和旧粮有了更科学的循环而不易霉变,这是仓储管理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如今仍很重要。但是管理仓库自然不是韩信所愿,既然看不到未来,不如一走了之。萧何听说韩信跑了,没来得及给刘邦打招呼,就连夜跑出去追,即“月下追韩信”。
等到萧何回来,刘邦问萧何为什么跑,萧何回答是去追韩信了,大力称赞韩信,说此人有大才。在萧何极力推荐下,刘邦终于拜韩信为大将。在后来的东征西讨中,韩信果然没让萧何失望: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背水为营、四面楚歌、十面埋伏……为刘邦立下赫赫战功。很显然,韩信的成功和萧何是离不开的,如果不是萧何,他根本得不到重视。
公元前202年,54岁的刘邦终于登上皇帝宝座。有功之臣都有相应的分封,但没过几年刘邦就自知年龄越大了,而很多功臣都比他年轻,关键还掌有军权,他的疑心病越来越重,因此除去了很多功臣,韩信更是在他的名单的当中。后来,吕后和萧何商量好,把韩信骗到长乐宫。韩信刚刚进宫,就被提前埋伏好的刀斧手生擒斩首,死前韩信便喊出了那句“天下已定,我固当烹”!
韩信之死,固然是刘邦想除掉他,但是韩信自己的所作所为也是死因之一。韩信此生的功业起于萧何,但他的祸根也随之而起。刘邦拜将的那天,“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韩信在汉军中资历尚浅,却被一举拜为大将,而军中众多征战沙场军功显赫的老将却被晾在了一旁,这使韩信无法不遭人忌恨,也多少为后来埋下了祸根。——祸起拜将。
韩信奉命领兵平齐,平齐之后,韩信立即派人给刘邦上书说,齐国诈伪多变,且南面临楚,若不趁此时任命代理齐王恐怕形势有变。最后他表示“愿为假王便”。而刘邦此刻正被楚军围困于荥阳,形势危急,正盼望韩信引兵来救,可韩信却趁人之危向刘邦邀功请赏。无奈之下刘邦只能忍气吞声,派张良立韩信为齐王。这个齐王相当于是向刘邦讨价还价得来的,所以刘邦一直心存芥蒂。——祸起贪功。
功勋卓著的韩信变得日益骄矜,再不是曾经能忍“胯下之辱”的大丈夫了。有一次刘邦与韩信聊到手下将领统兵打仗的才能,韩信就一一论说评点。刘邦一时高兴,顺口就问道;你看我能带多少兵马?韩信就回答说:陛下顶多能带十万。刘邦听了心里就有点不高兴了。他反问韩信;那你呢?韩信却毫不掩饰地说:臣多多而益善。虽然刘邦没有发作,但“多多益善”这个话,却让刘邦记载了心里。——祸起骄矜。
在诱杀韩信这件事上,萧何扮演了“奸人”角色,刘邦的天下一大半是韩信打下来的,这个功劳萧何不是不知道,但是在刘邦授意,吕后操刀的情况下,依然甘心扮演了“助纣为虐、请君入瓮”的角色。当时有人告发楚王韩信谋反,韩信反了吗?当然!韩信被贬淮阴侯之后,成了刘邦砧板上的鱼肉,还是生了异心。
当陈豨被任命为钜鹿郡守后向韩信辞行时,韩信便悄悄对他说:“公之所居,天下精兵处也;而公,陛下之信幸臣也。人言公之畔,陛下必不信;再至,陛下乃疑矣;三至,必怒而自将。吾为公从中起,天下可图也。”公元前197年,陈豨果然起兵造反。刘邦御驾亲征,韩信称病没有一起出征。在跟陈豨暗通消息后,韩信释放了一批囚徒,准备带他们入宫控制吕后和太子。
但是没想到,韩信的一个仆人因为被韩信责罚,将韩信的谋反计划向吕后告发,吕后则急忙叫来萧何商讨对策。于是萧何便谎称刘邦已经平定了陈豨,凯旋而回,令群臣入朝祝贺。韩信借口身体有病,不打算去。萧何便忽悠他说:“虽疾,彊入贺。”萧何毕竟有恩于韩信,因此无论如何萧何的面子得给,韩信只好答应去祝贺。
可是他没想到一入宫门,就被几个早已埋伏好的武士摁到了。当即就被压到宫中一个放编钟的房子砍了头。紧接着吕后下令,夷灭韩信三族。韩信被杀后,萧何两眼望着韩信的尸首,不禁的落泪,仰天长叹:“我萧何计杀韩信,终不负天下苍生!”韩信威胁到了朝廷,因此萧何也只能杀了他,否则天下苍生又要受苦受难。
当刘邦得知韩信已被吕后诛杀,“且喜且怜之”。只有喜与怜,却没有悲与怒,说明韩信的被杀只是时间的问题。韩信大才,放在今天,王者峡谷的韩跳跳也来去如风,何等潇洒。可惜的是,最后就这样被杀死!韩信传奇跌宕的一生,主要还是因其自身原因造成的,所谓成于己,而亡于己。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意思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是一句谚语,为民间对西汉建国功臣萧何一生的经典概括。
“成也萧何”是指韩信成为大将军是萧何推荐的,“败也萧何”是指韩信被杀是萧何出的计谋。不论是成功还是败亡都是由于同一个人。
典故:韩信经萧何举荐被刘邦任为大将军,为汉朝的建立立下很大功劳,汉朝建立后被封为楚王。晚年的刘邦最怕在自己百年之后,政权旁落他人,为了刘姓政权的长治久安,必须铲除隐患。他认为在诸位将领中,功劳最大、才能最强、威望最高的功臣,就是最危险的敌人。
因此,韩信首当其冲。可是,除掉韩信谈何容易!刘邦明白就是自己出马也未必能取胜,其他诸将更不是韩信的对手。
扩展资料:
萧何,汉族,沛丰人,早年任秦沛县县吏,秦末辅佐刘邦起义,史称“萧相国”。
攻克咸阳后,他接收了秦丞相、御史府所藏的律令、图书,掌握了全国的山川险要、郡县户口,对日后制定政策和取得楚汉战争胜利起了重要作用。楚汉战争时,他留守关中,使关中成为汉军的巩固后方,不断地输送士卒粮饷支援作战,对刘邦战胜项羽,建立汉代起了重要作用。萧何采摭秦六法,重新制定律令制度,作为《九章律》。
在法律思想上,主张无为,喜好黄老之术。汉十一年又协助刘邦消灭韩信、英布等异姓诸侯王。刘邦死后,他辅佐汉惠帝。惠帝二年七月辛未去世,谥号“文终侯”。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萧何为什么要杀韩信?
因为韩信想要谋反,所以萧何和吕后合谋杀了韩信。
公元前197年,陈_反叛。刘邦亲自率领兵马前往,韩信托病没有随从。暗中派人到陈_处说:只管起兵,我在这里协助您。
韩信就和家臣商量,夜里假传诏书赦免各官府服役的罪犯和奴隶,打算发动他们去袭击吕后和太子。部署完毕,等待着陈_的消息。
他的一位家臣得罪了韩信,韩信把他囚禁起来,打算杀掉他。他的弟弟上书告变,向吕后告发了韩信准备反叛的情况。
吕后打算把韩信召来,又怕他不肯就范,就和萧何谋划,令人假说刘邦平叛归来,说陈_已被俘获处死,列侯群臣都来祝贺,萧何命令武士把韩信捆起来,在长乐宫的钟室杀掉了。
扩展资料:
韩信的成功之路,也是一条抗争艰难和屈辱的道路,就比如最著名的胯下之辱,尽管如此,还是都凭借着自己坚强的意志挺了下来,为了能够实现自己的抱负,韩信不远万里前来投奔楚王项羽、
不过他并未得到项羽的赏识,像韩信这样的有才之士,拜见项羽后,只是被封为了御前待卫,天天拿着兵戟站岗,后来转投刘邦。
在刘邦麾下的韩信是大放异彩,展示了全部的绝活儿,帮助刘邦拿下一个又一个的城池,吞并一个又一个的势力国。
最后与项羽楚河、汉界各占一方,而且刘邦能够实现自己的抱负,也是和韩信有着很大关系的,刘邦当上皇帝以后。
就开始针对自己国家的那些人进行了整治,韩信就这样开始被刘邦盯上了,想要找个机会把韩信给除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韩信
韩信死后萧何说了四个字
韩信死后萧何说了四个字是岂非天哉。这四个字的意思翻译过来就是:你有今天的下场就是活该。韩信被杀后,萧何的评价可谓字字诛心。
因为韩信一生匡扶刘邦,忠心不二,甚至拒绝了蒯通让他三分天下的建议。如今韩信却死于女子之手,着实可怜。
韩信的生平简介。
秦末大乱之际,韩信初属项羽郎中,未得重用。后转投刘邦,经夏侯婴推荐,拜治粟都尉;经萧何保为大将,制定汉中对策,申军法设还定三秦之计。刘邦兵败于彭城后,韩信先破楚军于京、索之间,后平定魏国,请命北伐拿下代国。
刘邦收其精兵后,背水一战,击败赵国,派人降服燕国。支援刘邦以及清除项羽派往赵国的奇兵的同时平定剩下的赵国城邑。刘邦成皋兵败夺其精兵后,奉命攻打齐国,全歼龙且二十万楚军。项羽死后,解除兵权,徙为楚王。因人诬告,贬为淮阴侯。公元前196年,其被人告发与叛将陈_勾结谋反,吕后与萧何合谋,诱杀于长乐宫钟室,夷灭三族。
把人比喻成萧何是什么用意
这个人就是钟繇,他跟随曹操一起打仗,并且还救了曹操很几次,在曹操统一北方的时候,钟繇就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如果没有钟繇的话,曹操肯定不会有现在的成就,所以曹操才会把钟繇比作“萧何”。
钟繇本来只是皇帝身边的一个侍卫,但是当时的形式非常的严峻,战火四起,而且后来董卓抓住了皇帝,不过因为曹操逐渐崛起,所以钟繇也在后来投靠了曹操,成为了曹操的左膀右臂,他不仅帮助曹操打仗,为他出谋划策,钟繇还将汉献帝从董卓的手里救了出来,所以这时候钟繇被封为了东武亭侯。
而且在后来曹操与袁绍打仗的时候,曹操本来是处于劣势,但是钟繇却给他送去了大批的军队,这时候曹操才能够打败了袁绍,最终达到了统一北方的愿望,在《三国志》中也有记载,曹操在打赢了仗之后,就给钟繇写了一封亲笔信,大肆的夸奖了钟繇,而且这是在这封信中将钟繇比作了萧何,说当时的萧何这是这样做的。
在后来,曹操的领地也是因为有了钟繇的存在,所以才能够让百姓过的非常的富裕,因为当时的战乱非常的多,所以难民也非常的多,曹操驻扎在洛阳,但是洛阳里的难民却没有多少,这大多数都是钟繇的功劳,钟繇召集了很多难民去从军,这样的话不仅减少了难民的数量,还增强了曹操的军队,这个时候钟繇就被曹操封为了军师。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下一句
"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这句的意思是:禹和汤怪罪自己,他们的兴盛很迅速,势不可挡,桀和纣怪罪他人,他们的灭亡也很迅速,突如其来。
"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出自“禹、汤罪己,其兴也勃焉,桀、纣罪人,其亡也忽焉”,见于《左传-庄公十一年》,又见于《新唐书-卷一百一十五》:“禹、汤罪己,其兴也勃焉;桀、纣罪人,其亡也忽焉。”
《左传-庄公十一年》全称《春秋左氏传》,儒家十三经之一。《左传》既是古代汉族史学名著,也是文学名著。《左传》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根据鲁国国史《春秋》编成,记叙范围起自鲁隐公元年,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
左丘明,姓左丘,名明,春秋末期鲁国人。左丘明知识渊博,品德高尚。据有鲁国以及其他封侯各国大量的史料,所以依《春秋》著成了中国古代第一部记事详细、议论精辟的编年史《左传》,和现存最早的一部国别史《国语》,成为史家的开山鼻祖。《左传》重记事,《国语》重记言。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7146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