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努尔哈赤的长子战功赫赫,为什么没当上继承人

众妙之门 2023-07-03 01:02:48

努尔哈赤的长子战功赫赫,为什么没当上继承人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清朝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在我国古代,历朝历代的封建王朝都奉行嫡长子继承制度,偶尔会有一些因为君王的个人喜好而非嫡长子继承皇位。但是有一点是一样的,那就是每个朝代的开国皇帝,他们为了稳定,往往都是嫡长子继承制度的忠实拥护者,例如明太祖朱元璋。在长子朱标去世后,他没有选择他最喜欢的燕王朱棣做太子,而是直接选择了朱标的长子朱允炆为储君。

所以开国皇帝往往不会因为个人喜好来选择继承人。但是也并非没有例外,例如清朝开国皇帝努尔哈赤选择的继承人皇太极。大家都知道皇太极是努尔哈赤的第八子,那努尔哈赤的长子呢?他为什么没有选择他的长子为继承人呢。努尔哈赤的长子名叫褚英,万历二十六年(公元1598年),褚英十八岁。

作为努尔哈赤的长子,这年他第一次率兵出征东海女真安楚拉库路,获得的战绩是成功兼并二十多个小部落。九年后,褚英跟随叔叔舒尔哈齐等前往蜚悠城收编归顺的策穆特黑所部,在乌碣岩遭遇乌拉部落布占泰率领的一万兵马拦截。战斗打响了,舒尔哈齐率部将常书和纳齐布作壁上观,褚英与弟弟代善冲锋陷阵,最终以少胜多,拿下了乌拉部落。

由此努尔哈赤愈发器重这位长子,褚英也在二十九岁这年,如愿以偿获得了国事处置权。努尔哈赤这是默认褚英为自己的接班人了,同时也是对自己长子的信任和回报。努尔哈赤的事业方兴未艾,极需得力后人,而褚英无疑是上佳人选。就在大家都认为褚英可以成功接班的同时,矛盾就此展开。

有九个人对褚英说“不”,他们是努尔哈赤的四个子侄,次子代善、侄子阿敏、五子莽古尔泰、八子皇太极。还有金国“五大臣”费英东、额亦都、何和里、安费扬古、扈尔汉。这九个人是后金的顶梁柱,他们同时对褚英说“不”。这意味着努尔哈赤选储的失败,一旦他百年之后,褚英与他们九个人的火拼将无法避免。

世事为何如此纠结?努尔哈赤不解了,他不明白,骁勇多谋、战功赫赫的褚英怎么会这么招人恨?是他努尔哈赤错了还是褚英错了?亦或是“四贝勒五大臣”错了?他必须要一个答案。答案很快出来——褚英心胸狭窄,不能容人。尽管父亲努尔哈赤已经默认他为接班人了,可褚英还是不放心。

担心他们不服从自己,担心他们会反叛,或者在将来的某一时间反叛。为了未雨绸缪,褚英做了以下工作:强迫他的四个弟弟(代善、阿敏、莽古尔泰、皇太极)向自己发誓“不得违抗兄长的话,更不许将兄长所说的话告诉父汗”。另外,褚英还告诫这九个人:“凡与我不友善的弟弟们以及对我不好的大臣,待我坐上汗位以后,均将之处死。”

这是警告也是恐吓,但对褚英来说,效果适得其反,因为九人团结如一人了,发誓要将他扳倒。他们将褚英的所作所为告诉努尔哈赤,表示这样的人,绝不能做王朝今后的掌舵人。努尔哈赤也觉得褚英不适合做掌舵人,一个掌舵人可以没有能力,但绝不能没有胸怀。再说,从领导艺术角度而言,褚英也太不明智了,上来就打倒一大片。

把自己推到孤家寡人的地步,做人不可以这样没有策略,更不可以这样没有亲情。随后努尔哈赤毅然决然将褚英废黯,如果褚英不再有非分之想的话,事情走到这还构不成悲剧。可是一个心胸狭窄者的悲剧就在于任何时刻都心胸狭窄,甚至身处逆境时还变本加厉。在被父亲努尔哈赤废黜后,褚英下了这样一件事。

诅咒出征的父亲、四个兄弟及五大臣,并且在纸上写下咒语,对着天地焚烧。褚英还扬言:“吾兵出征,愿其败于乌拉,战败之时,吾不许父汗及诸弟入城!”这是什么意思?意思是希望父亲率领的出征之师被击败,击败后,他将不许被击败的父亲及弟弟们入城!褚英的所作所为确实令人不齿,而努尔哈赤毫无疑问震怒了。

震怒之后他将褚英关入了牢中,并且一关就是两年多时间。让这个逆子面壁思过,也让自己找到一个最佳处置方法。万历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八月二十二日,努尔哈赤找到了他要的方法。这一年他五十七岁,褚英三十六岁。在处死亲弟弟舒尔哈齐四年后,努尔哈赤,这个已然变得苍凉的老人将自己的长子也送上了不归路。

努尔哈赤也曾经想过是否原谅这位南征北战、功勋卓著的心胸狭窄者。毕竟他们是父子,毕竟褚英也是一念之差,但是努尔哈赤的心硬了。在“你不仁,我也可以不义”的逻辑下,努尔哈赤在权力与亲情之间做出决绝的选择,如果亲弟弟可以去死,那么亲儿子为什么不能死。

更何况在未来,如果褚英还活着,毫无疑问将是“四贝勒”“五大臣”的死敌,是金国动乱之源。所以褚英必须死,这是努尔哈赤送自己儿子上路之前,最能说服自己的理由。只是没有人知道,这个令人生畏的老者是不是还有一丝私心杂念掺杂其中,不为世人所知。

努尔哈赤的王朝就这样在血泪中日益丰满,而他的为人处世之道也在悄然间走向杀伐决断,在伟业与功利之间找不到一个清楚的边界。毫无疑问,努尔哈赤是个令人生畏的强权人物,但又让世人产生了些许怜悯之情,毕竟这个人在得到的同时也失去了很多。

努尔哈赤为何没选多尔衮当继承人,多尔衮又是怎样一步步上位的?

多尔衮出生于1612年11月17日,是努尔哈赤第十四子,努尔哈赤很钟爱这个幼子,但在努尔哈赤去世的后金天命十一年(1626),多尔衮只有14岁,无论是年龄或者资望,都不足以成为后金的新一任领袖。

多尔衮是指定的继承人这个说法的出处本身比较可疑,朝鲜史料中曾经提过一嘴,蒋良骥《东华录》顺治八年(1651)二月己亥诏内多尔衮本人也声称:

太宗文皇帝(皇太极)之位原系夺立。

即使在多尔衮的“指控”中,也并没有明确指出皇太极是“夺”了自己的位。

其次,努尔哈赤生前其实并没有通过自己明确的指令确立汗位的继承人。

相反,他去世前4年的天命七年(1622),努尔哈赤宣布将来实行八和硕贝勒共治国政的制度,规定未来新汗由八旗旗主诸贝勒共同推举和废黜。

按照《清太宗实录》的记载,天命十一年(1626)八月十二日议立新汗的贝勒会议成员有如下诸人:代善、阿敏、莽古尔泰、皇太极、阿巴泰、德格类、济尔哈朗、阿济格、多尔衮、多铎、杜度、岳托、硕托、萨哈廉、豪格等一共15人。

这些参会的贝勒贵族,按宗支和旗属关系可以划分为5个主要派系:

代善系:代善、岳托、硕托、萨哈廉、杜度(褚英长子);

阿敏系:阿敏、济尔哈朗;

莽古尔泰、德格类系:莽古尔泰、德格类;

皇太极系:皇太极、豪格、阿巴泰;

阿济格系:阿济格、多尔衮、多铎。

代善系的代善、岳托、萨哈廉,阿敏系的济尔哈朗,莽古尔泰系的德格类都支持皇太极,豪格是皇太极的儿子,更不在话下,其他候选人没有一个能获得像皇太极一样的广泛支持,因而皇太极成为众贝勒推选的新大汗人选。

从当时的形势和派系格局看,也有人认为在努尔哈赤的心中,皇太极早已是新汗的人选,所谓推举不过是努尔哈赤为皇太极扫清障碍的一种手段。

上述这个说法是否确切待考,但多尔衮无论如何谈不上的继承人选。

多尔衮虽然和皇太极有疑似的杀母之仇,但是其一步步上位还是在皇太极时期。

天命十一年(1626)多尔衮就被封贝勒,但是到了天聪二年(1628),17岁的多尔衮随皇太极出征征讨蒙古察哈尔部,才因为军功被赐号“墨尔根戴青”,并成为正白旗旗主。天聪九年(1635),多尔衮率军前往收降蒙古林丹汗之子额哲并获得传国玉玺。崇德元年(1636)因战功封和硕睿亲王(睿亲王的睿即墨尔根,满语智慧之意);崇德六年至七年(1641―1642)多尔衮在大败明军的松锦大战中立下赫赫战功。

皇太极在某种意义上是实践了对大妃阿巴亥做出的恩养幼弟的承诺,而且其中不仅仅是因为迷信害怕立下誓言应验遭到报应,有着悉心培养多尔衮成才的因素――这也使得多尔衮对皇太极的感情极其复杂,这是后话,此处按下不表。

豪格好歹也是皇太极长子,为什么没当上君王呢?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有多少历史的浪花等待我们去采撷 ,回首观望历史,历史给我们留下了太多的宝贵财富。在这里,我们采撷清初的一段历史去品味去斟酌。在努尔哈赤打下了清朝的江山的基础之后,留给了皇太极一个充满希望的清朝初期政权,皇太极上位之后,带领他的弟弟多尔衮和长子豪格等人南征北战,经过几番厮杀后进入内陆,皇太极成为第一位清朝皇帝。

皇太极能够在盛京【今沈阳】称帝,打下清军入关入主中原的基础,和多尔衮以及豪格的战功也有关。作为皇太极的长子,豪格也很勇猛,立下了不少战功,为什么没有继承到王位呢?因为时势造英雄,很多事和天时地利人和有关系,和当时的各方面局势有关系。

在皇太极去世后,豪格作为长子,有拥戴他的一方,而多尔衮作为皇太极的弟弟,也有拥戴支持他的一方,两个人都能征善战,处于当打之年。在当时,由弟弟来继承王位和由儿子来继承王位都说的过去。这时候,就要讲究平衡了,豪格虽然勇猛,可是缺乏谋略,尤其缺乏政治谋略,行事鲁莽。

多尔衮谋略出众,而且比较顾全大局,但是也是个很看重权利的人,如果由多尔衮和豪格的任意一方继承王位,都容易引起争端,导致内耗,影响清朝的稳定发展,后果难以想象,这也是诸多利益方不愿看到的。再加上孝庄太后的周旋,最后为了平衡,由小皇子福临即位,即位时年仅六岁,由多尔衮辅政,这样就平衡了各方面的势力,也稳定了早期清朝的局势。

历史上没有由长子继承王位的事例有很多,历史就是这么风云变幻,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6842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