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关羽死后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三国时期的蜀汉虽然是魏蜀吴三国中实力最弱的,但是蜀汉依然聚集了很多人才。诸葛亮肯定是蜀汉非常厉害的存在,当初的刘备没有看中诸葛亮,可是当刘备听过诸葛亮对大势的看法之后,刘备改变了这种想法。
当初的刘备桃园三结义,不过在历史上没有桃园三结义,可是历史上的刘备与张飞和关羽同样是很要好的。刘备建立蜀汉之后,同样是让关羽担当要职,公元219年关羽被封为前将军,全权负责荆州军务。
这时候看到蜀汉有所动作,孙吴没有闲着,准备进攻合肥,以取得进攻中原地区的资格。看到孙吴有所动作,曹魏同样没有闲着,曹操派往渭南很多士兵,以确保孙吴不能够得逞。那么蜀汉的关羽就可以坐山观虎斗了。
可是乱世时期哪有太平日子可以过,关羽看到这样的情况,直接出战曹仁。可是让曹操都想不到的是,曹仁作为曹魏的大将之一,竟然连出城迎战都不敢。曹操知道此事之后,派大将于禁前往抗敌。
面对这样的战争,于禁和关羽大战一场,结果射中关羽前额,让他不敢再战。可是作为蜀汉大将的关羽哪里会这样被轻易击败?结果关羽就水淹七军,让曹魏的大军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最终以魏军全军覆没为结果,让远在许都的曹操都为之震动。
可是这样的战争让关羽洋洋得意,士气高涨,正是高歌猛进的时候。可是面对胜利,关羽不能够把握自己,与历史上的吴王夫差和越王勾践极为相似。作为名将,关羽应该能够克制自己的冲动和对战局的把握。
最终的关羽败走麦城,导致荆州失陷,兵马阵亡。关羽因此被吕蒙所杀。这样的结局恐怕是刘备想不到的。就当刘备准备为关羽复仇的时候,一个人出来进行阻挡,此人就是蜀汉的丞相诸葛亮。那么为什么诸葛亮阻挡刘备呢?
不仅如此,诸葛亮与关羽共同辅佐刘备多年,可是关羽的死让诸葛亮没有一点伤心。当时的诸葛亮想要关羽的女儿嫁给孙权的儿子。这样做为了防止孙吴与曹魏联合,可是关羽没有顾全大局,当着诸葛亮儿子诸葛瑾的面说到:“虎女焉能嫁给犬子。”
诸葛瑾想要劝阻关羽的时候,被关羽乱棍打了出去。仅此一言,就可以看出关羽的情商实在不高。不仅仅是得罪了诸葛亮,还让蜀汉与孙吴的联姻破灭了。这样一来,直接导致了孙权倒戈相向,同意了曹操与曹操合作,然后收回荆州的计划。
这样的情况下,刘备举蜀汉全国之力给关羽复仇,显然是不理智的。这样一来诸葛亮拒绝了给关羽复仇的计划,当初关羽侮辱诸葛亮,这让诸葛亮耿耿于怀,肯定是无法抹去的。不过总的来看,诸葛亮没有完全出于私心不让给关羽复仇。
关羽败亡,荆州丢失,对于蜀汉可以说是毁灭性的打击。在这之前,蜀汉的形势还非常不错,刘备拿下了汉中,打败了曹操的主力,斩杀曹军大将夏侯渊。如果蜀汉稳扎稳打的话,还是有希望夺取天下的。然而关羽作为蜀汉镇守一方的大将,他贸然出兵北伐,导致“大意失荆州”,破坏了全局战略。
关羽死后,刘备非常伤心,毕竟是自己几十年的结拜兄弟,而且还是自己手下的“五虎上将”之首。他十分愤怒,不久带领大军攻打东吴,要为关羽报仇。
相对来说,诸葛亮对关羽的死亡,就没有显得多么伤心,这是为什么呢?其实这也很正常,关羽与诸葛亮之间的关系本身就不怎么好。
一方面,诸葛亮在关羽的眼里就没有多高的地位,诸葛亮加入刘备集团比较晚,自然就很难得到关羽的认可。此外,关羽这个人看不起士大夫和文人。
另外一方面,诸葛亮对于关羽的性格颇有看法和不满。
当初关羽镇守荆州的时候,诸葛亮就曾问过他如何镇守荆州,关羽表示:如果曹操来就北面拒守,如果曹操与孙权一起来,就分兵对抗。
诸葛亮听后,感到有问题。关羽的这个回答自然是行不通的,诸葛亮就告诉他一定要和孙权搞好关系,双方一起对付曹操。
然而,关羽并没有听从诸葛亮的一番劝告,关羽在荆州的一番动作,闹得孙刘之间的联盟破裂,最终关羽遭受到了孙权,曹操的双面夹击。关羽彻底溃败,不但荆州丢失,自己也战败被杀。
关羽违反诸葛亮的策略行事,诸葛亮心里自然是很不高兴的。诸葛亮最初就制定了两面出击的策略,其中荆州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立足点,没有这个立足点,蜀汉从蜀地单方面出击曹魏,就容易受到曹魏的痛击而失败。因此诸葛亮为关羽制定的策略是东和孙吴、北抗曹魏,并且再三叮嘱关羽。
可惜关羽太过冒失和自大,大意失荆州,一个大好的局面就被关羽葬送了,蜀汉此后也很难再有什么作为。搞到这种地步,诸葛亮对关羽哪里还有什么好感呢?
关羽兵败身死之后,诸葛亮的表现,在历史上没有记载。没有发现诸葛亮对关羽的死幸灾乐祸,但是也没有发现诸葛亮对关羽有什么惋惜的表示。但是,从历史上记载的一些方面来看,能够感觉出这一切有一些不对头的地方。这些不对头的地方也许揭示了事实的真相。
诸葛亮作为一位政治家,是有城府的。他为了自己的事业,能够对一些反对他的人和事包容。比如说对法正,他就可以容忍法正的飞扬跋扈。对于魏延,他要用魏延的军事能力,就对魏延的冷嘲热讽视而不见。
但是,人都是有逆鳞的,诸葛亮也是一样。一旦触碰诸葛亮的底线,诸葛亮是毫不留情的。比如说,在夷陵之战后,汉嘉太守黄元就发动了叛乱。这人是忠于刘备的,他发动叛乱的原因只是和诸葛亮有矛盾。他听说刘备病危,怕将来诸葛亮掌权后报复自己,就起兵造反以自保。由此一件事就可见诸葛亮的做事风格。
凡是和诸葛亮作对的都没有好下场。不管你的官职高低,能力大小。像是刘封,李严,魏延这些人,都没有什么好下场。这是诸葛亮法家的风格,无可厚非。
而关羽和诸葛亮的关系,也好不到哪里去。关羽在历史上记载,骄而自矜,善待士卒而骄于士大夫。而诸葛亮就是士大夫的代表,关羽对他当然没有好脸。再加上双方的理念也不尽相同,关羽熟读《春秋》,是儒家思想的信徒,而诸葛亮则是法家的代表,两人的思想多有矛盾。
最让关羽不能容忍的是,刘备原本也是儒家的弟子。在刘备的前半生,虽然颠沛流离,但是依然以儒家思想为指导,以?仁义忠义?为号召。可是,就在招来了诸葛亮,刘备的思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刘备抛弃了他过去的做法,转而采用急功近利的法家作风。
虽然刘备在短时间里,势力达到了顶峰,可是也埋下了无尽的隐患。丢掉了信义,使得东吴和刘备最终反目为仇。在治理蜀中时,也激化了无数的矛盾。从刘备过去思贤若渴的口中说出了?芝兰生庭不可不除?的恶毒话语。
而过去曾在大儒卢植门下学习的刘备,临死前居然遗言让刘禅向诸葛亮学习法家经典《商君书》。为了事业急功近利到这种地步,竟然舍弃了半生的信仰,舍弃了汉室几百年的传统,这是何等的讽刺。
在刘备刚开始转变的时候,关羽就觉察出来了。他和张飞一起劝谏过刘备,可刘备以?如鱼得水?为由拒绝了关羽。关羽只能看着刘备转变,但是,他把这笔账记在了诸葛亮的身上。自然对他没有什么好脸色。
诸葛亮对这些当然心知肚明。诸葛亮为了蜀汉的事业,对关羽也采取了包容的态度。在《隆中对》中还专门给关羽保留了一个重要的位置。让他率领荆州的军队向宛洛进军。这虽然给关羽吃了定心丸,可也造成了关羽之死和荆州的丢失。
诸葛亮在刘备事业发展的时候,就开始为以后做规划了。随着西川和汉中的获得,刘备也终于有了一块稳固的根据地。刘备和诸葛亮也开始将基业从荆州向蜀中转移。离开荆州到蜀中执政,当然是诸葛亮求之不得的。随着蜀中的建设,刘备更加离不开诸葛亮,对荆州的事务也就逐渐冷淡了。
在关羽出兵襄樊的时候,蜀中对荆州显示了不应有的冷淡。在襄樊前线打得如火如荼的时候,蜀中正在征发大批民夫进行基础建设。在蜀中同时进行建设的工程就有四百多处,而关羽却得不到一兵一卒,一粒粮草的援助。到最后,关羽虽然取得水淹七军的胜利,却连刘封孟达的增援都得不到。最后,关羽在曹操和孙权的夹击下,兵败身亡。
蜀中的冷淡,对荆州的不管不问,是关羽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如果我们联想到诸葛亮对刘备的影响,联系到关羽的预感,就能够明白些什么。
关羽出兵前就有不好的预感,他向关平说了自己的噩梦。他梦见有头猪咬他的脚,说自己预感今年前途不妙。这个?猪?十分奇怪,我们知道,梦是现实的反映。那么,谁是这头要害关羽的?猪?呢?仰或名字中带?猪?字呢?这就不得而知了。
不过,荆州的失败,给刘备带来了刻骨铭心的痛苦。他在事后,不顾诸葛亮、赵云的劝谏,执意发动夷陵之战,就是为了给关羽报仇,弥补自己心中的亏欠。
可蜀中的人物并不是和刘备一致的观点。在诸葛亮执政期间,包括关羽在内的老将们都没有得到谥号。直到诸葛亮死去,刘禅才给他们加了谥号。可是,诸葛亮的继承人们,给关羽的谥号是壮缪侯,这是个恶谥。缪的意思是名与实爽,伤人蔽贤。试问关羽一生,有什么名不副实的地方?至于说伤人蔽贤,他又得罪了哪些贤人?这一切尽在不言中。
结语:
对于关羽的死,诸葛亮不会幸灾乐祸,但他也不会伤心欲绝。关羽的死,对他来说,只是《隆中对》遭受的挫折。他的全部心思在于如何继续努力,去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没有精力和时间去理会其他的问题。
关羽和诸葛亮的矛盾,在表面上看是关羽的性格问题。实质上,是双方的思想理念的冲突问题。关羽崇尚儒家,他对以法家思想治国理政的诸葛亮,当然有着不满。尤其是由于诸葛亮的灌输,刘备的思想也发生了转变。这更是关羽不能容忍的。这才是双方的矛盾根源所在。
男儿有泪不轻弹,但是曹操这个人一生为七个人哭过,这七个人分别是袁绍、陈宫、荀攸、庞德、曹冲、典韦、郭嘉。曹操虽然都为这七个人哭过,但是有的人曹操是真心的在为他们哭,而有的人曹操之所以会为他们哭只是在做做样子,并不是真心实意的。?
都知道曹操爱才,所以当时在郭嘉有病去世之后,曹操真的是痛哭流涕,毕竟两个人是合作了很久的好伙伴。像曹操一样爱才的人不在少数,因为谁不想拉拢好的人为自己效力呢
只要这个人有本事,忠心,肯定是会得到重用的,三国将领每个人的账下都有不少群臣猛将存在,当他失去一个真正得力的助手是,必然是万分难过的。关羽大家肯定是再熟悉不过的了,他是跟随刘备的,也算得上忠心耿耿之人,他自然也是和诸葛亮有所交集的,然在关羽去世之后,诸葛亮却没有表现出任何伤心,这是为何呢?且看关羽在荆州说了什么。
关羽虽然武力高强,但是他最大的一个缺点就是自大,有点目中无人。对于自己佩服的人毕恭毕敬,但是对于他不认可的人,或者说他认为实力比自己差的人,理都不理高傲至极,所以说关羽也结了不少的仇敌。
当时赤壁之战之后,刘备获得了荆州的大部分土地,但是为了开拓更广的疆域,刘备只能把这部分土地让将领镇守,其中最为刘备信任的就是他的二弟关羽,同时他在蜀国也有一定的威望,所以他是刘备心目中的不二人选。而关羽也没有辜负刘备的期望,多次击退了来犯的敌军,当时孙权和刘备也已经结成了联盟。孙权向关羽求亲,让关羽把女儿嫁给他的儿子,关羽破口大骂,"虎女焉能配犬子",这也让孙权勃然大怒,为关羽的死埋下了后患。
孙权可以把自己的妹妹嫁给刘备,而关羽却不能把自己的女儿嫁给孙权的儿子,这种政治联姻,大家彼此都明白因果,可是关羽偏偏不,不同意还要侮辱孙权,可见在政治上面,关羽始终是一个门外汉。而作为统领三军的人如果没有政治头脑,仅仅靠心中的忠义,是很能百战百胜的。
因此在后来,孙权和曹操联盟杀掉了关羽,而刘备也失去了荆州。然其实在开始的时候,诸葛亮就曾告诫过关羽:如果曹操来找麻烦,可以考虑痛打曹操的军队,但如果孙权方面和你交涉,切记和为贵。 不过身为一介武夫的关羽又怎么能够把诸葛亮的话放在心上,在他看来能用拳头解决的问题就得打,所以这也是关羽性格最大的缺陷 。
最后关羽死后,蜀国上下全都哀悼伤心,但是诸葛亮却一点也不伤心,因为他认为这是关羽的命数,是他自己造成的怨不得别人。况且关羽大意失荆州,让诸葛亮心里觉得他就是一个罪人,所以这可能就是他不难过的原因吧。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6682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