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中国历史的人,都知道明朝对蒙古的称谓有两种,一个是瓦剌,一个是鞑靼。那么,鞑靼后来去哪了?他们是不是今日俄罗斯境内的鞑靼族?
我们先说说,明朝时期的瓦剌和鞑靼分别指蒙古帝国的哪个部分。
1368年,朱元璋革命成功,元朝退守蒙古本部,因为地处塞北,中国历史上称为北元。虽然败退,但是蒙古还自称是大元,认为是大元的继承者。不过,明朝却不这样看,认为元朝已经终结,明朝才是中国的正统王朝,逃到塞北的元朝只能是“残元”。“残元”毕竟还有元吗,后来明朝统治者给北元起了另外一个名字-----鞑靼。
当时,蒙古高原上有两只蒙古部落,一个是鞑靼,也就是成吉思汗嫡系北元政权以及其治下蒙古高原东部草原部落。还有一个,就是瓦剌部,也就是西蒙古。瓦剌曾经出现个牛X人物,也就是也先,曾经俘虏过明朝皇帝。也先死后,瓦剌陷入内斗,到了清朝的时候,瓦剌后裔准格尔崛起,曾经与清朝支巴好多年,后来被乾隆消灭了。
瓦剌部的历史,很多人都熟悉,那么明朝所称的鞑靼部,后来去哪了?
面对朱元璋的打击,元朝皇帝败退北方后,明朝就称北元为鞑靼。
元朝皇帝北遁后,内部斗争非常激烈,1388年,北元后主脱古斯帖木儿被阿里不哥后裔也速迭尔杀害,北元政权就算瓦解,分出了各个部落,互相攻伐。后来,北元也出现了中兴,达延汗短暂统一各部,达延汗死后又现于分裂,传位到末代林丹的时候,已经到了清朝。在皇太极、多尔衮的打击下,林丹选择外逃,后来病死了,鞑靼部归降了清朝。
这就是鞑靼的历史。
那么,明朝称呼的鞑靼与俄罗斯今日的鞑靼族有什么关系呢?其实,两者没啥关系。
明朝之所以将北遁的蒙古部落称为鞑靼,是有历史依据的。在历史上,蒙古高原先后被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回鹘、契丹、蒙古等民族统治过,而在契丹灭亡到蒙古崛起的年代中,蒙古高原上还有一个很牛的部落-----塔塔尔部。塔塔尔部非常强大,那时的蒙古也是他的小弟。那时,中国北方是金朝,经常与塔塔尔部打交道,因为翻译问题,经常管这个民族叫“鞑靼部”。我们仔细读一下,看看塔塔尔与鞑靼的读音有多像。后来,中原王朝就以鞑靼部来代指整个蒙古草原的游牧部落。所以,当北元败退的时候,明朝就以鞑靼这个词,代指元朝王室及御下的部落。
而俄罗斯的鞑靼族与明朝时期的鞑靼,则完全不同。
我们再说说,今日俄罗斯境内的鞑靼族。
后来,成吉思汗征服了塔塔尔部落,统一了蒙古高原。如何管理这些被征服的部众呢?成吉思汗将这些人编入了部队,所以长子西征的时候,部落中就有很多塔塔尔部落部众。
据传说,匈牙利国王贝拉四世派出使团前往东俄罗斯去搜集蒙古入侵者的信息,这个使团可能并没有见到真正的蒙古人,而是从库蛮人那里知道他们称蒙古人为“鞑靼”。为啥称为鞑靼呢?因为蒙古军队中有人自称塔塔儿,因为翻译的问题,就成了鞑靼。此后,鞑靼这个词要比蒙古响亮多了,经过传播,欧洲人就管蒙古人叫做鞑靼。其实,鞑靼的民族成分很复杂,其中有西征的蒙古部落,还有一些突厥人,以及俄罗斯当地居民,通过交融后,形成的一个新民族。
通过这件事,我们就知道了,俄罗斯境内的鞑靼族与明朝的鞑靼, 没有必然关系。
在我国历史上,元朝的灭亡与其它王朝不完全相同。
公元1368年,当徐达攻入北京之时,元朝作为一个政权其实并没有结束,元顺帝只是北逃了,而元朝也只是北移了,史称“北元”。
明朝,称北元为“鞑靼”,而与此同时,鞑靼的东部又出现了一个叫“瓦剌”的政权,与鞑靼、大明三足鼎立。
那么瓦剌又是谁?
1,瓦剌
瓦剌属于广义上的蒙古,但与蒙古又不完全相同。
元朝之时,瓦剌被称为“斡亦剌惕”或“斡亦剌”,而在国外则称之为“卡尔梅克”。
至清朝时期,瓦剌被称为“卫拉特蒙古”或“漠西蒙古”。
也就是说,瓦剌属于西蒙古,鞑靼属于东蒙古(元朝皇室后裔)。
但瓦剌最初并不是生活在西域地区,而是分布在今天蒙古高原的北部,贝加尔湖的东西两岸的森林中,被蒙古人称为“林中百姓”。
当成吉思汗崛起之时,瓦剌曾与其它部落一起拥立札木合,被成吉思汗击败,于是西迁至西域地区。
元朝之时,瓦剌游牧于西域,臣服于元朝,并与蒙古皇室保持联姻。
元顺帝北逃后,随着作为蒙古正统的黄金家族的衰落,瓦剌开始崛起。
2,大明首先出手
明朝初建之时,北元并没有放弃重新入主中原,其以上都统领大漠,在辽东有丞相纳哈出的20万大军,在陕甘地区有王保保的10万大军,实力依然不可小觑。
于是,大明采取的战略是对北元――东蒙古势力“犁庭扫穴”。
公元1369年,大明攻占上都。
公元1375年,大明的劲敌王保保去世。
公元1387年,大明攻占辽东,北元丞相纳哈出投降。
公元1388年,蓝玉在捕鱼儿海大败北元,北元主力被歼灭。
公元1391年,大明攻破哈密,北元势力基本瓦解。
这是朱元璋时期,至明成祖时期,朱棣又五次亲征漠北,“五出三犁”,全力围剿东蒙古势力。
大明持续的打击,使北元――东蒙古(鞑靼)势力日趋衰落,而与此同时蒙古有实力的权臣贵族趁机做大,这就是瓦剌。
2,瓦剌统一蒙古,威胁大明
当蒙古的黄金家族实力衰微之际,瓦剌不甘心再做附庸,于是步步东进,意图称雄蒙古。
公元15世纪初,太师阿鲁台成为鞑靼的实际掌权者,其先后拥立了三个蒙古大汗。
马哈木则成为瓦剌的首领,马哈木VS阿鲁台,这便是当时的瓦剌与鞑靼之争。
最初,明朝为了打击鞑靼,遂扶持瓦剌,封马哈木为顺宁王。
公元1410年,朱棣率50万大军联手瓦剌大破阿鲁台。之后,阿鲁台远走兴安岭,瓦剌的马哈木乘机占据鞑靼故地。
至公元1434年,马哈木之子脱欢击败并杀死阿鲁台,并立黄金家族的脱脱不花为可汗,自己以丞相的名义开始统一蒙古诸部。
公元1440年,脱欢死,其长子也先称太师淮王,继续掌控蒙古大权。
公元1447年,大明的东北屏障朵颜三卫被也先征服。
公元1448年,大明的西北屏障哈密被也先攻占。
当是时,也先的势力西起中亚,东至朝鲜,北接西伯利亚,南逼大明北境,一统漠南、漠北、漠西蒙古,疆域达到了元朝灭亡之后蒙古人最大的范围。
对这一成就,也先并不满足,他的目标是重建大元一统。
接下来发生的故事我们都很熟悉,就是公元1449年的土木之变和北京保卫战。
这一战,是瓦剌的巅峰,但瓦剌也正是在这一巅峰开始滑落。
北京保卫战的胜利者属于于谦,属于大明,也先并没有笑到最后。
也先的撤军,一方面是因为于谦的坚决抵抗,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在瓦剌内部与可汗脱脱不花的矛盾。
脱脱不花不甘心做傀儡,也颇有权谋,其在1451年起兵攻也先,但事败被杀。
公元1453年,也先自立为汗,称“大元田盛可汗”。也先称汗,这正是成吉思汗黄金家族丧失统治力的体现。
但也先的蒙古大汗梦只做了一年,一年后便在丞相阿剌克的兵变中被杀。
也先被杀,瓦剌同时也开始衰落,蒙古统一的局面不复存在。
3,鞑靼重新崛起
大明在明初二帝强盛一时,但随着朱棣的去世,明朝对东西蒙古便不再有优势,瓦剌与鞑靼也随之先后强大起来。
也先死后,脱脱不花的妻子曾率大军攻打瓦剌。至大明成化年间,鞑靼的达延汗即位(1470-1543年),东蒙古势力开始中兴。
公元1510年,达延汗将瓦剌势力彻底赶出了东蒙古地区。至大明嘉靖、万历年间,鞑靼的俺答汗(达延汗之孙)又数次远征瓦剌,之后,瓦剌开始又一次西迁,西迁至中亚额尔齐斯河和鄂毕河、叶尼塞河上游地区。
至此,大明的北方只剩下了鞑靼,但鞑靼并没有能力统一整个蒙古地区。
4,瓦剌、鞑靼和大明的结局
瓦剌、鞑靼和大明斗了三百年,三者实力此消彼长,大明初期最盛,随后瓦剌在也先之时一统蒙古,最后鞑靼又将瓦剌赶出了大漠草原。
可是,就在此时,另一支势力崛起了,这就是后金。
公元1583年,大明万历十一年,努尔哈赤以其祖、父的十三副铠甲起兵造反,并于1616年建立后金。
后金的矛头,并非只是大明,还有蒙古。
当时蒙古(鞑靼)的可汗是黄金家族的直系后裔林丹汗,他掌握着元朝的传国玉玺,同样有着一统蒙古的雄心。
公元1635年,皇太极击败了林丹汗,其子献出了传国玉玺,皇太极成为蒙古大汗。
公元1644年,多尔衮率领清军入主中原。
公元1757年,乾隆攻灭西域准噶尔汗国――当年的瓦剌。
至此,鞑靼、大明和瓦剌先后被清朝所统一。
瓦剌的崛起,以及瓦剌的迅速败亡,与其内部矛盾息息相关,也与地处华夏腹地的明朝有关。
瓦剌是生活在蒙古高原的两大部落之一,因为生活在高原西部,所以,也被称为西部蒙古。而东部蒙古,则是元朝北撤之后的传承者。明朝大将徐达率明军围攻大都,元顺帝北逃,继续使用“大元”为国号,史称北元。之后,北元在明军的多次北伐之下,国力逐渐衰弱。成吉思汗的孙子、拖雷之子阿里不哥的后裔也速迭尔,篡夺了北元,废弃大元国号,改皇帝尊号为蒙古可汗,史称鞑靼。
由于明朝不断北征,瓦剌和鞑靼的势力也是此消彼长,谁投靠明朝,则谁就是强者,谁与明朝对立,一定会被打垮。
最初,瓦剌与明朝结好,并乘明军北伐之机,扩张势力,与东部蒙古抗衡。鞑靼在明军的持续打击下,开始势衰。瓦剌首领马哈木趁机攻杀了鞑靼可汗本雅失里,随即南下进攻明朝。
马哈木为明成祖所败,在第二年向明廷朝贡谢罪,被成祖册封为顺宁王。鞑靼首领阿鲁台,趁机攻打瓦剌。马哈木再败,忧愤而而亡。其子脱欢与明廷结好,继承了顺宁王之位。
瓦剌与明朝接好了,鞑靼却又有明朝交恶,被明军痛打。脱欢乘机袭杀了鞑靼首领阿鲁台,之后又杀了瓦剌内部的贤义王和安乐王,重新统一了蒙古。脱欢因为不是黄金家族后裔,想自立为汗受到强烈的反对。他就拥立了元朝脱脱不花为汗,将女儿嫁给脱脱不花为妻,自任太师,实际掌控着大权。
也先是脱欢之子。脱欢去世之后,也先接任了瓦剌首领,以及太师之位。正是在也先的统治之下,瓦剌的势力达到了全盛期。
原本,也先统治初期,与明朝关系非常密切。到了明英宗正统十四年(1449年),也先遣使2000余人贡马,并诈称3000人,向明朝廷索取赏赐。明廷坚持按实际人数赏赐,同时发现所贡马匹以次充好,又减了马价。这让也先非常不满,随即出兵攻打明朝。
明英宗朱祁镇在太监王振的蛊惑下,御驾亲征,这才导致了土木堡之变,英宗被俘。土木堡之役,明朝精锐部队全军覆没,也先顺势南下围攻大明京师北京。英宗之母孙太后在于谦的建议下,拥立朱祁钰为帝,并全权受命于谦指挥并打赢了北京保卫战。
也先这次进攻大明,同样应了谁跟大明做对,谁会死的比较惨的魔咒。也先攻打北京失败,伤亡惨重,士兵也开始厌战,内部矛盾开始积聚显露。也先在明朝使臣杨善的游说下,送还了明英宗,与明朝重归于好,重开了互市。
当时,蒙古诸部的名义大汗是傀儡脱脱不花。也先的姐姐嫁给了脱脱不花,并生有一子。也想就想立姐姐的儿子为太子,结果遭到了脱脱不花的强烈反对。在也先放回明英宗的第二年,即景泰二年(1451年),脱脱不花正式与也先决裂,双方爆发了激烈的战争。
原本,脱脱不花和自己的弟弟阿噶多尔济联合,与也先的实力相当,双方打的难分胜负。但是,因为兄弟不睦,阿噶多尔济背叛了脱脱不花,投靠了也先。景泰四年(1453年),也先在阿噶多尔济的帮助下,击败了脱脱不花。脱脱不花逃往兀良哈,不久被杀。
也先得知脱脱不花死亡的消息后,自称“大元田盛(天圣)大可汗”,年号“添元”。明朝并不同意也先的元朝可汗地位,而是称之为瓦剌可汗,并减少了对也先的支持。据《明史》所载,也先自称大元可汗之后,“恃强,日益骄,荒于酒色。”也先的所作所为,逐渐引发了部下的不满和反抗,被部下阿剌知院寻机刺杀。
《明史》记载,“自也先死,瓦剌衰,部属分散”,瓦剌快速走向了衰亡。之后,瓦剌的“承袭代次不可考”,已经衰弱到了没有共主的地步了。
瓦剌的快速衰亡,主要由其内部的权力和利益之争引发。特别是在缺乏明朝的强力支持之后,瓦剌的经济也开始困顿,进一步激化了内部矛盾。而在也先之后,又缺乏强有力的首领,这才导致瓦剌在土木堡之变后,快速败亡。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6757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