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知道:清朝旗人的工资有多少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都误以为旗人就是满人,其实是不对的。所谓旗人并非单指满人,而是指八旗所属之人。是指满人和早期投靠满人的部分蒙古人、汉人和高丽人。这是一个特殊的族群,不完全是按照民族来确立的,而是按照军事建制来确立。是清初入关的满洲军队、他们的家属以及后代。这是清廷赖以存在的基本武装力量和拥趸。旗人的待遇和人口增长,制定了一系列针对八旗的优待政策。
首先规定,旗人不能从事任何生产活动或是以赚钱为目的的谋生活动。因为旗人的男人生下来是要打仗的,而女人则是要为旗人生孩子的。除了打仗和生孩子,旗人干别的事情都是丢祖宗的脸。这是把旗人的生存方式道德化了,这对旗人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以至于后来旗人哪怕是从事很高雅的戏剧和书画等艺术活动的时候都要特别强调:这是闹着玩的,当不得真,给祖宗丢脸了。
族的待遇最好。皇族统称为宗室。由于历代皇帝的子嗣很多,他们开枝散叶,所生的后代形成了庞大的宗室族群。
宗室分两种,皇帝的直系后代,根红苗正的,统称觉罗,俗称黄带子。他们姓爱新觉罗,有爵位,有差事,当然有俸禄。还有就是他们的私生子,也属于宗室,统称为觉罗察,俗称红带子。红带子没有爵位,但有待遇,遇到立功的机会,与黄带子也没什么区别。
没有爵位也没有差事的宗室,称之为闲散宗室。清廷规定,凡闲散宗室的黄带子男丁,10岁以下的,每月发二两银子。满20岁,每月发三两银子,每年给米42斛零2斗(清时,一斛为五斗)。红带子男丁,满20岁,每月2两银子,每年给米21斛零2斗。
除了皇族,就是八旗兵丁了。高级兵丁每月4两银子,每年46斛米。低级兵丁每月1.5两至3两不等,每年米22斛至42斛不等。
八旗兵丁还享有各种年节和红白喜事的福利。不论是高级兵丁还是普通兵丁,家中遇有生子、婚庆、丧葬事时均有10至20两银子的补贴。每年春节、端午、中秋都有节日补贴。
此外还有一种旗人,他们的身份很特殊,就是包衣。包衣实际上就是奴才,是有主人的奴隶。入关后,奴隶的身份虽在,但地位却非同寻常。
上三旗归皇帝,所以上三旗的包衣是皇帝的奴才。皇帝的奴才是光荣称号,有清一代整个八旗都以皇帝的奴才自居。上三旗的包衣往往是人上人,甚至出任方面。清廷规定,八旗的官员规定不准私自出京,可他们在京外大多都有很多土地,这些土地需要人料理,于是包衣就成了主人的代表,负责耕种和出租这些土地。
满清旗人不用交税,也没有徭役,甚至犯罪后的量刑也有别于普通人,是清朝的VIP。他们的使命就是打仗,但实际上就算打仗也用不到他们冲锋陷阵,他们已经不是最早的一批八旗军了,优越的生活让他们越来越懒散。温水煮青蛙般把他们磨成了蛀虫。
八旗兵一个月的俸禄为2到4两银子,八旗子弟规定不得经商,不得干任何赚钱的买卖,他们为打仗而生,八旗旗人的女人是为八旗旗人生孩子的,他们都有使命,对于他们来说,干活就是对不起祖宗,所以,他们中的许多人价值观逐渐被带偏,成了废人。清朝末年,旗人没有了饷银,也没有了口粮,铁杆庄稼倒了,只好自谋生路。当时北京城常住人口一百二十万,其中三十万是旗人,这些人有的当了警察(清末警察地位和薪水都很低,是被人看不起的“贱业”),有的拉起了人力车,有的去天桥撂地唱曲说书说相声,有的给人修脚、抬轿、搬家、缝穷,还有一大批旗人姑娘自卖自身,当了娼妓。
在许多人印象中,清朝时期的八旗旗人似乎日常生活就是喝茶、遛鸟,不用从事任何工作,每月固定时间还可以从有关部门领取一笔数额不菲的银子。事实果真如此吗?
实际上,清朝时期旗人能不能不干活,光领钱,得看他的出身来决定。能享受到这一特殊福利待遇的主要是皇族子弟。这个其实很好理解。中国历来有“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传统,如今家族里出了皇帝,那么亲戚自然就成了皇亲国戚,得到点特殊照顾就是再正常不过了。不过,也不是所有皇亲国戚都能不干活,光领钱。首先,能享受到这个福利的皇族得是男性的“闲散宗室”或“闲散觉罗”。
什么是“闲散宗室”和“闲散觉罗”呢?顾名思义,闲散也就是没事可干的意思,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无业游民。其中,闲散宗室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父亲塔克世一脉的后裔。闲散觉罗是塔克世的哥哥、弟弟一脉的后裔,属于皇族旁支。
清朝定鼎中原后,皇族的人口成倍增长,规模越发庞大。他们中的少数人承袭了父辈的爵位,或者自己谋到了一官半职。剩下的大多数人既没有爵位可以承袭,也没能力谋到官职,因此就成了闲散人员。这些闲散的皇族子弟大多没什么谋生的本领,在没有爵位和职务的情况下,生计就成了问题。皇帝为了顾全皇家的脸面,自然不可能看着这些皇族子弟沦落街头。因此就给了他们不干活,光领钱的福利,官方称为“养赡银”。
按照规定,凡是闲散宗室男性,十岁开始,每月由宗人府发二两银子,从二十岁开始,每月由宗人府发三两银子,同时每年给米给米四十二斛二斗。凡闲散觉罗(红带子)男性,从二十岁开始,每月由宗人府发二两银子,同时每年给米二十一斛二斗。
乾隆年间北京一个普通老百姓月收入大约是二、三两银子。也就是说,皇帝发给这些闲散皇族子弟的“养赡银”跟当时北京普通百姓的平均收入差不多,解决他们的温饱是没问题,但绝对没有数额不菲的程度。因此,这项福利其实也就相当于给“皇亲国戚”的低保。虽然他们不用劳动就有钱拿,可吃低保毕竟不是什么光彩的事。
那么,除了皇族外的其他旗人生活待遇怎么样呢?答案是:他们得干活才有钱。
对大部分男性旗人而言,当兵是唯一正当的职业,只要通过“挑缺”成为正式八旗兵丁,就可以光荣的吃兵饷了。清朝的兵饷分为“坐粮”和“行粮”。“坐粮”相当于固定工资,高级兵(京旗前锋、护军)月饷4两,饷米均46斛;马兵月饷3两,饷米均46斛;步兵月饷1两5钱,饷米均22斛。“行粮”相当于奖金,在出征时期才有发放,每人每月2两银子。除了月饷,八旗兵每个季度还可以领取“季米”一次,相当于现在的季度奖金。此外,八旗兵还有一些福利收入,比如“喜事给银十两,丧事给银二十两”。
不过,上面所说的兵饷都有个前提,得是八旗兵才有资格领取,而在和平年代,兵缺没有那么多,不是人人都有机会当兵吃皇粮。因此,对于那些补不上兵缺的“余丁”而言,生活是相当窘迫的。为了维持生计,许多人只好去从事被旗人所鄙视的农、工、商等职业。有人说清朝禁止旗人从事这些职业,其实这也是个误解。朝廷并没有明令禁止旗人不得从事什么职业,只是许多旗人认为自己祖辈都是“随龙入关”的,不屑去干这些职业罢了。
因此,在清朝时期,八旗旗人的生活待遇也并不是许多人想象中那样悠然自在,他们中的大多数也同样要为生计奔波。特别是到了晚清时期,国家财政吃紧,旗人的福利待遇越来越差,连一些宗室成员都不得不出来干活谋生。
八旗子弟,指的是有国家供养的,对于开创清朝统治有特大功勋的开国将士的后代。他们的人数一般保持在十万人左右。这十万人相当于国家的一个贵族阶梯。他们的生活无忧无虑。每个人都有很好的政治待遇和经济待遇。
例如,旗人每月可以领到一笔不菲的月钱。就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工资,也就是说如果自己的祖辈,在大清朝建国初期,为国家的建立抛头颅洒热血,奉献了自己的力量。那么,只要大清朝不灭亡,他们的后代,每个月均可以享受到这笔钱。
一般情况下,在京城的人每个月可以拿到四两银子,在其他城市的八旗子弟每个月可以拿到二两银子。除了银子之外,还有每个月的粮食大米160斤左右。这样优厚的条件是让人眼馋几辈子的。八旗子弟,享受这样的待遇,肯定要为国家尽自己衷心。待遇养人,也预示着自己责任。
清康熙年间,朝廷除了给他们钱饷银之外。还给每一个旗人分配优越的居住条件。就像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四室两厅、三室两厅的房子,你们说:旗人对于这样的生活条件,还有什么可说的?于是乎,没事干啦!因为不需要努力,就可以生活的很滋润。遛鸟、遛狗、斗蛐蛐,成为了八旗子弟的正事。
那么,养一个八旗子弟,需要多少钱呢?每月银子二两,一年就是24两,十年就是240两,六十岁可以领1440两白银,这还不包括每月160斤大米。算下来,厉害啦!若果平均按照每月4两的包月计算,每个八旗子弟一年就要耗费国家48两的财政,十万人就是近500万两的赋税!这500万两供养的是一群斗蛐蛐、遛狗、斗鸡,不干正事的人……真的具有讽刺意味!
清朝顺治十八年,吴三桂率清军入缅,缅王莽白迫于清军压力,将南明永历帝扭送至清军大营。第二年四月,永历帝与太子朱慈煊在昆明被吴三桂处决,明朝正统就此灭亡。
在明朝灭亡的原因这个问题上,一直以来很多人都认为是明朝末期的小冰河时期,造成了明朝国力的衰弱,最终使得明朝不堪重负而灭亡。不过,随着人们对明朝历史了解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人认为,明朝的灭亡和朱元璋当初分封藩王有关。清朝的康熙皇帝在总结明朝灭亡原因时,也认为是明朝后期成千上万的朱家藩王,耗空了大明江山。
康熙皇帝洞悉了明朝灭亡的原因,可是他却并没有从其中吸取教训。所以,清朝虽然没有分封藩王的习惯,但是清朝赖以起家的八旗兵,最后却成为了清王朝的巨大负担。恐怕连康熙帝都没有想到,仅仅过去百余年之后,八旗子弟带给朝廷的压力,比之明朝末期的那些朱家藩王还要严重。
在清朝统一天下的过程中,八旗子弟可以说是居功甚伟,那时候的八旗子弟也都是弓马娴熟的能征善战之辈。可是,当享受了两百多年的安逸生活后,清朝末期的八旗子弟已经再也没有祖先当年的风光。人们常说的八旗子弟,大多也是指这一时期的八旗旗人。他们凭借祖先的余荫,领着?月钱?,整日游手好闲,好逸恶劳。
那么,清朝养一个八旗子弟,究竟要花多少钱呢?算完账才知道,大清是活该灭亡。
清军刚入关时,出于统治需要,对八旗子弟管理得十分严格。比如规定他们不准随便离开本旗,在京城的旗人若无必要也不准随便离京。虽然朝廷对旗人限制十分严格,但是将他们的生活也安排得十分妥当。比如京城的这些旗人之中,和皇室血缘关系稍微近一点的,基本上最少也可以捞一个辅国公,如果关系再亲密一些,那就是封贝子、贝勒之类了。
对于那些不在京城的八旗子弟,朝廷也考虑得十分周到,成年之后的八旗子弟可以担任旗兵,就算什么都不干的,每个月都可以领到一份?月钱?。顺治年间,清朝刚刚入关不久,国力尚且不甚富足,有军籍的八旗子弟每个月就可以领到2两银子,没有军籍的每个月也能领到1两银子。
后来到了康熙年间,因为康熙皇帝对旗人子弟向来仁厚,军籍旗人每个月所领俸禄翻了一番,还赏赐给在京旗人子弟大量土地。可是八旗子弟都是戎马出身,压根就不会种地,也打心眼里就瞧不起种地,所以康熙赏赐给他们的土地全部被他们拿去出租。康熙此举可以说是把后来的雍正坑苦了,火耗归公、摊丁入亩都卡在旗人这里。要不是雍正皇帝铁血无情,宁愿得罪旗人也要推行这两项政策,恐怕康熙年间亏空的国库是无论如何也补不起来。
普通八旗子弟都有这么好的福利,那么跟皇族沾亲带故的旗人子弟福利就更加好了。清朝的宗室子弟,刚出生时就可以领24两赏钱,成亲时朝廷也会发放20两贺礼,就连去世的时候朝廷也会发放30两白银给他办后事。这样算起来,再加上每个月按时领的月钱,如果一个旗人子弟活到五六十岁,朝廷最少要在他身上花两三千两银子。
康熙年间,八旗子弟大约有27万人,皇族的数量要少很多,大约只有500人左右。但是,到了雍正年间,皇族人数就翻了一番,超过一千多人了。后来再经过乾隆时期的进一步发展,至清朝道光年间时,皇族人数已经突破万人了。1937年,清朝宗室最后一次修谱时,皇族人数已经突破2万人大关了。也就是说,清朝要花费一大笔钱财在这些八旗子弟身上,而他们则什么贡献都不需要做。
所以说,清王朝对待八旗子弟确实是没的说,旗人子弟的待遇可以说是十分优厚。并且在《大清律?名例》中还规定,?凡旗人犯罪,笞仗各照数鞭责。充军留迁,免发遣,分别枷号。?也就是说,旗人触犯大清律是可以从轻发落的。比如原本应流放充军的,只要折抵枷号70~90日即可。因为清朝对旗人确实太过于优待,所以一直到今天,还有一些旗人后裔,穿着长袍留着长辫,幻想回到清朝。
二百多年的享乐生活,使得大多数旗人都忘记了如何赚钱生存。到了清朝末期以后,朝廷自顾尚且不暇,哪还有钱按时发给旗人子弟?可是这些八旗子弟生活一向是骄奢惯了的,所以有钱的真讲究,没钱的也要穷讲究。那么没钱怎么办?只好去变卖祖产,甚至还有像克勤郡王晏森这样的皇亲国戚,败光祖产转行去拉黄包车的。
当两百多年的时间过去后,这些原本骁勇善战的八旗兵,逐渐变成了养尊处优的少爷兵,已经没有了丝毫的战斗力。到了清朝末期的时候,朝廷看到八旗兵实在是不堪大用,只好转而训练新军。可是清朝又无法阻止那些具有进步思想的青年参军,这样一来也就为后来的覆灭埋下了隐患。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6849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