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曹彰是诸子中最能打仗的,颇有魏武之风,为何却最不受曹操重视?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曹彰是曹操嫡妻卞皇后所生,和魏文帝曹丕和陈思王曹植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弟,曹彰的带兵打仗本领也是曹操嫡子中最强的,可偏偏他最不受曹操的重视,这是为何呢?
从小就只喜欢习武射箭,而不喜欢读书识字的曹彰没少挨曹操的批评,可曹彰还是我行我素,小小年纪就练就了一身本领,不仅身材魁梧且臂力惊人,时常与猛虎野兽徒手搏斗。长大之后的曹彰一直跟随曹操南征北战,作战时总是身先士卒冲在最前面。
公元218年秋天,魏国北面本来臣服的乌桓部公开造反,一时间让魏国的代郡、涿郡等地躁动不安,导致人心惶惶,曹操派曹彰领兵前去平定叛乱。曹彰率领部队一直深入乌桓腹地,在平原上突然遭遇了数千乌桓骑兵,可此时的曹彰手上只有一千步兵,数百匹战马而已。
手下将领见状纷纷劝说曹彰撤退等大部队来了再进攻,可曹彰认为战机稍纵即逝,这种关键时刻更不可以畏手畏脚,于是指挥部队猛攻乌桓骑兵。曹彰亲自冲杀在最前面,士兵们被曹彰的勇猛所折服,士气一下子大振,一举击溃了乌桓骑兵。
之后曹彰带着部队一路狂追溃逃的乌桓骑兵数百里地,曹彰在马上搭弓射箭,乌桓骑兵应声而倒的前后连成一片。从早上一直打到了下午,曹彰的铠甲中了数箭,这反而让曹彰更加兴奋,气势如虹的曹彰命令部队一直把乌桓残兵追到了桑干河流域才停止。
当时鲜卑族的首领轲比能率领几万人马在附近观望,看到曹彰奋力冲杀的样子,赶紧派遣使者向魏国请求和解,就这样曹彰一举解决了魏国北方的两大边患。曹彰用兵如神,作战勇猛,颇有魏武之风,但他却是最早与太子之位无缘的人,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曹彰自小就不喜欢学习治国之道,整日就梦想做一个征战四方的大将军,曹操督促他学习《诗经》、《尚书》,他却反驳曹操说大丈夫就要像卫青、霍去病那样的大将军,能率领十万人马在沙漠上驰骋,驱逐戎狄,建功立业的,哪能学习这些枯燥无味的书籍。
有一次曹操召集诸子过来,问他们将来想干嘛,曹彰说自己想成为一个将军,曹操反问道:“将军有什么好的”,曹彰回答说:“将军可以身披坚甲,手握利器,面临危难坚韧不拔,身先士卒上阵杀敌,有功必赏,有罪必罚”,曹操听后只是大笑没有说话。
就是曹彰这从小就表现出来的不愿为帝王,只愿做一个将军的想法,导致曹操并没有很看重这个嫡子,相比较于他的兄弟曹丕和曹植来说,他在曹操心目中的地位远不及自己的这两个兄弟。但曹彰并没有觉得这样有什么不好的,他平生的夙愿就是兄弟为王,他为兄弟征战四方。
世人常说曹植和曹丕深得魏武的风采,但要我说曹彰才是最像曹操的人,毕竟年轻时候的曹操最大的梦想就是成为大汉的征西将军,为大汉征战四方。
曹操一共有25个儿子,其中嫡子只有四个,分别是:曹丕、曹植、曹彰、曹熊。
除了曹熊英年早逝之外,曹操的其他三个嫡子特长非常明显,曹丕文武双全、能力均衡,曹植才思敏捷、文采过人,曹彰善于骑射、臂力过人。
曹操除了这三个嫡子之外,还有两个儿子比较突出,一个是庶长子曹昂,另一个是曹冲,曹昂是曹操的长子,早年跟随曹操东征西战,在宛城之战中,因为曹操纳了张绣婶娘,导致张绣突然反叛,曹操措手不及,连坐骑也被射死,当时曹昂把自己的马让给曹操逃走,结果曹昂、曹安民、典韦战死。
曹昂是一个孝顺的孩子,在生死紧要关头把活下去的希望让给父亲,可惜早早就去世了,要不然曹操的接班人可能就是曹昂了。
曹冲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孩子,堪称神童,我们都知道一个典故就是曹冲称象,当时曹冲才几岁,就知道用办法解决称大象的问题,只可惜曹冲13岁就去世了,要不然曹操真有可能把位子传给曹冲。
如果要说曹操最厉害的儿子是谁?肯定不是曹彰。
因为曹彰只是个武夫,打仗还行,做别的不行,曹操曾经问曹彰将来的理想是什么?曹彰说做将军。曹操问做将军干什么?曹彰说道:
披坚甲,握利器,面临危难不顾自己,身先士卒,有功必赏,有罪必罚。
曹操也曾经称赞曹彰“黄须儿居然大不简单”。这是因为曹彰刚刚平定了西北乌桓人的叛乱,这是史书记载曹彰唯一的一次征战,并且是大获全胜,作为将军来说,曹彰是合格的,但是若说曹操最厉害的儿子,显然就不是曹彰,而是曹丕。
曹彰的能力单一,只有武力,会打仗,曹植同样如此,能力单一,只懂文学,写文章写得很好,而且经常酗酒闹事,曾经擅闯司马门,而且在第二天有紧急军情处理的时候,前一天晚上居然喝醉了,这样的人哪能成大事呢。
而曹丕不一样,论文采,曹丕是建安三曹之一,论武功,曹丕也多次跟随曹操一起征战,还能独自率军作战,而曹丕的性格低调沉稳,不像曹植那么高调胡闹,也不像曹彰那样只能做个武将,曹丕能力均衡,也是曹操选他做接班人的原因,所以曹丕是曹操最厉害的儿子。
曹操有二十五个儿子,三子曹彰有父亲的军事才能,曹彰小时候善于射箭、驾车,敢与猛兽进行格斗。多次跟曹操出征,志向远大。曹操批评曹彰,你骑马射箭,也就能对付一个人,还是应该读圣贤书,于是督促他学习《诗经》、《尚书》,而曹彰并不听从父亲的,他想像卫青,霍去病一样,驰骋疆场,建功立业。
曹操见曹彰无心从政,于是就培养曹彰从军的能力。作为曹操的三儿子,曹彰有很多机会得到了锻炼,被任命为北中郎将,出兵平定乌丸。而曹彰不负众望,在战争中表现得特别出色,他在身边人很少时,面对乌丸多人来袭,曹彰临危不乱,最终获得胜利。随后,曹彰更是直接杀敌,鲜卑族的首领轲比能见曹彰这么骁勇,立刻投降了。
公元218年,曹操与刘备在汉中开战,当时刘备在山头上,刘备命令命刘封下山。曹操大骂刘备,他觉得刘备就是织鞋贩履之人,还居然派自己的义子,真是让人瞧你不起,曹操打算派曹彰与刘封开战,但是曹彰日夜赶路,到达长安时,曹操已经撤兵了,从这件事中可以看出,曹操是非常看重曹彰的,他认为曹彰有军事才能。
以曹彰的能力,完全有可能继位,曹彰打仗的本领有目共睹,带领几十万大军上阵杀敌,骁勇善战,然而曹彰受到了曹丕的猜忌,因为妒忌曹彰的军事能力,曹丕对曹彰十分不放心,曹丕感到十分紧张,曹操驾崩后,曹彰开始了和曹丕的政治斗争,而且交出了兵权,没有了统兵的机会。
曹操,是三国豪杰之一,有勇有谋,非常有见识,作为一方霸主,掌管着整个国家,首领非常重要。曹操是优秀的首领,那么下一任首领定要选好,虎父无犬子,他的儿子们也都很不错。曹操儿子很多,有能力的也不少,比如曹丕,曹昂,曹植,曹彰等,而曹彰据说与曹操性情相仿,可为何曹操不选他为太子呢?
次子曹丕,曹操最有名的儿子,文武双全,又有心机,也是一个可以称王的人物。曹植八斗之才,却不幸被曹丕暗害。曹彰,从小就擅长射箭、驾车,臂力过人,徒手能与猛兽搏斗。但他不爱进修圣贤之道,只喜欢骑马击剑,曹操曾问及他的喜好,他回答要当像卫青、霍去病将军。这让曹操大笑。也对这个儿子也很欣赏,随后屡次让曹彰带兵,因而曹彰在曹操心中的位置很高。
然而为何最后没有选择曹彰呢。有几个原因,其一,太子要像他自己一样,各方面都要好,因而曹彰虽然不错,但是曹丕曹植等人也不错,甚至综合比他优秀。其二,曹彰虽然擅长带兵打仗,但是政治理论知识却不够,心机不够不适合当太子,怎么当帝王。其三,曹彰很有军事思想,可是管理不行,而曹丕更得心应手。
其四,管理一个国家,必须要有丰厚的文学常识,善于在古书中找经验,这一点曹丕曹植都比他强。因而即使曹彰很优秀,也很让曹操喜欢,但是太子之位并不是很好当的。
东汉末年,权贵阶级关于继承权的争斗是很残酷的,尤其是皇室,为了太子位和皇位,兄弟相残的事情屡有发生。三国后期,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此时满朝文武都是心知肚明,天下早晚也会落入曹操的囊中,那么曹操的儿子们,就有了充足的理由和动机去抢夺那个权势滔天的位置了。不过曹操有一个儿子,却非同一般,他属于曹操的嫡子,但却对皇位不怎么感兴趣,其志向却只是当个带兵打仗的将军,没错,他就是曹彰。那么曹彰为何会如此呢?
曹彰字子文,从小就喜欢舞刀弄枪,练就了一身打仗的本事,曹操曾问自己儿子们的志向,曹彰称自己愿意做武将,冲锋陷阵。但曹操希望自己的儿子能文能武,便督促曹彰学习文化知识,可是曹彰却说道“大丈夫应当效卫青、霍去病那样的大将军,率领十万之众在沙漠上驰骋,驱逐戎狄,建功立业,哪能作博士呢?”也因为这个原因,曹彰也被曹操排除在了自己的继承人之外。
曹彰胡须偏黄色,也被曹操称为“黄须儿”。而在古代,但凡面向迥异之人,必然有过人之处,曹彰就是如此,他的臂力过人,爱好是“手格猛兽”,也就是徒手跟猛兽过招,而且还能左右开弓,百步外射断一个人的胡须和头发,,年少时还曾射杀白虎,深受曹操的器重。虽然曹彰只对驰骋沙场有兴趣,但也是不负众望,很快曹彰立功的机会就来了。
公元218年,代北乌桓一个部族造反,曹操派曹彰带兵平叛,临行之际,曹操还担心自己的儿子安危,嘱咐他按照军队的法规办事。曹彰在叛乱地区遇到了叛军,叛军的军队也比曹彰的军队多几倍,因为曹彰的军队还没有集结完成,当时身边只有步兵一千,马匹几百,按理说野外骑兵遇上步兵,都是砍瓜切菜,所以很多士兵都没了斗志。面对强敌,曹彰临危不乱,采取坚守的办法抵御敌人,等待其他部队的到来。结果敌人强攻不下,准备撤退,却被曹彰趁机掩杀,最后丢盔卸甲,大败而逃。
曹彰乘胜追击,直接追出了两百多里,军队的长史劝说曹彰撤兵,因为已经越过了上面规定的范围,而曹彰却想一鼓作气追歼灭敌人,经过一天一夜的追击,终于追上了敌人,大获全胜并俘虏几千人。曹彰作战时,鲜卑族的首领轲比能带领几万人观战,他们感觉曹彰带领的部队太能打了,决定臣服于曹操,而这一战也大大超出了曹操的预期,一下子平定了北方。此一战曹彰功不可没,回去论功行赏时,曹彰却对曹操说“归功诸将”,曹操听后很是欣慰,还对旁人说道:“不愧是我黄须儿!”
此后,曹操便让曹彰留守长安,拥兵十万,抵御外敌。建安二十五年曹操病逝,曹丕继位,后来曹彰亲率十万大军兵临洛阳,前来吊孝,只身与贾逵一起入城,并交出了自己所有的兵权。而曹丕却对曹彰非常忌惮,虽然曹彰交出了自己的兵权,但是曹彰在军中的威望还是极高的。为了安抚曹彰,曹丕还曾下诏书说:“先王之道,庸勋亲亲,并建母弟,开国承家,故能藩屏大宗,御侮厌难。彰前受命北伐,清定朔土,厥功茂焉。增邑五千,并前万户。”依此来平复曹彰。
公元223年,曹彰被封为任城王,进京面见曹丕,结果突然病逝。因此,对于曹彰之死有很多说法,很多人都认为是被曹丕设计毒害了,而且毒死的方式有多种版本,不过按照曹丕的做事风格来看,他担心曹彰以后可能取代自己的后代,防患于未然,所以下手毒死自己的亲弟弟,也不无可能,这种谋事的风格也和曹丕的谋士司马懿、贾诩是差不多的。
至于曹彰“拥兵十万,为何不反”,其实很很好理解。首先,曹彰和曹丕、曹植乃同母所生,曹丕老大,他是老二,从长幼秩序看,老大曹丕尚在,所以曹彰其实和曹植一样,基本上与皇位无缘。所以也就是说,曹彰其实是认可了曹丕继位的事实,也愿意服从曹丕,没有异志,要不然也不会向曹丕交割军队。再加上曹彰的忠孝观念很深,这种手足相残的事情,他也做不出来,他认为如果自己这么做,死后更是没脸面见父亲。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7068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徐庶是什么样的人他真的是不献一策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