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善终的三位顾命大臣,第二位死后成神
中国历史上有一种特殊的职业,那就是顾命大臣,这可能是古代特有政治制度的一种产物。
“顾命”一词出自尚书《顾命》篇,讲的是,周成王将死,恐怕太子钊不能胜任,命令大臣召公和毕公辅佐太子。
古代权力交接,很多时候接班人并不是成年人,即便有的已经成年,但思想不成熟,缺乏历练。
所以,老皇帝为了让帝国延续,处理政务,往往会选择了几位老成持重的顾命大臣,临终托孤,请他们尽心尽力辅弼小皇帝。
比如商王朝就有,当时成汤去世前让伊尹辅佐,周王朝的周公辅佐,汉武帝在弥留之际,立八岁的刘弗陵为太子,并指定霍光、金日磾、上官桀、桑弘羊、田千秋为顾命大臣。三国时候,孙权去世前,命诸葛恪辅佐太子孙亮。
南北朝的刘宋开国皇帝刘裕,临终前将少帝刘义符托付给顾命大臣徐羡之、谢晦、傅亮、檀道济。
唐朝的时候,唐太宗李世民去世前,因为不放心李治生性懦弱,所以叫长孙无忌和褚遂良好生辅助新君。
后来明代的穆宗皇帝驾崩,遗命大学士高拱、张居正、高仪三人为顾命大臣,辅佐还只有10岁的小皇帝万历。
清朝顺治登基后,睿亲王多尔衮与郑亲王济尔哈朗二人辅政;康熙八岁继位,索尼、苏克沙哈、遏必隆、鳌拜四人辅政;咸丰临终前,因太子载淳只有六岁,也安排了顾命大臣团队,由载垣、端华、景寿、肃顺、穆荫、匡源、杜翰、焦佑瀛八人辅佐。
而这些辅佐皇帝的人,虽然获得了无上权力,位极人臣,百官望尘莫及的地位,不过可惜的是命运似乎都不怎么好,很少得善终。
比如西汉的上官桀、桑弘羊都被霍光诛杀,而霍光下场也很惨,他去世后,家族被灭族。在比如东吴的诸葛恪也被吴主孙亮设计杀死,并夷灭三族;刘宋的徐羡之、谢晦、傅亮、檀道济四大臣因少帝行事乖张,废掉了刘义符,另立刘义隆为帝,但刘义隆登上皇位之后,便寻了借口将四大臣杀掉。
长孙无忌就不用说了,被李治和武则天给赐死了。明代的张居正似乎得善终,但其实也不得善终,因为他尸骨未寒就被皇帝抄了家。跟他一样的还有多尔衮,多尔衮要更惨,被开棺鞭尸。
鳌拜,我们也很熟悉,被康熙逮捕,死于狱中。肃顺被慈禧太后、恭亲王联手擒杀。
只能说这些顾命大臣“顾不了自家性命”,不得不说历史开了一个玩笑。那么,历史上就没有得善终的顾命大臣吗?
有。比如下面这三位。
第一位伊尹。
伊尹其实是个厨子出身,当时商朝王商汤认为做饭和治理天下是同一个问题,能做的了一手好菜,就能治理好天下,所以商汤任命他为宰相。于是此人一夜之间由一个厨子成了宰相,创造了神话。
宰相最早是指帝王家中祭祀之时,行使宰牲权力的重要大臣。由此看来,这个职衔就是由伊尹开始的。
后来商汤死后,伊尹接受了顾命之责,成为商汤长孙太甲的师保)。他在顾命任内做了一件大事,他称因为太甲不守爷爷的祖训,治理国家乱七八糟,便将其发配到爷爷的墓地桐官守墓,面壁思过。直到太甲知错悔过,方才放回国都,将王权奉还。最后君臣相得,成就一番盛世。
第二位是诸葛亮。
诸葛亮得善终了吗?得了。他是顾命大臣吗?绝对是。当年刘备去世前,专门找到诸葛亮,并对他说:“我去世后,小儿(阿斗)就劳烦您照顾了。如果他不行,你就自己当皇帝,如果他还可以,你就尽力辅佐”。
一番话说得诸葛亮痛哭流涕的,这段历史就是著名的白帝城托孤。
所以,诸葛亮确凿的托孤大臣。而且诸葛亮的权力极大,后主刘禅形同虚设。不过好在诸葛亮这个人极其聪明,做事让人佩服的五体投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在诸葛亮的治理下,蜀汉和孙吴、曹魏三分天下。而诸葛亮也因为出色,被罗贯中鼓吹,最后在民间成了神,死后成神。
第三位是五代后周的顾命大臣范质。
范质自幼聪明好学,九岁就会写文章,十三岁就研习《尚书》,他于后唐长兴四年(933年)考中进士,不久就被提拔为封丘县令。后来范质成了周世宗的心腹,辅佐周世宗柴荣。柴荣去世后,他成了托孤大臣,辅佐周恭帝。
很快“陈桥兵变”发生了,赵匡胤在出征途中被众将拥立为帝,大部队奔回首都,逼恭帝禅让。后周的孤臣孽子,安有命焉?所幸赵宋取代后周,兵不血刃,市不易肆,前朝旧臣与皇室都得到新朝的优待与礼遇,范质继续被任命为宰相。
这不得不说范质幸运至极,最幸运的顾命大臣,遇到了赵匡胤。
宋乾德二年九月,范质病逝,太祖闻讯,罢朝三日,以示哀悼。他去世后,宋太祖赵匡胤对身边的大臣说:“范质德高无私,仅有住宅,不积累财物,他是真正的宰相啊。”
当然,得善终的顾命大臣还有其他人,不再一一列举,总之,顾命大臣是一个高危职业,大部分顾命大臣不是死就是身败名裂。
历史上有几个名臣名将是善终了的
历史上有几个名臣名将是善终了的, 历史上得到善终的名臣有那几个, 历史上,善始善终的名将有哪些人?
张良
秦琼
郭子仪
卫青
周勃
中国历史上那些名将不是善终的?
李牧 乐进 韩信 蒙恬 徐达 岳飞 杨家是虚构的 岳飞 袁崇焕 冉闵(偶像)
戚继光 高颖 周亚夫 高仙芝 檀道济 彭越 还很多
齐姓历史上有几个名人
齐桓公出名但不姓“齐”,呵呵。一流的就是齐白石。其他的,如明朝建文帝倚重那个齐泰。地位高,实际才能很一般。不然,建文帝也不会被永乐帝给夺位。
历史上有几个姓汤的名人
汤厘
元代理论家。精通古代文物和书画鉴赏,著有《画鉴》1卷。
汤世澍
清代诗书画家。国子监生,写生鲜丽,为近世江南赋色家一大宗。书学米芾。
汤鹏
字天池,南京溧水人,祖籍芜湖,铁画家(铁画是用铁铸成线条,再焊接而成的一种美术作品。主要是借鉴国画的水墨、章法、布局,线条简明有力,苍劲古朴)。相传,他受邻居萧云从的影响比较大,是铁画的创始人。
汤惠休
汤惠休,南朝宋齐间诗人。字茂远。原为僧,宋世祖命他还俗,官至扬州从事史。常从鲍照游,以诗赠答,时人称为“休鲍”。其诗多情语,辞采绮艳。钟嵘《诗品》云:“惠休 *** ,情过其才。”原有集四卷,已佚。今存诗十余首,载《玉台新咏》及《乐府诗集》,以《怨诗行》较著名。事见《宋书·徐湛之传》。
汤思退
汤思退(?-1164),南宋臣。字进之,处州(今浙江丽水)人。中博学宏词科,授秘书省正字。附秦桧,官至知枢密院事。隆兴元年(1163),符离师败,力主和议,许割海、泗、唐、邓四州,为言者所论,旋贬居永州。张观等七十二人上书论其奸邪误国,请斩。忧悸而死。
百度上搜索“汤姓”,其中会出现你需要的内容
历史上有几个姓顾的名人?
顾 雍:(生卒年待考),吴郡吴县人(今江苏苏州)。著名三国时期东吴大臣。
出身为江南士族,累官至丞相,在吴国执政达十九年,知人善任,吏民归服。
顾 况:(生卒年待考),字逋翁,苏州人,著名唐朝诗人。
至德二年进士。德宗时官秘书郎,他善画山水,其诗同情人民,针砭时弊,。李泌做宰相时,他迁著作郎,泌死,他作《海鸥咏》一诗嘲诮权贵,被贬为饶州司户参军。后隐居茅山,号“华阳真逸”。顾况与元结同时而略晚。他也是一个关心人民痛苦的新乐府作者。作诗能注意“声教”而不仅仅追求“文采之丽”(《悲歌序》)。他根据《诗经》的讽谕精神写了《上古之什补亡训传十三章》,都是讽刺劝戒之作,其中也有直接反映现实的,如《囝》。
顾 安:(生卒年待考),昆山人(今江苏苏州昆山),著名元朝画家。
曾官至泉州路行枢密院判官。擅墨竹,运笔遒劲,用墨润泽,自成一家。
顾 璘:(生卒年待考),著名明朝官吏、文学家。
官至刑部尚书。少有才名,以诗风调胜,与同里陈沂、王韦号为“金陵三俊”。后宝应、朱应登起,时称“四大家”。著有《浮湘集》、《山中集》、《息园诗文稿》等。
顾野王:(生卒年待考),字希冯,吴县人,著名南朝梁陈之际训诂学家、史学家。
出身世家,幼好学,聪颖超群博览群书,遍观经史,又精记默识,天文地理、蓍龟占候、虫篆奇字,无所不通。梁武帝时,任太学博士等职,入陈,任国史博士,掌国史,主修梁史,后迁至黄门侍郎。他工诗文,善丹青,擅长人物,尤工草虫。
著有《玉篇》,为我国文字训诂学重要著作,收字比《说文解字》多出六千个,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楷书字典,为后代楷书字典品编写奠定了基础。另著有《玉篇》三十卷。另有《舆地志》、《通史要略》等,均佚。
顾恺之:(生卒年待考),晋陵无锡人(今江苏无锡),著名东晋画家。
多才艺,工诗赋、书法,尤精绘画。多作人物肖像及神仙、佛像、禽兽、山水等。画人注重点睛。笔迹周密,紧劲连绵如春蚕吐丝。他和师法他的陆探微并称“顾陆”,号为“密体”,以区别南朝梁张僧繇、唐吴道子的"疏体"。他对中国画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顾名世:(生卒年待考),明朝松江人(今上海)。著名明朝画家。
明嘉靖卅八年的进士,官拜尚宝丞,告老还乡,宦囊甚丰,盾万竹山居东面的空地尚多,于是拓宽来开辟一座池塘,哪知此地本来就是池,有掘出来的一块石碑为证。碑上刻的是“露香池”三字,而且是赵子昂的手笔。因此,顾名世将万竹山居改名“露香园”;那座池塘当然一个其旧,依然叫做“露香池”。
顾名世的姬妾很多,其中有一个姓缪,她在京城的时候,学会了刺绣,而且是宫中传出来的诀窍;缪姨娘在这方面有天才,更加改良,益见精妙。五色丝线擘,细针密缕,颜色由浅入深,浑然一体,配色之美,更不在话下。最见特色的是,顾绣以针代笔,以丝线作丹青,以名迹作蓝本,山水、人物、花鸟,无不气韵生动,工细无匹,当时称为“画绣”。缪姨娘曾经仿绣赵子昂的“八骏图”,董其昌认为即使是赵子昂本人用笔,亦未见得能胜过她,又绣过一幅“停针图”,真是穷态极妍,而且无法分辨是画、是绣;后来由扬州的一位盐商,拿一个汉玉连环,及南唐名家周癙作画的一幅美人图交换了去。
顾宪成:(生卒年待考),江苏无锡人,著名东林先生。
明朝时期曾与弟允成和高攀龙等在东林书院讲学。和赵南星、邹元标号为三君。他们议论朝政人物,并得到部分士大夫的支持,形成一个集团,可谓“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就是历史上的东林党。
顾贞观:(公元1637~1714年),号梁汾,江苏无锡人。著名清朝词人。
清康熙十一年(公元1672年)举人,为内阁中书。喜填词,与纳兰性德交情甚笃。词善抒情,真挚委婉,有与陈维崧、朱彝尊“称词家三绝”之誉。著有《弹指词》。
顾炎武:清朝大思想家、学者。学识渊博,于国家典制、郡邑掌故、天文仪象、河漕、兵农、以及经史百家、音韵训诂等,都有研究。晚年治经侧重考证,开清朝朴学风气,对后来考据学中的吴派、皖派都有影响。为我国历史上最受尊敬的学者之一。著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音学五书》等。
顾祖禹:(公元1631~1692年),字景范,号宛溪,江苏无锡人。著名明朝历史地理学家。
他研究历史地理学,源自庭训启蒙。当时的历史地理学研究,大致有两条途径,一是侧重实地考察,二是侧重文献钩稽。顾祖禹是从文献排比入手,辅以实地见闻而成书。《读史方舆纪要》自顺治十六年始撰,著者数十年如一日,为《读史方舆纪要》耗尽毕生心血,直到逝世前夕始告完成,实现了顾祖禹“远追《禹贡》、《职方》之纪,近考《春秋》历代之文,旁及稗官野乘之说,参订百家之志”宗旨。《读史方舆纪要》全书1三十卷,附《舆图要览》四卷。前九卷总论历代州域形势。以朝代为经,地理为纬,疆域分合,建制沿革,厘然在目。中1十四卷依明朝政区划分,述南北直隶及十三司地理。各省卷首冠以总叙,综论其历史地位。然后以地理为经,朝代为纬。叙述各府、州、县疆域沿革、名山大川、关隘古迹等。于郡县变迁、山川险要、战守攻取,尤为用力,载之最详。后七卷专言山川原委、天文分野。各卷所记,纲如经,目如传,先以正文为纲要,再详为细目以作注释,自书自注,其注文十数借于正文。全书眉目清晰,体裁新颖。
《读史方舆纪要》的史学价值,不仅表现在其体裁上的创新,而且还在于作者把地理环境与历史事变相结合,使全书始终贯穿经世致用的史学思想。《读史方舆纪要》正是以其治史以经世的思想,使之掩历代同类著述而上,成为我国古代历史地理学的一个辉煌总结。
顾炎武:(公元1613~1682年),初名绛,字宁人,自署蒋山佣,学者称亭林先生,江苏昆山亭林镇人。著名明清之际思想家、学者。
顾炎武学识渊博,于国家典制、郡邑掌故、天文仪象、河漕、兵农、以及经史百家、音韵训诂等都有研究。
顾炎武早年曾参加抗清活动。后致力著述,探究国家典制、郡邑掌故、天文仪象、河漕、兵农以及经史百家、音韵训诂之学。哲学上赞成张载关于“太虚”、“气”、“万物”三者统一的学说,承认“气”是宇宙的实体。提倡“经世致用”,反对空谈“心、理、性、命”。在清初学术发展过程中,是一代风气的开启者,如果说黄宗羲的杰出之处,集中地表现为新思想的呐喊。
顾炎武的历史贡献,则主要在于务实学风的积极倡导。顾炎武的实学思想,是在对宋明理学的批判中建立起来的。他对宋明理学的批判,从抨击王阳明心学入手。顾氏把晚明心学的泛滥比之于魏晋玄学清谈,认为二者其“罪深于桀纣”,同样是导致“神州荡覆,宗社丘墟”的根源。既而又对理学家“性与天道”的论究提出否定式的异议。他说:“命与仁,夫子之所罕言也;性与天道,子贡之所未得闻也。”把“性与天道”的论究直斥为禅学。
就方法论而言,宋明理学以讲求义理为特征,顾炎武的为学路数则反对载之空言而不能见诸行事的空虚之学,他重资料、重实证。资料的收集是作为著述工作不可或缺的第一步,顾炎武对之极为重视。在他一生的著述活动中,“著书不如抄书”的祖训始终是他的座右铭。他早年的《天下郡国利病书》和《肇域志》就是“有得即录”,抄撮而成。而晚年的《日知录》也是“采山之铜”而成。顾炎武为学以“明道救世”为宗旨。他所谓的圣人之道就是“博学于文”与“行己有耻”的合而为一。以这一学风去讲求的实学,其落脚点就是要经世致用,也就是他所说的“救世”。
顾炎武一生拳拳于《日知录》的写作,只是为了“明学术,正人心,拨乱世以兴太平之事”。他研治古音学是因为它是“一道德而同俗者又不敢略”的大事;治经史之学则旨在“引古筹今,亦吾儒经世之用”,涉足金石考古和舆地诗文等学,也都是为了对国家民族能有所作为。他的“明道救世”的实学思想为后世示范了一种严谨健实的新学风,开拓了广阔的学术门径。而他重资料、重实证的治学风格,尔后遂演成清乾隆、嘉庆年间汉学的基本方法。
顾炎武晚年治经侧重考证,开清朝朴学风气。考订古音,离析《唐韵》,分古韵为十部。在阐明音学源流和分析古韵部目上,有承前启后之功。晚年治经侧重考证,开清朝朴学风气,对后来考据学中的吴派,皖派都有影响。为我国历史上最受尊敬的学者之一。所著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音学五书》、《韵补正》、《亭林诗文集》等。
顾光旭:(公元1731~1797年),字华阳,号晴沙,又号响泉,江苏无锡人。著名清朝官吏、学者。
官甘肃省甘凉道。工书、善诗文。著有《凉溪诗钞》、《响泉集》等。
顾正红:(生卒年待考),江苏滨海人。著名工运领袖。
1925年他带领上海内外棉纱厂工人代表进厂交涉,被日本资本家枪杀,成为“五卅运动”导火索。
顾维钧:(生卒年待考),上海嘉定人,著名北洋 *** 和 *** *** 时期外交家。
历任欧美各国公使。1919年参加巴黎和会,据理力争,使日方归还中国山东半岛 *** 。后历任北洋 *** 外交总长、财政总长和代国务总理。
1932年以后,历任 *** *** 外交部长及驻国联和联合国代表。
1956年转海牙国际法庭任职。在他侨居美国期间,他仍怀念嘉定。据称他遇到凡是人过上海的人,都要问及嘉定。有次当姨甥谈及嘉定时,他精神振奋地绘了一张嘉定地图,图中有嘉定有名的古塔和孔庙,然后又绘了一条东西大街,在街西端写“西门”就说他家在西门。
顾维钧绘画,落款常写“亭林顾氏”,他是念念不忘故乡的情结。
顾 鸿:(公元1915~今),安徽庐江人。著名中国人民 *** 陆军少将。
1935年加入中国 *** 。1936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皖西北游击师特务队队长。1937年入延安抗大学习。
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三支队六团民运股股长、五团特务大队大队长、江北游击纵队营长、营政治委员,第七师五十六团副团长,巢湖独立团团长,第五十七团团长、政治委员。
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中野战军七纵六十二团政治委员,第六十一团政治委员,第四纵三十三团政治委员、团长,先遣纵队第九支队副司令员,皖北军区警备二旅副旅长,第十五旅副旅长。参加了著名的鲁南,莱芜、孟良崮、淮海等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 *** 某副师长、代师长,第十六步兵学校校长,工程兵学校副校长。1957年毕业于军事学院。后任工程兵学校校长。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 *** 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顾品珍:(公元1883~1922年),字筱斋,昆明医家之子。云南昆明人。著名民主革命先驱。
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
1921年,出任滇军总司令,驱逐唐继尧。后被孙中山任命为云南北伐军总司令,次年被杀。
顾品珍在清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考赴东京振武学校,入同盟会;复转至陆军士官学校。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毕业,李根源、唐继尧、罗佩金、李鸿祥、叶荃、黄毓成、张开儒等,俱同学焉。回滇为陆军讲武堂军事教官兼骑兵监督。
清宣统三年辛亥重九,顾品珍左手负伤,犹积极指挥,义军之猛将也。乃任都督府辎重弹药部部长。复援入四川,任谢汝翼部第一梯团副梯团长。未几回滇,历任滇军第一师、第六师中将师长、云南陆军讲武学校校长等职。
民国四年(公元1915年)末,于五华山光复楼歃血复国,为三十九杰之一。次年元旦,为护国军第一军第三梯团梯团长,率禄国藩之第五支队、朱德之第六支队入川,屡克。2月,与北洋军阀战于纳溪。2月20晚,顾品珍率部夜袭得手,敌死伤五百余。2月28日,蔡锷命两翼包抄,正面突破,遂逼退吴佩孚、张敬尧军。两军俱疲,各为退守。3月17日反攻,顾品珍为中路,主牵制;赵又新、刘存厚为两翼,主进攻,终破北洋军。
护国事讫,顾品珍驻节资中,以剿匪、安民、择吏、练兵、节用为己任,有扰民者必严惩之,常云:“我不忍刻民以厚兵,又怎能刻兵以厚己。”川人为之铸铜像。
民国六年(公元1917年),唐继尧以顾品珍为靖国军参谋长兼第一军总司令,11月,顾品珍与黔军王文华部合攻重庆,克之。次年1月从靖国军取成都。遂为叙沪镇守使。
民国九年(公元1920年),川滇战起,驻川滇军第二军军长赵又新战死。顾品珍本不喜滇军扰川,兼故交李根源陈请,遂率部反攻昆明,任滇军总司令。4月,更兼云南省长。唐继尧流亡广州。
顾品珍方主滇政,求教于故交丁石生,石生云:诸葛武侯治蜀,开诚布公为先,此乃政治原则。云南自护国讨袁以来,连年用兵,元气大伤,蓂赓因情势所迫,无计收缩军队。滇军既不能逐鹿中原,势必有阋墙之争,于是民不聊生,饿莩载道。今日若整顿内政,增益生产,藏富于民,休养生息,就是百世功业。若唐继尧仍欲回滇,亦不必与其相争,所谓争一日功不如争万世功,争一日名不如争万世名。开诚布公,休养生息,八字而已。顾品珍从之。故其主滇也,休兵息民,力除积弊,严惩贪贿,法不避亲。如其连襟陈继唐谋保山县长,行贿被拘。复清剿蒙自、开远、建水、通海土匪,严禁招抚匪徒、征募兵丁、封雇驮马,故一省之土匪深衔恨之。且以武备资金一百万元,移于扶持金融,救济民众。
民国十年(公元1921年)秋,顾品珍凡四致电与孙孙中山,欲随从孙中山北伐。11月16日,让省长职于刘祖武,以专力疆场,躬亲前敌。孙孙中山亦三复电与顾品珍,赞其“体国公忠,洵属超越流辈,毋任欣佩。所委各司令皆一时干城之选,底定中原,胥于此举是赖。”
民国十一年(公元1922年)3月,唐继尧反攻昆明,土匪吴学显、普小洪部从之。顾品珍设重兵于滇东,而唐继尧援滇越铁路而上,遂为瓦解。3月25日,吴学显部黄诚伯包围顾品珍于陆良天生关鹅毛寨,乃举枪自尽,终年三十九岁。唐继尧闻之,念袍泽同学之义气,痛惜不已,乃予礼葬。
起初,顾品珍闻金汉鼎暗通唐继尧,故为羁縻,让云南总司令与之。部将杨蓁不服,顾品珍乃羁押之,杨蓁旧部遂反,顾品珍军遂分裂。又诱杀巨匪杨天福,致其旧部数千人啸聚滇西,匪党吴学显于滇南啸聚万人,匪患益炽。且杨天福、吴学显者,本巨匪也,唐继尧招抚至昆明,今顾品珍专为剿肃,乃倒戈而向。故唐继尧光复甚疾。顾品珍军残部杨希闵、蒋光亮、范石生等推张开儒为主,称北伐滇军总司令,由贵州入广西,与李烈钧部会合。
次年4月9日,孙文颁《褒扬顾品珍令》,令曰:“前云南总司令顾品珍,忠诚纯笃,勇略冠时,治军有方,勋劳夙着。护国、护法无役不以,艰阻备尝,志气弥厉。本人大总统特任为云南总司令,绥辑军民,有功边徼。前年自请率师北伐,董率将士,为国驰驱,不幸中道殒于寇乱。着追赠陆军上将,照上将阵亡例给恤,由军政部查照定章办理,生平事迹并宣国史馆立传,以昭崇报,而示来兹。”
谢宇俊撰《顾君筱斋墓志铭》云:“不招匪,不扰民,异口同声亿兆人;不爱钱、不惜死,岳少保言躬践履”,洵非谀词。昆明华山西路四十一号品珍故居,系百年祖遗,毗连民居,全无气象。长子顾鸿钧毕业于东陆大学,为省文史馆馆员。侄女顾映秋,即龙云夫人也。
顾祝同:(公元1893~1987年),字墨三,江苏涟水人。著名国民革命军陆军上将。
顾心衡:国民革命军陆军少将,第二十八军副军长。
顾隆筠:国民革命军陆军少将,第九军参谋长。
顾 铁:国民革命军陆军少将,整编第一军一师一旅参谋主任。
顾焕陵:国民革命军陆军少将,台湾省陆军总司令部通基处处长。
日本历史上有几个著名武将
丰臣秀吉,德川家康,东乡平八郎,真田幸村(公认最猛),织田信张,武田信玄,岛津义弘,本多忠胜
中国历史上死后成神的十个人分别是谁,据说第2位成“厕神”?
这十个人,大部分我们熟悉,分别是姜子牙,戚夫人,诸葛亮,关羽,韩擒虎,李靖,尉迟敬德,秦琼,花蕊夫人以及包拯。这十位,死后都被民间人士奉为神明,受香火拜祭。
姜子牙,这个不用多说,大家都了解。封神榜的主要人物,在《封神演义》之后,民间将其供为众神之主,咱们老是讲百无禁忌,其实前面还有一句太公在此。而在历史中,姜子牙也是兵家之祖,百家之宗,受百家之供奉。
戚夫人,就是刘邦的宠妾,仗着刘邦的宠爱,就敢跟吕后对着干,还想废吕雉跟她的儿子。哪知吕后也不是省油的灯,刘邦死后,吕雉对戚夫人施以酷刑,做成著名的“人彘”,最终戚夫人凄惨死去。而百姓同情戚夫人,后人将其供奉为“厕神”。
诸葛亮,咱们的熟人,三国时蜀国的著名谋士。大名鼎鼎的诸葛孔明可是早就在人间成神,因为《三国演义》的传播,诸葛亮多智近妖的形象深入人心。道教还封其神位天枢神相,这个职位就相当于玉帝身旁的宰相,诸葛亮被封的这个神位也算是相得益彰。
关羽,三国时蜀国将领,因为同刘备,张飞结拜,且排行为二,所以咱们也大多敬称“关二爷”。关羽死后,几乎可以说是誉满天下。民间敬其忠义无双,纷纷以香火祭拜,甚至在三国演义成书之前,关羽业已得封“武圣”,与“孔圣”齐名,受万家香火。
韩擒虎,这个人大家就不熟悉了,他是隋朝名将,原名韩豹,但据传少年时曾生擒老虎,便改名为韩擒虎。而由于容貌奇伟,所以死后便成为阎罗王。而且在《二十四史》,隋朝本传中居然还有韩擒虎死后为阎罗的记载,可见当时颇得民心。
李靖,韩擒虎的外甥,隋末唐初之名将,为唐朝的建立及繁荣立下了赫赫战功。李靖去世后,配享武庙,晚唐时,民间将其神化,为其立祠搭庙。到明清时,李靖甚至被皇帝请入太庙,与历代皇帝共享皇家祭祀。
下面这两个人物要合在一起说,这两位就是秦琼与尉迟敬德。两人皆是唐朝名将,秦琼原是瓦岗寨的人物,后投唐朝,随唐太宗东征西讨,立下战功无数。唐朝统一后,伤病缠身不幸病逝。尉迟敬德,一说尉迟恭,也是南征北战戎马一生,在助唐太宗赢下玄武门之变后,便闭门谢客,74岁之时,在家中逝世。
两位将领的封神源于《西游记》和《隋唐演义》。两部小说中都写着,李世民晚年时,夜间噩梦连连不得休息,疑为鬼祟作乱。只得让秦琼与尉迟敬德两位杀气重的将领,披甲执兵守在门前,果然一夜无事。但是两位将领寿命有限,不能终日守候,只得将两位画在纸上,贴于门扉。至此之后,两位成为民间传说中的门神,直至今日。
花蕊夫人,是赵匡胤从后蜀国君主孟昶手里抢过来的美人,深受赵匡胤宠爱。即便是成为了宋太祖的宠妃,但是花蕊夫人仍然感念孟昶的恩情,所以将其画像挂在室内,每日祭拜。后来被赵匡胤发现后,花蕊夫人托词这画像是送子神仙张仙人,蜀国人都知道。而后,送子神仙传入民间,到晚清时民间将张仙人画像改为花蕊夫人像,直至如今。
包拯,这个可谓是家喻户晓,连目不识丁的人都知道包青天之名。包拯乃是北宋名臣,秉公执法刚正不阿,民间称其为“包青天”或“包公”。包拯去世后,民间多流传其断案故事,元朝成为半神半人的判官,而到了明朝则神化更高,成为下凡星宿,日断阳夜断阴。自此之后,便受万家香火,成就神位。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6645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古代商人的地位为什么这么低,他们为什···
下一篇:
为什么说古代商人越有钱,死的风险就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