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连弩,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亮性长于巧思,损益连弩,木牛流马,皆出其意。推演兵法,作八阵图,咸得其要。其八务、七戒、六恐、五惧,皆有条章,以训厉臣子。又损益连弩,谓之元戎,以铁为矢,矢长八寸,一弩十矢俱发。”
诸葛连弩的威力世人皆知,然而《三国志》的作者陈寿为何又称其为“损益连弩”?
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的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他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而东晋政权又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被誉为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其流传后世的有《出师表》、《诫子书》、《八阵图》等。
诸葛亮出生在琅邪的一个官吏之家,诸葛亮3岁丧母、8岁丧父,后与弟弟诸葛均跟随叔父诸葛玄投奔荆州刘表。建安二年(197年),诸葛亮此时虽然只有16岁,却已是胸怀经天纬地之才,并与当时的襄阳名士司马徽、庞德公、黄承彦结交。黄承彦曾对诸葛亮说:“听到你要选妻,我家中有一丑女,头发黄、皮肤黑,但才华足可与你相配”,诸葛亮二话不说的就应下这门亲事,迎娶了黄月英。
当时的人都以此作为笑话取乐,甚至还作了句谚语:“莫作孔明择妇,正得阿承丑女”。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诸葛亮的事家才能之所以能受到后世历代兵家的认可,其中很多都得益于她的丑妻黄月英。诸葛亮的平生劲敌司马懿,称赞诸葛亮为“天下奇才”,唐太宗李世民与大唐战神李靖,都对诸葛亮的治军之法与八阵图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并将诸葛亮评选为武庙十哲之一,与张良、韩信、白起等九位历代兵家享同等地位。
诸葛亮在中国历史上,一直被视为“贤相的典范,智慧的化身”,甚至有了“智多近妖”的评语。传说诸葛亮曾经为刘备铸造过蜀主八剑,也曾打造过三千把名刀,并发明了木牛流马等匪夷所思的神器,而其中最重要的莫过于诸葛连弩了。诸葛连弩又被称作元戎弩,该弩一次能发射十支弩箭,分为大小两种,小连弩灵活轻便,适用于单兵作战,大连弩体积、重量偏大,单兵无法使用,主要用来防守城池和要塞。
1964年,在成都郫县出土了一部于刘禅景耀四年(即公元261年)2月30日制造的铜弩机。这部大连弩在制造时,距诸葛亮去世已经二十多年了,这部大连弩重约267公斤,不可能用臂力张开,要能脚踏下发射。而据《唐静塞弩》中的记载:“西蜀弩名尤多,大者莫逾连弩,十矢谓之群鸦,一矢谓之飞枪,通呼为摧山弩,即孔明所作元戎也。”
此记载就是说,在唐朝时西南民族中还在使用一种弩,当地百姓称其为摧山弩,据说就是当年诸葛亮发明的小连弩。
诸葛亮创制的连弩,在当时绝对是高精尖、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这从诸葛连弩的两个数据中即可得知。
一是诸葛连弩能连发十矢,其密集、巨大的杀伤力,绝不亚于二战时期的“希特勒的伐木机” MG-42 通用机枪。
二是诸葛连弩可以等到目标出现时再发射,其命中率比弓箭高得多,而且不像弓箭那样耗费力气,堪称是三国时期的“狙击枪”。
因此,《三国志》的作者陈寿,才给诸葛连弩定性为"损益"。
传奇人物诸葛亮的4大军事发明
诸葛连弩
诸葛连弩被誉为机关枪的原型,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在诸葛亮发明诸葛连弩之前,弓弩每次只能射出一发箭,而诸葛亮发明了连弩之后,一次却能发射十发箭。且威力巨大,体积、重量偏大,主要用来防守城池和营塞。
这不是古代版的“机关枪”又是什么?《魏氏春秋》记载:“亮作八务、七戒、六恐、五惧,皆有条章,以训厉臣子。又损益连弩,谓之元戎,以铁为矢,矢长八寸,一弩十矢俱发。”可见这件连弩是切切实实存在的。
木牛流马
木牛流马应该是诸葛亮比较著名的一种发明。
这是在北伐的时候,诸葛亮为了方便运送粮食而发明的一种运输工具。
据史料记载,诸葛亮第五次北伐用木牛,第六次北伐用流马,木牛流马善于上山下坡,适用于山地,因他们的形象像牛,马内有一条绳子,绳头接舍,绳尾接腿,每20公里扭转舌头一次,才可以再次走路。
扎马钉
这是诸葛亮临死之前发明的一件东西,更是抵挡住了魏国的十万追兵,成功将蜀国大军救回。
公元234年诸葛亮带着蜀国仅有的10万军队,联合东吴一起,进行了一生中的最后一次北伐,而司马懿见蜀军来势汹汹,于是便固守堡垒,这让诸葛亮心急不已,因为他知道自己命不久矣。
诸葛亮自知这次北伐难以成功,担心病逝之后被魏军追击,十万蜀军毁于一旦,于是便在临死之前发明了一件东西,扎马钉,用锋利的铁刺制成,对马的杀伤力极大。
假兽
图中这几个外形恐怖的怪兽就是刘备伐吴时期,诸葛亮南下七擒七纵南蛮首领孟获之时所发明的。
平定叛乱之初,蜀军吃了几次亏,主要原因就是孟获手中有一支野兽组成的虎狼之军,他们经过了孟获长期的训练,非常善战,而且攻击速度极快,普通武器根本奈何不了它们。
为了抓住孟获,对付这支奇兵,诸葛亮发明出了,以怪兽为模型,体型庞大,可以长时间喷射凶猛的火焰,可自动机械行走的假兽。
先来看看现代的列装弩
这是装配部队的
这是现代人仿造出来的诸葛连弩
中国一位农民试图仿造史书制造出诸葛连弩
大家都只是听说有诸葛连弩这样一个东西,甚至以为它很轻巧,却不知道它有这些特点:
一是火力很强,一次能发射十支箭。
二是可以瞄准目标等到需要时再发射,有利于捕捉射击时机,命中率比弓高。
三是体积、重量大,单兵无法使用。
这么厉害的东西,大家一直以为是诸葛亮发明的,其实不然。
《诸葛亮传》记载:“亮性长于巧思,损益连弩,木牛流马,皆出其意。推演兵法,作八阵图,咸得其要。”注引《魏氏春秋》曰:亮作八务、七戒、六恐、五惧,皆有条章,以训厉臣子。又损益连弩,谓之元戎,以铁为矢,矢长八寸,一弩十矢俱发。皆出其意,即指诸葛亮的创意、构思、设计,而由他人具体制作。
其实很好理解,这就和现在领导有了个创意,交给下面的人去具体实施,最后署领导的名字一样。所以请注意,诸葛连弩不是诸葛亮造的!
因为“俱”这个字在古文中是都的意思,也就是说十支箭都发射出来了。因此有的专家认为是诸葛亮弩可以连续快速的射出十支箭,并且借箭了战国时期的战国连弩来说明。不过从现实情况来看,应该是第一种。因为弩一次发射能提供的动能是有限的。加入一次发射十根弩箭,分摊到每根弩箭上的动能就会下降到原先的十分之一。但是,因为诸葛连弩在后世已经失传,所以这里的『十矢俱发』究竟到底是能够一次性同时发出十箭,还是能够先后连续发射十箭,实际上并不清楚。
记载诸葛亮改进连弩的只有寥寥数语,因此对于诸葛亮改进后的连弩是一次发射一发箭支还是十发箭支到现在已经不可考证了。但根据推测和今人实验考证,诸葛弩只能是连续发射十只箭。三国志诸葛亮传里对于连弩只提了一句“亮性长巧思,损益连弩,木牛流马,皆出其意;”,魏氏春秋曰:又损益连弩,谓之元戎,以铁为失,失长八寸,一弩十失俱发。但由于连弩用箭没有箭羽,使铁箭在远距离飞行时会失去平衡而翻滚,且木制箭杆的制作要求精度高,人工制作难度大,不易大量制造使用。明朝以后,由于火器迅速发展,弩便不再受重视。
诸葛连弩最早记载在三国志中,是三国时期蜀国的诸葛亮制作了一种连弩,又被称作元戎弩,一次能发射十支箭,火力很强,但是体积、重量偏大,单兵无法使用,主要用来防守城池和营塞。那个连发可不是跟机关枪一样嗖嗖嗖的发,而是可以装一排一下打出去,对于步兵方阵还是有一定的杀伤力的,大军团作战不需要瞄准,对于准确度要求不高。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6725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