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给大家聊下有关奏折的事。
都说清朝的封建君主专制达到了历代顶峰,但身为九五之尊的皇帝也不可能随心而欲,为所欲为。首先,自己的一切行为都被限制在祖规之下,违规祖制是被禁止的。其次,权力的实施也受到行政程序的限制。最后,就连大臣上的奏折在一定程度上也能限制皇帝的权力,甚至朝廷御史可以弹劾皇上,有时也能让皇上知难而退。
雍正朱批奏折
你说朝廷御史不敢弹劾皇上,那证明这位御史是相当不合格的。御史的职责就是监察百官,而作为超越百官的皇上也在御史监察范围之内。就连执掌全国近半个世纪的慈禧在大权在握之时,因为一些举动被御史看不惯,而遭到御史的强烈弹劾。有人会说御史弹劾慈禧谁来评定对与错,难道是光绪皇帝,当然不是,光绪没有这个胆子。最终的评判人还是慈禧自己,但慈禧必须进行自我批评并自行改正。其实在古代,也有很多御史上奏折弹劾自己,不要怀疑。很多御史犯了错,其他的官员没有发现,而自己却觉察到了,为了不被其他官员弹劾,遭到更重的惩罚。这时,御史会自己弹劾自己,以求皇上的评断。皇上看到御史自己弹劾自己,自我认错,又能知错改之,往往会从轻处罚。当然,对于严重犯罪的官员,即使自己弹劾自己,也会被严办。
当大臣上奏折弹劾皇上时,皇上肯定是极不乐意的,有时甚至可能大怒不已。人在一怒之下,往往会做出非常出格的事情。皇上虽然自诩天子,但也是世俗之人,在大怒之时,往往也会失去理智。有人可能会说,皇上面对弹劾自己的奏折,大不了一撕了之。在一气之下,皇上可能也恨不得把弹劾自己的奏折撕得粉碎。
雍正朱批奏折
此时,身边的太监会立即制止皇上的这种行为。口中喊道:“皇上息怒,大清祖制,皇上是不能撕坏大臣奏折的。”皇上听到这句,也会三思而行,然后放下手中那份让他大怒的奏折。皇上想撕碎大臣的奏折,不能如自己的意愿。此时,可能有人会说,皇上不能撕碎大臣奏折,可以把奏折留下,不朱批,不向外发,不就得了。当大臣看到皇上想把奏折留中时,有人会说:“根据大清祖制,皇上不能把大臣的奏折留中。”皇上也不得不面对弹劾自己的奏折进行朱批,然后按程序发下去。皇上对于自己不满意的奏折,也不能随便留中,不能留中那就不能不朱批。当然,这一切决定了皇上不能随心所欲把奏折撕碎。
有人会说,皇上朱批之后下发下去,这次算是结束了,终于可以放下自己的怒气了。但这还没有完,清朝雍正时,规定发下去的奏折,还要统统收回来。这是为什么呢?雍正怀疑奏折上有皇帝的亲笔朱批,如果有人模仿自己的笔迹,为非作歹怎么办呢。所以,他定下一条规定,皇上下发的奏折要统统再收回来,以防有人冒充自己的笔迹。作为皇帝虽然君临天下,权力至高无上,但又不得不受一些规矩的限制。
雍正朱批奏折
皇上作为一国之君,不可能独立存在,有臣民的存在才能体现出君主的无上。既然皇上与臣民同时存在,就不得不受到臣民的束缚。当皇上犯了错,也会被纠错的御史弹劾,面对弹劾的奏折,皇上也只能认命,不得不自行改之。
1.外折指外官呈递的奏折。
写完奏折后,放入折匣,交给指定的人带来北京。来京后,径赴宫门见在东华门值日的引导官员,被领到景运门内九卿房,亦即外奏事处,向值班官员呈递奏折。之后这些奏折会交给内奏事处的太监,进呈御览。理论上讲,皇帝可以独立完成奏折的处理。但是可以肯定有部分奏折会在皇帝阅看后交给内廷几名亲信阅览,乃至提出建议等。
2.内折即在京部院寺监及八旗衙门所缮具的奏折。皇帝将奏折交给内廷大学士的记载。
雍正帝去世后,乾隆帝初即位启奏事件先交总理事务处阅看,再赴奏事处,而各省督、抚、提、镇、学政奏折则照旧例。
3.特殊情况
康熙时期已经有皇帝亲信用密折奏报外间雨水、粮价及诸般见闻,类似于后世之“外折”,有满文也有汉文。康熙时期的密折,亦由赍折人来京递交,内务府有固定几名带有“奏事”头衔的官员,品级大约在五六品之间,专司接收奏折。咸丰帝逝世时,赞襄政务王大臣代替了军机处,承担了在热河处理奏折的职权。在同治、光绪两位皇帝亲政以前,奏折先交皇太后阅览,然后发交军机处。军机大臣阅看后,当日召见时询请太后意见,再行缮拟谕旨,次日再进呈皇太后阅订,最终由军机处代批。
乾隆在历史上也是一位有名的皇帝,官员退休为什么会被下令“绞立决”呢?
首先,我们需要弄清楚当时的背景,以及奏折上面的内容再下结论。历史记载:清朝退休官员尹嘉铨曾在朝廷里担任过多个职务,当乾隆游历完五台山之后在保定休息,他收到了尹嘉铨的儿子传上来的奏折,内容是要求皇帝给尹嘉铨加一个谥号,因为尹嘉铨自己也写过很多东西,年龄还是比较大的,退休之后希望自己的作品名流历史,于是想借着退休给乾隆提出来,皇帝自然是心里不高兴,没有答应。
可是尹嘉铨看到之后,他于是又上了一篇奏折,乾隆看见后,十分生气,下令将尹嘉铨抓起来审问,并且还要搜查尹嘉铨的家产以及之前的论著。果然,尹嘉铨的论著相当的多,下令搜查的官员在这些书中也确实发现了一些影响不太好的言论,上报给乾隆之后,刑部将尹嘉铨的这些罪行加在一起,给他判了一个凌迟处死的罪行,乾隆网开一面,给了他“绞立决”的处罚。
那么话又说回来了,为什么尹嘉铨明明第一次皇帝已经拒绝他了,他为什么还要再写一次呢?这样一想,他就是在皇帝面前找自己的存在感。乾隆作为一国之君自然不能随随便便答应他,并且尹嘉铨确实有错在先,他在自己的论著里写了太多不好的言论目的就是想名留青史自然是不可能的,况且当时皇权思想那么严重。
他还真是一位勤于国政的明君,他在位时积极发展生产,同时重用文人,停止大规模用兵,使明朝文化得到了进一步繁荣,也为后来的仁宣之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不仅如此,朱高炽还是位非常宽厚的皇帝,他弟弟朱高煦为夺皇位曾多次想谋害他,朱高炽登基后居然也不计较,还对他厚加封赏,可想而知,这是多大的器量!可就是这样一位宽宏大量的皇帝,居然因为大臣的一封奏折气得大病一场,登基不到一年便迅速离开了人间。
原来朱高炽虽说是位明君,却也有历代许多帝王的通病——贪恋女色,在为先帝服丧期间,还与嫔妃厮混。素来以秉性忠直著称的李时勉得知后就上了一道奏折,言辞犀利地批评皇帝不该不顾体统云云。
看到奏折的朱高炽怒不可遏,当即命人将李时勉叫来亲自审问。谁知面对暴跳如雷的皇帝,李时勉不仅毫不屈服,还义正辞严争锋相对,气得朱高炽命人当场将他一顿毒打,直打得李时勉肋骨折断,血肉模糊。
生命力顽强的李时勉并未因此而丧命,反倒是朱高炽,被大臣当面抢白了一顿,气得血压升高,本就因肥胖而身患心脑血管疾病的他当晚就病势沉重,口中直呼“李时勉竟敢当面辱朕!”近臣夏元吉忙出言安慰,岂料朱高炽一口气没上来,竟活活气死了!
朱高炽死后,其子朱瞻基继位。他也曾想过将得罪先帝的李时勉杀之而后快,可当他见过李时勉并与其交谈过后,还是认为此人是一代忠良,不能轻易诛杀,遂将他官复原职。直到景泰年间,这位明朝重臣才与世长辞。
因为朱元璋想的自己身边的人员安全意识这么低,根本就没有想到他们伺候是天下大佬,自己都没有吩咐就大胆随便放人进来见他,所以朱元璋为自己日后的生命安全,从而下令杀了宫女和值班人员。
01、宫女为朱元璋送粥,朱元璋喝一口下令:?拉出去杖毙!?
朱元璋作为明朝的开国帝王,他非常珍惜自己来之不易的帝位,天天加班处理国家大事,生怕自己没有管理好国家,可以说给朱元璋发一个最佳老板奖。可是朱元璋也明白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因此朱元璋早早就明白一个国家要长久,就必须把权力掌握在自己手里,国家才不会动摇。
有一次,朱元璋一样是加班到深夜,突然就有一个宫女为朱元璋带来一碗粥放在朱元璋的桌上,按照道理朱元璋应该要感动才对,这么晚还有人挂念他有没有吃饭。可是朱元璋就喝了一口之后,从而下令:?拉出去杖毙!?最残忍是朱元璋还把当天值班人员通通都杀,这是残忍的。
02、朱元璋担心日后自己生命安全,从而狠心杀了宫女值班人员
很多人都觉得朱元璋太不近人情,宫女好心为他带来粥,肯定是有主子吩咐,何苦为难宫女呢?但是站在朱元璋的角度来想,其实非常简单,朱元璋非常清楚明白,他都没有下令让宫女送粥,她是怎么进来呢?
要是有人想要杀他,那么就借口为朱元璋送宵夜就可以,就可以非常轻松把朱元璋杀了,因此为自己日后的生命安全,必须要杀宫女和值班人员。告诉全宫的人,时刻要记住自己主子是谁,这个天下朱元璋才是老大,他没有吩咐的事情,就不要自作自张。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6640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