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那我们的主人公李广究竟有怎样的故事呢?
正所谓“英雄不问出处,有志不在年高”,卫青虽然有外戚的裙带关系,但其抵御匈奴的军功是实打实摆在那的,不能因为是关系户就抹杀他的战绩;反观飞将军李广,一生都贡献给了抗击匈奴的大业,打出了英勇抗战的民族气节,可确实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战绩,要怪只能怪李广是位战将,却实在不是一位福将,屡次与战功擦肩而过,最终封侯无望。
李广与卫青两人,第一次同框出征是在公元前129年,此时距离李广初涉战场已经过去了37年,换句话讲李广已经是声名在外、纵横疆场的老将(李广生年不详,按照公元前166年因战功封中郎,假设他当时只有15岁,那么此次出征时李广也有50多岁了);
而卫青刚刚20出头,且这是他第一次上战场,之前的十年他都陪在汉武帝身边听闻朝政,参决政事,换言之之前十年都在学习理论,这次才到实践阶段。
用一个不太恰当的比喻,他们一个是职场精英、一个是刚毕业的大学生,然而汉武帝面对资历差别如此大的两个人,居然在职务安排上给予了同样重要的职位,可见汉武帝是非常看好卫青这位新秀的。
卫青也确实不负众望,当时汉武帝派了四路兵马同时进攻匈奴,命卫青为车骑军出兵上谷,公孙敖为骑将军出兵代郡,公孙贺为轻车将军出兵云中,骁骑将军李广出兵雁门,四位将军各领一万人马,结果卫青首征直捣匈奴老窝,俘获战俘700人,大获全胜,而李广因名声大,遭到了匈奴的大举围攻,后因寡不敌众负伤被俘,幸诈死才得以逃脱,另外两路也是铩羽而归。
龙城之战是汉朝有史以来对抗匈奴打的第一场胜仗,让汉朝百姓看到战胜匈奴的希望,给汉朝官兵抗击匈奴的信心,为后来抗击匈奴奠定了人心基础,卫青这位初出茅庐的小将可谓是一战成名,汉武帝为了表彰其功勋,也为了鼓励汉朝子弟效仿之从戎报国,封卫青为关内侯,李广虽然英勇抗敌、九死一生,可毕竟是战败了,无法因为苦劳而封赏一位败军之将。
龙城之战后,汉朝数次出征匈奴都是卫青挂帅,无往不利,卫青成了一代战神级人物,而李广多是为后将军、护卫将军等随军作战,期间还被张骞坑了一把,又一次陷入孤军作战的困境,尽管奋勇杀敌,收获敌军首级无数,自己却也损兵折将,损失惨重,最后功过相抵,再一次与封侯擦肩而过。
卫青与李广最后一次同框,也是李广最后一次征战沙场,是在公元前119年的漠北之战,汉武帝委任卫青、霍去病挂帅,分两路出征匈奴,活捉单于,而李广并不在汉武帝的委任名单里,此时的李广已经年逾花甲,且汉武帝真心觉得李广不是个能成事的战将,年轻的干将有许多,干脆让李广退休了。
可是李广年迈,报国热情一点不减,三番五次上书请求随军出征,汉武帝真心不想让他去,可禁不住他软磨硬泡便委任他为前将军。临行前,汉武帝还提醒卫青,李广年迈且时运不济,不要委以对阵匈奴单于的重任,否则一定会坏事。
大军出塞后,卫青探得了匈奴单于的行踪,自己率精兵前往对战单于,命李广与右将军从东路迂回,与自己合兵,以便活捉单于;而李广想要做前锋,与匈奴交战,卫青一面记着汉武帝的叮嘱,一面想要为部下争功,便没同意,李广负气和右将军从东路迂回包抄,其实只要李广能顺利与卫青合兵活捉单于,即使不是首功,汉武帝也会念在其一生劳苦,就着台阶将其封侯,可是李广真的是时运不济,与侯爵绝缘。
因为东路绕远,没有向导,李广迷路了,落在卫青之后,以致卫青与单于交战时没能形成包围圈,让单于有机逃跑了,卫青见没能活捉单于便鸣金收兵了。
没能捉住单于这个锅,李广是背定了,想到自己戎马一生,却总遭到上天的愚弄,李广心灰意冷了,也不想受到言官的评判,于是挥刀自刎了。
李广曾经问道于星象家王朔,“自己参加了汉朝攻打匈奴的所有战役,许多不如自己的人都封侯了,为什么自己不能封侯?”王朔解释说是他杀降造成的恶果,纵横觉得可能是李家祖坟没选好,李广命中无福无贵,子嗣凋零,到了孙子李陵那辈,更是身败名裂。
卫青与李广的封侯之路,恰恰证明了汉朝的封侯制度还是很严谨、很公平的,无论资历、无论老少,只要功劳足够就可位列诸侯,而李广真的是时运不济,一辈子参战七十余次都没获得够格的功劳,所以汉武帝即使念在其苦劳的份上想赏他个侯爵,也怕不能服众啊!
李广是西汉文帝,景帝与武帝时期的三朝老将,立下无数战功,就连匈奴人都对他佩服不已,可李广在西汉三朝都没有得到封侯的待遇,表面上看是因为他没有运气,在与匈奴人不下70多次的战斗中,没有一次大捷,因此他错过了西汉历史上武将封侯的最佳时期。可事实上与他的运势也有些关联,但最终导致李广难封,还是由于他太过想立下战功封侯,因此导致心急求成,心理压力太多,往往错过了最佳战机。
李广最初参军是因为匈奴人大举入侵西汉,当时汉文帝派兵出击匈奴,就是在这次战斗中,李广表现出色,得到汉文帝得重视。后来他还来到汉文帝身边做侍卫,曾经他保护汉文帝出行之时遇到野兽,他英勇与野兽搏斗,最后救下汉文帝。到了汉景帝时期,发生七国之乱,李广在那次中央平定藩国叛乱之战中英勇杀敌,并且夺取吴楚军旗,勇冠三军。在文景两朝,李广说算得上一位相当受重视的将军。而且李广的个人武艺也非常高强,典故射石博虎说得就是李广。据说李广有一次看到草丛中好像有只老虎,于是便抽箭射向草丛,等他走进一看,原来是一块石头,可他的箭却深深插入石头中,可见李广的箭术有多高超。
按照李广的能力与受宠程度,他在西汉王朝的地位不会低,可他想要封侯就还稍稍差点功勋。因为西汉有规定,想要封侯必须有重大战功,虽说李广在文景两朝时期,也有不少几次战功,但文景两朝总体来说,没有对外大规模的作战,与匈奴人的战斗,也大多都是防御战,因为李广多次击退匈奴的进攻,让他被匈奴人深深惧怕,可说到李广有多少实质性攻破匈奴的大战,几乎没有。当然这不是因为李广不够英勇,只是文景两朝对匈奴的态度主要是以防守为主,没有进攻,自然李广也就很难建立不世功勋。
等到汉武帝时期,武帝开始对匈奴大规模扩张性作战,就是往匈奴老家打,与以往西汉常常蜗在边境,不敢正面进攻匈奴的作战相比,汉武帝时期对匈奴的作战,实质性作用是非常大的,因此在那个时期立下战功的将军,一般都能封侯,比如李广的儿子李敢,就是在一次霍去病打败匈奴的战争中被封侯。其实按照李广的能力与资历,在汉武帝时期,他应该是有机会去实现自己封侯的愿望。事实上他也参与了多次武帝时期对匈奴的大规模作战,但每一次他都与大捷失之交臂。其实并不是他年老体弱,能力衰退,可能是他太过心急。
其实也不能完全怪李广,他前半生正值人生壮年,是上战场杀敌立功的大好年华,可惜西汉没有大规模对外作战计划,他一身能耐就只能保卫帝王周全,或是维护国家内部安定,对于一个能力出众的将军来说,这不是最好的结局。好不容易到了武帝时期,有了可以上战场建立不世功勋的时候,可他的年纪也不小了,体力肯定有所减弱,说李广心里没压力也是假的。而且武帝时期,有不少能将,比如卫青与霍去病,他们还是西汉外戚,汉武帝最信任的内臣。虽说李广是三朝老将,但比能力,卫青与霍去病也有累累战功,并不比李广差多少,比帝王的宠幸,李广就更比不了这甥舅二人在汉武帝心中的分量。所以这李广心中就会自然而然产生焦虑,再加上之前的压力,久而久之他的内心就急于求成。
人一旦在意什么,就会往往更加关注,过度关注就会无形中给自己施加严重的心理干涉。就好比参加比赛的人,可能平时做得都挺不错,可一到了比赛,就会发挥时常,也许就是过于在乎比赛名次,给自己太大压力,因此才会在心理暗示下,做出一些干涉行为,这些行为是无意识的。而李广就是这样,因为他太想在匈奴战斗中建立功绩,急于求成的他就更容易在乎结果,他的压力与焦虑就越来越严重,最终导致他每次在匈奴战斗中,总是错过最佳战机,一次次与封侯失之交臂。
飞将军李广虽然作战勇猛,但是一生一直未能封侯,追究其原因主要就是李广运气不好,每次出征别人都能凯旋归来,只有他莫名其妙的错过无数的功劳,漠南之战中李广为前锋竟然迷路,而主帅卫青则立大功,名垂千古万古流芳。
李广箭发高超曾经射进了石头之中,而且再被匈奴抓住之后还能逃回来,论个人勇武是丝毫不逊色于卫青、霍去病的,但是总喜欢个功劳擦肩而过,李广每次随卫青出征,卫青都是大胜归来,你好歹跟着蹭一蹭也能混一个侯爷啊,可是李广就是故意错开的。
后来就连自己儿子李敢都因随霍去病有功被封侯了,作为老子还只是一个将军,漠南之战后李广无颜回朝,最后竟羞愧自杀,一死万事皆休,或者还有希望,毕竟日后霍去病封狼居胥何等功勋,只要你去打打酱油,汉武帝看在年迈份上也会给你个侯爷当当啊,李广自尊心再也受不了打击就此与世长辞。
他的军事指挥水平有限,所以只能做将军,不具备帅才。一生虽然经历70多次战斗,但是立大功的战绩却几乎没有;再者李广盛年时候做将军是在文帝与景帝时候,这期间很长时间汉朝的对匈奴一直都是防御策略,真正有机会立大军功的机会很少,直到汉武帝时候才改变为对匈奴的主动出击,但是这时候李广基本年龄大了,加上卫青、霍去病等年轻将领的崛起,致使李广这个老将军很难被汉武帝大用。
文帝与景帝时候李广的官职基本是在往上升的,直到汉武帝时候才停滞下来。汉武帝认为这个将军虽然很猛,但是军事指挥才能有限,又年龄大了,所以难堪大用。因此每次逢大战李广都主动请缨,但汉武帝一直未让他做前锋,处处加以保护,直到最后一次的“莫北之战”才答应让他做前锋,但又暗示卫青把他换掉了,其实还是因为他的年龄。
因此我们可以说李广在盛年时候立功的机会少,老年时候又被汉武帝过重的保护起来,所以很难立大功被封侯。还有就是汉武帝的忽略,此时的汉武帝把心思都放在了培养卫青、霍去病及如何击败匈奴的问题上,所以很容易忽略一位老将军的感受,对于他是否被封侯更没有在意。
而在李广羞愤自杀后,李广的儿子李敢则被封为关内侯,还大胆任用他的孙子李陵,可见对李广一家还是很信赖的。因此”李广难封“大部分情况是时运不济造成的,并非是李广将军未得到重用。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6629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古代科举是什么样的,到底有多严苛呢
下一篇: 汉献帝为什么会被曹操挟持那么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