勃鞮曾刺杀晋文公,为什么晋文公还要重用他?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穿过岁月长河,璀璨的生命镌刻着历史的痕迹。
(晋文公剧照)
公元前656年,因骊姬之乱,晋献公派人谋杀重耳,重耳被此人割断了袖子后,侥幸逃走。公元前644年,晋惠公也派此人第二次追杀重耳,重耳也侥幸逃跑了。当重耳回国成为晋文公后,却不仅没有将此人杀死,反而还重用了他,是为什么?而此人到底是谁?
他便是勃鞮。晋文公开始是不能原谅勃鞮的,是勃鞮以齐桓公和管仲之事说服了晋文公。后来,他告诉了晋文公吕省、郤芮谋反之事,使得晋文公一举解决了心腹大患。此事还得从吕省、郤芮火烧公宫说起。
(历史剧照)
晋惠公病死后,太子圉即位为晋怀公,他怕重耳在外面会威胁到自己,便颁发命令让追随重耳逃亡的那些的亲人把他们召回来。可是,狐突不肯给他的两个两个儿子狐毛和狐偃写信,晋怀公一气之下便把狐突杀了。
多行不义必自毙,当狐毛和狐偃得知这个消息后,号啕大哭,重耳说:“如果将来我能即位,我一定为你们报仇。”很快,便有人来给重耳报信,说晋怀公非,以杀人立威,大臣和百姓都不服他,晋怀公的心腹只有吕省和郤芮。
(勃鞮剧照)
这个来报信的人便是大夫栾枝的儿子栾盾。秦穆公得知后,笑道:“重耳,这简直是上天要把晋国给你呀!”然后,重耳便和秦穆公商量对付晋怀公的计策。首先,秦穆公派兵给重耳,让他去攻打令狐。
晋怀公听到重耳过了黄河后,攻破了令狐,大吃一惊,便让吕省和郤芮去对抗秦军。可是两人怕打不过秦军,不敢迎战。晋怀公迟迟等不到吕省和郤芮的消息,便派勃鞮前去。勃鞮走到一半的时候,听说吕省、郤芮和重耳讲和了。
(勃鞮剧照)
勃鞮便连忙回去报告给晋怀公,说吕省和郤芮他们要迎立重耳为君。晋怀公心里也明白朝内的大臣们都拥护重耳,便在勃鞮的建议下逃跑了。就这样在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回到了晋国即位为晋文公。
不过,小人多作怪!虽然吕省和郤芮迎立了重耳,但是他们仍旧担心重耳有一天会报复他们,便合计着偷偷将重耳杀死,迎立其他公子为王。但是仅仅凭他们的能力还不能做成此事,便想到了一个人——勃鞮。
(秦穆公剧照)
当他们把计划告诉勃鞮后,三个人一拍即合。可是,聪明的勃鞮表面上答应了,但是内心里并不是这样想的。勃鞮知道,现在朝廷里的大部分人都是追随重耳的,如果自己把重耳杀了,一点好处都得不到。
勃鞮心想:还不如去跟重耳告密,将功赎罪。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勃鞮即刻前去拜见了重耳的心腹狐偃,要狐偃带他去面见重耳。可是狐偃看到勃鞮后,非常惊讶,心想:你和我家主公有着新仇旧恨,你哪里来的胆子前来送死啊?
(将士剧照)
勃鞮很机灵,看出狐偃的顾虑,便说此等是机密要事,是要救一国人的性命。狐偃这才半信半疑地带勃鞮来到了重耳的住处,果然,重耳根本不待见勃鞮,还呵斥道:“你再不赶紧逃走,我就派人将你解决了。”
勃鞮却不慌不忙,娓娓道来:“晋献公是您的父亲,晋惠公是您的弟弟,我只是一个下人,只知道服从主公的命令。当年,管仲为了公子纠而射中齐桓公的带钩,但是,齐桓公不计前嫌重用了管仲。
(晋献公剧照)
如果您想报射带钩之仇而失去霸业,那么您就请自便吧!”重耳听后,说:“那你是有什么重要的事情要说呢?”于是,勃鞮把吕省和郤芮的阴谋说了一遍。就这样,重耳最后决定和狐偃潜出城。
他们去了秦国,找秦穆公借兵来平定叛乱。然后,对外声称自己生病了以不见外人,要到三月初才能上朝。吕省、郤芮听说重耳卧病不起,便想趁热打铁。到了二月底,勃鞮便献计:“今晚我们火烧重耳的住处,重耳一定会往外逃。
(大臣剧照)
吕大夫守前门,郤大夫守后门,可别让他跑了。我带人守住宫门口,不让人前来救火,这样重耳将插翅难逃。”吕省和郤芮觉得此计妙哉,便约定当晚就行动。可想而知,就算他们烧了整个宫殿,也不可能找到重耳的。
这是,勃鞮赶紧跑来对吕省和郤芮说,大臣们都赶来救火了,咱们赶紧趁乱逃跑啊!当他们跑到郊外后,听说重耳并没有死,吕省和郤芮开始着急起来。勃鞮这时又出计策了,建议这俩人去秦国:“晋国君主的废立,从来都是秦国决定的。
(重耳剧照)
不如去投奔秦穆公,让他迎立公子雍正为君,你们说呢?”俩个傻帽真的就听信了勃鞮的话,去见秦穆公。其实这些都是勃鞮和重耳事先出的计谋,就等着这俩人上套呢。果然,吕省和郤芮一到秦国后,便被擒拿,并由勃鞮亲自监斩了。
正是因为勃鞮懂得识时务者为俊杰,吕省和郤芮想火烧重耳的诡计才没有得逞。这俩个人是对谁都不会衷心的,不然不会背弃晋怀公。而勃鞮也深知他俩这一点,所以才没有同流合污。勃鞮的选择和做法是明智的、果断的。
(晋文公剧照)
当然,可能会有人认为“识时务者”是逃避和背叛的象征。但不可否认的是,小到个人的前途发展,大到国家的治理方针,随着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变化,适当地做出调整和改变是在所难免的。
“识时务者”并非是为一己之力、打小算盘,一事当前的明哲保身。所谓鱼和熊掌不可得兼得,有舍才有得。“识时务者”是建立在以国家和百姓的利益的基础上,做到问心无愧地明哲保身,这样的人才堪称为“俊杰”,不是吗?
62岁的重耳颤颤巍巍的登上王位的那一刻,回望自己19年的流亡生活,想必心中万千感慨,君王的生活虽然来得晚了些,但是至少来了,虽然他曾经在梦中无数次的梦见这一刻,又在醒来后无数次的自嘲这不切实际的想法,毕竟19年的流亡之路足以消磨掉一个人一切饱满的梦想。
要不是身边的那些追随者们,要不是路上缘分斐然的老婆们,要不是命运冥冥之中早已命定,也许早没他重耳什么事儿了,自己只不过是后母骊姬为儿子争权夺利的牺牲品。
晋文公的一生在后半程才开始精彩,但却是一种苦涩的精彩,从40多岁开始流亡,整整经历了19年,才登上王位成为一国之君。人们对晋文公的这段人生苦旅多是赞誉有加,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也!
多年的苦难生活也让晋文公的心智异于常人,虽然高龄,却丝毫不妨碍他成为春秋五霸之一的有作为的君主。
一个贤明的君主最大的能力就是可以原谅那些曾经伤害过自己的人,而不是赶尽杀绝。
晋文公就是这样一个人,而这个被他原谅的幸运儿则是勃鞮,勃鞮在当年晋文公流亡在外被骊姬等人刺杀的时候,就扮演了这个杀手的角色,而且还不止一次,跟晋文公自然是不对付的。
而当初忠于前国君的两个大臣吕省和隙芮,老想着要推翻晋文公,于是两人一合计,拉拢勃鞮是最靠谱的办法,毕竟勃鞮和晋文公有仇,三人一见面挑明意思一拍即合,约定等二月的最后一天动手,放火烧死晋文公。
谁知这个勃鞮还留了一手,想着自己当年虽然几次领命杀害晋文公,但那也是为君办事,属于逼不得已的公差,要说自己跟晋文公,还真没什么仇怨,而且人家现在也是正经有皇室血统的国君,勃鞮这个人臣民思想还是很传统的,既然你晋文公现在是君了,那么作为臣子自然应该拥戴君主。
因此,勃鞮一方面表面应承着吕省和隙芮,另一面悄悄地就去向晋文公打小报告了。
晋文公虽然恨勃鞮,但是勃鞮带来的这个消息又事关自己的小命,孰重孰轻,晋文公还是马上就拎清了,立刻就跟勃鞮统一了战线,一边对外宣称自己生病了,要三月才能上朝办公,另一边秘密躲到了老熟人秦穆公那里去,以防万一。
到了二月底,吕省和隙芮如约来放了一把火,当然,什么重要人物也没有烧着,只不过是烧毁了几间房子罢了。两人这还没明白过来怎么回事儿,勃鞮还在一旁说,事已至此,眼下去投靠秦国找点政治庇佑才是正道,吕省和隙芮两人本来脑子就不太够用,让勃鞮一洗脑,就开开心心收拾家当去了秦国。
一去秦国,看见秦穆公和晋文公手牵手的出来,都傻眼了,明白上了勃鞮的当,但是一切都已经晚了,晋文公大手一挥,就砍了吕省和隙芮的项上人头。
本来晋文公继位之后不赏不罚,风评还算不错,但这一下开了杀戒,即使随即就宣布大赦天下,但不明所以的百姓们也都不太相信。
虽然晋文公对于当年跟随他左右流亡的跟随者们心存感激,私交颇深,但头须是个例外,因为他是一个逃兵,在那种极端的环境中当逃兵并不可耻,但头须跑的时候还带走了很多的财产,这直接将重耳等一众人推向了死亡的边缘,一群人几天都吃不上一顿好饭菜,衣衫褴褛的简直就是一个行走的乞讨团队。
也正是因为头须,才会有后来的介子推割肉救主,和后面惨死山林的结局吧!
一日,当晋文公刚刚脱了衣服准备洗澡的时候,听人说头须来了,晋文公立刻穿上衣服要去见见这个当年差点间接害死自己的叛徒。
而头须敢来见晋文公,自然也是有备而来的,他知道晋文公正为了自己的特赦令不被大众所相信而苦恼,因此给晋文公出了一个主意,因为众人都知道头须偷过晋文公的钱财,因此,如果晋文公连头须这样的人都原谅了,还有什么不能原谅和赦免的呢?
果然,头须的办法起了效果。这时候头须才告诉了晋文公当年偷他钱财的隐情。
原来他当初拿走那些钱是为了养活晋文公和季隗生的一儿一女,本来按照正常人的逻辑思维,这个解释也有其说不通的地方,当年那些钱对于流亡中的重耳有多重要他不知道么?后面剧情的发展也确实是,没有了钱的重耳过着乞丐的生活不说,好几次差点饿死也是真的,现在重耳继位了,成为了晋文公,头须怎么说都可以,关键还真让他领来了季隗和晋文公的儿子驭和女儿伯姬。
这一家人失散8年,再次相见,都抱头痛哭,当初晋文公走时季隗才25岁,现在已经33岁了,岁月啊岁月!
这一家人团圆的佳话传到了齐孝公耳里,齐孝公于是也派人把晋文公在齐国的老婆齐姜送到晋文公身边,这下在晋文公流亡时候的三个老婆总算都齐聚一堂了。
最后遇见的老婆怀嬴当即展现了自己知书达理高风亮节的品格,谦让一番,还真把自己的夫人职位让了出来,而晋文公也还真的把出身和地位较高的齐姜封为了第一夫人,季隗第二,原来的夫人怀嬴成为了老三。
就这样,三个女人一台戏,居然没有上演争风吃醋的别样剧情,那时候女人的胸襟不得不令后人佩服啊!
这下晋文公老婆孩子热炕头又开始过起了风生水起的日子,对于过往陪他经历磨难的旧臣们就该论功行赏了,领赏的众人排排站,却独独没有当年割肉煮汤救了晋文公一命的介子推。
这个介子推也是个脾性古怪的人,在看着晋文公被迎接回朝的时候,觉得自己的使命也完成了,应该功成身退了,于是转了个弯儿,带着自己的老母亲跑到附近的绵山上去过起了半隐居的生活。
本来晋文公登上皇位后,贵人多忘事嘛!一时间也没想起来介子推,结果有个叫解张的大臣,是介子推的朋友,看着大家都领了赏,唯独没有自己的朋友介子推,就跑到晋文公面前去提醒。
这晋文公也不是一个忘恩的人,听解张那么一说,一拍大腿,啊!怎么能忘了这个救过自己命的介子推啊!
于是带着人跑到绵山亲自去找介子推,结果找了好几天连个人影也没有找着。于是有人出了个馊主意,说是放火烧山,肯定能把介子推母子俩给熏出来。
没想到晋文公还真照做了,倒是没有把介子推母子俩熏出来,烧焦了倒是真的。介子推母子俩被发现的时候,俩人抱住一颗树,已经被烧成了黑炭。
有时候真的看不懂晋文公的脑回路,也不知道他这是报恩还是报仇,只是可惜了介子推和他母亲白白牺牲了性命。
后来晋文公为了纪念介子推,把绵山改名为介山,还规定每年的这一天,所有人都不得生火,于是这就成了寒食的由来,后来又繁衍出诸多习俗,现如今我们的清明节还能看见一些旧俗的影子。
而我想,介子推本人可能也没有想到,自己的悲惨结局竟然会演变成为中华民族的一项传统。
当然晋文公的作为并不止于此,此文只是肤浅的对晋文公的一些奇闻轶事稍作评述,人本来就是复杂的,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有善的一面,也有恶的一面,有事与愿违,也有弄巧成拙,因此我们所见的 历史 才能如此曲折又有趣,还原到 历史 人物本人身上,也许就是一场人生苦旅,但逝者如斯,能让我们现在津津乐道的这些事件,早已越过千年时光,当事人也不再会有或痛苦,或喜悦的感知,我们从中了解一些民族来源,学到一些品格,悟出一些道理,已经是不菲的收获了!
重耳与狐偃、赵衰、颠颉、魏犨、胥臣等人一起流亡到翟国,其中狐偃是重耳的舅舅,翟国也是狐偃的祖国,此时翟人正在和廧咎如打仗并俘获的两个姑娘,翟人把这两个姑娘送给了重耳。重耳娶了其中一个叫季隗的姑娘,生了伯鲦和叔刘,另一个赐给了赵衰。
前651年(晋献公二十六年)九月,晋献公去世,公子奚齐继位,骊姬为国母,荀息为托孤之臣,一直支持太子申生的晋国卿大夫里克、邳郑父等人趁机聚众作乱,把幼主奚齐刺死在晋献公的灵堂上,之后荀息立卓子为晋君,里克等人把卓子刺杀在朝堂之上。
又将骊姬活活鞭死 ,并派狐偃之兄狐毛至翟国迎接公子重耳,打算拥立他。重耳辞谢道:"违背父亲的命令逃出晋国,父亲逝世后又不能按儿子的礼仪侍候丧事,我怎么敢回国即位,请大夫还是改立别人吧。”
于是里克让人到梁国去迎接夷吾,夷吾的谋臣吕省、郤芮认为里克不让晋国国内的公子为国君,反而寻找流亡在外的夷吾,难令人信服,就商量以河西之地换取秦国支持夷吾归晋,并允诺夷吾为君之后以汾阳之邑封予里克。
晋惠公元年(前650年),夷吾即位,史称晋惠公。
晋惠公即位后,违背了给秦及里克的约定,又杀死了邳郑父与七舆大夫,晋人认为夷吾言而无信所以对他都不顺服。
晋惠公八年(前643年)晋惠公恐晋国人依附重耳,就派勃鞮追杀重耳,在翟国住了十二年的重耳闻讯就与赵衰等人商量说:"我当初逃到翟,不是因为它可以给我帮助,而是因为这里距离晋国近容易达到,所以暂且在此歇脚。
时间久了,就希望到大国去。齐桓公喜好善行,有志称霸,体恤诸侯。现在听说管仲、隰朋去世,齐也想寻找贤能的人辅佐,我们为何不前往呢?"于是,重耳又踏上了去齐国的路途。离开翟时,重耳对妻子说:"等我二十五年不回来,你就改嫁。"
妻子笑着回答:"等到二十五年,我坟上的柏都长大了。虽然如此,我还是会等着你的。"
重耳一行先是来到了卫国,卫文公看他落魄没有好好的招待他们,他们就离开了卫国。一路走到了五鹿(今河南濮阳东南)时重耳饿得实在没有办法,就向沿途的村民讨要点吃的,村民看到他那落魄的样子,就给了他一块土让他吃。
重耳大怒,赵衰安慰他说:“土,象征土地,他们是表示对您臣服,你应该行礼接受它。”重耳拜谢村民并把土块装在车上去往齐国了。
重耳到了齐国,齐桓公厚礼招待他,并把同家族的一个少女齐姜嫁给重耳,陪送二十辆驷马车,重耳在此感到很满足,在齐国过上了安逸的生活。
晋惠公十二年(前639年),齐桓公去世,竖刁等人发起内乱,而后齐孝公即位,诸侯的军队多次来侵犯,齐国内忧外患霸权不在。重耳在齐住了五年,爱恋在齐国娶的妻子,慢慢忘记了自己的鸿鹄大志,也没有离开齐国的意思。
有一天赵衰、狐偃就在一棵桑树下商量如何离齐之事,齐姜的侍女在桑树上听到他们的密谈,回屋偷偷告诉了齐姜。齐姜竟把此侍女杀死,劝告重耳赶快离开齐国。重耳说:“人生来就是为了寻求安逸享乐的,管其他的事干嘛,我不走,死也要死在齐国。”
齐姜说:“您是一国的公子,走投无路才来到这里,您的这些随从把您当作他们的生命。您不赶快回国,报答劳苦的臣子,却贪恋女色,我为你感到羞耻。况且,现在你再不去追求,何时才能成功呢?“她就和赵衰等人用计灌醉了重耳,用车载着他离开了齐国。
走了很长的一段路重耳才醒来,一弄清事情的真相,重耳大怒,拿起戈来要杀舅舅狐偃。狐偃说:“如果杀了我就能成就你,我情愿去死。"重耳说:"事情要是不能成功,我就吃你的肉。”狐偃笑说:“事情不能成功,我的肉又腥又臊,怎么值得你吃!”于是重耳平息了怒气,继续前行。?
重耳到了曹国,曹共公无礼,想偷看重耳的骈胁。曹国大夫僖负羁说:“晋公子贤明能干,与我们又同是姬姓,穷困中路过我国,您不能对他这般无礼。”曹共公不听劝告。僖负羁就私下给重耳送去食物,并把一块璧玉放在食物下面。重耳接受了食物,把璧玉还给僖负羁。?
重耳离开曹国来到宋国,宋襄公刚刚被楚军打败,在泓水负伤,听说重耳贤明,就按国礼接待了他。宋国司马公孙固与狐偃关系很好,就对晋文公他们说:”宋国是小国,又刚吃败仗,不足以帮你们回国,你们还是到大国去吧。”重耳一行人于是离开了宋国。
重耳路过郑国,郑文公不按礼接待他们,郑国大夫叔瞻劝告郑文公说:“晋公子贤明,他的随从都是栋梁之才,又与我们同为姬姓,郑国出自周厉王,晋国出自周武王。”
郑文公反驳说:“从诸侯国中逃出的公子太多了,怎么可能都按礼仪去接待呢!”叔瞻说:“您若不以礼相待,就不如杀掉他,免得成为咱们的后患。”郑文公对叔瞻的劝告不予理睬。
重耳离开郑国到了楚国,楚成王用对待诸侯的礼节招待他,重耳辞谢不敢接受。 赵衰说:“你在外逃亡已达十余年之多,一般小国都轻视你,何况大国呢?今天,楚是大国坚持厚待你,你不要辞让,这是上天在让你兴起。”重耳于是按诸侯的礼节会见了楚成王。
楚成王很好地招待了重耳,重耳十分谦恭。在宴席上楚成王说:“如若您将来能回到晋国,您用什么来报答我?”重耳说:“珍禽异兽、珠玉绸绢,君王都富富有余,不知道用什么礼物报答。”楚成王说:“虽然如此,您到底应该用些什么来报答我呢?”
重耳说:“假使不得已,万一在平原、湖沼地带与您兵戎相遇,我会为您退避三舍。”? 楚国大将子玉听后生气地对楚成王说:”君王您对晋公子太好了,今天重耳出言不逊,请杀了他。
“楚成王说:”晋公子品行高尚,在外遇难很久了,随从都是国家的贤才,这是上天安排的,我怎么可以杀了他呢?况且他的话又有什么可以反驳的呢?”? ?重耳在楚国住了几个月后,在秦国为质的晋国太子圉得知晋惠公病重从秦国不辞而别。
秦国特别生气,听说重耳住在楚国,就要把重耳邀请到秦国。楚成王说:“楚国距离晋国太远了,要经过好几个国家才能到达。秦国与晋国交界,秦国国君很贤明,您好好去吧!”成王赠送很多礼物给重耳。
晋惠公十四年(前637年)秋,重耳到了秦国,秦穆公把同宗的五个女子嫁给重耳,太子圉的妻子(怀嬴/文嬴)也在其中。重耳不打算接受太子圉之妻,胥臣说:“圉的国家我们都要去攻打了,何况他的妻子呢!
而且您接受此女为的是与秦国结成姻亲以便返回晋国,您这样岂不是拘泥于小礼节,忘了大的羞耻!”重耳于是接受了公子圉妻。秦穆公十分高兴,亲自与重耳宴饮。赵衰吟了《黍苗》诗。秦穆公说:“我知道你想尽快返回晋国。”
赵衰与重耳离开了座位,再次对秦穆公拜谢说:“我们这些孤立无援的臣子仰仗您,就如同百谷盼望知时节的好雨。”
扩展资料:
一、背景
晋献公年老的时候,宠爱一个妃子骊姬,想把骊姬生的小儿子奚齐立为太子,? 把原来的太子申生杀了。 太子一死,献公另外两个儿子重耳和夷吾都感到危险,逃到别的诸侯国去避难了。?
晋献公死后,晋国发生了内乱。 后来夷吾回国夺取了君位,也想除掉重耳,重耳不得不到处逃难。重耳在晋国算是一个有声望的公子。因此一批有才能的大臣都愿意跟着他 , 比如有狐毛、狐偃、赵衰、先轸、介子推等文武精英等。?
二、重耳流亡
1、狄国
在公元前666年,晋献公派重耳守护蒲城。
公元前656年,重耳之兄申生被骊姬害死,
重耳也遭到骊姬之乱的迫害,离开了晋国都城绛,到蒲城, 他父亲晋献公派勃鞮谋杀重耳,勃鞮割断了重耳的袖子,重耳爬墙侥幸逃走。重耳的母亲是戎族,他决定往狄族人的地方逃跑。
公元前651年,晋献公逝世,荀息当国相,骊姬立他儿子奚齐为国君, 里克杀了骊姬和奚齐,荀息自杀,里克派人迎接重耳回国即位,重耳辞谢。?
公元前650年,重耳的弟弟夷吾登位自立,是为晋惠公。
2、卫国
重耳先在狄国住了十二年,因为发现有人行刺他,又逃到卫国。卫国看他是个倒运的公子,不肯接待他。他们一路走去。走到五鹿(今濮阳东南)地方,实在饿得厉害,正瞧见几个庄稼人在田边吃饭。重耳他们看得更加口馋,就叫人向他们讨点吃的。
庄稼人懒得理他们,其中有一个人跟他们开个玩笑,拿起一块泥巴给他们。重耳冒了火,他手下的人也想动手揍人了。随从的有个叫狐偃的连忙拦住,接过泥巴,安慰重耳说:“泥巴就是土地,百姓给我们送土地来啦,这不是一个好兆头吗?”?
重耳也只好趁此下了台阶,苦笑着向前走去? ?。
3、齐国
参见:醉遣重耳
公元前644年,晋惠公派勃鞮第二次追杀重耳,重耳没死,决定不能在翟族地区多留。他听说齐桓公的宰相管仲去世了,决定去齐国给齐桓公效劳,他同时希望得到齐国的帮助和保护。重耳在齐国过安逸的生活,放弃了恢复君位的愿望。齐桓公送了他20辆马车,并许配了宗族之女齐姜给重耳。?
公元前639年,齐桓公死后,齐国发生内乱。 赵衰、咎犯有一天在一棵桑树下商量如何离开齐国,当时正好有个养蚕女奴在树上采摘桑叶,便把这件事告诉了姜氏。姜氏把这个婢女杀了,然后对重耳说:“您有称霸诸侯的远大志向,我已把偷听到的人杀了。”?
重耳说:“没有这事啊!”?
姜氏说:“您走吧!眷恋享受,安于现状,实在是很容易毁坏一个人的。”?
重耳不肯走,于是姜氏就和子犯商量,把他灌醉后,将他送走。重耳酒醒后,非常生气,手拿着戈,追赶子犯,要剌他。?
因此,赵衰等人让重耳喝醉了,把重耳抬到马车上离开齐国国都临淄。重耳醒来的时候已经太晚了,他感到非常愤怒,拿了戈追杀狐偃,幸亏没有成功。
4、曹国
到了曹国。曹共公听说重耳的骨节连成一片,就想看看他裸体的样子,他趁重耳沐浴时,走到重耳身边偷看。
曹大夫僖负羁的妻子说:“我看重耳的随从,一个个都能做国家的大臣。如果重耳能让他们辅助自己,他就一定能回到晋国当上国君。
你何不早点对重耳示好,表示你与曹共公的态度不同呢?”于是僖负羁就向重耳送了一盘熟食,并在熟食下面放了一块玉璧。重耳接受了食物,却把玉璧退了回去。?
5、宋国
到了宋国,宋襄公向重耳赠送了八十匹马。到了郑国,郑文公对重耳却没有以礼相待。重耳到了楚国,楚成王设酒宴款待他,然后把重耳送到了秦国。
6、郑国
公元前637年,重耳路过郑国,郑国大夫叔詹劝郑文公要以礼待重耳,郑文公却以“诸侯亡公子过此者众,安可尽礼!”为由,不听叔瞻劝告,对重耳不予礼遇接待。
7、楚国
到了楚国,楚成王隆重地欢迎他们,并用国君的礼节接待他们。一天,在宴席上,楚成王半开玩笑地问重耳:“如若公子回到晋国,如何报答我呢?”? 重耳笑着道:“大王的恩惠是无法用金银财宝报答的。
托大王的福,如若我回到晋国执政,我要让两国和睦相处;一旦两国为各自利益发生争斗,我晋国将退避三舍,以报答大王的恩德。” 成王听后毫不在意地微微一笑,但他身边的大将成得臣却非常愤怒。
等宴会结束后,成得臣便对楚成王说:“重耳现在就这么狂妄,准是个忘恩负义的家伙。不如现在就杀了他,以免后患无穷。”? 好在楚成王没有答应他。不久秦穆公派人来接重耳,楚成王便顺水推舟地送重耳一行人去了秦国。?
8、秦国
最后,重耳到了秦国,秦穆公热烈接待他,秦穆公送给重耳五个女子,还设酒宴招待。重耳在酒宴上吟诵了《河水》一诗,用河水归向大海,比喻自己周游列国,最后来到了秦国;穆公吟诵了《六月》一诗,讲到辅佐天子的事,以此勉励重耳称霸诸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晋文公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7097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