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不知道大家对北宋的了解有多少?小编只知道北宋当时的第一任皇帝是赵匡胤,即宋太祖,成语黄袍加身说的就是他。他上任以后还做了一件在历史上很有名的事情,就是著名的杯酒释兵权。他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便导演了这么一出,小编认为他的这一做法其实让那些曾经跟随他的人寒了心。而且他的这一做法,我直接导致了北宋的军事方面比较薄弱,所以在与周围国家的战争中一直失败,也一直收复不了失地。有人说过北宋的灭亡是早已经注定的,也有人说北宋的灭亡和一个人有莫大的关系,那么这个人到底是谁呢?到底是不是他的原因呢?
他们说的这个人就是王安石,因为北宋当时的军事力量非常薄弱,所以王安石开始主张变法。变法期间在位皇帝是宋神宗,他很支持王安石的变法,所以在当时变法过程中进行的很顺利。可是当神宗去世以后,有的人就开始反对王安石,其中以司马光为首,而且当时司马光的权利比王安石大,所以就把他的变法全部废除了,所以许多人认为王安石这么长时间一直都在白折腾,而且过了没多久就发生了靖康之难这样的事,所以许多人都认为和王安石脱不了关系。
但是其实司马光的许多做法也不对,所以北宋灭亡和他也有一定的关系。在当时,北宋与西夏曾经签订友好条约要和平相处,但是过了没多久西夏就对北宋的边境发起了进攻,而且到处烧杀抢夺,正常人的思维应该是北宋要反击回去吧,可是司马光却觉得如果北宋反击回去就相当于是在自己发起战争了,所以他选择把北宋赢下的西寨还回去。许多人肯定会问为什么皇帝不阻止他,小编想说当时在位的是宋哲宗,他年纪还小没有实权,决定权还是在司马光手中,于是西寨还是被还回到了西夏手中。不过西夏并没有因此收敛,反而变本加厉了。
许多人认为北宋灭亡和王安石有很大的关系是因为他折腾了很久的变法却没有很大的成效,反而消耗了不少北宋的国力,导致北宋的军事水平更低了,所以可能他的变法确实加速了北宋的灭亡,但是北宋的灭亡和后来司马光的所作所为也脱不了关系
许多人都将北宋灭亡归归咎于是王安石的身上,因为王安石的变化操之过急,导致了朝廷党派争斗严重,朝廷上下一片乌烟瘴气;同时奸臣当道引起国家混乱,再加上天灾人祸导致国家灭亡。
最为严重的是旧党本身是不贪污的,但是看到新党贪污而不受惩罚,大多数的旧觉就同流合污,这样新旧两党其实就成了一丘之貉,只不过是为了斗争而斗争,根本没有人去管理朝廷,更不会去管百姓的死活。正因为王安石变法让宋朝从贤臣当政变成了奸臣当道,试问朝廷由这么一群人执政怎么能不灭亡呢。
可以说王安石是一个不计较功名利禄,一心只想为百姓做事的好官,但是每个人都有缺点,王安石也一样,就是性格太刚正不阿,以强国为目的,不畏权势也不念旧情,只要反对变法的人王安石都认为是自己的反对者。同时王安石还是一个十分固执的人,听不进别人的话,甚至认为持不同的意见的人就是反对变法的人,最后导致情况越演越烈。
最重要的一个缺点就是用人不当,王安石任用的人之后为朝廷带来了非常大的祸端,这也就是为什么许多人认为王安石的变法给北宋带来了灭顶之灾的重要原因。
而改革派是由王安石和范仲淹作为代表,认为呢国家主要是经济问题,需要靠经济手段去解决,战斗力不强是军事问题,需要加强士兵的军事训练。减少指挥层级,落实军队与士兵的忠诚度。
所以,北宋时期党派纷争非常严重,每派都围绕着是否需要改革,以及主战还是主和都反复地拉扯,一边是王安石不遗余力地排挤旧党,而另外一边是司马光不问是非打压新党,也因此让北宋的官场逐渐地走向衰落。
因为在官制改革之后,由原来的左右丞相改为宰相三公,从此蔡京拥有了非常大的权力,甚至可以左右朝政。其次,蔡京曾经多次陷害忠良,无论是反对或不喜欢蔡京的人,又或者是跟蔡京不在同一阵线的人,无论是武将还是文臣统统受到迫害。当时蔡京和另外五个专员官员被称为“北宋六贼”,一起刮收百姓的财产供宋徽宗享乐,导致人神共愤。
更可恶的是蔡京进行的货币改革加剧了地方经济的混乱,货币制度混乱导致货币贬值,通货膨胀,百姓生活苦不堪言,国家财产也陷入了困境。再加上之前燕云十六州割让给了辽人,北宋一直没有收复回来导致北宋门户大开,地理位置非常危险,这也是北宋灭亡的重要原因。
如果将北宋灭亡的罪加在王安石头上是不正确的,不过王安石变法间接导致朝政不安,奸臣当道是不争的事实。但是当朝君主的无能和不作为,再加上天灾人祸才是真正让北宋走向败亡的真相。
变法是封建王朝试图变强的方法之一,通过对国家的制度做出重大的变革,来达到富强之目的;说白了是改变现有的格局,触动既得利益集团的利益,来使国家富强起来。
自古以来,有名的变法有秦国商鞅变法、宋朝的王安石变法、明朝的张居正变法、清朝的戊戌变法等。
因为变法触动了既得利益集团的利益,所以变法者往往下场很惨的,像历史上商鞅落得被杀下场、王安石是被罢相郁郁而终、张居正死后则是被清算、光绪帝在戊戌变法失败以后,更是被慈禧太后囚禁起来。
今天我们看待历史,宋安之发现大多数人有一个现象,那就是非黑即白,对于很多历史人物或者事件,要么是一味的赞美,要么是一味的贬低;
以非黑即白的角度来看待历史,其实还是一定错误的,除了那些臭名昭著的耻辱人物以外,其实很多历史人物或者历史事件,还是有着两面性的,既有不好的一面,更有好的一面,不可能是一个十全十美的人,更不是一个十恶不赦的人。
今天宋安之就以王安石变法之中的王安石和司马光来说说历史的两面性。
说到王安石和司马光,这两位可谓是大名鼎鼎,王安石的变法是名垂千古虽败犹荣,而司马光从小就有神童之称,像小学课本里就有司马光砸缸勇救小伙伴的内容,后来司马光写出了资治通鉴,更是使人钦佩不已。说起来这两个人虽然在今天都是正面形象,其实在北宋灭亡以后的几百年里,王安石被大多数人认为是北宋灭亡的罪魁祸首,是一个负面人物,直到近代才翻案平反。
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呢,这跟历史的两面性有什么关系呢,下面宋安之具体来说说。北宋末年,曾受过蔡京恩惠的杨时,为了替蔡京辩解,在批评蔡京的同时,还不着痕迹的指出王安石变法才是当下恶劣局面的原因所在,对刚继位的宋钦宗上疏说道:蔡京用事二十余年,蠹国害民,几危宗社,人所切齿,而论其罪者莫知其所本也。蔡京以继述神宗为名,实挟王安石以图身利;今日之祸,实安石有以启之。谨按:安石挟管商之术,饰六艺以文奸言,变乱祖宗法度。当时司马光已言其为害当见于数十年之后。今日之事,若合符契。
意思是虽然蔡京祸国殃民,但罪恶的根源在于王安石变法,正因为他的变法,才导致今日金军南下围城,以至一发不可收拾之局面。
自北宋灭亡以后,王安石更是被定义为北宋灭亡的罪魁祸首;到了南渡以后的南宋时期,也无人有异议,之后历朝历代亦是如此,王安石戴着北宋灭亡的罪魁祸首这顶帽子,一直到了近代才被翻案平反。
平心而论,今天来看王安石的变法内容,诸如青苗法、市易法、农田水利法、方面均税法等,都是好的变法内容,是切实可行的。
但为什么王安石会在北宋灭亡以后的好几百年里,被视为北宋灭亡的罪魁祸首呢?
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在于王安石变法触动了守旧派的利益,而且关键是王安石最后变法失败了,身为失败者,自然在所难免的要被胜利者进行恶性评价。
二是在于王安石变法,一开始就有守旧派反对,所以王安石选用人才的范围并不大,因此误用了一些小人,诸如吕惠卿和邓绾等都是一些品行不端之人。
像王安石于熙宁七年四月罢相之时,力荐支持新法的吕惠卿为参知政事,结果没想到吕惠卿想在王安石罢相期内,登上相位,因此刻意制造了几件有损于王安石政治声誉的事情,希望借此阻止王安石的复职,最后搞的二人是反目成仇。
王安石在儿子王雱死后,想要告退,邓绾为了自己的前途,死皮赖脸的请求宋神宗不要让王安石告退,还要求在京城赐王安石一套宅邸。
正因为用了这些小人,所以王安石的很多新法,在贯彻执行的过程中就变了性质,反而是弄巧成拙了。
今天来看,王安石的变法其实并没有错,最多是在用人方面犯了一些错误和触动了既得利益集团的利益;但当时失败以后,王安石就被扣上了北宋灭亡的罪魁祸首,不得不说历史还真是讽刺。
这就是历史的两面性,王安石因为当时变法失败了,所以被人以非黑即白的角度说的一无是处,说成是北宋灭亡的罪魁祸首;直到近代,才被翻案平反,才被客观看待。
说完王安石,再说说他的老对手司马光。
司马光自北宋一直到今天,一直属于是正面人物。而司马光也的确颇有才华,光是写出资治通鉴,就使人钦佩不已。
但司马光在政治上,无疑是自私自利的,身为守旧派的代表之一,司马光与王安石的政见不合,简直是有些丧心病狂。
元丰八年,宋神宗驾崩,幼子宋哲宗继位,朝政大权落于高太后之手。
高太后也是守旧派,所以重新起用了司马光,结果司马光为了推翻新法,为高太后想了一个高招,那就是“以母改子”的方法,意思是高太后改变儿子宋神宗的新法,母亲改正儿子的做法,是天经地义的。
司马光是全盘否定了新法,认为这些新法都是这些新法都是“舍是取非,兴害除利;名为爱民,其实病民;名为益国,其实伤国”。
认真来说,王安石的新法当时已经有一定的成效,而司马光却因为反对王安石的新法而要全盘否定,的确操之过急。
像守旧派中就有不少人反对废除新法中诸如保甲法和青苗法。像苏轼和苏辙弟兄,在熙宁年间推行免役法之时,他们是持反对态度的;等到了司马光要把免役法废除之时,他们却又反对废除免役法。
本来王安石变法有了一定成效,如果形成稳定局面,随着时间推移,肯定会使北宋复兴,蒸蒸日上也是指日可待;结果司马光这么一折腾,新法全盘否定,北宋不只是没有了复兴希望,更是因为反反复复的政策,而元气大伤。
而且更有意思的是,司马光还曾送地于西夏。
在王安石当宰相之时,支持王韶胜利完成了攻取河湟的战役,北宋朝廷在河湟地区建立了熙河路之后,疆域进一步扩大。
后来宋神宗对西夏五路用兵,虽然大败,但由沈括和种谔负责的鄜延路,在这次战争当中,却先后取得了几次战役的胜利,并且夺占了米脂、浮图、葭芦、安疆这四个军寨,都深入到了西夏的境界之内,西夏与北宋是敌对政权,北宋占领这些地方,本是无可厚非。
结果司马光上台以后,竟然设身处地的替西夏着想,提议要把宋神宗在位时期所攻占的所有军寨,要借新帝宋哲宗继位改元的机会,主动的退还给西夏。
司马光在元佑元年的春天,还特地写了一道《论西夏札子》说道要将这些土地还给西夏,说得不知道的人,还以为西夏没有侵占过北宋土地一般。保守派众人则是纷纷厚颜无耻的支持,文彦博还火上浇油的提议,要把王韶从吐蕃诸部手中收复熙河路的全部地区及其兰州,也一并奉送给西夏。
文彦博的这种愚蠢想法,没想到马上得到了司马光的赞同。
他们马上草拟了一个理由:如窃人之财,既为人所执,犹不与之,可乎?
意思北宋跟贼一般,偷了人家的东西了,是不太道德什么的。
面对这个幼稚理由,变法派人物安焘马上驳斥说道:自灵武以东,皆中国故地。先帝兴问罪之师而复之,何乃借谕如是?
先帝有此武功,今无故弃之,岂不取轻于外夷?
其他大臣诸如孙路和游师雄等人皆是反对,结果却是虽然熙河一路得以保全下来,但是沈括和种谔等人浴血奋战得来的米脂、浮图、葭芦、安疆四寨,还是被以司马光为代表的保守派拱手送给西夏了。
这一做法,无论是当时亦或今天来看,无疑昏庸至极,竟然将浴血奋战收复的土地拱手送于西夏,还认为自己这方是贼,这样只是物归原主而已,简直是愚蠢至极。
司马光将北宋收复的疆土,就这样轻飘飘的拱手送与西夏,结果是什么呢?
是至今大众都在称赞司马光,而这件事被人刻意的选择性遗忘了。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司马光属于当时的胜利者,有人为他歌颂罢了。
在非黑即白的观点下,胜利者司马光的拱手送地的愚蠢之事,都被人选择性遗忘了,可见历史需要两面性看待,是多么困难,是多么可贵。
所谓看待历史,还是少一些非黑即白,多一些两面性的客观看待吧。
如果宋神宗年间灭掉了西夏。就不会这么讲了。王安石变法确实改善了宋朝财政状况。神宗年间北宋的财政危机已经非常严峻了。社会危机也不断积累。就算金兵没有南侵,也撑不了几年了。司马光之流又做过什么,好听点是持重。实际上就是混吃等死。坐等危机爆发,不作为。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上面这首诗是宋代政治家王安石的作品,名叫《泊船瓜洲》,对于这首著名诗词,大家应该都所耳闻,对于王安石也都知道他的大名。
但是,对于王安石,在历史上却有着很大的争议,支撑他的人说他是挽救宋朝的关键人物,反对他的人说他是坑死宋朝的罪魁祸首。
那么,王安石到底是个怎样的人物,他的《泊船瓜洲》又有着怎样的背景呢?
王安石出身官宦家庭,他自幼聪慧,下笔成文,被誉为“神童。”
长大后,王安石步步高升,最终入主中央,成为了一位改革家。
北宋神宗年间,国家政治和经济陷入了巨大的危机,由于北宋立国之初就在国策上有些偏差,经过上百年的时间,问题逐渐扩大,逐渐积重难返。
具体表现在兵源臃肿、土地赋税征收困难、政府机构繁冗以及财政危机。
此时的北宋,在和平之下隐藏的巨大的危险,改革已经迫在眉睫。
在宋神宗的支持下,王安石开始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变法,对社会各个领域进行了深入了改革。
史称“王安石变法。”
应该说,王安石变法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由于在改革中用人不当,加上保守势力的阻挠,变法进展并不顺利。
神宗皇帝最终无奈之下罢免了王安石的宰相,并暂停了变法。
王安石被罢免后,回到江南自己老家,他寄情于山水,做了不少诗词。
《泊船瓜洲》就是这个时期的作品。从诗词中我们可以看到,王安石此时颇为失落,心灰意冷之间,思念故乡,其实内心深处还是对变法失败的耿耿于怀。
虽然不久之后王安石被再度任命为宰相,但是他已经失去支持,变法集团内部也四分五裂,新法根本无法继续推广。
一年以后,王安石再度在失落中辞职。
数年后,宋神宗去世,宋哲宗即位,他上台后,彻底废止了王安石的新法。
一切又回到原点。
不久之后,王安石在失望和悲伤中去世。
中国历史上变法者很多,著名的如商鞅、吴起、王莽、张居正等人,但是,这些人大多没有好的归宿。王安石作为变法者也不例外,变法因为触及既得利益者的利益,因此会遭到巨大的阻力甚至清算。
王安石遭到了以司马光为首的保守派猛烈反对,他生前身后的地位也是三起三落,一波三折。
王安石死后四十年,北宋灭亡,他的变法早已不在,支持他的人和反对他的人也都已经烟消云散,就连历史记载也扑朔迷离,是非难辨。
现在,唯有《泊船瓜洲》的千古名篇流传人间,成为后人了解王安石的最佳途径。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668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