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清代官员加衔一般分为哪两种

以史为鉴 2023-07-02 10:57:12

清代官员加衔一般分为哪两种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清朝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加官进爵是古代官员升迁的一种具体表现,同时为了强调某一职务的重要性,往往也会采取加衔的办法。加衔是官阶的增加,实际职掌一般不发生变化,但经常影响到俸禄的调整。加衔的情况较为复杂,我们以清代为例,简单作个介绍。

清代加衔的对象分为三类,即宗室、蒙古贵族和一般文武大臣。宗室和蒙古贵族的加衔有亲王、郡王、贝勒、贝子等;其他文武大臣则有加宫保(太师、太傅、太保、少师、少傅、少保、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等)、大学士、尚书、侍郎、总督、巡抚、布政使、按察使、都统、副都统、提督、右都御史等衔。

简言之,就是所有实际治事的官职都可以作为加衔加在低一级的官员头上。至于加衔的作用如何?《清会典》说得很明白:“加衔以显其秩”。

不过,有的加衔纯属是恩宠性的虚衔,如大学士加太师、太傅、太保;尚书加少师、少傅、少保;侍郎加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等。有的是常例性加衔,如总督兼兵部尚书、都察院右都御史衔,巡抚兼兵部侍郎、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衔,目的是其在辖区内能行使军事和监察权。

又如总漕、总河兼右副都御史、兵部侍郎衔;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四译会同馆监督兼鸿胪寺少卿衔;翰林官迁吏部侍郎,例兼翰林院学士衔等。

关于宫保加衔,《五经异义》记载:“天子立三公:曰太师、太傅、太保……又立三少以为之副,曰少师、少傅、少保,是为三孤。”三公、三孤合称“公孤”。以前朝代,公孤往往都是握有实权、重权的高官。唐、宋以后,渐成虚衔。

清代的宫保加衔始于顺治十一年(1654年)六月,朝廷明文规定文武大臣应照成例加衔。《清朝通典》记载:“太师、太傅、太保、少师、少傅、少保、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凡师、傅、保皆有少,皆虚衔,无职掌亦无员额。凡大臣宣力中外,劳绩懋著者,则奉特旨加衔或为赠典,以示优宠焉。”

加大学士衔也是清代最为常见的一种加衔,大学士官阶正一品,在所有文职中居首位,享有崇高的荣誉。一般以授大学士(或协办大学士)为拜相。在公私礼节上都以“中堂”相称,不直呼其名,即便有师、保的荣衔或封有侯、伯的爵号,仍称“中堂”。但如果大学士本身不在外兼任总督,又不在内监管部务,那就等于是荣典。清代有不少总督都加大学士衔,如福康安、尹继善等。

清初时,总督、巡抚加衔并没有形成制度。巡抚有加尚书衔,总督有加侍郎衔,河道总督有加尚书衔,巡抚有不兼部衔,仅带佥都御史衔。如康熙年间,礼部侍郎阿金授江南江西总督,仅改兼兵部侍郎衔;同时,于成龙任河道总督,却兼兵部尚书衔。

又如张鹏翮由两江总督改督南河,亦兼兵部尚书衔;河道总督王新命却加兵部尚书衔。再如陕西巡抚、右副都御史巴锡任巡抚时,无侍郎衔,及升任云贵总督时始兼兵部右侍郎。后来,兼兵部侍郎衔不分左右,一律称“兵部侍郎”。

顺治时,巡抚与总督均同时提督军务,因此均加兵部尚书、侍郎衔。康熙元年(1662年)规定:总督加兵部尚书衔,巡抚因停止提督军务而改加工部衔。康熙十三年(1674年),再次将巡抚加衔由工部改为兵部。

乾隆以后,总督加兵部尚书衔,巡抚加兵部侍郎衔。此后又成定例:总督例加兵部尚书、右都御史,巡抚例加兵部侍郎右副都御史。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以漕运总督并无地方之责,与各省总督不同,故给兵部侍郎、右副都御史衔,与巡抚同。

满清时期的官员品级,分别等于现在的什么官职?

清朝的官员级别和现在的官员级别并没有严格的对应关系,而且都有特殊的情况存在,所以,我们只能根据他们的职权管辖范围大概来推测一下。



清朝的核心级别,以乾隆时期为准,是九品十八级制度。即总共分为九品,每品又分为正品和从品,共十八个等级。

但是,要另外加上皇帝、太上皇的一个特殊品级,即超超品。而亲王、郡王、贝子、贝勒,还有被赐封公侯伯爵位的功臣,以及公主额附(驸马)的级别都是超品,高于正一品,属于荣誉头衔,俸禄较高。还有一类,即不入流,是从九品以下的官府雇佣人员。所以,全部算起来的话,共有二十一级。

我国现在最新的《公务员法》规定,我国公务人员,共分为12个职级,19个待遇级别。职务级别根据所担任职务来确定,如部、省、县长等来界定。



比如,现代的县处级正职(正县长、正处长)就是7级职务,跟清代的正七品县令级别正好对应。

最高职位的对应关系我们就不类比了,都是精英中的精英,人数较少,比较清晰。

而清朝的不入流人员,类似于现在的公务辅助人员。虽属于公务人员,可以穿公务制服,但属于编外。

但是,清朝有一个核心机构,就是军机处。清朝军机处大臣的品级是不定的。如果是亲王担任,那就是超品,如果是尚书担任,那就是从一品。职责,类似于现代的中央常委,掌管全国一切事务的最终决策。

捡出清代的主要官职说明一下,以职责划分。

正一品,包括“三太”,即太师、太傅、太保,还包括各殿阁大学士、大将军。类似于现在的人大、国务院、政协、军委的最高长官,都是1职级正国级。这在古代全是殿阁大学士、大将军,加太师、太傅、太保衔。



从一品,“三少”,即少师、少傅、少保,外加“太子三太”,以及尚书(古代六部部长,现代被分为了两级,即2职级副国级,和3职级正省部级)、都御史(类似现代最高检检察长,属于2职级副国级,刑部尚书是最高法大法官)。

正二品,“太子三少”,总督(封疆大吏,负责一省或多省的地方军、政、法实权主官,现代没有对应的,军事上有点大军区总司令的意味,如果对应一省,就是3职级正省部级)、内务府总管(统管大内,很牛的)。

从二品,侍郎(六部副部长,职权相当于现在的4职级副省部级),巡抚(负责一个省的行政、司法和军事,类似于集中了省长、省法、省检、省军区的职权,职权大于3职级正省部级,又小于2职级副国级),布政使(各省主官,归总督、巡抚管,类似4职级副省部级,主管民政、税务的副省长)。

正三品,按察使(类似各省法院院长,4职级副省部级),大理寺卿(地位略低于刑部,主管案件复核,职责类似于现在的最高法庭长,有可能是4职级副省部级,或者5职级正厅局级),学政(相当于现代主管教育副省长或者省教育厅厅长,4职级副省部级或者5职级正厅局级)。



从三品,盐运史(现在也是专营,但是没有盐运史的职权大)。

正四品,大理寺少卿(类似于现在最高法的副庭长,5职级正厅局级或者6职级副厅局级),鸿胪寺卿(相当于外交部礼宾司司长,5职级正厅局级),道员(如布政使道员,类似于省属厅局的厅局长,相当于5职级正厅局级)。

从四品,知府(相当于现代的市级正职,5职级正厅局级,但是有副省级市,那就相应的提高职级为4职级副省部级)。

正从五六品,对应副市级,及市属各局,大多对应6职级副厅局级,或者7职级正县处。当然副省级市的副市级属5职级正厅局级。



正七品,知县,相当于县长,7职级正县处级

清朝官员一到九品分别都是什么官职?

这个问题,我答过!!

清朝官员等级分“九品十八级”,每等有正从之别,不在十八级以内的叫做未入流,在级别上附于从九品。

清朝官制(总表)

文京内官 武京内官 武京内官 武京外官

正一品 太师、太傅、太保、殿阁大学士。 领侍卫内大臣、掌銮仪卫事大臣。

从一品 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少师、少傅、少保、各部院尚书、都察院左右都御使、协办大学士。 加衔总督。 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九门提督)、内大臣。 将军、都统、提督。

正二品 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内务府总管、銮仪使、大理院正卿。 各省总督、漕运总督、河运总督。 八旗护军统领、(左、右)翼前锋统领。 副都统、总兵。

从二品 内阁学士、散秩大臣、翰林院掌院学士、各部院左右侍郎。 巡抚、布政使司布政使。 副将。

正三品 都察院左右副都御使、通政使、大理寺卿、詹事府詹事、上驷院卿、大理院少卿、太常寺卿。 顺天府尹、奉天府尹、按察使、步军翼尉、各省提学使。 一等侍卫、火器营翼长、健锐营翼长、前锋参领、护军参领、骁骑参领、武备院卿、参领。 城守尉、参将、指挥使。

从三品 太仆寺卿、光禄寺卿。 都转盐运使司盐运使、参政道。 包衣护军参领、包衣骁骑参领、王府一等侍卫。 游击、下五旗参领、协领、指挥同知、宣慰使、土游击。

正四品 通政使司副使、鸿胪寺卿、大理寺少卿、太常寺少卿、太仆寺少卿、詹事府少詹事、都察院六科给事中。 顺天府丞、奉天府丞、各省守巡道员、盐法道、副使道。 防守尉、佐领、都司、指挥佥事、宣慰使司同知、土都司、兵备道、代本。

从四品 内阁侍读学士、翰林院侍读学士、翰林院侍讲学士、光禄寺少卿、国子监祭酒。 知府、土知府、都转盐运使司运同、参议道。 城门领、包衣护军副参领、包衣骁骑副参领、包衣佐领、四品典仪。 宣抚使、宣慰使司副使。

正五品 各部院郎中、太医院院使、左右庶子、佥事道、钦天监监正。 直隶州知州、同知、土同知、顺天府治中、奉天府治中、监掣同知。 步军副尉、步军校。 关口守御、防御、守备、宣抚使司同知、千户、宣慰使司佥事。

从五品 鸿胪寺少卿、各部院部外郎、翰林院侍讲、翰林院侍读、詹事府洗马。 各州知州、都转盐运使司副使、土知州。 委署护军参领、委署骁骑参领、下五旗包衣参领。 副千户、宣抚使司副使、招讨使、安抚使、长官司长官使、河营协办守备、守御所千总。

正六品 太医院左右院判、内阁侍读、左右中允、主事、都察院都事。 京府通判、土通判、京县知县、通判。 兰翎侍卫、整仪尉、亲军校、护军校、前锋校、鸟枪步军校、骁骑校、委署步军校。 千总、宣抚使司佥事、安抚使司同知、招讨使司副使、长官司副长官、百户、土千总、门千总、营千总。

从六品 左右赞善、翰林院修撰。 土州同、州同、运判、理同。 内务府兰翎长、六品典仪。 盛京游牧副尉。

正七品 内阁典籍、主簿、评事、通政使、太常寺典簿司知事、太常寺博士、御医。 知县、京县县丞、顺天府满洲教授、训导、土知县、县视学。 城门吏、太仆寺马厂协领。 把总、土把总、安抚使司副使。

从七品 五官灵台郎、光禄寺典簿、布政使司都事、翰林院检讨、国子监博士。 土州判、州判。 七品典仪。 卫千总、安抚使司佥事。

正八品 司务、司库、协律郎、国子监学正、太医院吏目。 土县丞、县丞、库大使、按察使司知事、府厅学正、盐课司大使、盐引批验所大使、教谕。 外委千总。

从八品 五官挚壶正、典簿。 训导、盐运司知事。 委署亲军校、委署护军校、委署前锋校、委署鸟枪护军校、委署骁骑校。

正九品 主簿、土主簿、土知事、庄头、府厅知事 各营兰翎长。 外委把总。

从九品 孔目外郎、司狱、司晨、医士、鸣赞待诏、钦天监博士。 仓大吏、吏目、巡检、道府大使、府税课司大使。 太仆寺马厂委署协领。 编外外委。 未入流 五城兵马司吏目府使、医士、布政使司检校。 正术、正科、训术、训科、典术、典科、关厅库大使、驿丞、茶引批验所大使、河泊所大使、道会、道正、京师崇文门关分司副使、州县税课司大使。 五城兵司吏目。

清朝官员品级有哪些?

清朝官员品级正一品文职京官师、太傅、太保、殿阁大学士(雍正八年后)。文职外官经略大臣(通常由大学士兼任,因事特设,事罢即撤)、大学士衔总督。武职京官领侍卫内大臣、掌銮仪卫事大臣。武职外官伊犁将军、绥远将军。

从一品文职京官少师、少傅、少保、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各部院尚书等文职外官各省总督(兵部尚书衔)、驻藏办事大臣(兵部尚书衔)武职京官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九门提督)、内大臣武职外官驻防将军、都统、提督、巡抚(加提督衔)。

清朝的官员制度

不难看出,康熙初年就明确规定,凡父母年70以上的独子,必须要回籍奉养父母。此后关于终养制度,又屡有变更。乾隆二年有“亲老改补近地”的规定,即官员在铨选时被发到远离祖籍地任职,不便照顾父母,可以改任临近省份任职,以便照顾父母。

乾隆七年又规定,凡是亲老改补近省的官员,原先的远缺也会一直保留,等到该员父母去世,终养和丁忧结束后,再补保留的远省官缺。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避免有些官员借终养为由,而逃避远省任职。

从制度上来说,终养和守孝一样是每个品官都必须要遵守的。但各省的教职是个例外,这是因为教职多在本省任职,因回故里探亲比较方便,所以教职类的官员无须终养。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6661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