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什么是“射雕手”他们有多厉害

揭秘历史故事 2023-07-02 08:07:04

什么是“射雕手”他们有多厉害

射雕手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射雕英雄传》火遍大江南北,男主郭靖武功高强,侠义为怀,尤其是一手射雕神技,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人们都称郭靖为“射雕英雄”,其实,像郭靖这样的“射雕英雄”,蒙古还有许多,只不过,他们的名字都普通一些,叫着“射雕手”。今天我们来说一说“射雕手”这类特殊的射手。

何谓“射雕手”?“射雕手”是指北方少数民族中那些射箭技术极为高超,高超到可以射中天上的雕的箭手。不过蒙古的射雕手不是最早的,最早的是秦汉时期匈奴族的射雕手,那时候,匈奴横行于我国北方草原,匈奴士兵的厉害处,除了马术,就是箭术。《史记·匈奴列传》记载,匈奴首领冒顿拥有“控弦之士”三十万,冒顿特别重视将士们的箭术训练,他制成“鸣镝”,下令:“鸣镝所射而不悉射者,斩之。”要求所有射手无条件服从于他。在此基础之上,匈奴人千挑万选,在射手中选出人来培养成“射雕手”。

那么,射雕手为什么一定要射雕呢?

古语说得好:“空中飞鸟,唯雕难射。”草原上的大雕,要想射中它的身体有两大难点:

1、它的两翼粗壮结实,油油的发亮,伸展开来足有3米长,两翼对身体形成天然的保护,它一拍打,箭便飘飞、滑落;而箭射到两翼上是没有用的,那伤不了雕,必须直直的射入身体之中。

2、草原上的雕都飞得很高,一般在250至300米的高空上,寻常弓箭手,没有气力把箭射到这么高;好一点的弓箭手,射到了这么高,却又是“强弩之末,势不能穿缟素了。”唯一的办法,就是不断的练习自已的臂力。

最后,当射手的臂力足够大,准头也足够准的时候,就成为名符其实的“射雕手”了。由于射雕手远距离制敌的能力很强,他们常常充当“狙击手”,承担诸如暗杀、侦探、袭击等任务,令人防不胜防。

草原上有射雕手,中原有神箭手,谁更厉害?

中原汉族子弟中,也有射箭射得好的,但不叫射雕手,叫神箭手。比如春秋时期楚国的神箭手养由基,《战国策西周策》记载,养由基有“百步穿杨”的能力,并且一箭可以射穿7层铠甲。再比如与匈奴射雕手同时代的西汉神箭手李广,《史记》里讲述了他的故事。他在夜间看到风吹草动,以为是老虎,一箭射中,结果次日发现,射中的只是一块石头,而箭已没入石棱之中。能一箭射入石头之中,试问除了李广,谁还有如此神技?

那么,匈奴的射雕手与李广相比,谁更厉害呢?巧的是,他们还真的有过一次较量:

据《史记李广列传》载,有一次,匈奴兵南下侵入汉朝北部边境,沿路抢劫财物、马匹,最后到达上郡,也就是今天的陕西省绥德县。当时上郡守将是远近闻名的飞将军李广,李广将情况告知当时的皇帝汉景帝,请求派兵支援,汉景帝派兵支援后还不放心,派了一名宦官去李广的营地监督和帮助李广训练士兵。

那宦官喜欢到处游逛,有一次他带了几十名骑兵外出,纵马在广袤无限的大漠上驰骋,中途偶遇三个匈奴人,三个匈奴人没有骑马,是徒步的。那宦官欺它人少,又没有骑马,命令身边骑士纵马斩杀。三个匈奴人转身就跑,然而他们一边跑,一边回身射箭,箭无虚发,力道强劲。不一会儿,三十多名骑兵被射杀的只剩下一二个了,那宦官也中了箭,一路狂奔,回到李广的营地。

李广很认真的听完那宦官的讲述,作出判断:“这一定是匈奴的射雕手。”因为一般的箭手,是没有这样的远距离伤敌的能力的。李广取下自己的弓箭,就要上马追赶,他忽然又停下来——追击射雕手可不是开玩笑的,于是他调集了整整一百名骑兵,策马急追。

那三个匈奴人没有马,走得慢,李广很快就追上了,然而那三人又开始边跑边回身射箭了。李广早有准备,他命100骑分两队散开,每队50人,保持一箭之远的距离一左一右,将那三人纳入包围圈之内,不让他们逃走。然后,李广一个人弯弓搭箭,纵马奔驰,在运动中出箭,其中二人被射死,一人受伤被俘。《史记》记载如下:

“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三人亡马步行,行数十里。广令其骑张左右翼,而广身自射彼三人者,杀其二人,生得一人,果匈奴射雕者也。”

此次遭遇战,李广有两大优势,一是人数众多,二是自己这边都有马匹,三个匈奴手则没有马匹。这是一次力量完全不对等的“比试”,三个匈奴手虽败犹荣。不过,三个匈奴手二死一伤,都是李广射的箭,而匈奴射雕手未伤到李广及其部属,也显示出匈奴射雕手的个人实力还是不如李广。

然而,李广只有一个,匈奴射雕手则是一个群体,实在很难对付。这也就是北方匈奴族很难征服的一个原因。

那么,明明李广箭术远超匈奴人,为什么他要用一百人来对付匈奴“射雕手”三人呢?因为,匈奴“射雕手”除了精于进攻之外,逃跑功夫也是一流,很不好对付的,李广用一百人应对,就是想百分百的杀掉此三人,不让逃脱,为死去的骑兵兄弟们报得大仇。另外,在大漠里长驱追敌,很容易落入敌包围之中,人多一点,也好脱身。

结语:冷兵器时代,射雕手是非常凶狠的存在,令人防不胜防,只不过这样的勇士很难培养,不易形成规模。而且随着武器的进步,特别是射程更远的弩的出现,比如唐宋时期的三弓床弩的出现,使射雕手这样的“远程射手”作用降低,射雕手也便衰落…

李广射虎的故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译文:匈奴大举入侵上郡,天子派来一名宦官跟随李广学习军事,抗击匈奴。这位宦官带领几十名骑兵,纵马驰骋,遇到三个匈奴人,就与他们交战,三个匈奴人回身放箭,射伤了宦官,几乎杀光了他的那些骑兵。宦官逃回到李广那里,李广说:“这一定是匈奴的射雕能手。”

李广于是就带上一百名骑兵前去追赶那三个匈奴人。那三个人没有马,徒步前行。走了几十里,李广命令他的骑兵左右散开,两路包抄。他亲自去射杀那三个人,射死了两个,活捉了一个,果然是匈奴的射雕手。把他捆绑上马之后,远远望见几千名匈奴骑兵。

他们看到李广,以为是诱敌之骑兵,都很吃惊,跑上山去摆好了阵势。李广的百名骑兵也都大为惊恐,想回马飞奔逃跑。李广说:“我们离开大军几十里,照现在这样的情况,我们这一百名骑兵只要一跑,匈奴就要来追击射杀,我们会立刻被杀光的。

现在我们停留不走,匈奴一定以为我们是大军来诱敌的,必定不敢攻击我们。”李广向骑兵下令:“前进!”骑兵向前进发,到了离匈奴阵地还有大约二里的地方,停下来,下令说:“全体下马解下马鞍!”

骑兵们说:“敌人那么多,并且又离得近,如果有了紧急情况,怎么办?”李广说:“那些敌人原以为我们会逃跑,现在我们都解下马鞍表示不逃,这样就能使他们更坚定地相信我们是诱敌之兵。”

于是匈奴骑兵终于不敢来攻击。有一名骑白马的匈奴将领出阵来监护他的士兵,李广立即上马和十几名骑兵一起奔驰,射死了那骑白马的匈奴将领,之后又回到自己的骑兵队里,解下马鞍,让士兵们都放开马,随便躺卧。这时正值日暮黄昏,匈奴军队始终觉得奇怪,不敢进攻。

到了半夜,匈奴兵又以为汉朝有伏兵在附近,想趁夜偷袭他们,因而匈奴就领兵撤离了。第二天早晨,李广才回到他的大军营中,大军不知道李广的去向,所以无法随后接应。

出自:司马迁[汉代]《史记·李将军列传》。

原文:匈奴大入上郡,天子使中贵人从广勒习兵击匈奴。中贵人将骑数十纵,见匈奴三人,与战。三人还射,伤中贵人,杀其骑且尽。中贵人走广。广曰:“是必射雕者也。”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三人亡马步行,行数十里。

广令其骑张左右翼,而广身自射彼三人者,杀其二人,生得一人,果匈奴射雕者也。已缚之上马,望匈奴有数千骑,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广曰:“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

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必不敢击我。”广令诸骑曰:“前!”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令曰:“皆下马解鞍!”其骑曰:“虏多且近,即有急,柰何?”广曰:“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於是胡骑遂不敢击。

有白马将出护其兵,李广上马与十馀骑奔射杀胡白马将,而复还至其骑中,解鞍,令士皆纵马卧。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不敢击。夜半时,胡兵亦以为汉有伏军於旁欲夜取之,胡皆引兵而去。平旦,李广乃归其大军。大军不知广所之,故弗从。

扩展资料:

文章创作背景

在汉武帝征伐匈奴的过程中,曾经涌现出无数勇敢善战的英雄人物。司马迁不能不为他们立传,又不能为他们一一立传。卫青、霍去病是不能不写的,因为他们是三次大规模出征匈奴的统帅。此外,司马迁选择了李广。这缘于多种因素。

李广精于骑射,沉着机智,爱护士卒,具备良将的素质;李广守边数十年,匈奴入侵,战功卓著,威名远播,匈奴称之为“汉之飞将军”,引而避之,负有名将的声望;李广自言“自汉击匈奴而广未尝不在其中”,即经历了征伐匈奴的全过程,具有夙将的资历。

这一切,都是不可忽视的条件。但更重要的,恐怕是李广的不幸遭遇。李广一生经历了文、景、武三朝。文帝时就因为与匈奴力战有功,迁中郎。文帝务在与民休息,不愿轻动干戈,因此虽然称赞其才干,却又惋惜他“不遇时”。

景帝时,参加平吴楚七国之乱,屡建战功,但因曾受了梁王将军印,战功被取消了。武帝时,大规模出征匈奴,按理说,李广可以大有作为,但武帝重用外戚,别的将领威名再高也不被信。何况李广性格正直刚强,汉武帝和卫青都不喜欢他。

再加上李广为人忠厚,每次战胜,他都功归部下;每次战败,又主动承担罪责,论功行赏,自然显不着他。李广搏战一生,未得封候,是各种因素造成的。汉武帝说他“数奇”,不过是为自己不肯重用李广找借口而已。在整个征讨匈奴的战争中,封侯的人数毕竟很少。

《建元以来侯者年表》总共列出七十多个,在当时出动的数十万将士中不过占万分之一。绝大多数将士或者战死了,或者像李广一样得不到公正待遇。

对于封侯者,司马迁除了用表的形式加以记载以外,又选择卫青、霍去病作为代表人物立传;对于未获封侯者,司马迁认为更应该选好代表人物立传。李广由于他的不幸遭遇而成了司马迁看中的最佳人选。

他欣赏李广身上所具备的广大普通将士的优良品行,又同情李广所遭受的带有普遍性的不幸。为李广立传就是为广大普通将土立传,因为他确实很有代表性。

这是司马迁的匠心安排。卫、霍作为封侯者的代表,他们多少凭借外成而贵幸,利用广大将土的浴血奋战和流血牺牲,才换来了自己的荣耀。卫、霍本人的オ干,可能并无过人之处。司马迁甚至认为,他们只是配进入《佞幸传》(参阅《十七史商権》卷六)。

李广则不同,他从军数十年,与广大将士同生死,共命运,在无数次的艰苦奋战中与广大将士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起。因此司马迁为李广立传。

《李将军列传》是汉代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创作的一篇史传文,载于《史记》卷一百零九。这篇文章通过描写被誉为“飞将军”的汉朝名将李广的机智勇敢、廉洁宽厚,以及有功不得封爵,最后被迫自刎的不幸遭遇,塑造了一位悲剧英雄的形象。

文章叙事突出重点事件,善用对比手法,注重细节描写,是《史记》中的传记名篇。

李广射杀匈奴射雕手的故事概括

 匈奴大入上郡,天子使中贵人从广勒习兵击匈奴。中贵人将骑数十纵,见匈奴三人,与战。三人还射,伤中贵人,杀其骑且尽。中贵人走广。广曰:“是必射雕者也。”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三人亡马步行,行数十里。广令其骑张左右翼,而广身自射彼三人者,杀其二人,生得一人,果匈奴射雕者也。已缚之上马,望匈奴有数千骑,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广曰:“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必不敢击我。
  ”广令诸骑曰:“前!”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令曰:“皆下马解鞍!”其骑曰:“虏多且近,即有急,柰何?”广曰:“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于是胡骑遂不敢击。有白马将出护其兵,李广上马与十馀骑奔射杀胡白马将,而复还至其骑中,解鞍,令士皆纵马卧。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不敢击。夜半时,胡兵亦以为汉有伏军于旁欲夜取之,胡皆引兵而去。平旦,李广乃归其大军。大军不知广所之,故弗从。
  【注释】
  上郡:郡名
  中贵人:帝王所宠的近臣,此指太监
  勒习兵:练习军事
  射雕者:指匈奴军中的神射手
  从:带领
  亡:同“无”
  陈:同“阵”
  所:左右,大约
  护:巡视
  会:正值
  【翻译】
  匈奴大举入侵上郡,天子派来一名宦官跟随李广学习军事,抗击匈奴。这位宦官www.slkJ.orG带领几十名骑兵,纵马驰骋,遇到三个匈奴人,就与他们交战,三个匈奴人回身放箭,射伤了宦官,几乎杀光了他的那些骑兵。宦官逃回到李广那里,李广说:“这一定是匈奴的射雕能手。”李广于是就带上一百名骑兵前去追赶那三个匈奴人。那三个人没有马,徒步前行。走了几十里,李广命令他的骑兵左右散开,两路包抄。他亲自去射杀那三个人,射死了两个,活捉了一个,果然是匈奴的射雕手。把他捆绑上马之后,远远望见几千名匈奴骑兵。他们看到李广,以为是诱敌之骑兵,都很吃惊,跑上山去摆好了阵势。李广的百名骑兵也都大为惊恐,想回马飞奔逃跑。李广说:“我们离开大军几十里,照现在这样的情况,我们这一百名骑兵只要一跑,匈奴就要来追击射杀,我们会立刻被杀光的。现在我们停留不走,匈奴一定以为我们是大军来诱敌的,必定不敢攻击我们。”
  李广向骑兵下令:“前进!”骑兵向前进发,到了离匈奴阵地还有大约二里的地方,停下来,下令说:“全体下马解下马鞍!”骑兵们说:“敌

龙城飞将李广是什么样的一个将军

李广(?-前119),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人,西汉时期的名将。汉文帝十四年(前166)从军击匈奴因功为中郎。景帝时,先后任北部边域七郡太守。武帝即位,召为中央宫卫尉。元光六年(前129),任骁骑将军,领万余骑出雁门(今山西右玉南)击匈奴,因众寡悬殊负伤被俘。匈奴兵将其置卧于两马间,李广佯死,于途中趁隙跃起,奔马返回。后任右北平郡(治平刚县,今内蒙古宁城西南)太守。匈奴畏服,称之为飞将军,数年不敢来犯。
那么,李广到底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呢?

一、善打硬仗,以战促和

七王之乱时,李广随太尉周亚夫平叛,攻击吴楚叛军,因夺取叛军帅旗,由此在昌邑城下立功显名。
李广任上谷、上郡、北地、雁门、代郡、云中、右北平等地太守,与匈奴作战中,以善打硬仗而闻名,被称为“飞将军”。其中比较著名的有:
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匈奴又一次兴兵南下,前锋直指上谷(今河北省怀来县)。汉军四路出击。车骑将军卫青直出上谷,骑将军公孙敖从代郡(治代县,今山西大同、河北蔚县一带)出兵,轻车将军公孙贺从云中(今内蒙古托克托东北)出兵,李广任骁骑将军,率军出雁门关,四路将领各率一万骑兵。卫青首次出征,直捣龙城(匈奴祭扫天地祖先的地方),斩首700人。李广终因寡不敌众而受伤被俘。匈奴单于久仰李广威名,命令手下:“得李广必生致之”(《史记·李将军列传》)匈奴骑兵便把当时受伤得病的李广放在两匹马中间,让他躺在用绳子结成的网袋里。走了十多里路,李广装死,斜眼瞧见他旁边有个匈奴少年骑着一匹好马,李广突然一跃,跳上匈奴少年的战马,把少年推下马,摘下他的弓箭,策马扬鞭向南奔驰,匈奴骑兵数百人紧紧追赶。李广边跑边射杀追兵,终于逃脱,收集余部回到了京师。汉朝廷把李广交给法官,法官判李广部队死伤人马众多,自己又被匈奴活捉,应当斩首,后用钱赎罪,成为平民。李广展现出的惊人骑射技术给匈奴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正是匈奴称其为“汉之飞将军”的由来。
公元前121年,李广以郎中令身份率四千骑兵从右北平出塞,与博望侯张骞的部队一起出征匈奴。李广部队前进了数百里,突然被匈奴左贤王带领的四万名骑兵包围。李广的士兵们都非常害怕,李广就派自己的儿子李敢先入敌阵探察敌情。李敢率几十名骑兵,冲人敌阵,直贯匈奴的重围,抄出敌人的两翼而回。回来后向李广报告说:“匈奴兵很容易对付。”李广的军士听了才安定下来。李广布成圆形阵势面向四外抗敌。匈奴猛攻汉军,箭如雨下,汉兵死伤过半,箭也快射光了。李广就命令士兵把弓拉满,不要发射,他手持强弩“大黄”射杀匈奴裨(副)将多人,匈奴兵将大为惊恐,渐渐散开。这时天色已晚,汉官兵都吓得面无人色,但李广却意气自如,更加致力于整饬军队。军中官兵从此都非常佩服李广的勇气。第二天,他又和敌兵奋战,这时博望侯张骞的救兵才赶到,解了匈奴之围。李广的军队几乎全军覆没,李广功过相抵,没有得到赏赐。
李广作战,射杀敌人时,要求自己及部下箭无虚发,所以非在数十步之内不射,常常是箭一离弦,敌人应声而亡。也由此多次被敌人围追,射猛兽时也由于距离太近而几次受伤(“其将兵数困辱,其射猛兽亦为所伤云”《史记·李将军列传》)
正是由于这种拼命三郎式的打法,让胡人闻风丧胆。“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史记·李将军列传》)
中原农耕民族一直以来受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掠,一直没有什么好办法对付,修长城、和亲、纳贡、战争,收效不大。为什么?因为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水草丰盛,一般他们也不愿意打仗。但水草丰盛与否,由不了他们。缺水少草或他们认为可能缺水少草时,便南下中原,抢人抢财。
李广的不要命打法,让胡人觉得得不偿失,“偷鸡不成反蚀了老命”,打得胡人怕了,以实际行动实践了兵法上的“攻心为上,攻城为下”目标。所以,李广任右北平太守后,匈奴畏惧,避之,数年不敢入侵右北平,保境安民,老百姓则安居乐业,休养生息。
只可惜,历史上像李广这样的人物太少了。

二、足智多谋,临危不惧

匈奴入侵上郡(郡治肤施,今陕西榆林东南鱼河堡),景帝派一个宠信宦官同李广一起统率和训练军队抗击匈奴。一次宦官带几十个骑兵出猎,路遇三名匈奴人骑士,与其交战,结果,匈奴人射杀了所有随从卫士,还射伤宦官,宦官慌忙逃回报告给李广。李广认定三人是匈奴的射雕手,于是亲率百名骑兵追赶三名匈奴射雕手。
匈奴射雕手因无马(亡马)而步行,几十里后被追上,李广命令骑兵张开左右两翼,自己亲自射杀二名匈奴射雕手,生擒一名。刚把俘虏缚上马往回走,匈奴数千骑兵赶来,见到李广的军队,以为是汉军诱敌的疑兵,都大吃一惊,立刻上山摆开阵势。李广的一百名骑兵,也十分害怕,都想掉转马头往回奔。李广说:“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必不敢击我。”(《史记·李将军列传》)李广命令所有的骑兵说前进,一直走到离匈奴阵地不到二里多路的地方才停了下来。李广又下令道:“皆下马解鞍!”(《史记·李将军列传》)他手下的骑兵说:“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史记·李将军列传》)李广说:“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史记·李将军列传》)匈奴骑兵果真不敢冒攻。这时一名骑白马的匈奴将领出阵来监护他的士兵。李广骑上马,带十几个骑兵,射杀白马将,然后重回到他的队里,卸下了马鞍。他命士兵都放开马匹,睡卧地上。这时天色已晚,匈奴兵始终觉得他们可疑,不敢前来攻击。半夜时分,匈奴以为汉军在附近有伏兵,想乘夜袭击他们,便引兵而去。第二天一早,李广回到了部队。
类似的还有公元前121年从右北平出塞的那次作战,自己四千骑兵被匈奴四万铁骑包围,士兵们非常害怕,李广派儿子李敢闯入敌阵,抄出敌两冀而还,士兵遂安心。最后和敌军拼以死战,援军到后,方解围。

三、爱兵若子,实行士兵自我管理。

李广为将廉洁,常把自己的赏赐分给部下,与士兵同吃同饮,没有一点主帅的架子。他做了四十多年俸禄二千石的官,家里没有多少多余的财物,始终不谈购置家产的事,深得官兵爱戴。李广爱兵若子,凡事身先士卒。行军遇到缺水断食之时,见水,见食,士兵不全喝到水,他不近水边;士兵不全吃遍,他不尝饭食。对士兵宽缓不苛,这就使得士兵甘愿为他出死力。
另外,李广除了行军打仗,平时也没什么爱好。李广身材高大,臂长如猿,有善射天赋,他的子孙向他人学射箭,但都不及李广。李广不善言辞,闲暇时与人亦以射箭为乐,一生都以射箭为消遣。
再者,李广对军队实行士兵自我管理。与他同时期的程不识也是名将,《史记》这样比较两人:
程不识故与李广俱以边太守将军屯。及出击胡,而广行无部伍行陈,就善水草屯,舍止,人人自便,不击刀斗以自卫,莫府省约文书籍事,然亦远斥候,未尝遇害。程不识正部曲行伍营陈,击刀斗,士吏治军簿至明,军不得休息,然亦未尝遇害。不识曰:“李广军极简易,然虏卒犯之,无以禁也;而其士卒亦佚乐,咸乐为之死。我军虽烦扰,然虏亦不得犯我。”是时汉边郡李广、程不识皆为名将,然匈奴畏李广之略,士卒亦多乐从李广而苦程不识。——《史记·李将军列传》
李广与程不识都以边郡太守的身份统领军队,都是当时的名将,却有着截然不同的带兵方法。李广的部队靠近水草扎营,人人自便,晚上不打更巡逻自卫;程不识则以严格治军而闻名,他注重部队的编制,队列和阵式。晚上敲刁斗巡逻,军中事务繁琐。但是士兵却苦于程不识之严,加上李广爱兵若子,士兵们都喜欢跟随李广作战。
自我管理可是现代管理学上的重要研究课题,自我管理是管理的最高境界。

四、李广之死
元狩四年(前119年),大将军卫青与骠骑将军霍去病深入漠北打击匈奴。李广多次请求随军出征,武帝认为他年老未被启用。后来武帝终于任命其为前将军,随卫青出征。出塞后,卫青得知单于的驻扎地,卫青决定自率部队正面袭击单于,而命前将军李广与右将军赵食其从东路夹击。东路道迂回且远,水草极少,不利于行军。李广希望做为先锋正面对抗单于,说:“臣部为前将军,今大将军乃徙令臣出东道,且臣结发而与匈奴战,今乃一得当单于,臣愿居前,先死单于。”(《史记·李将军列传》)
可是武帝认为李广年老又命数不好,出征时总是遇到各种状况,暗地里嘱咐卫青不要让李广与单于正面对阵。李广坚决拒绝调动。卫青不接受他的请求,命令长史下道文书,让李广赶快到所在部队去,照文书说的办。李广没有办法,也没有向卫青告辞,内心极其恼怒地回到营中,领兵与右将军会合,从东路出发。部队因无向导或者向导死亡(军亡导),迷失了道路,落在大将军后面,耽误了约定的军期。
漠北之战,卫青大捷后回师南下。到达漠南之后,卫青与李广、赵食其会合。会合后,卫青派长史拿了干粮酒食送给李广,顺便问起李广等迷路的情况。李广没有回答,卫青便“使长史急责广之莫府对簿”,就是让长史赶快叫李广到幕府对质。李广说:“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吾今自上簿。”(《史记·李将军列传》)
李广回到军部,对他的部下说:“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今幸从大将军出接单于兵,而大将军又徙广部行回远,而又迷失道,岂非天哉!且广年六十余矣,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 (《史记·李将军列传》)言毕引拔刀自刎。李广部下军士大夫皆哭。百姓闻之,无论认识与不认识他的,无论老少长幼,皆为之流泪。

五、假若李广生在当世,若何?
李广生在当世,治理一方,百姓定能安居乐业。
但是,可能一如汉帝国的李广,当代李广定也不能封侯。
第一,李广廉洁,不善搞公关,没什么爱好,在官场很难混得好。“广讷口少言,与人居则画地为军陈,射阔狭以饮。专以射为戏,竟死。” 《史记·李将军列传》 现在的官场,不光自己要能干,还要会搞关系,说白了就是“利益共享”,这些李广都不会。
第二,李广不会搞形象工程,面子工程,GDP(老百姓称为“鸡的屁”)增长率不会保持高增长。李广的几个硬仗打得胡人怕了,胡人都不敢和他打仗,也不进犯他的防区,论战功,没斩多少首级,自然没什么战功。而且,这人也“死脑筋”,不会抓几个流民或犯人斩首后报战功(这些事历史上还干得少吗?),也不会今天建一栋楼,明天推倒重建。只会一门心思地保境安民,尽量少战。这样,没有面子工程,GDP也不会高增长,没有政绩呀,你怎么封侯?
前些天,有几个大员还在争论是“又好又快”,还是“还是要快”,回头看看李广,我不禁替李将军扼腕长叹。

六、后世对李广的评价

后世对李广的评价,多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
第一,李广出身名门,比较自负。
当时匈奴进犯上郡,典属国公孙昆邪曾这样向景帝推荐李广的“李广材气,天下亡双,自负其能”。
第二,李广心胸比较狭窄。
例子就是李广成为平民时,曾有一次在夜间带着一个随从骑马外出,跟别人在乡间饮酒。归来时路过霸陵亭,霸陵夜间宵禁,霸陵亭尉喝醉了酒上前大声呵斥李广不让通行。李广的随骑说:“这是前任的李将军。”亭尉说:“就是现任将军尚且不能夜间通过,何况是前任将军!”于是就扣留了李广等人,留宿霸陵亭下。过了不久,匈奴攻入辽西,击败了屯兵渔阳的韩安国。于是皇帝召李广,封他为右北平太守。李广随即请求武帝,准许派遣霸陵亭尉一同前去。到了军中李广就把亭尉杀了。
第三,李广治军不严。
(程)不识曰:“李广军极简易,然虏卒犯之,无以禁也;而其士卒亦佚乐,咸乐为之死。我军虽烦扰,然虏亦不得犯我。”(《史记·李将军列传》)
第四,李广言而无信。
李广在镇守陇西时,有羌人造反。他使用诈术,诱使羌兵八百多人投降,当日却全部加以坑杀。这也是李广平生最大恨事。

作《史记》的太史公司马迁是这样评价李广的:
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史记·李将军列传》

人无完人,不能对李广求全责备。窃以为李广善打硬仗,震摄胡人,让胡人数岁不敢南侵右北平;足智多谋,临危不惧,爱护士兵,让士兵自我管理,这就是最好的李广,也是老百姓心目中的想要的——李广!

求遇难奇突围的历史人物的故事,最好有可描述性。

刘邦的白登之围;(略)
李广的故事:
匈奴入侵上郡(郡治肤施,今陕西榆林东南鱼河堡),景帝派一个宠信宦官同李广一起统率和训练军队抗击匈奴。一次宦官带几十个骑兵出猎,路遇三名匈奴人骑士,与其交战,结果,匈奴人射杀了所有随从卫士,还射伤宦官,宦官慌忙逃回报告给李广。李广认定三人是匈奴的射雕手,于是亲率百名骑兵追赶三名匈奴射雕手。

  匈奴射雕手因无马而步行,几十里后被追上,李广命令骑兵张开左右两翼,自己亲自射杀二名匈奴射雕手,生擒一名。刚把俘虏缚上马往回走,匈奴数千骑兵赶来,见到李广的军队,以为是汉军诱敌的疑兵,都大吃一惊,立刻上山摆开阵势。李广的一百名骑兵,也十分害怕,都想掉转马头往回奔。李广说:“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必

李广射石图[2]不敢击我。”(《史记·李将军列传》)李广命令所有的骑兵说前进,一直走到离匈奴阵地不到二里多路的地方才停了下来。李广又下令道:“皆下马解鞍!”(《史记·李将军列传》)他手下的骑兵说:“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史记·李将军列传》)李广说:“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史记·李将军列传》)匈奴骑兵果真不敢冒攻。这时一名骑白马的匈奴将领出阵来监护他的士兵。李广骑上马,带十几个骑兵,射杀白马将,然后重回到他的队里,卸下了马鞍。他命士兵都放开马匹,睡卧地上。这时天色已晚,匈奴兵始终觉得他们可疑,不敢前来攻击。半夜时分,匈奴以为汉军在附近有伏兵,想乘夜袭击他们,便引兵而去。第二天一早,李广回到了部队。李广等人全身而退体现了其临危不乱且有急智的良好品质,但“大军不知广所之,故弗从。”身为主将冒然追击而不通知大军,此不可取。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6624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