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为何要屠徐州,他跟陶谦有什么仇什么怨?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其实说来说去,这可以算是陶谦先招惹的曹操,当时,曹操的军队实力一日强大,各地军阀,看到这匹杀出头来的黑马,全都坐立不安。位于兖州北面的是公孙瓒,南面是袁术,东面便是陶谦,他们三股势力将曹操的兖州包围起来,想要进行联合围剿。
不过曹操的实力已经很强大,他现实打退了袁术,后又打退公孙瓒,最后准备要屠陶谦的徐州,可是军队物资严重不足,无法继续进攻,于是作罢。他退兵回来,随即就想到了自己因为躲避战乱而迁至琅琊的父亲高嵩。当时的琅琊是在陶谦的徐州境地之内,他很担心陶谦会伤害到自己的父亲。于是就让泰山郡太守应劭将自己的父亲接到兖州,同时也命人快马加鞭的通知了曹嵩。
谁知道,曹嵩收拾好了行李,还没准备走,就被陶谦的部将张闿带兵赶到,将曹嵩杀死了。曹操知道这件事情之后,怒不可歇,把这件事情全部怪在了陶谦的头上。其实这件事情并不是陶谦的预谋,这全是张闿的自作主张,但是曹操不管,反正是他跟陶谦的仇怨就结下了,杀父之仇怎么能不报呢!
于是曹操再次决定出兵屠徐州,只不过这第二次还是没能攻下徐州,他带兵屠了彭城,见人就杀,霎时间横尸遍野。不过最终曹操还是没有夺下徐州,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他后院起火,曹操只好撤退回师。以上都是小编的个人观点,还希望大家多多指教哦!
首先可以确定的一点是,父亲曹嵩的“离奇死亡”,是曹操戮徐州的根本原因。没有太多的政治思考,其目的就是单纯的报仇雪恨。
但曹嵩到底是怎么死的,目前争议很大。
有关上述疑问,《三国志》、《后汉书》、《吴书》和《资治通鉴》给出的答案都有些出入。(这里的《吴书》不是《三国志》里面那个,而是东吴国史,由韦昭所著)
根据《三国志 》描述,188年猖獗的黄巾军如同狂浪摧沙般连连攻破汉室江山的城郡,守土不利的曹嵩被罢免了太尉一职,流放回家乡谯县养老。
189年,“乱世恶饕”董卓专横跋扈、祸乱朝政,企图颠覆汉室江山。一时之间,天下各路诸侯纷纷响应袁绍的号召起兵伐董,满腔热血的曹操举起“兴汉”的大旗在陈留挥师起兵。
曹操劝说父亲曹嵩跟随自己讨伐董卓,一来能保护曹嵩的安全,二来倘若今后论功行赏曹嵩也能分一杯羹,但是曹嵩拒绝了曹操的提议,带着曹操的弟弟曹疾赶往琅邪躲避战乱。
194年,名声大噪的曹操在兖州安身立业,曹嵩得知儿子曹操终于在乱世中闯出了一片天之后非常欣慰,决定带着曹疾投奔曹操。孝顺的曹操一早便安排泰山郡郡守应劭去迎接曹嵩,但是应劭在半途中听到了一个天大的噩耗,曹嵩、曹疾在途经徐州时,被徐州牧陶谦杀害。
曹操得知曹嵩被害的消息后勃然大怒:“陶谦老匹夫!不把你全家赶尽杀绝,我曹宝宝誓不为人!”
于是,凶如虎狼的青州大军兵临彭城之时,曹操大喊:“给我屠!我曹操要用满城百姓的鲜血,祭我枉死的父亲!”(这里纠正一下题中的错误,当时徐州并不是一城之地,而是一个很大的行政区域,相当于咱们现在的省。曹操屠的徐州许多城池,比如彭城、睢陵、夏丘等等)
兴平元年春,太祖自徐州还,初,太祖父嵩,去官后还谯,董卓之乱,避难琅邪,为陶谦所害,故太祖志在复雠东伐——《三国志》
《三国志》中,曹操的屠城行为非常单纯,仅仅是为父报仇而已,没有其他的用意。这一点和《后汉书》的记载倒是比较符合。
兴平元年,前太尉曹嵩及子德从琅邪入太山,劭遣兵迎之,未到,而徐州牧陶谦素怨嵩子操数击之,乃使轻骑追嵩、德,并杀之于郡界——《后汉书》
而《吴书》中描述的情况与《三国志》、《后汉书》有些出入。
根据《吴书》所说,曹嵩之死于陶谦无关。
194年,曹嵩途径徐州之时,陶谦为了拍曹操的马屁,送了百余辆资重物品给曹嵩,并且派遣都尉张闿率二百余名士兵护送。当曹嵩到达泰山郡时,张闿见财起意,不仅劫走了财宝资重,还杀了曹嵩、曹疾,之后投奔了袁绍。
曹操迁怒于陶谦,于是屠城……
太祖迎嵩,辎重百馀两。陶谦遣都尉张闿将骑二百卫送,闿於泰山华、费间杀嵩,取财物,因奔淮南。太祖归咎於陶谦,故伐之。——《吴书》
《吴书》中,曹操的屠城行为则有震慑袁绍的意图,毕竟杀死曹嵩的张闿投奔了袁绍。 值得一提的是,《资治通鉴》中的描述与《吴书》又有些出入。
根据《资治通鉴》记载,曹嵩和曹疾带着上百车金银财宝从琅琊出发投奔曹操,曹嵩在途经徐州阴平县时,遭到阴平县守军的突然袭击,阴平县守军抢走了金银财宝,又将曹嵩、曹疾杀死。
曹操找不到凶手,便干脆将整个徐州城的全体军民屠杀殆尽。
操引兵击谦,攻拔十馀城,至彭城,大战,谦兵败,走保郯。初,京、雒遭董卓之乱,民流移东出,多依徐土,遇操至,坑杀男女数十万口于泗水,水为不流。操攻郯不能克,乃去,攻取应、睢陵、夏丘,皆暑之,鸡犬亦尽,墟邑无复行人。
其实不管凶手是谁,归根结底,曹嵩的死,唤醒了曹操心中沉睡已久的恶魔,曹操在《善哉行》中写到:“我愿于天穹,琅邪倾侧左”。这句话的意思是:“我将心中的愤恨倾诉给天地苍穹,愿苍天将琅琊倾入海底来平息我的愤怒!”
不要说屠戮徐州,当时的曹操恨不得将青徐四州都屠了。刘备伐吴的心情想必与曹操屠戮徐州如出一辙。
什么是英雄?什么又是奸雄?这个世界上没有纯粹的英雄,只有被仇恨,和愤怒只配的“人”。
曹操屠戮徐州城的行为天理难容,人神共愤,所以曹操会背负奸雄的骂名永生永世,但若换作是你的父亲、弟弟被杀害,你会怎么做?
每一个人的心中都寄宿着一只魔鬼,只不过唤醒魔鬼的形式与条件不同罢了。
曹操这样做其实也是为了震慑其他诸侯,树立自己的威信,当然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陶谦杀了曹操的父亲。 其实在战争时期,有很多屠城的事情。但一般诸侯是不会轻易屠城的, 除非是那种弑杀之人,曹操虽然残暴,但是屠城这样的事他只是偶尔才会干一次,陶谦杀了曹操父亲这件事的确让曹操非常愤怒。
曹操是三国时期一个非常著名的人物,虽然魏国是曹丕建立的,但是魏国的江山都是曹操打下来的,曹操虽然一生都没有称帝,但是他的地位等同于刘备和孙权。曹操能够这么厉害自然有他自己的手段。残忍这个词用在曹操身上其实一点都不过分,曹操就是很残忍,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什么事都可以干出来。
就拿吕伯奢这件事来说,曹操逃难的时候来到了他的家中,他们一家为了招待曹操弄了几头猪,还拿出刀还没准备杀就被曹操给干掉了,当然曹操以为他们拿刀是为了杀自己,虽然这件事在历史上比较有争议,但是吕伯奢一家真的都是死在曹操的手中。曹操对待自己人其实也有一点残忍。有一次曹操在睡觉,再睡觉之前他让一个小妾到了时间后叫醒他,到了时间以后,那个小妾看曹操睡得太熟了,就没叫他。曹操醒来以后没有犹豫就把她给处死了。从这些事上都能够看出来叫曹操奸雄不是没有理由的。
其实在战争年代没有哪个统治者是仁慈的,三国时期的刘备的确是比较仁慈,但是他的仁慈也是相对来说的仁慈。曹操当时虽然有攻占徐州的想法,但是这个想法还没来得及实施,他的父亲就被陶谦给干掉了,曹操也就趁着这次机会来树立自己的威信。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7097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