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春秋时期打仗的次数超过了战国,为什么不叫这个名字呢

揭秘历史故事 2023-07-02 16:46:32

春秋时期打仗的次数超过了战国,为什么不叫这个名字呢

战国89年不打仗为什么还叫战国呢,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的重要节点,这一时间段,思想上百家争鸣,人才辈出;政治上周天子王权旁落,诸侯国各自为政;军事上大国争霸,战乱不止;经济上因新的生产工具铁器普及,允许土地私有。

春秋战国在大势上没有区别,但在细节处他们又有各自的时代特色。以韩、赵、魏三家分晋为时间节点,之前是春秋时期,之后是战国时期。有人说,战国之所以叫战国,就是因为仗打的比春秋多,但真的是这样吗?

其实,从战争的次数和频率上来说,春秋的战争次数远超战国。春秋300年,至少发生四百多次战争,全年无战事的和平年代只有三十八年;战国200多年,发生了200多次战争,全年无战事的和平年代却有八十九年。

春秋时期以政治变革为主,但这一时期的战争次数却远超以战争闻名的战国时期,这是为什么呢?

现代的战争,有的国家AK乱扫,佛系命中,有的国家精确制导,说打那就打那。同理,春秋和战国的战争也是不一样的。春秋时期,打仗是一种权力,只有贵族和与贵族同宗的国人才有资格上战场,而且战场上还必须遵守战争礼仪。两军交战,不斩来使、必须师出有名、不得攻击敌方国君、必须等对方一切就绪才能发起进攻、对手受伤立即停止攻击、战胜方只能追击50里路等等。

本该血肉横飞的战场上,被春秋贵族们变成了文质彬彬的交际场。公元前597年的两棠之役上,晋国被楚国打得大败,逃跑路上,晋国士兵还有心情回头调侃楚国追兵,没有他们那么丰富的逃跑经验。

春秋战争的本质并不是消灭对手,而是以争夺话语权为主,所以,敌对双方会点到为止,并不会赶尽杀绝。而战国时代,礼崩乐坏,战争也开始回归本质,为了获取更多的人口,资源,土地,从而想尽一切办法歼灭敌人。

春秋时期的战争,动员个两、三万人就算是倾国之战,战国时期的战争,没有几十万人混战,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打过仗。春秋时期,城外的“野人”只能自带小板凳在战场外围观,战国时期,不管你是谁,是什么身份,只要拿的动刀,就可以奔赴战场,表现优异者还可以升官发财,遗泽子孙后代。

春秋时期,打仗之前,双方互通姓名,再告诉对方为什么要打仗,最贵族们坐在战车上顺便射上几箭,战争一天就可以结束。至于伤亡,除了个别倒霉透顶,当场阵亡以外,可能还会有几个崴脚的。礼崩乐坏后的战国,白起坑杀四十万降卒,反而落了个“杀神”的诨号。

在战国的大破灭之下,加速了封建制度崩溃,致使一个新时代的来临。秦始皇横扫六国后,中国历史用“先秦”来称呼一段漫长的历史时期。

为什么我们都称“春秋战国”而不是称“冬夏战国”呢?

在高中时候学习过朝代歌都知道朝代的名字是和当时皇帝有着密切联系,有的是因为国君的名称,有的是因为封地封号等原因。那么春秋战国就比较独特,叫春秋战国而不是冬夏战国是因为春秋二字起于史书《春秋》

《春秋》是当时鲁国的记史官编写的史书,当时为了方便记录各个国家发生的大事,按照时间顺序来记录,其中一年分春夏秋冬,所以这本史书就叫春秋。这本史书叫春秋有几个原因,一个是古时候大型的祭祀活动都是在春季和秋季,因为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秋天是万物收成的季节,春季和夏季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两个季节,所以当时大型的祭祀和联盟国之间举行活动都是在春秋季节。二是春天和秋天气温适宜,春天播种秋天收获,粮食充足,战争多发生在秋天,所以国家大事大部分都发生在这两个季节,当时就用春秋来代表一年的时间。

还有就是因为在古代认为春分和秋分这两天里白天和黑夜的时长相同,有着公平公正的象征。并且当时春夏秋冬和东南西北四个方位是一一相对应的,而古代朝廷上史官和记事一般都在皇帝的左边,所以春秋对应着史书。再者就是当时的确有着用春秋表示历史时期的说法,后来孔子在修订春秋的时候也说到,一年从春天开始从秋天结束,所以用春秋而不是冬夏来描述一年的历史,所以春秋成为史书的名字,也因此成为了当时朝代的名字。

其实还有一个原因是春秋这本是孔子修订的,当时儒家地位日益增长,所以孔子以及儒家经典的地位得到很大的提升。无论是《春秋》还是《战国策》,都是因为史书名称让其成为时代的名称。

“春秋战国”在历史上是一个重要的年代,东周的前半段为什么叫“春秋”呢?

“春秋战国”是我国历史上是重要的一个年代,甚至可以说,那一时代奠定了我国整个封建时期的基础。东周时期的后半部“战国时代”很容易理解,七个强国以战争的模式霸占了那时的舞台,但是,东周的前半段为何叫“春秋”?下面就给大家分享一下

用“春秋”来表达这个时代,最早起源于“春秋”这个词代表的一个意义。“写史”是东周时期各国特别注重的,但在具体实施细节上,又各有小差别。鲁国在命名上就和其它诸侯国略有不同,是按春、夏、秋、冬来记事。所以,鲁国的史书上经常出现的字眼是:XX年春,齐国来打我。XX年秋,齐王XX死了。XX年冬,齐王X继位了。这是因为,受季节影响,在古代社会,春天和秋天是最容易出事儿的季节,国与国之前的征伐都是选在春、秋进行的。

春天攻打敌国,可以干扰敌国播种粮食的进程,所以,粮食已经储备好的国家通常在春天发动对敌战争。那么粮食不多的国家呢,秋天正好是抢粮食的季节,于是,秋天打人家。至于夏天和冬天,一个太热、一个太冷,两边都遭罪,除非特殊情况,两家都心照不宣,极少用兵。除了战争,所有的重要仪式,比如祭祀、新王继位、国与国会盟、谈判等,都选在春、秋两季。因为“春秋教以《礼》《乐》,冬夏教以《诗》《书》。”

礼、乐都需要大型户外场所,大热天和大冷天自然不适宜,所以,冬天和夏天都窝在家里读书,春秋则要演习礼、乐,祭祀和继位等都是礼、乐的延伸,自然都发生在春或秋。所以,读古代史书,就会发现,不管哪个国家,夏天和冬天发生的大事都少。

这种情况,就突显出“春”和“秋”的重要性,于是,鲁国史官就用《春秋》来给自己国家史书命名。但这个并不是让“春秋”成为东周前半部历史的特称的主要原因,主要原因是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孔子。孔子是鲁国人嘛,自然对自己国家的历史很在意,就重新整理了鲁国的历史。一个《春秋V2.0》面世了,这部春秋随后成了儒家经书其一。孔子作为儒家圣人,是后世所有文人的“神”,而给历史时代命名又恰好是文人们的任务,信徒什么事儿都喜欢往自己的神身上揽。

其中有一个文人发现,《春秋》记载的时间段是“鲁隐公元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前722年-前481年),恰好与“平王东迁”和“三家分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的时间段较为吻合。这个文人眼神一亮,就把这一时代起了个名“春秋”,这个命名规则迅速在文人朋友圈中传播,得到其他文人的认可,“春秋战国”这个表达时代的极具经典的名称就流传了下来。

什么叫春秋战国?

春秋五霸,战国七雄,这都是在东周时期,但为何要称呼这段时期叫春秋和战国呢?这两个时期的区别又是什么呢?在周平王东迁之后,正式开始了春秋时期,下面就开始对这两个阶段来介绍一下。
一、为什么叫春秋和战国呢?
1、什么是春秋
春秋这两个字,主要是取自当时鲁国所记录的史书,这本史书的名字就是《春秋》。这本史书记载的历史,是从鲁隐公第一年开始,在鲁哀公十四年结束,全部记载了242年的历史。可是春秋战国时期,也是周王室衰败的历史,所以往往把春秋的起点,多认为是在周平王东迁的公元前770年开始,一直到“三家分晋”之后作为结束。
2、什么是战国
战国的名字由来是来自《战国策》,是由刘向编撰的。《战国策》记载的历史是东周后期开始,在秦国统一七国之前的一段历史,时间是从公元前的475年一直到公元前221年结束。而这段历史时期,几个国家互相征战不休,也很符合战国的名字,所以最终得名战国。
二、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的区别
要明白为什么要分成这两个时期,就要了解这两个时期的具体区别是什么。就要通过他们各自时期的特点进行分析,尤其是战争的区别,往往战争都和这个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1、春秋战争的特色
在进入春秋时期,周王室已经对各诸侯国没有多少统治力了,而各国也开始为了天下的霸主之位开始互相争夺,最终出现了著名的春秋五霸。为了可以争夺天下霸主,各个诸侯国也开始了自己的变法,力争让自己的国力更加强大。这个时期,各自之间的征战也是很讲究礼仪的,不会只有野蛮的杀伐。在史书当中记载着一些当时的战争规则,比如在一方明显战败的时候,只要向后跑出五十步,胜利方就不可以再进行追击。还有就是,受伤的士兵,对方就不能再让他继续受伤。通过这些规则,就可以了解到,双方的征战,并不是以把对方杀死为主要目的,重点是只要胜利了,就可以彰显自己的强大,就足够了。而且,在春秋时期,一个国家的军队往往都是由贵族的人构成,所以也导致不会有太多的士兵,人数不多的情况下,两方交战,也就很快结束了。所以,春秋时期,一场战争可能也死不了几个人,而战争可以消耗对方的国力,让对方短时间内也无法再次发动战争,而且胜利的一方,还可以证明自己的实力。所以,可以见到,春秋时期各个诸侯国之间的竞争,都是文明的竞争。
2、战国战争的特色
而在进入战国之后,就立刻失去了当初的文明感觉。各个诸侯国为了自己的利益,必须想方设法把对方置于死地,这时候的战争就变成了你死我活的斗争。在战国时期,最著名的估计就是长平之战了,这场战役也成就了白起杀神的名号,直接把赵国的三十万降卒全部坑杀。这时期,各个诸侯国直接的战争,就是为了吞并对方的领土,那么也就不会在乎什么礼仪之类的,只有你死我活,才能得到对方的地盘,否则对方又打回来,就没有意义了。所以,不到最终的胜负,双方的征战就不会结束。而且,这时期各个诸侯国军队的构成也和春秋时期有了很大的不同。不再只是以贵族人员来组成了,更多是是全民皆兵,而且这个时候,很多平民是可以根据军功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的,有可能直接成为贵族。所以,打仗的时候,杀敌成了每个士兵最大的目的。结果就是,战国时期的战争更加的野蛮。
三、春秋战国各自战争特色不同的原因
春秋战国两个时期有各自不同的战争特色,这和这两个时期不同的社会生产力有着极大的关系。在春秋时期,因为社会生产力的不足,当时的金属器具主要以青铜器为主。但当时的各个诸侯国的青铜产量却都不高,所以胜利方把失败方的武器收缴之后,对于失败方来说,短时期内是无法再发动战争了,毕竟这段时间,武器都没有。所以征战的时候,完全不用把对方赶尽杀绝。而且,生产力低,就需要更多人投入到农耕之中,所以上战场的大多数都是贵族。贵族又是一个国家的主要统治力量,打击这些人,对于对方就可以造成重创了。一到了战国时期,情况就大大不同了,首先铁器开始大规模使用,尤其是投入到了农业生产当中。这样就解放了大量的农业人口,这些人就可以被各个诸侯国征召进入军队当中。所以战国时期的征战,更多地需要歼灭敌人,也就改变了以往文明的方式,开始进入蛮狠的阶段。在战国时期的战争结果,就是得到对方的大量土地。而且在前期的征战当中,已经消灭了对方大量的人口,那么在这些地方上留下的人,已经不足以再进行反扑了。所以,这个时期的战争就更多地要对对方消灭殆尽,白起的做法恰恰就体现这一点。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6736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