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这里是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古代商人故事,欢迎关注哦。
一,经济制度方面:
古代中国主要以农耕文化为主,那么在经济制度上的表现就是以小农经济为主,这种经济的特征就是自给自足,统治者只需要定期按时的找百姓收取租税(农业税和土地税)以及人头税,无论是历史上的井田制,青苗法,一条鞭法等等土地所有权改良,本质上都是围绕这一根本特征来进行调整的。
而其他重要的战略物资,比如盐铁等,都是由统治者专卖。所以,古代商业市场经济的发展没什么条件,其次,在统治者眼中,这些经济活动并不能产生价值。所以,商人自然没有存在感。
二,政治制度方面:
古代中国封建王朝在小农经济的基础上必然对应的政治制度就是封建专制和家天下,我觉得皇帝的想法不复杂,只要将农民和土地这两方面的问题处理好,那么统治就很稳定。而商人的经济活动造成了人员流动和钱财货币流动,这些对于皇帝来说都是影响统治稳定的,所以当然,就要重农抑商了。
三,文化以及其他方面的因素:
中国传统文化认为民以食为天,而占主体地位的汉族群体的性格趋向于内敛保守,这两方面的因素导致了老百姓自给自足,小富即安的心态,对于商业活动不那么热衷。
胡雪岩
当然商人的地位以及商品货币交换活动会随着生产力的提高自发活跃,比如明朝中期之后,有以家庭纺织为基础,出售布料和成品衣裳的活动,而各种茶楼,食品店等机构的繁荣也见证了这一点。
中国古代,将人民分为四等,分别为“士农工商”,商人的地位最低,但实际上商人的地位低是在后续儒家大行其道之后的,在春秋战国与秦汉时期,商人的地位并不低。
在春秋战国时期,有很多大商人参与政事,位居高位的,比如陶朱公范蠡与后来官拜秦国国相的吕不韦。到了秦代,秦始皇也对仅仅是一个寡妇的女商人寡妇清礼遇有加。而到了汉代的时候,向司马相如这样的天下闻名的文人,也愿意去娶卓文君这样一个商人的女儿而且是个寡妇,这个在后世是难以想象的。
商人的地位的降低,其实在某种程度上是伴随着儒家地位提高的,随着儒家地位的提高,商人的地位也是越来越低。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多种因素造成的。
儒家认为商人重利,甚至将帝王为商品(吕不韦的奇货可居的典故),这与儒家重仁义的思想存在根本的冲突,所以儒家不会提高商人的地位,这很好理解。而且作为一个国家的统治者,儒家奉行的是一种愚民政策,大多数老百姓不能太聪明,否则国家就不好控制了。而说实话,商人就没有真正的傻子,不聪明的商人早就陪光了本钱,这其实对于民间智慧的开发是有利的。看看不怎么抑制商业的宋代,在文化上其实是空前的繁荣,4大发明的三个都是在宋代进入了实用。
当然还有第三个原因,就是利益,士农工商之中,士为第一,也就是后世的儒生或者说是读书人,它们属于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在自给自足为主的封建体系之下,其实大多数商品的生产者,也就是他们,对于他们来说,商人既是接收他们商品的客户,在某些情况下也存在竞争关系。所以利用自己作为士人掌控的权力,压制商人与他们的竞争以获得更多的利益,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在长达两千年的封建历史中,“士农工商”的排名一直保持不变,商人被排在末尾。然而,虽然商人的社会地位低下,但很多商人却因经商而大发横财。这就与我们今天的认知有很大区别了,在现代社会,有钱往往是一种身份地位的象征。
那么,古代的商人即便很有钱,为何其社会地位还是很低呢?
这要从是中国封建王朝的一项基本国策--“重农抑商”说起。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大国,非常重视农业的发展,重农思想一直支配着历代封建统治阶级。如《管子?禁藏》篇载的:“民之所生,衣与食也。”与《管子?治国》篇载:“粟也者,民之所归也。”可见,农业是封建经济决定性部门,封建国家机器与统治阶级都主要是依赖于农业经济而存在和发展的。西周以前的统治阶级将“重农”作为国策是理所当然的。
然而根据现有文献,从上古至春秋时期没有丝毫轻商的迹象。《周礼》将商业同三农等并列为“九职”之一;周文王颁发“告四方游旅”文告,以各种优待招徕商贩等,均为一些重视商业的事例。实际上,即使到春秋时期,产生抑商思想和政策的社会条件也还没成熟。这是因为,周代的所谓工商,多数是官府豢养的工商奴隶。他们为官府奔走贩卖,牟取财利,也为官府采办各种军需、行政用品以至奢侈品。这就是所谓“工商食官”制度(《国语》)。
随着工商食官制度逐渐减弱,出现了独立商人,其身份与角色也被社会所明认。至战国,人们对于商人“商其远近、度其有亡、通四方之物”(《白虎通德论·卷七·商贾》)的角色定位认识得更加清楚。《庄子》有载:“商贾无市井之事则不比。”(《庄子·徐无鬼》)荀子曾说:“积贩货而为商贾。”(《荀子·儒效》)。
商人被剥夺政治权利。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提出并实施“抑商”政策的,是战国中期的商鞅。当时各诸侯国首要任务是巩固新兴的地主政权,而当时的商人却盘剥小农经济,这可是地主政权的经济基础。结果,一边是商贾拥有巨额财富,君主无能力驱使;另一边是大量农民破产,沦为奴仆、无业游民,家底稍好的成为小商贩。一来二去,就形成了这样一种社会现实,即经商易富而务农易贫,自然刺激了民众向“从商避农”趋势发展。
但是当时的秦国原本就地广人稀,一旦让“从商避农”的趋势任其发展,结果是农业劳动力严重缺乏,兵源和粮源得不到保障,长此以往,秦国将国将不国。于是,为改变落后局面,秦孝公支持商鞅变法。
为此,商鞅采取了下列措施:第一,令商人及其奴仆与农民同样负担摇役;第二,“重关市之赋”(《商君书》),加重商税负担;第三,“壹山泽”(《商君书》),由国家对盐铁等重要商品实行专卖;第四,禁止商人贩卖粮食;第五,提高粮价,使商人以高价向农民购买口粮而受到损失。其中,以重税和盐铁专卖为主要内容。
商鞅推行的上述政策,就是“重农抑商”政策,能有效地限制商业资本的过度发展,保证了农业方针的贯彻,巩固了秦国地主政权。其特点是,使商人在经济上无大利以至无利可图,尽量减少商业人口。
朝廷推行官营、专卖制度与商人争利。
汉朝初期,工商业进一步发展,富商的生活能与王侯相比,收养一大批豪杰,权倾朝野。从刘邦开始,为了稳定农业生产,汉制定了很多“抑商”的经济政策。但到文景之世,提出“方今之务,莫若使民务农而已矣,欲民务农,在于贵粟。”汉武帝之后“抑商”的政策更加严厉,实行盐铁官营。汉朝还实行“均输平准”政策,目的是“富商大贾亡所牟大利”。
除此之外,汉朝规定商贾不得着丝绸衣服、不得乘马车;商贾的算赋要加倍征收;商贾不得拥有私有土地;商贾以及子孙永不得做官;迁徙商人到边远地区戌边等。此后,历朝历代均沿袭此政策。
商人受到人格上的羞辱,商业活动受到诸多限制。
西晋统治者规定商人外去做生意时,必须一只脚穿白鞋,一只脚穿黑鞋,以标明身份。
到了唐朝,将人分为良、贱。良人指普通百姓,在职业上分:士、农、工、商四类。商人排在最后,享有权利最少,承担义务最多。朝廷将商人集中的地方称为“市”,规定高官(五品以上)不准入市。
宋朝,商品经济飞速发展,私有观念得到深化,对外贸易进一步扩大,使得国家不得不开始立法来保护商人的利益,如:禁止各级官吏借采购之名,勒索商人;借履行公务之名,盘剥商人;征税不能超出国家规定的范围和方法等。但由于商人争夺的利益太快了,朝廷不得不限制执行这些立法措施。
明清海禁政策里将对外贸易的商人当作“海盗”,可见当时的营商环境很艰难。商人们通过联姻来结交士大夫,借以提高自身的地位。
中国古代“重农抑商”传统,有着深刻的政治、文化原因,还有地理原因。中国幅员辽阔,在黄河、长江流域很早就诞生了文明。魏晋之前,在长江以北形成了经济带,这里以平原为主,四季分明,物产富饶,可以为人们的基本生活提供保障;加上物产的地域性相差不大,因此物资交流程度不高,商业化刺激不强。
从积极方面讲,“重农抑商”政策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定心丸”,大一统王朝的延续得到保证,中国成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没有中断过历史的国家。
但是,“重农抑商”政策造成经济结构的单一,无法完成向资本主义经济结构的转型,赶不上世界工业化革命的潮流,近代以来受到了百年屈辱。加上科举制度的推行,中国古代商业文化、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没能普及,致使近代以来中国科学技术落后。
可见,中国商人地位低下与“重农抑商”政策有着密切关系。
在古代商人的地位之所以会如此之低,首先是因为儒家思想的影响的原因,再则是因为在古代的时候商人阻碍了古代统治者的统治,所以在思想和统治者的压制下,商人的地位就如十分的低下。
我国古代是农耕社会,从远古以来到清朝,统治者就一直在强调是以农为本,因为农耕人民十分的稳定温驯好控制,大量的农耕人民的组成的王朝的十分的稳定,很少会发生暴动,同时也方便统治者收赋税,最重要的是农耕人民他们的住所相对来说是更为的稳定的,对于人口也是社会资源的一部分的古代来说,统治者并不用担心人口的流失。而商人不一样,商人他们因为要根据利益而走动,所以他们的本质就是为了利益而生和统治者他们的统治理念是相违背的,最重要的是商人追逐利益的本性,让他们不能接受统治者对于他们长时间的压榨,如果说统治者要对他们进行压榨,那么他们会远走去寻求更为适合他们生存的地方,这就和古代的统治者相违背,所以这是古代商人地位之所以会如此低下的重要原因。
而另一个原因是因为在古代的时候,儒家的思想是教育人们要仁德诚信,儒生们就觉得商人他们是逐利本性,无利不往,为了利益不择手段,所以说对于这样的情况下商人就和儒家的思想是相违背的,而儒家的思想在古代是占据着很重要的对民众的思想的把控的作用,所以说在这样的情况下,人们受到儒家思想的教育自然就会看低古代的商人。综上两点我们可以知道,在思想的引导和古代统治者的打压的情况下,古代的人们因为所受到的教育没有我们现今的教育的程度那么的高,他们并不能准确的判断到底哪一个是更为的准确,所以选择了从众,因此对于这样的情况下,他们选择了跟随统治者以及儒家的思想去认定古代的商人这个职业是10分的低下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千百年来古代的商人就随着一代一代的统治者和儒家思想的打压以及人们的社会心理的作用,古代的商人的地位就会如此的低下。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6645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成吉思汗是怎么将1万人当10万人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