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刘备和曹操都向张鲁伸出橄榄枝,张鲁为什么会选择曹操

众妙之门 2023-06-13 01:18:01

刘备和曹操都向张鲁伸出橄榄枝,张鲁为什么会选择曹操

还不知道:张鲁和刘备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华阳国志.汉中志》记载:二十年,魏武帝西征鲁,鲁走巴中。先主将迎之,而鲁功曹巴西阎圃说鲁北降归魏武:“赞以大事,宜附讬;不然,西结刘备以归之。”鲁勃然曰:“宁为曹公作奴,不为刘备上客!”遂委质魏武。武帝拜鲁镇南将军,封襄平侯,又封其五子皆列侯。

张鲁弃刘备降曹操

刘备、曹操同时向张鲁伸出了橄榄枝,张鲁为什么选择投降曹操而拒绝刘备呢?主要原因分析如下:

一、曹操代表汉献帝,张鲁早有归顺国家之心

张鲁割据汉中,根子是在刘焉身上。益州牧刘焉想割据,让张鲁、张修袭击汉中苏固,打下汉中后,张鲁使手段杀了张修,自己占了汉中。

刘焉死后,刘璋继任益州牧,张鲁因为不听刘璋招呼,刘璋一生气杀了张鲁母亲一家,张鲁死心塌地割据汉中,在汉中实施政教合一的统治。

曹操征伐汉中张鲁的时间是建安二十年,那个时候东汉朝廷名义上还在,汉献帝还在许都做皇帝,曹操是大汉丞相,称魏公。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

曹操利用汉献帝“挟天子以令诸侯”,开始平定天下的战争。韩遂、马超在关中反曹时,张鲁其实是支持马超的,还派兵协助马超。张鲁的目的是希望马超、韩遂占据关中,帮他抵御曹操。

韩遂、马超兵败后,张鲁虽然接待了马超,但是并不信任马超,反而有了归顺朝廷之心。加上刘璋请刘备入川来打张鲁,虽然刘备和张鲁并未开战,但是张鲁也是高度戒备,这导致张鲁归顺朝廷的心情更加迫切。

建安20年,曹操征汉中,兵到阳平关下,张鲁本来准备举汉中投降曹操,但是弟弟张卫不肯,觉得阳平关易守难攻,张鲁尊重兄弟意见,就让张卫守阳平关,结果被曹操用计攻下。张鲁再次要投降,功曹阎圃说,现在投降是因为形势所迫,投降后曹操不会看重他,不如到巴中去,联合杜濩、朴胡相拒曹操,通过谈判并委派人质讲和,功劳才大,曹操才会看重。

阎圃还是有一定政治见地的

张鲁采纳阎圃意见,遁入巴中。汉中的府库都封好,没烧也没运走,任曹操接受。曹操果然对张鲁有好感,与张鲁讲和。这期间,刘备派黄权迎张鲁入蜀,张鲁拒绝了刘备,投降了曹操,受到曹操优待。

所以,张鲁投降曹操是早就蓄谋好的,无非就是时机与条件的问题。

二、曹操的实力强于刘备,张鲁不想二次受辱

建安20年时,天下形势已经明朗,三分天下格局已经形成。汉末天下13州,曹操独占九州,孙权占有扬州、交州,刘备独占益州,荆州是三家共有。曹操不仅地盘上一家独大,综合实力也是最强。

而刘备刚得到益州,虽然易守难攻,但是想打出来难度也比较大,光后勤就会要命。张鲁长期与刘璋对峙,对蜀中的地理形势了如指掌。加上刘备新得益州,人心还未完全归附,能不能长久不好说,张鲁是不看好刘备的

张鲁降曹避免二次受辱

如果张鲁投降刘备,以后曹操再打下益州,那时张鲁就面临着二次投降问题,与其二次受辱,不如直接投降拉倒。

这和后来邓艾兵临城下,谯周的观点一样。邓艾偷渡阴平、直捣成都后,刘禅面临着两个选择: 一是投降孙权,在吴国建立流亡政府,继续抵抗魏国。二是直接投降邓艾。当时大多数人建议降吴,谯周认为,降吴不如降魏,因为吴国将来也免不了被灭亡的命运,与其二次受辱,不如直接降魏。

张鲁在刘备、曹操之间做选择,道理和刘禅选择一样的。

三、刘璋对张鲁有杀母之仇,张鲁对姓刘的恨屋及乌

张鲁的祖父张陵创立了道教,因为入教之人要收五斗米,因此又叫“五斗米教”,张陵又叫张道陵,道教第一代张天师。张陵飞升后,儿子张衡继任第二代张天师。张鲁是第三代张天师。

张鲁和母亲本来都是传教的,五斗米教其实和张角的太平清领道教差不多,但是五斗米教并没有像张角那样起事,反而通过符水救人,积攒了不少功德。

刘焉想利用五斗米教这股宗教势力,加上张鲁的母亲很有姿色,常去刘焉府上,刘焉就让张鲁从政,让张鲁当督义司马,住在汉中, 与张修进攻汉中太守苏固,并且经常杀害汉朝派往汉中的使节,相当于割据反叛。

刘焉为了控制张鲁,就把张鲁的母亲扣留在成都,相当于人质,因为母亲在刘焉手里,张鲁对刘焉也不得不服从,面子上双方还过得去。

刘璋杀了张鲁母亲,波及刘备

刘焉死后,刘璋继位,张鲁对刘璋态度比较傲慢,不太服从刘璋管,刘璋一怒之下,杀了张鲁的母亲,自此,张鲁与刘璋就有了不共戴天之仇。

张鲁恨刘璋,对姓刘的难免恨屋及乌,何况刘备与刘璋还是所谓的宗室兄弟,更何况刘璋还请刘备去打张鲁,虽然双方没交上手,但是关系是敌对的。

所以,因为母亲被刘璋所杀的缘故,加上刘备曾经准备打张鲁,张鲁对刘备心有芥蒂,因此不愿意投降刘备。

四、张鲁和成都的好多人掐过架,投降刘备后不好相处

张鲁和刘璋反目后,刘璋先后派了许多人去打张鲁:

《三国志.刘二牧传》:璋累遣庞羲等攻鲁,数为所破。鲁部曲多在巴西,故以羲为巴西太守,领兵御鲁。

庞羲与张鲁死掐,当然也不会就庞羲一个人,蜀中的其它一些将领肯定也会参与,多多少少有一些交手记录。

因此,如果张鲁投降刘备,那么蜀中的那些和张鲁交过手的旧将和张鲁就不好相处,与其见面难堪,不如不见面,因此,张鲁宁愿降曹也不降刘备。

张鲁降曹后,后代一直做张天师

综上,张鲁“宁为曹公作奴,不为刘备上客”的背后,其实是张鲁自己权衡各方利益而做出的利益最大化选择的结果,这个选择既有张鲁的长远眼光,也有曹操、刘备的个人魅力,甚至还包括人才政策。总之,张鲁投降曹操后,自己和后代都被封侯。更重要的是,他的道教在曹魏政权的庇佑下得以正常开展和延续,道教“天师”之位一直在张鲁的后代中传承,一直到现在,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张鲁为什么说:“宁为曹操奴,不作刘备上宾”

一是因为刘备器量还真不及曹操,刘琦跟着刘备,年纪轻轻就莫名其妙的死了,荆州也尽归刘备所有,刘璋好好的请刘备来帮忙,结果也被刘备抢了地盘,自己更被刘备打发去公安软禁起来。还有武陵太守金旋,桂阳太守赵范,起先都是投降了刘备,结果不知道什么原因,名仕金旋被杀,赵范弃官潜逃,搞的荆南四郡的武陵蛮夷一度暴乱,直到东吴的老将黄盖入境平复动乱。
而张绣和刘琮这些投降曹操的,全部都得到了优待,高官厚禄得享善终,并不像演义里篡改的那样,其中也包括蔡瑁张允,都没被杀哦。
第二就是刘备的的确确打过张鲁,二人有旧怨,曾经奉命协助刘备入川的东吴将领吕岱,回国后孙权过问刘备方与张鲁的战事情况,吕岱回答说,刘备部众离散,死伤过半。所以刘备不但是和张鲁打过,而且还输得挺惨,这里的损失我估计刘备当然不会拿自己从荆州带来的兵马去消耗,而是以刘璋配合他的白水关的蜀兵打头阵做炮灰使了吧。
以刘备的打仗能力,能让刘备损失很大的战斗,张鲁这边应该付出的代价可能也不小。加上后来刘备策反了张鲁麾下的马超叛变到他的阵营,拉走了西凉一票生力军,所以张鲁实际上很痛恨刘备。
其三则是曹操进攻汉中时,张鲁原就有投降的想法,是他弟弟张卫非要打一仗,结果打败了,张鲁在退走巴中时,曾命人把南郑仓库很好的封藏保护起来,曹操知道这事后对张鲁很欣赏,还特地派人去慰问招抚,让张鲁回来。这一安抚的行动等于给了张鲁一个政治保证,也让张鲁能够放心回去投降曹操。
而刘备这边不但没有向张鲁伸出橄榄枝,却是迫不及待的使黄权将兵出巴西,名义上是迎接张鲁,实际是趁火打劫和曹操夹击了张鲁,在得知了张鲁已经回去投降曹操后,黄权毫不犹豫立刻北上击败杜濩等张鲁的兵马,战领了巴中巴西。
基于以上三个原因,张鲁当然更希望投降曹操,而不是刘备。对张鲁而言,刘备太不是东西了,一直在朝汉中插手,向他背后捅刀子。

张鲁是张良后代,为何宁愿投靠曹操,也不愿意投刘备帐下?

张鲁是东汉末年的一个地方小军阀,名气没有曹操、刘备、袁绍等大军阀大,但也在乱世中保得一方太平,身为张良的后代的张鲁在汉中有一块不小的底盘,张鲁管理汉中,利用教义教化民众,减轻赋税,使得这里成为了连年战乱的汉中为数不多的安宁之地,张鲁也在这里当起了土皇帝。所有的诸侯都想让他归于自己的名下。

要说面对刘备和曹操两位枭雄,为何张鲁选择了曹操,而不选择当时以仁义出名,礼贤下士的刘备呢?张鲁有他自己的打算。首先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当时曹操是最强大的诸侯,不论刘备多么的仁义,但曹操的实力是最强大的,既然有选择的权利,为什么不选一个实力更加雄厚的主子呢?战乱年代,仁义之人固然可贵,但能生存才是王道。

另外一个观点则是这样,张鲁久居汉中,深得民心,再加上他是五斗米教的教主,如此身份在刘备阵营中怕是会招来嫌隙,毕竟刘备不需要另一个比他还深得民心之人,汉中地势险要,刘备不可能将汉中再交给张鲁管理,再加上五斗米教教徒众多,对刘备来说是一个不小的威胁,张鲁怕刘备表面安抚,背地里将自己除掉。

但曹操就不一样了,他接受了张鲁的投降,并对张鲁委以重任,让他担任镇南将军,对于张鲁发展五斗米教这件事,曹操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毕竟曹操对这些不大关心。张鲁虽然比不上曹操,刘备等人,但他也是一个目光长远之人。他靠自己的资源和智慧给自己在乱世谋了一处容身之地。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709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