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古代游牧民族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北方文化和中原地带间文化上的“日益迫近”发生在战国时代的晚期。从公元前4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北方地区与中原间的交流意义日益重大。尽管早期游牧文化仍旧占据着主导地位,并且还保持着他们的北方地区风格,但其独特的因素已经与不同的形象(树林、山峦)混合在一起,这些实质上也影响了其先前的风格模式。
公元前4—前3世纪的游牧遗址集中在鄂尔多斯地区的中部,在考古文献中一般被称作“匈奴”。这些游牧遗址中的墓葬组合物展示出一种明确的转换。在这一时期的贵族墓葬中,贵金属占据着主导地位,武器很少,铁器的应用越来越普遍,特别是某些类型的武器和马具的制造,也越来越多地使用铁质材料。“触角式”短铁剑与早期的青铜短剑相似,铁剑与中原发现的铁剑相似。与先前时期相比,铁质短剑和铁剑分布的区域更广大,发现的数量也更多。马具和马头盔甲用铁制作的频率越来越高,青铜鹤嘴斧也被铁制鹤嘴斧代替。
鹤嘴斧
在这一时期的装饰特征中,我们看到,带扣和动物型装饰片数量增多,而其他饰片,圆形的或者是长方形的,描绘的常常是人物活动的饰纹。既是现实的、又是风格化的动物争斗场景更为普遍,而且艺术上更加复杂,铁器制品的某些特征的标准化倾向也更加明确。某种程度上,标准化可以作为生产程序集中化组织的证据,它还间接指示出,其社会组织也更加等级化,在这种社会中,贵族阶层可能享有着更高的权力。
这一时期的游牧墓葬中最让人吃惊的特征是他们非同寻常的富有。在诸如桃红巴拉、西沟畔和阿鲁柴登遗址的墓葬品中,都发现了数百件贵重物品,其中包括许多黄金饰品和银饰品。在毗近桃红巴拉北部的阿鲁柴登遗址中,发掘出两座战国晚期墓,共有金器218件,银器5件。在这许多非同寻常的金银器中,这些金银器是典型的“斯基泰型”动物纹饰风格的复制品,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套金头饰,或者说是金冠饰,这套金冠饰由4件饰品组成:一个室内便帽和三条冠带。
因为它的富有,研究人员认为这座遗址是一个楼烦王室墓,战国时期这个族群可能居住在这一地区。在陕西北部的纳林高兔,发现了一座属于匈奴部落的墓葬,在那里出土了大宗的金器、银器和青铜饰品,甚至还出土了一个极为罕见的镀金银制短剑护手,这件银器有可能是从外地输入进来的,是发现的墓葬物中惟一一件军事用具。
银制短剑
关于晚期游牧社会的复杂性,没有任何地方比鄂尔多斯地区的西沟畔遗址表现得更为显著了。在一座墓葬中,发现了大宗的金银饰品,同时还发现了其他的一些墓葬组合物。这些墓葬组合物通常是与一个更“古典的”游牧贵族相联系的,包括武器、工具和马具,这些墓葬物很容易让人联想起桃红巴拉的墓葬组合物。与此同时,我们还发现了确定无疑的农业社会的证据:村落,诸如锄头、扁斧、鹤嘴斧等农具,这些农具都是铁制的。
各种各样不同类型的墓葬组合物似乎暗示着一种更为尖锐的社会差别的存在。社会中最贫穷的成员只有几件工具和武器随葬,而武士死后,他们的武器也仍然跟随着一起下葬,还随葬着具有游牧艺术特征的饰片。但是另一些人,可能是具有最高权力的首领,他们死后,却随葬有真正的珍宝,常常是一些金银制品。贵金属的积聚当然是权力和财富的暗示,但是这也许还可以说明财富的不同来源,即,它不再是通过军事冒险或对下层民的剥削而得到的,而是通过贸易的手段获得的。在战争中,领导必须能发挥贵族所具有的重要作用,首领逐渐地卷入贸易中。而在贸易交换中,贵重物品就成为一种具有很高价值的流通形式。
金银饰品
这种假设得到了来自考古方面的关于中国人起源问题的材料的支持。这些考古发掘的材料塑造出了中国文化的特征,像金制牌饰、银饰。更有甚者,一些银制缰铃显示出的特点,具有赵国作坊的特征。像在《战国策》这样的作品中提到的,中国对马、牛以及其他一些典型的北方物产,如毛皮的输入,也许是以在风格上对游牧族具有很强的吸引力的金银器物作为偿付的。在这一地区发掘出的贵重物品中,镀金的青铜器、金器,以及在石灰沟发现的镶嵌着宝石的银制品,表现出与彼得大帝时期的“西伯利亚”金器惊人的相似性。在同样的遗址群中,我们还发现了丰富的银器,还有一些新的动物纹饰主题,这极大地丰富了已有的一个表现模式的庞大体系。
对于如此丰富的墓葬品来说,墓葬的结构就显得相对简单了。不论在哪里,我们都没有发现那种有地下木结构墓室、地面有墓墩的构造复杂的阿尔泰游牧族墓。一般来说,它们只是些简单的土坑墓,有的有木制棺木,有的没有。在所有遗址中都有动物牺牲,主要是马和羊。在一个可能是公元前3世纪的遗址,玉隆太遗址中发现的马车具的数量显示出,在晚期游牧社会中,已经使用马车,但是我们还不清楚这些马车是用于军事还是礼仪中。这些马车具包括7件用青铜制作的羔羊、羚羊、鹿、马等动物形饰车顶,两个轴端。
马车
最后,我们还应该注意,在西北方也曾发生过一个相似的进程。时间在战国晚期的杨郎(固原县)墓葬揭示出大约在那一时期游牧文化的真正繁荣。首先,铁器的应用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并且一般用于武器、工具和装饰物中。其次,尽管在一些鄂尔多斯遗址中没有发现,但是在一些墓葬组合中,出现了金器。再次,马具(马嚼子、马头盔甲、青铜或骨制的颊片和马具饰品)、马车具(车辕饰品、车轴护具和车毂)的数量飞速增长。用动物格斗主题装饰的辕杆顶和牌饰也是较晚时期的类型。
在固原型的早期游牧遗址中,有许多重要的文化遗存与鄂尔多斯遗址相似,这显示出流动的贵族社会相似的特征。尽管数量还非常少,但是这些马头盔甲和马嚼子的出现也暗示出,马越来越具有重要的作用,它不但用于运输和放牧,而且还用于战争。这表明,伴随着武士阶层的兴起,畜牧力量日益壮大,牧畜的数量也日益增长。而武士阶层最初是与族群中的经济调节和“司法”争端密切相关的。
的确是越来越强大了,主要是他们的武器变得强大了,他们懂得使用汉人的武器工匠来发展自身,懂得利用汉人的谋士来为他们谋划,利用汉人的将领为他们打仗,蒙古人和女真人入主中原,其实灭亡汉族的还是汉族人
因为古代游牧民族很少直接与中原政权进行大规模战争,而且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都被中原文明所同化了。
古代游牧民族的机动性很强。他们的战士都是从小就培养的,骑马射箭的功夫,马的质量都要比中原的好,中原很难培养出这么多机动性强的骑兵,所以游牧部落一般都会在冬季来临之前去劫掠中原边境的城镇,守军追不上,也不敢追,因为不知道这是不是调虎离山之计。所以很多时候只能吃一个哑巴亏。
而且如果冬季没有足够的储备,整个部落都要面临着灭亡的危机,这种危机心态会加强部落战士的战斗力,毕竟光脚的不怕穿鞋的,中原的城市就算打了败仗,但是城中依旧会有储粮给士兵吃。一边要拼命,一边只是在执行任务,所以游牧民族在心态上占了上风。
游牧民族能够抗衡中原政权的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原经常处在内乱之中。因为土地兼并与王朝内部的腐化,在王朝末期一般会群雄并起,陷入诸侯割据,这时候大家的心思都在王位之上,对于游牧民族的劫掠不会在意,有时候甚至会借助游牧民族的力量。新建成的王朝百废待兴,也不愿意打仗,所以会向游牧民族示弱,提供给他们一些物资,来保持边疆的安定。
其实在中国几年前的历史中,中原政权很少在对外战争中失败,因为失利的次数少,所以那几次失败格外显眼,造成了一种游牧民族可以与中原政权抗衡的假象。游牧民族入主中原的政权寥寥无几,即便来了,也被同化了。因为游牧民族发动战争带来的损失小,收获大,所以他们格外热衷于劫掠中原边境,如果没有将中原政权逼到一定程度上,皇帝很少会发动战争。
其实游牧民族的勇猛,在于个人的战斗力。然而个人的战斗力,是可以被科技填平的。
所谓的武功再高,也怕菜刀。
当蒙古横扫世界的时候,南宋的各种床弩、神臂弩等远程杀伤武器,给予了蒙古骑兵重大的杀伤,于是元以后中国的弩弓制造从顶峰直线跌落。欧洲人就说过一个拿着十字弓的农民,可以轻易射杀一个高贵的骑士,个人的能力被科技的发展填平。
同样在清朝一统之后,对于明朝对于八旗军队给予重大打击的火器,进行了严密的管控。
但不管是宋的弩弓,还是明的火器,就当时的世界而言,其科技程度还没有彻底的改变个人战斗力的差距。只是在一定程度扭转了。武功再高,也怕菜刀,自然是笑话。但武功再高,也怕手枪,估计就不是笑话了。
当科技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个人战斗力的差距,那么两个国家或者两个民族之间的战争,就变成了人口和国力的对比,而游牧民族从来不是以这个见长的。
机动力优势和心理优势
首先是心理优势,我曾经提出,冷兵器时代,
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步兵战斗力是80,
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骑兵战斗力是60-70
问题是
组织混乱、很少训练、装备糟糕的步兵,战斗力仅仅是5
组织混乱、很少训练、装备糟糕的骑兵,战斗力是20
即
当骑兵、步兵都组织、训练、装备差劲的时候,骑兵战斗力碾压步兵。面对组织训练差劲的中原腐败步兵,人家游牧骑兵哪怕没有战斗力,吓都能将那些从来没有训练过的腐败步兵吓的溃散了。
所以每当中原王朝腐败之后,组织训练糟糕的中原王朝步兵面对哪怕同样组织训练糟糕的游牧民族骑兵时,也不堪一击。
而即使中原王朝全盛时期,步兵组织训练装备都很优秀的时候,也因为机动力的缺陷难以歼灭游牧骑兵--------人家打不过就跑,你两条腿很难追上。
反过来,当中原王朝的腐败步兵面对游牧民族的垃圾骑兵时,因为机动力的缺失,一旦战败那就是一败涂地,全军覆没也很正常-------你逃跑都逃不过人家的四条腿。
.
在大多数时候,中原王朝的步兵都能够在战场上碾压游牧骑兵。问题在于,游牧民族不和你中原王朝的精锐步兵打仗,人家最擅长的是抢掠、屠杀你的无武装平民。
胜,难以大胜
败,必然是大败
再加上中国儒家不擅长知识传承,擅长向异族投降。中国人心目中游牧民族强大的印象,也就自然得出了。
PS:根据西方军事史学家的研究,他们认为任何时候,骑兵都无法击败坚定、配置合理、指挥不弱智的敢战步兵。
事实上和网络架空文不一样,真正精锐的敢战重步兵,面对重骑兵冲锋是最好的选择不是列阵防守,而是迎面冲锋。在整个人类军事史上,敢于对重骑兵发动正面冲锋的重步兵,都能够获得胜利。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6836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