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第一悬案”!失踪近600多年的朱允炆究竟在哪里?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
朱允炆这个话题被谈论了几百年,“靖难之役”后他到底哪去了?当时是死是活至今都没有准确的结论。史书上记载:宫中起火,帝不知所终。万历皇帝朱翊钧也和他的老师谈论过建文帝,他也很好奇为什么这个问题一百多年了还是搞不清楚。
朱允炆
2003年左右《穿越时空的爱恋》播出,由徐峥主演建文帝朱允炆,万弘杰饰演朱棣,据说这部剧是穿越剧的鼻祖之一。该剧剧情漏洞也不少,但是结局处理的很巧妙,编剧让建文帝穿越到了现代,噗通一声掉到了一辆正在行驶的大巴车上。这也和历史上建文帝失踪之谜契合了,编剧发挥了他的想象,不但给出了建文帝的下落还让他继续恋爱。可这毕竟是虚构的,历史上他的去向为什么这么扑朔迷离?
影视剧中徐峥版朱允炆
建文帝去向之所以谜团重重,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坊间各种“八卦、推理”书籍的涌现,越传版本越多。在万历皇帝对建文帝下落好奇时,当时就已经出现了很多和建文帝有关的书籍,有的记载他去云南做了和尚。记不清哪一年我还看过一部纪录片,讲的就是在云南某处发现了一座墓地,经专家分析该墓主人是建文帝,因为墓地建造风格有很多暗指,有龙的隐晦表达。普通人做不到这种墓葬规格,而正常有身份地位的人墓志铭会清清楚楚,这墓地处处透出想表却不能堂堂正正表现的难言之隐
重庆磁器口对面的宝轮寺又名龙隐寺,传说是唐朝尉迟恭所建,之所以又叫龙隐寺据说是因为建文帝朱允炆在靖难之役后逃到这里隐居。现在去云南、四川旅游时不时就会听说这个庙是朱允炆曾经住过,这棵树是他当年亲手栽种的等等,这种似真非真没有确凿史料佐证的言论经常出现。
重庆宝轮寺
还有具体讲到建文帝逃跑路线的,很多书中记载:当时,他被燕王军队(朱棣称帝前是燕王)包围时,城门是无法打开了,情急之下朱允炆剃光了头发,带着亲信随从沿着下水道逃跑了。大家现在都知道,现代城市在雨季中经常发生内涝,故宫因为地下排水系统良好,里面空间宽阔,又设有明暗两条排水系统,即便再大暴雨故宫地面都不积水。理论上,下水道跑起来没有问题,可是当时朱允炆在南京,南京故宫的下水道是不能通到城外的。南京故宫后因清军破坏、改造,太平天国战火等原因,很遗憾就剩个遗址了。
故宫
支持这个说法的人是钱谦益,他当时在南京做礼部尚书,他认为建文帝不可能从下水道逃跑并认为建文帝在当时就死于宫中了。从另一个角度也可以论证该观点,因为当时朱棣的统治范围是从北京到南京沿线,一路打过来并不容易,在山东济南就遭到了建文帝支持者铁铉的拼死抵抗。如果建文帝顺利逃出南京皇宫,他完全可以继续组织战斗,但是结果并没有。
钱谦益
当时不能肯定建文帝的去向,活要见人、死要见尸,朱棣只能让人继续寻找,没有人比明成祖朱棣更担心朱允炆还活着的人了。他安排礼部尚书胡濙打着四处寻找神仙的名义继续寻找侄子朱允炆,胡濙明明是个部长却要干着侦探的工作,而且这一找就是20多年。
胡侦探最后一次向明成祖朱棣报告这件事情时,没人知道他们俩之间到底说了什么,唯一个画面就是朱棣听后很高兴。如果朱允炆还活着朱棣高兴什么?胡濙到底说了什么,后人猜测无非就是两种,一是朱允炆死了;二是不在国内了。朱棣亲征班师途中因病在内蒙古乌珠穆沁去世,萦绕在他心头多年的问题终于在闭眼前让他放心了。
一般谈到朱棣寻找朱允炆的事情上,往往把郑和下西洋一起讲,说郑和也是为了寻找朱允炆的下落才七下西洋的。不排除有个原因,但不是主要的,下西洋更主要是经济方面的考虑,这点有时间我们在讨论吧。
郑和第七次下西洋路线
朱棣去世后直到明朝灭亡,并没有出现朱允炆以及他这一支反抗当时明朝政权的记载。但是朱允炆的尸体也没有找到,他到底是被大火烧死在宫中了还是心念故国死在了一个不为人知的地方呢?目前没有人知道。中国自秦始皇以来,有皇帝这个称呼开始,历朝历代这么多皇帝哪个没有秘密和衍生出来的悬案?历史的谜团让人越探究越着迷,也许有一天,失踪近600多年的朱允炆会被找到。
至今没有明确的定论,只是有很多说法:
官方说法:建文帝焚宫自焚
据《太宗实录》中记载,燕王朱棣进入南京城时,建文帝也想出来迎接燕王,然而又自叹道:“我何面目相见耶!”不得已下令焚宫,顿时火光熊熊,建文帝携皇后马氏,跳入火中自焚,妃嫔侍从等,大都亦随其蹈火而死。燕王朱棣入宫后,清宫三日,搜查建文帝下落。宫内侍人都说建文帝已自焚,并从火堆里扒出一具烧焦的尸体证明之。燕王见到尸体,分不清男女,惨不忍睹,朱棣不胜悲戚,抚尸痛哭,说他只是前来帮助皇帝学善,你又何必自寻死路呢?其继位称帝后,只得以天子“礼葬建文皇帝”。事后,燕王朱棣遣官致祭,辍朝三日。《明史·成祖本纪》及《明史·方孝孺传》均持此说。
《太宗实录》的可靠性为人们所质疑,因为朱棣就曾经3次修改《太宗实录》,目的就是为自己夺取皇位寻找冠冕堂皇的理由。由于永乐朝对建文帝出亡之事没有留下记载,甚至建文帝时期的档案文献和起居注都全遭毁灭。天顺、正德朝之后,于建文帝出亡说的史料才开始多起来。于是,越是早的史料越是含糊,越是晚的史料越是具体。万历二年十月,13岁的神宗曾向张居正问及建文帝下落一事,张居正回答:“国史不载此事,但先朝故者相传,言建文皇帝当靖难师入城,即削发披缁,从间道走出,后云游四方,人无知者。”可见首辅张居正也倾向于建文帝出亡之说。值得注意的是,民间传闻已经入天子耳中,而且这时谈论建文帝出亡已经不再是禁忌话题。
其他记载:朱棣派郑和海外寻找
在《明史·姚广孝传》和《胡濙传》里记载:明成祖朱棣当了皇帝后,对建文帝自焚而死,也产生过怀疑,又听说了很多传言,有人告诉他那具烧焦的尸体是马皇后的,建文帝削发为僧外逃了。他就把建文帝的主录僧溥洽抓了起来关进监狱长达十余年,逼他供出建文帝下落。《明史·胡传》载:“惠帝之崩于火,或言遁去,诸旧臣多从者,帝(指成祖)疑之。(永乐)五年遣颁御制诸书,并访仙人张邋遢,遍行天下州郡乡邑,隐察建文帝安在,以故在外最久。”即朱棣是让户科都给事中胡濙以颁布御制诸书和访寻张邋遢的名义,遍行郡、乡、邑,搜寻建文帝的下落,前后长达16年之久。这里所说的张邋遢,就是小说中经常出现的张三丰。他是个奇人,不修边幅,飘忽不定,据说能一日行走千里。成祖对胡濙侦缉建文帝的事情非常重视,不允许胡濙为母“丁忧”的请求(官员父母逝世,应守孝三年,称为丁忧)。
《明史》中说:“先未至,传言建文蹈海去,帝分遣内臣郑和数辈浮海下西洋,至是疑始释。”就是说,朱棣得不到确切消息,故另派郑和下西洋“欲寻踪迹”。当时中国去往南洋的人很多,据说张士诚失败后,他的一些部下就逃往南洋,拓荒移民。近人有人考证建文帝避难泉州开元寺,并在开元寺扬帆出海,最终隐居印尼苏门答腊岛东海岸,然而没有更多的证据,仅仅是猜测而已。
成祖朱棣担心建文帝纠集南洋的中国人,或者是以宗主的身份号召南洋诸国兴兵,因此很不放心,特意派遣郑和数次下西洋,一为宣扬国威,一为寻找建文帝踪迹。据《明史》载:“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永乐三年六月,命和及其侪王景弘等通使西洋,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余人,多赍金币。”在郑和的船队里,还有一部分是锦衣卫,专门负责侦缉,探知建文帝踪迹。
民间传说:出家为僧云游四海
也许是因为朱元璋称帝前曾做过云游僧人的缘故,明清史学家们一直猜测建文帝出家为僧,并且云游四方。甚至有人根据《推背图》第二十八象图卦谶颂中“家中有鸟,郊外有尼”和“真龙游四海,方外是吾家”四句猜测建文帝乔装成尼姑,从而躲避明成祖的追捕,最终云游四海。
《明史纪事本末》记载,建文帝从南京逃出后,带着杨应能、叶希贤、程济两比丘一道,隐名易服,云游天下。《明史纪事本末》说他为逃脱追捕,“西游重庆,东到天台,转入祥符,侨居西粤,中间结庵于白龙,题诗于罗永,两入荆楚之乡,三幸史彬之第”。
西南数省,留有很多有关建文帝的遗址和传说。徐霞客在《徐霞客游记》中记载有建文帝曾在贵州白云山修行时遗留的遗迹:“有巨杉二株,爽立磴旁,大合三人抱;西一株为火伤其顶,乃建文君所手植也。再折而西半里,为白云寺,则建文君所开山也;前后架阁两重。有泉一坎,在后阁前槛下,是为‘跪勺泉’。下北通阁下石窍,不盈不涸,取者必伏而勺,故名曰‘跪’,乃神龙所供建文君者。……洞左构阁,祀建文帝遗像(阁名‘潜龙胜迹’,像昔在佛阁,今移置此)乃巡方使胡平运所建,前瞰遥山,右翼米洞,而不掩洞门,其后即山之绝顶。”
一些书中还记载有建文帝的诗文,虽然无法判断是否后人假托,但还是有些符合建文帝身份的。下面这首诗据说是建文帝避难贵州金竺(今贵州广顺)时所作:
风尘一夕忽南侵,天命潜移四海心。
凤返丹山红日远,龙归沧海碧云深。
紫微有象星还拱,玉漏无声水自沉。
遥想禁城今夜月,六宫犹望翠华临。
相关说法超过百种
比起史料里的传说,现代人更喜欢用历史痕迹进行考证。今年2月,南京明城墙清凉门段发现了一个涵洞,有猜测建文帝就是从这个涵洞逃出城外的。那么建文帝出逃后去了哪里?全国各地先后出现100多种关于建文帝踪迹的说法,以下几种是影响较大、证据较多的说法。
江苏吴县说。《文汇报》的记者徐作生曾通过查阅文献和亲自到江苏吴县去考察,发现了建文帝出亡时遗留下的一些遗迹、遗物,并结合文献资料,认为建文帝当年离开紫禁宫后,被僧司溥洽所救,一直藏于江苏吴县普济寺内,此后一心为僧,无复国之意。不多久姚广孝归隐禅寺,在姚广孝的监护下,建文帝隐藏于穹窿山皇驾庵,直到永乐二十一年(1423年)病殒于此,终年47岁,葬于庵后山坡上。
湖南永州说。2007年,湖南永州市新田县文物考古人员在新田和宁远交界处发现一座神秘古堡——大观堡,疑为建文帝避难之地。位于新田县西南的武当山(现称南国武当山),有碑文曰:“明时有西粤僧名明贤者登是峰,爱其层峦耸翠,上出重霄,有寄迹挂锡之意焉”。有人怀疑这位叫明贤的老僧是去过西粤的建文帝。
福建宁德说。2008年,福建宁德市金涵乡上金贝村发现了一座没有墓碑,没有建造年代,形式奇特的古墓,有专家提出此墓为建文帝陵墓。上金贝古墓的规制、格局、构件、构件纹饰均体现了明代皇陵的特点,该墓舍利塔墓刻落款为“御赐金襕佛圆明大师第三代沧海珠禅师之塔”,但没有镌刻朝代和纪年。有当地专家提出,此落款正暗含了建文帝身份。另外在当地也发现了诸如郑洽后代、云锦袈裟等其他证据。
补充资料:
明惠帝朱允炆(1377年12月5日—?),明朝第二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之孙,懿文太子朱标第二子,年号“建文”。
1368年2月,朱元璋立朱标为太子,可惜朱标早逝。朱元璋又立朱标的儿子朱允炆为太子。1398年朱元璋驾崩,几天后,建文帝朱允炆在当时的京城南京即位,时年21岁。朱元璋生前曾把儿孙分封到各地做藩王,导致藩王势力日益膨胀。他死后,建文帝采取一系列削藩措施,严重威胁藩王利益,坐镇北平的朱元璋第四子、建文帝的叔叔燕王朱棣起兵反抗,挥师南下,史称“靖难之役”。1402年,朱棣攻破京城南京,战乱中建文帝下落不明。同年,朱棣即位,就是明成祖。第二年,改元永乐,改北平为北京。建文帝的下落成为“明史第一谜案”。
传说朱允炆早慧、孝顺、正直,是一位崇尚儒家学说的仁君。关于朱允炆的个性和他在位时的国内发展情况现已无可信材料,建文帝时期的档案文献和起居注全遭毁灭,而私家记述又概遭禁止。永乐时期的官方历史掩盖了建文的年号而人为地把明太祖朱元璋的统治时期延长了4年,即从洪武32年延长到洪武35年(1399年~1402年):这个时期曾经被历史学家称之为“革除”时期。建文的年号迟至1595年10月才被万历皇帝恢复,那是作为编纂明王朝历史的流产的计划的一部分提出来的。242年以后的1644年7月,南明君主福王朱由崧才定建文帝的庙号为“惠宗”,谥号为“让皇帝”。这后一个尊号之所以被选用是为了适应民间传说,即建文帝并未死于宫中大火,而是为了解除内战的普遍苦难而自愿逊位给他的叔父的。
很多时候,我们的历史有些案子由着时间的流逝,导致我们很难得知真相。比如明朝的第一悬案悬了600多年了,我们依旧不知道真相是什么?
那就是当初朱元璋的孙子朱允炆到底有没有死?他到底去哪里了?这是,悬挂在人们心中,一直不得解的谜团。
这段历史也一直不为也人而知,至今没有一个可以告诉我们的确切的历史的答案。
而关于朱允炆的下落也是众说纷纭,甚至出现了一些影视剧讲的是穿越了,当然了,这肯定不能当真。但由此可见,大家对朱允炆的下落一直都不清楚。
我觉得不清楚的一部分原因,也可能是因为明成祖朱棣,他不希望出现这段历史,毕竟这个皇位是他从他的侄子那儿抢过来的。
说实话,这个名声也不够好听,为了自己的名声在后世能够好听起来,所以他也尽量的把猪语文统治的那段历史抹除,本来朱允炆统治时间就不长,这样一搞的话说实话,对于朱允炆的那段历史的发生的事情,变越发的扑朔迷离了。
所以就不知道朱允炆到底哪里去了,有人说朱允炆自焚而死,但又有人说朱允炆已经逃离了皇宫即使多年以后,朱棣还是会想去找一找朱允炆到底哪里去了。
可以说,在当时就是一个谜团了,所以时间过了那么久,找朱允炆的下落便会更加的难,直到几百年后的今天,我们依旧在探索建文帝朱允炆的下落。
建文帝在靖康之役之后的下落一直是个谜,到现在都无法解开,希望以后能找到最直接的有利证据来解开这个谜团,那我们来看看都有哪些说法。
第一种,明史记载,宫中火起,建文帝不知道哪里去了,燕王朱棣让人从火中找到了建文帝的尸体。而根据明太宗实录中记载,建文帝看到燕军攻入,就将皇宫点着了,燕王朱棣看到宫中火起,就派人去救火。
可惜来不及,就让人把建文帝的尸体从火中找出来了,然后哭着说:允文,你怎么这么傻呀。另根据明史建文帝本纪,还有姚广孝传和胡濙传记载,说火里的尸体是马皇后的,并不是建文帝本人的。
第二种,出家为僧说,但是在哪里出家,这个说法就比较多了,一种说法是湖南的新田大观堡说,主要证据是一些碑刻,比如二帝的内容,还有一些族谱,但是根据一些研究人员的考证之后,认为这个二帝不是建文帝,而可能是南明的二帝。
明史专家商传先生认为,大观堡的一些痕迹,很有可能是一些忠于建文帝所留下的,而建文帝本人并没有到过大观堡。
还有一种说法是在浙江杭州余杭区的东明寺,依据是《东明寺志》,还有《钱塘县志》、《杭县志稿》等等,这里朱允文被称为应能问道老佛,旁边还有一个孟将殿,也叫做骂将殿,据说是朱棣派了一个姓孟的将军来追杀建文帝,被建文帝训斥之后,两难之后自尽而亡。
还有一种说法是建文帝,化名为詹碧云,然后来到了江西上饶的三清宫。还有一种说法,是建文帝藏在了江苏吴县的普洛寺,最后在永乐二十一年的时候,死在了穹窿山。还有一种说法,就是建文帝入海。
朱棣也确实是派了胡濙和郑和去寻找建文帝,有的人认为,正因为建文帝没有死,逃走了,朱棣才要派人去寻找,而有人认为,其实建文帝已死,朱棣这样做,是造成建文帝没有死,而朱棣并没有害死建文帝的假像。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7134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