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争失败后,民族危机日益严重,为救亡图存,光绪皇帝和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共同发动的维新变法。但是,变法仅进行了103天就失败了。而变法失败的直接原因就是掌握实权的慈禧太后反对变法,囚禁光绪皇帝,并捕杀维新派。
戊戌六君子
虽然历史没有如果,但我们仍忍不住假设,假设慈禧太后没有反对维新变法,反而支持维新变法,变法有可能成功吗?清朝会因变法成功而强大吗?
答案很残酷:不会。为什么这么说呢?
维新变法运动
我们首先看慈禧太后为什么反对维新变法。甲午战争失败后,列强趁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清政府面临巨大的统治危机。如果维新变法能够使国家富强,巩固清朝的统治,慈禧太后其实是不会反对的,而慈禧太后初期对维新变法运动的态度也证明了这一点。
慈禧太后
刚开始时,慈禧太后其实并没有反对康有为等人的维新变法,甚至给予了光绪皇帝一定的支持。但是,维新派很快将变法搞得一团糟。由于康有为、梁启超等人毫无从政经历,也没有丝毫治理国家的经验,完全凭借一腔热情和野心去试图变法,变法开始遭到越来越多人的反对。
康有为和梁启超
毛主席曾精辟的指出,“政治就是把自己的人搞得多多的,把敌人搞得少少的”。而维新派恰恰相反,他们所提出的变法运动,根本没有搞清谁是自己的朋友,谁是自己的敌人,完全将朝堂上下,乃至地方实力派推向了自己的对立面。
维新变法
变法内容之一的“废除八股”,维新派光看到了八股对人才的禁锢,却完全没有考虑如何安置这些人。数以百计的瀚林,数以千计的进士,乃至数万举人、秀才,和百万读书人的晋升通道和仕途,完全被维新变法一道政令扼杀。这等于将这些在中央和地方拥有绝对数量的士大夫阶层完全推向了对立面。
慈禧太后
而“裁汰冗员、裁撤绿营和八旗子弟”。则完全将居于统治阶级地位的官僚和八旗惹怒。至于他们变法最终意图达到的目的,除了国家富强外,还希望光绪帝能够掌握大权,实行君主立宪。这一条则完全触碰了慈禧太后的核心利益。因此,维新变法最终遭到了慈禧太后及顽固阶层的共同反对,就毫不意外了。
八旗
退一万步讲,即使慈禧太后突然脑抽,背叛自己利益,一心一意的支持维新派,维新变法依然没有成功的可能。因为,慈禧太后之所以能够掌握大权,除了自身高超的手腕,关键还在于她的利益与统治阶层,包括八旗、官僚阶层等利益集团的利益一致。
维新变法内容
如果慈禧太后选择支持维新派,这些顽固派为了自身的利益必然抛弃慈禧太后。而成为光杆司令的慈禧太后失去实权,她的支持也就没有了作用。更何况,晚清时期虽然全国名义上统一,但实际上却是一盘散沙。拥有实权的各个实力派,各行其是。即使慈禧太后一力支持,利益受损的各地方实力派也将极力阻挠,变法根本难以有效推行。
慈禧太后
有了这么多强大的敌人,那谁是维新派的“自己人”呢?很遗憾,几乎没有。维新派所依靠的仅仅是一个没有实权的光绪皇帝。最有可能支持维新派的人民群众,却被维新派推到了一边,面对占据绝对多数的劳动人民,维新派的态度却是漠视甚至抵触的。
维新派
没有自身的基本盘,也没有支持的变法势力,反对势力反而极为强大,遍布朝堂和地方。维新派仅仅凭借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即使加上了慈禧太后的支持,变法也不可能成功。
如果当时没有皇帝的支持,维新变法肯定是不能进行的。维新变法也就是我们大家所周知的戊戌变法,在甲午海战之后,整个清朝国内外局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列强都想瓜分中国而在整个清朝的内部,恭亲王也在1898年去世了,各种政治派系的斗争也更加的复杂,年轻的光绪皇帝面对着国内外的各种形式,不甘做亡国之君。
在维新派的鼓励下,决定进行改革创新,很多人固有的观念里唯心变法是以光绪为代表的一派,另外一派就是以慈禧为代表,两方都是守旧派和唯心派之间的斗争,其实在变法刚开始的时候,慈禧太后是不反对的,甚至是支持变法的。
从一个层面上来讲,如果没有慈禧太后的支持,唯心变法根本就不可能启动,还有一件事情也能说明慈禧的态度,在变法时有一个关于是否废除清朝内部的讨论。就在大家争吵的不可开交的时候,还是自己站了出来说可以废除8股,唯心变法的本意是发愤图强,但是在实行的过程当中,不分主次。
光绪皇帝恨不得把很多事情一夜之间全部改正,短短的三个月之内光绪颁发了改革措施上百道。这些措施涉及的行业和内容太多包含了各个层面,但没有主次。下了这么多措施应该如何执行,没有人知道。
改革肯定是有风险的,因为把旧的体制换成新的,肯定会触及一些人的利益,这个时候就需要有实力的人来支持,所以在整个维新的变法中把所有人都得罪了,难以维持变法。
从历史文化角度分析慈禧太后在戊戌变法中的影响
在众多教科书的影响下,我们基本上认为是以慈禧为首的顽固派因为反对变法而一手扼杀了历时仅103天的变法运动,成为阻止中国社会向资本主义迈进的绊脚石,以至于骂名与指责纷至沓来。其实整个事件的原委并非如此简单,在处理变法方面慈禧太后的做法不应该被全盘否定。
在众多教科书的影响下,我们基本上认为是以慈禧为首的顽固派因为反对变法而一手扼杀了历时仅103天的变法运动,成为阻止中国社会向资本主义迈进的绊脚石,以至于骂名与指责纷至沓来。难道整个事件的原委果真如此简单吗,在处理变法方面慈禧太后的做法应该被全盘否定吗?
首先,我认为慈禧起初是支持维新变法的。因为随着甲午中日战争中清廷大败以致求和割地赔款,致使当时国内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极度激化,可谓是内忧外患。所以作为当时最高决策者的慈禧不论从自身的权位考虑,还是从国家民族的利益考虑,均应采取相应的措施扭转时局。因为她知道,只有国家强大起来,列强才不会欺人太甚,而她的至高无上的权位才能永固。而变法是自强的途径之一,因此她也没有理由反对变法。另据史料记载,光绪皇帝在颁布《定国是诏》之前,曾就事赶赴颐和园乞请,慈禧曾表态:“汝但留祖宗神位不烧、辫发不剪,我便不管
。”
由此可见,慈禧并不反对变法。而且,“包括《定国是诏》在内的不少‘圣旨’,下达前都曾送慈禧审定。康有为呈递的变法条陈和《俄彼得政变记》、《日本变政考》,以及李提摩太等撰译的《泰西新史揽要》、《列国变通兴盛记》均曾由光绪皇帝‘恭呈慈览。’”“她甚至对光绪说:‘苟可致富强者,儿自为之,吾不内制也。’”可见其用心所在。同时,鉴于当时光绪皇帝虽然亲政却没有实权,倘若没有太后的同意,他根本不会如此大兴土木地进行改革维新,综上可知,如果没有太后的支持,变法改革本是寸步难行的,正是有了她的准许,百日维新才得以逐步开展。此外,就在戊戌政变发生后不久,慈禧太后又发出了一道重要谕旨:“前因中外积弊过深,不得不因时制宜,力加整顿,而宵小之徒,窃变法之说,为煽乱之谋。业经严纳惩治,以遏横流。至一切政治有关国计民生者,无论新旧,均须次第推行,不得因噎废食
。”
这道谕旨同样说明了慈禧太后对变法的态度。因此,我认为慈禧在变法初期是持支持态度的,也就是说,她的做法是值得我们予以肯定的,是正确的。
那不禁有人要问,为何在维新改革进行得如火如荼时,慈禧却一反常态将它扼杀于摇篮,发动戊戌政变?
首先,我们知道慈禧同意变法的根本前提就是不能危及其对大清帝国的至高统治权。但是年轻的光绪皇帝和维新派却没有正确分析当时的客观政治形势,犯了与慈禧太后争夺清廷最高权力的大忌,这是导致慈禧决心发动政变的根本原因。他们拒绝采纳翁同_提出的“调和两宫”的建议,想要打破先前的二元权力格局,将皇权牢牢地握在自己手中,这也触及了慈禧太后的底线,她必须予以铲除。对此,我想中国历史上的任何一个当权者,在他的最高权力受到威胁时,将对方全部势力予以铲除的做法,是无可厚非的,而慈禧的做法也符合这个情理。甚至,在变法后期,维新派还企图联合袁世凯发动兵变,这显然对慈禧的生命安全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另一方面,由于光绪皇帝及维新派治的国经验不足加上年轻气盛,在变法过程中急于求成,“在短短三个月,颁布的有关谕旨百余件,平均每天少则一道新政谕旨,多则数道不止,令人目不暇接,其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社会方方面面,令人目不暇接,真所谓‘变法神速,几有一日千里之势’。而且,每一道变法法令都要求‘速办’,可是地方官员在尚未理解法令内容的情况下,又怎能‘速办’呢?
可是光绪皇帝就是要求要快,对执行法令不坚决的官员予以严厉警告,对阻挠变法的官员则给以革职的严厉处罚,这样一来,也导致其在推行新政的过程中树敌太多
。”
另外,由于忙于颁布诏令,光绪帝对新政实施后会留下什么不良后果,以及会有什么影响都没有任何考虑。例如,其废除八股改革科举的法令就忽视了当时众多的有学之士,当时封建科举制早已深入其心,而科举制的改革让他们心中屹立几十年的求取功名的大山轰然倒塌,令他们恐慌,绝望。另有知情者写道:“戊戌变政,首在裁官,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颇有民不聊生之戚
。”
由此可见,飞速的推行改革已影响到政府各部门的正常运转,令整个社会结构出现了强烈的震荡,怨声四起。眼看几个书生的所作所为就要导致清朝的崩溃了,慈禧太后不得不走出来稳定政局。再加上考虑到维新派对自己权利甚至生命的威胁,因此,发动政变停止变法,理应成为首选。
可见,维新派在变法过程中的种种失误与急于求成,成为慈禧发动政变遏止变法的主要原因。从另一方面讲,戊戌政变也间接缓和了当时因飞速变法而受到强烈冲击的社会格局,维护了顽固派自身以及大清帝国的利益。
综上,尽管人们对慈禧太后的评价历来贬多于褒,但我认为,至少她在戊戌变法过程中的做法和措施是值得肯定的:起初她因为要强国而支持变法,后来因为变法偏离了自己先前的设想且自身的权力和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她又带领顽固派发动政变镇压变法。她是一个深受封建文化熏陶的女子,同时也是拥有至高权力的“女皇”。在那个内有民众反对,外有列强压榨的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都未曾出现过的动乱年代,没有先前的经验可以让她借鉴,而她所接受过的教育和文化无不告诉她,维护自身至高权威和大清江山的安定比任何事都重要,这是时代的局限性,是当时人们思想的局限性。所以,不应该用对或错来评价慈禧太后在维新变法过程中的一系列做法,她只是在自己所处的时代背景下,做出了属于那个特殊时代的,有利于控制和顾全当时局势的“合理”决策。
来源:中学生导报·教学研究
我的观点:光绪的失败是一种进步,慈禧的成功是一种退步。
慈禧的政治手腕和政治能力堪称一流,像肃顺这样有魄力有能力的人被她干掉了,像恭亲王奕忻这样号称鬼子六的精明人也甘拜下风,像袁世凯那样的滑头也唯慈禧马首是瞻,像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晚清精英在慈禧面前也都服服帖帖。可以说慈禧是一个成功的统治者。因为成功,所以慈禧才能掌管大清长达四十八年。
但是,慈禧是个政客,不是政治家,她缺乏政治家的德行。胸中只装着自己,没有国家和民众。她用割地赔款,出卖国家民族利益,换取大清的存续和她个人的权力。而换取大清的存续,是彻头彻尾的阻碍历史进步。
经过近两百年的历史,大清已经成为一艘千疮百孔的破船,在惊涛骇浪的大海中航行,很快就会沉没,没有人能救得了它,沉没是它最终的结局。
这时最有效最正确的方法就是离开这艘船。但是慈禧是这艘船的船长,离开这条船她就会失去船长职位,所以她坚决不离开。
光绪的维新变法,不能改变大清朝灭亡的命运,但是变法是想办法离开那艘即将沉没的破船,让国家民族人民摆脱危难,这是他的积极意义。
光绪变法图强救不了大清,但是他的变法唤醒了民众,调动了国人图强自救意识,其积极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历史上王安石变法也失败了,但变法的积极意义永远不能抹杀。
失败是进步,成功是退步,听起来似乎不和逻辑,细想想非常有道理。这也是慈禧评价负面光绪评价正面的主要原因。
光绪无论如何不能救大清,但他是挽救中华的一分子。
互关互动,互助共赢!
1898年,光绪皇帝为了救亡图存,毅然发动了戊戌变法。可惜这场改良运动仅仅进行了103天就被迫中止,史称“百日维新”。那么,变法为什么无法进行下去?它为什么会失败呢?
据史料记载,戊戌变法的内容涵盖了文化、经济、政治、军事等各个方面,堪称一场全方位的大改革。
文化方面,变法提出废除八股取士,将旧式私塾改造成兼容中西文化的新式学堂,鼓励学堂翻译西方书籍及派遣学生出国游历。
康有为与梁启超。
经济方面,变法提出鼓励民办企业,保护商业,允许私人开办工矿等等。工商业的发展,能够富国强民,改善清 *** 糟糕的财务状况。
政治方面,变法提出精简机构,裁撤冗员,大胆启用以维新人士为代表的新人,君民合治、满汉平等,甚至提出了设立国会的主张。
军事方面,变法提出裁减绿营,削减军饷,训练新式海陆军队。武科停止考试刀马弓箭,改为比试枪炮技能等等。
改革如果得以推行,必将令清王朝的面貌焕然一新。可惜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这份描绘了美好蓝图的改革计划,真正实施起来困难重重。
慈禧太后。
这场改革,来得实在太猛烈了!先前学习西方的洋务运动,只是改变了一点皮毛而已,尚且阻碍重重,戊戌变法一下子想要给清王朝做个大手术,得罪的人可实在不少。
文化方面,变法提倡废除科举,这就得罪了全天下十年寒窗苦读的读书人。这些读书人背了一肚子的四书五经,想让他们转型去学习西方文化绝非一日之功。变法不给这些读书人调整期,直接斩断他们唯一的上升通道,他们自然不会支持。
经济方面,变法鼓励发展商业,尤其是民办企业,这就得罪了原本垄断发展的官办企业。这些官办企业的主管官员都是洋务运动的中坚力量,本来可以成为维新派的盟友。但维新派过于激进的主张,使得这些官商并不支持变法。
康有为伪造的康梁与光绪帝合影。
政治方面,戊戌变法提倡大力提拔新人,这就得罪了现在的旧官僚。虽然维新党人口口声声说要效法“明治维新”,但日本方面撤掉的那些大名都过着富家翁的日子。戊戌变法只管把旧官僚撤掉,却不负责善后,导致官僚集团也不会支持。
军事方面,旧式的绿营兵本来生活无忧无虑,结果这场变法生生让他们失业,军队自然也不会支持变法。
因此,这场变法把寒门学子、商贾富户、官僚、士兵全部得罪了个遍,没有这些人的有力支持,变法当然难免流产的命运。
分析戊戌变法的失败,除了要找以慈禧太后为代表的顽固派的原因,也要从维新派自身找问题。
“戊戌六君子”画像。
首先,维新派的核心人物康有为梁启超等,并没有太多治国理政的经验。主导这场变法的光绪皇帝也是一个长于深宫的年轻人,这使得维新派的措施过于理想化,缺乏实施的基础。
其次,变法急于求成。在变法的103天内,光绪帝下达了超过110道旨意。过于频繁的改革措施让朝中官吏难以适应。欲速则不达,光绪帝颁布的旨意大多停留在地方官吏的口头上。
最后,维新党人错误地策划发动兵变。原本维新党人就势力单薄并无兵权,可自维新党人和袁世凯接触开始,变法的性质就完全改变了,这也是慈禧后期全力打压戊戌变法的主要原因。
至于说慈禧太后干预导致变法失败,其实并不准确。她一开始是中立的,并没有反对变法。综合上文所述,即便没有慈禧太后的阻挠,戊戌变法也很难成功。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6820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