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清朝王爷,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与清朝时期大为不同,在明朝的时候,与皇室沾上一点亲故的人都要被分到全国各地,并且如果没有什么紧急的状况,是不允许来到北平的。所以,因为这些皇室宗亲在地方很容易形成自己的势力,所以叛乱不断。为了吸取前朝的教训,所以清朝有了这样一项规定,所有的皇嗣都必须留在京城之内。所以,清朝王爷们的那些府邸,基本上都坐落在北京之内。根据历史上的记载,清朝时期,把各位皇子的爵位划分成十二个等级,每个等级不一样的皇子,对于其享受的待遇也是极为不同的。
就拿这个不入八分来说说吧,首先就要了解什么叫做八分,其实也就是八样东西,比如有宝石、朱轮、在出行的时候可以用皮鞭来驱赶路人的皮条,车上带着的暖壶之类的东西等,什么样的身份,就用什么样的东西。除了这些外在的东西之外,清朝王爷们的王府规模大小,也能看出一些端倪。爵位不同的皇子,他们府邸的规制肯定不尽相同,就算是同一个皇帝,经过时间的流逝,自己府邸的大小也大相径庭。我们可以通过现在的一些研究,来大概推测一下当时王爷们住的地方都有多大。就拿八大铁帽子王之一的睿亲王来说,他的王府根据记载,宽应该有96米,大概长123米,总共算下来应该有11808平方米,而恭亲王的府邸面积达到了59400平方米。郑亲王府也有43968平方米。而愉郡王府则有44500平方米。
看到这些数据,您大概心生疑问了,前面不是说皇子们都有爵位,并且等级森严,那么这样来说,亲王的爵位比郡王高,府邸不也应该相应地更大一些吗。为什么多尔衮的住处却比郡王还要小呢?其实,这些数据所列示的这些亲王郡王的王府,都是大概的一个估算值,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的变迁,很多王府原来的规模已经无从得知了。其次,建房子这种事情更多的还是要考虑附近的地形,如果旁边都没有土地给你建房子,那么怎么扩张也只有那么大。这房子的位置,和我们现在也差不多类似,越靠近城市中心的地段,肯定要比那些处在郊区的地方,房价要来的高一些,如果你手里的钱是固定的,你在市区买房子的面积,肯定要大大小于在一些偏远的地方。
还有一点也要提到,这多尔衮一生没有一个男孩,只有一个女儿,所以家里人口家丁比较少,他的官邸面积自然也不会很大。可是从数据来看,这个愉郡王的房子比郑亲王的房子还要大,这是为什么呢?这就要说这个愉郡王生了一个好儿子,他在清末时期生出了一个举足轻重的任务,他是光绪帝的亲手足,就是贝勒载涛,他凭借着自己地位高人一等,所以他的王府比一些亲王的王府还要大上一些。从这里,咱们可以看出来,虽然礼制在王府面积上起到的作用是主要的,但是这也并不是唯一的影响因素。
看到这些巨大的府邸,您是不是心里心生羡慕的念头。尽管王爷们住的地方面积这么大,但是这个王府里面住的人,可不都是皇室宗族里的人。这和故宫的构造类似,它也不单单是皇帝一个人享有的专权。在古代,建筑府邸的设计一直都是遵循着前朝后寝的规章,也就是前面是用来上班的,后面才是用来住人的。或许满族人对于自己的老家东北有着特别的情感,所以他们的王府都是按照沈阳的故宫来修建的。
但是这些皇亲国戚的生活,可不像很多人想的那么自由,处处都要受到规矩的限制。根据一名皇族成员的回忆,他一早起来,奴婢就要上前伺候他们更衣洗漱,并且一直持续到他们去世。另外,吃饭和请安,在时间上还有动作上都有一整套规矩,就连睡觉的时间,也必须按照规矩来。有些人甚至这么说,在王室里面的日子,每天就和演戏一样,每天要做什么都是按照剧本来。他们之所以每天都要像军队演练一般生活,就是为的能够让后人记住,他们的江山,是之前的列祖列宗从马上打下来的。
从这些方面看来,虽然这些王爷们房子一个个都那么大,但是生活在其中,也并非我们想象的那么自在,没有了自由,过着苦闷的日子,估计也不会感到很开心。
盛行的清宫剧里,基本统一称皇帝儿子为阿哥,然后按照顺序在阿哥前面加上数字,便于区分。这似乎就是阿哥们的分别了。
在满语里,阿哥是对兄长子辈的称呼。在宗室级别里面,阿哥指的是“未受封的皇子”。所以阿哥不是什么高大上的称谓,待到受封时,就要按封号来称呼了。
所以,称号才是最重要,最能体现阿哥身份的。主要分为以下几个等级:
1、和硕亲王:简称亲王。清朝宗室的第一等爵,宗室唯皇子、皇兄弟可以获得此爵位,一般都是世袭者。
2、多罗郡王:简称郡王,清朝宗室的第二等爵,皇子、宗室子,一般都是承嗣者。
3、多罗贝勒
4、固山贝子
5、奉恩镇国公
6、奉恩辅国公
7、不入八分镇国公
8、不入八分辅国公
所谓“入八分”是八种标帜,表示其显赫的身分。如朱轮、紫缰、背壶、紫垫、宝石、双眼、皮条、太监。其中皮条是指车上有皮鞭可驱散挡路的人,背壶是指车上可带暖壶,护眼指双眼雉翎,不入八分不用在京当差,也不必在京里住)
9、镇国将军(相当于一品武官,补服为麒麟)
10、辅国将军(相当于二品武官,补服为狮子)
11、奉国将军(相当于三品武官,补服为豹子)
12、奉恩将军(相当于四品武官,补服为老虎)
所以,封号才是最能体现身份的。
例如康熙长子,虽占着皇长子身份,不得康熙喜爱,仅仅得了个固山贝子的封号。
例如康熙十阿哥,因九子夺嫡被雍正削爵幽禁,虽在乾隆朝被释放,也只是个辅国公称号。
例如康熙十三阿哥胤祥,因为很受雍正信任和重用,在雍正朝被封为怡亲王,是宗室的第一等爵。
而康熙十四阿哥胤祯,虽也因九子夺嫡之争被雍正削爵幽禁,但是在乾隆朝也被封为恂勤郡王,为第二等级。
例如乾隆五阿哥永琪,深受乾隆喜爱,被封为荣亲王。
例如乾隆十二阿哥永璂,虽是皇后所生,是乾隆嫡子。本应身份尊贵。但是因为乾隆和皇后乌拉那拉氏在乾隆三十年的南巡闹翻,连累十二阿哥也不受乾隆待见,在乾隆时期没有得到任何封号,本是皇后嫡子的出身,反而成为兄弟间身份最低的那个,直到嘉庆朝才被封为多罗贝勒。
1、和硕亲王
和硕亲王简称亲王,清朝宗室和蒙古外藩中内扎萨克蒙古爵位的第一等爵。宗室唯皇子、皇兄弟可以获得此爵位。在外扎萨克蒙古中为第二等爵位,仅次于“汗”。
2、多罗郡王
多罗郡王,为清宗室的第二等爵位。皇子、宗室子得封之。世袭和硕亲王的承嗣者封多罗郡王。本词条列出了清朝历史上的宗室郡王(不包括外藩郡王),包括追封以及被夺爵或降爵的郡王,但不包括曾是郡王但后来晋升或追封亲王者。
3、多罗贝勒
多罗贝勒,原为满族贵族称号,即金代“勃极烈”的意译。宗室封爵第三级,清建国后,成为宗室封爵名,全称为多罗贝勒。清初,天命年间置八和硕贝勒共议国政。
崇德元年(1636年),定王公以下九等爵以封宗室,多罗贝勒为三等爵,位次多罗郡王之下,固山贝子之上。亦用以封蒙古贵族。
4、固山贝子
固山贝子简称贝子,原为满语“贝勒”的复数,有王或诸侯之意,是清朝建国后的宗室爵位名,崇德元年(1636)定王公以下九等爵以封宗室,固山贝子为宗室封爵第四级,低于多罗贝勒,而高于奉恩镇国公。
5、奉恩镇国公
奉恩镇国公,为清朝爵位名称,又称入八分镇国公。宗室封爵第五级,在固山贝子下,奉恩辅国公(入八分辅国公)上。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6682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