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筅到底是什么样的,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狼筅是明代的一种较为特殊的武器,以带有枝丫的整根毛竹制成,顶端装有矛头。狼筅长一丈五尺,总重七斤,顶部矛头重半斤。
▲现代人画中的狼筅
狼筅的枝丫最少要有九层,如果能达到十层或者十一层则更好,要是毛竹本身的枝丫层数不够,就需要用其他树枝补足层数。除了最下面的两层之外,其余枝丫的末端都要安装倒钩。狼筅的重心要靠后,如果根部太轻,就要用其他的木头接续。总之,宁可根部偏重,也不能顶部偏重。各地制作狼筅的材料不同,浙闽使用毛竹,两广地区使用簕竹,比毛竹质量更好。制造狼筅时,要用火烤,再用熟桐油去浇灌,这些手段的目的可能都是为了防蛀。为了增加杀伤力,狼筅的倒钩上还可以喂毒。
▲毛竹
《筹海图编》里说,狼筅兵要从猎户出身的人中选择,《纪效新书》里则说,狼筅手必须力大。作战时,狼筅手要站在阵线的前方。狼筅的枝丫能够为士兵提供一定的防御,敌人用刀很难砍断多层竹,用长矛的话,虽然可以突破枝丫的阻碍,但刺杀效果也会下降。狼筅虽然装有矛头,但因为形体笨重,不像一般的长柄兵器那么灵活,因此进攻能力不足。作战时,狼筅手一般会和长矛手、镋耙手等配合作战。
▲电影中的狼筅
狼筅虽然有一定防御作用,但他更大的意义在于为士兵提供心理上的安慰。戚继光说,士兵平常训练的再好,上阵时候也会害怕,狼筅枝丫蓬大,能够遮挡军队,为士兵壮胆。从心理学角度上讲,狼筅的存在可以让士兵觉得自己有东西可以依靠,是安全的,但如果士兵本身战斗意志足够高,那狼筅就无用了。戚继光也说过,狼筅看着没什么用处,但实际是行伍之藩篱,一军之门户,但对于百战精兵来说,狼筅就是绝对的累赘了。但狼筅也有自己独特的用处,《纪效新书》里说,如果遇到敌军的旗手,就可以以三四杆狼筅压住旗子,然后长枪手趁机刺杀旗手。古代作战时,旗帜的作用非常重要,能够打掉对方的旗帜,对于战斗来说是很有意义的。
▲武备要略中的狼筅
狼筅进入明军的装备序列,是从和倭寇作战时期开始的。倭寇的阵型松散,而东南地区有大量水田,在这种情况下,步兵组建阵地常用的拒马和蒺藜都没有用处,所以才使用狼筅。
▲配合盾牌使用的狼筅
早期的浙江兵因为缺乏训练,往往在作战时丢掉狼筅逃走,反而影响己方的兵马进行机动,因此明军便不爱使用狼筅。后来经过训练,南方明军每逢战阵必用狼筅,结果百战百胜,连北方军队也开始学习使用狼筅。但北方气候干燥,狼筅的枝丫很容易干枯掉落,另外北方边军的敌人是满蒙少数民族武装,这些人善于骑兵作战,狼筅面对骑兵时毫无用处。
让倭寇闻风丧胆的武器:狼筅 五米长竹,横扫千军万马,锋牙利爪,杀得倭寇死伤无数。它是戚家军手中抗击倭寇的利器,它是明朝海防的坚强壁垒,它的出现使得倭寇手中的倭刀毫无用武之地,它是团战首选利器,防御满点,分分钟克制日本刀,横扫倭寇。戚家军亲历出品,全手工打造,戚继光代言,更是一战成名,它是明朝独一份的神兵利器。
狼筅:它就是狼筅,看似就是一根五米长竹,但它可以横扫千军万马,外形奇特,锋牙利爪,杀得倭寇闻风丧胆,狼筅在戚继光独创的鸳鸯阵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主要担当干扰和防御的作用。明嘉靖年间,倭寇为患我国浙江东南沿海地区,使得沿海地区的百姓深受其害。
他们手中的倭刀,长而窄,在出击速度上大大地克制了当时明军主要使用的武器长枪,并且倭寇双手握刀,势大力沉,大大地克制了明军的长枪,经常一交手就砍断了数十支长枪,给明军造成了巨大的伤害。
后来,抗倭英雄戚继光根据矿工使用的兵器,改造出了新一代的防御武器狼筅,狼筅就地取材,它使用的是南方地区生长的毛竹,老而坚实,长五米左右,在毛竹的顶端装有长枪的枪头,它可以刺杀敌人,两旁九个枝节上的枝杈,被火熨烫的有直有钩,不仅带有毒药,还系着铁箭头,这样就可以更好地勾住倭刀和阻击倭刀的攻势。
狼筅的枝杈展开之后,它的横截面的直径达到60多厘米,可以把狼筅手给整个遮蔽起来,当狼筅手把倭寇团团围住之后,紧跟其后的长枪手和短兵手会在狼筅的掩护下,将白刃刺进倭寇的身体。
说起戚继光抗倭,大家肯定会想起鸳鸯阵和狼筅,但事实上戚继光是最早实现歩炮坦协同作战的明军将领:面对倭寇,先用射程一千米的大将军炮洗地,然后用装备了两门佛郎机轻型霰弹炮的战车边轰边推进,最后才是步兵排开鸳鸯阵去收割人头。
如果我们了解戚家军的作战方式,就不会对他们在花街之战、上峰岭之战、横屿之战以微小伤亡甚至零阵亡歼灭数百数千倭寇感到诧异和怀疑了。
在四五百年前的战争中,最后结束战斗还是要依靠步兵骑兵,戚家军能够完胜倭寇,步兵鸳鸯阵功不可没。但是大家都知道,鸳鸯阵中最有名的狼筅,是只能守不能攻的——前一段时间有纪录片展示了这一点:狼筅上的小竹枝小铁尖,并不能给倭寇致命的杀伤,只能在猪皮上留下很小的伤痕,所以要想对倭寇完成致命一击而且不被倭刀伤害,还需要致命性冷兵器。
虽然狼筅很管用,但是戚继光在《纪效新书·狼筅解》中还是很遗憾地承认: “夫狼筅能御而不能杀,非有诸色利器相资,鲜克有济。”
这段话翻译过来的意思是这样的:狼筅可以用来防御,但不能用来杀敌,如果没有其他各种锋利兵器配合,是很难发挥其应有作用克敌制胜的。
戚继光的意思是说,要想将倭寇斩尽杀绝,仅靠狼筅防守是不够的,必须给狼筅找一个搭档,一个主守,一个主攻,进攻是最好的防守,而这个进攻型武器,必须还能克制倭刀:一般的长枪似乎都对付不了倭刀,倭寇除了大力斩断枪杆,还会顺势扫入,切掉长枪手的手指甚至手腕。
倭寇的长刀是很厉害的,据戚继光《纪效新书·长刀解》描述,倭刀杀伤半径达到了一丈五尺: “此自倭犯中国始有之,彼 (倭寇) 以此跳舞光闪而前。倭善跃,一迸足则丈余,刀长五尺,则丈五尺矣。我短兵器难接长器,不捷,遭之者身多两断。”
对此戚继光很是头痛:鸟铳手(当时的火枪击发装置形如鸟嘴,故名鸟铳,不是打鸟的枪)在倭寇距离较远的时候可以开枪毙敌,但是倭寇一旦冲上来近身肉搏,鸟铳手就危险了——当时并没有在火枪上装刺刀。
我们不得不承认,在明朝是有很多武器发明家的,比如发明了四十连发“迅雷铳”、后膛装弹“掣电铳”、“鹰扬炮”并著有《神器谱》的赵士祯,简直就是左轮步枪的鼻祖,要是按照现在的规矩,是可以收很多专利费的。读者诸君看看《神器谱》,就会知道赵士祯的很多枪械理论,适用于绝大多数现代步枪。
戚继光的朋友兼战友兼半个老师、兵部职方司郎中(类似参谋长)唐顺之也是一位军事家,据说戚继光的鸳鸯阵就是唐顺之首创,戚继光改进后应用于实战的。
为了对付倭寇能把兵器或人一斩两段的倭刀,戚继光在鸳鸯阵里加进了一种既像三股托天叉,又像凤翅镋的冷兵器,这种冷兵器就是为倭寇和倭刀量身定制的。
通过上面的军阵图,我们发现戚家军有的小队没有狼筅,有的小队没有鸟铳佛郎机,但是每个小队必有两名镋钯手——这就是用来对付倭寇倭刀的,后来戚继光调往北方,镋钯手基本就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更多的鸟铳、佛郎机手。
戚继光在《纪效新书》中画出了镋钯的图样:长七尺六寸,重五斤,有正锋,有横股。
读者诸君都知道,明朝的一营造尺相当于现在三十二厘米,也就是说镋钯的长度超过了两米四。
我们说镋钯是为倭寇倭刀量身定制的也不为过,因为《纪效新书·镋钯解》中明确记载: “此器自有倭时始用,在闽、粤、川、贵、云、湖皆旧有之,而制不同,乃军中最利者。”
为了让读者诸君看得更明白,下面的话咱们还是翻译成现代汉语:兵器的种类有很多,但是只有镋钯这一种兵器,既可以击刺又可以防御,兼具矛和盾两种用途。
如果戚家军只是用镋钯进行格杀,那就太小瞧戚继光的智慧了——戚家军的镋钯不但是攻防兼备的冷兵器,还是火箭发射架: “共给 (镋钯手) 火箭三十枝,贼远则架箭 (于横股) 燃而发之,近则弃箭而用本器 (镋钯) ,万全万胜之计也。”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一点戚继光十分清楚,他在戚家军装备了大量镋钯,就是为了对付倭寇那杀伤半径达一丈五尺的倭刀——练过器械的读者可能会知道这种镋钯,简直就是长刀的噩梦。
戚继光传授给战士们的镋钯术,居然只有简单的七招:朝天势、中平势、进步势、伏虎势、金枪势、骑龙势、架枪势。千招会不如一招精,有了倭刀克星镋钯,戚家军剿灭倭寇连战连捷,如果把这种兵器拿到雪域高原,其威力可能也不逊色于青龙刀狼牙棒。
现在会用镋钯的人已经不多了,因为倭寇不再使用长刀,但是只要外敌存在,武器就需要不断出新增量:你射击精度到厘米,我杀伤半径就扩大到十米,实在不行,就每个士兵都配备一个不占编制的大筒子。论军事智慧,倭寇不行,金毛和哈士奇也不行……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6856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