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魏国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魏国是战国时期第一个超级大国,而将魏国推向超级大国地位的就是他的首任君主——魏文侯。
魏文侯时期,晋国卿大夫只剩下韩赵魏三家,赵氏陷入内乱后实力衰弱,魏氏成为三卿之手,统帅三晋。在魏文侯的治下魏氏成了魏国,并东制齐楚,西挫秦国,内修政治,外和赵韩,魏国迅速强大起来。
魏文侯治国的方略有很多,最为主要的一个就是识人用人,在战国初期,压根没有哪个君主比他更能招募人才,他的大臣里面多得是大名鼎鼎的人物,如吴起、李悝、乐羊、西门豹等等,尤其是李悝,完成了战国时期第一次变法,虽不如后来商鞅变法彻底,却给其提供了蓝本,魏国也是在此基础上强大起来的。
魏文侯之后,其子魏武侯基本上沿用了他的政策,虽然魏武侯没有那么高的招贤能力,还逼走了吴起,但魏国国势的确仍然在上升,到魏惠王时期达到顶峰,而后衰落。
魏武侯丢弃了“三晋一体”的政策,有事没事就去打一下韩赵,他临终前又没有处理后继承人问题,导致去世后两个儿子争位,韩赵趁机介入,差点攻下魏国都城。
魏惠王最终获得了夺位之战的胜利,并逼退韩赵,三晋联盟也从此破裂,强大的魏国,需要面临领土上的天然弊端。
三晋都是原来晋国的卿大夫,历经数百年发展才三家分晋,他们的封地不是一次分封所得,而是一代一代的分封累积所得和自己抢的,这就使得三晋各自的领土不是铁板一块,而是几乎被分割的。
魏国的领土就类似一个哑铃,东西两边都有大量的领土,西边以安邑为中心,东边以大梁为中心,中间只有一小段魏国领土连通,这段魏土北边是韩赵核心地带,南边是韩国核心地带,魏文侯曾想跟赵国换地,但赵国不愿,所以魏国的东西两部联系非常之弱。
魏文侯和魏武侯时期,魏国的都城都在安邑,在今天的山西南部,这里往西过了黄河就是秦国的河西之地,魏文侯夺取河西之地后,从安邑出发可以稳固统治河西。
都城在西部,魏国的重心自然也是在西部,在迁都大梁以前,魏国统治重心一直是西部,西部也较为发达,不过东部也不差,魏国不想放弃这块肥肉。
在魏文侯时期,齐国国内闹着田氏代齐,楚国还在春秋末期被吴国灭掉后的恢复期,魏文侯借着三晋联盟的便利,从齐楚两国夺取土地,把东部做大做强。
魏武侯时期,秦惠公意图夺回河西之地,结果在阴晋之战中被吴起率领的魏武卒大败,秦国被迫退守渭水平原,并龟缩于此。
秦国的惨败让魏武侯认为其不再是主要威胁,继而将目光转向东部,以此时魏国的实力,继续东进抵达汜上地区,宋、鲁等国必定臣服,魏国将成为霸主。
魏惠王沿用了父亲的政策,往东进逼,不过魏国的称霸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在齐威王继位后,齐国也迅速发展,重新成为大国;楚国也度过了恢复期,对重返中原跃跃欲试。
为了更好地参与东部争霸,魏国迁都大梁,同时威逼韩赵换地,更好地联系东西。
至此,魏国已经跟所有邻居交恶,这个处在天下正中的国家将要面临多线作战的困境,并因此而衰落。
一般来说,在位久的君主都会犯浑,有些犯得很的,如梁武帝,甚至导致亡国,魏惠王也没逃出这个惯例,他在位四十年,小部分时候糊涂,一糊涂就会坏事。
到魏惠王后期,商鞅变法已经在秦国展开,但魏惠王没有注意到这个正在崛起的强敌,依旧在东方与齐国争霸。
争霸以魏国的失败告终,不过魏国国力强劲,尽管桂陵之战败于齐国,却仍攻下了赵国邯郸,逼迫赵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合约。旧都安邑被秦国偷袭占领,没两年魏国击溃齐国主力,秦国主动交还安邑服软。
接下来的逢泽会盟,赵国、秦国和泗上十二诸侯等都参与了会盟,魏惠王霸业巩固。
辉煌只是暂时的,魏国在与齐国的争霸中消耗了太多力量,一旦争霸失败,这些臣服于强权的诸侯盟友顷刻间就会离魏国而去,还不介意咬上几口。
魏惠王并没有醒悟,挥兵进攻没有参加会盟的韩国,韩国向齐国求救,就有了马陵之战。
随着马陵之战魏国战败,魏国的强国威慑瞬间破除,齐国顺势西进,楚国趁火打劫向北攻魏,秦国也在西边重创魏国,商鞅用计夺取河西,一系列的打击之下,魏国就衰落了。
魏国的衰落,很大程度上要归结于战略的事物,魏武侯和魏惠王还没意识到战国时期跟春秋时期的不同,他们还做着春秋时期霸主的梦,以为秦国、鲁国等诸侯臣服就好,最后却陷入东西两线作战,如果魏国的重点一直放在西部,秦国很可能连变法的机会都没有。
应该。这是统一中国顺应历史潮流,人心所向,
蜀国丞相诸葛亮为何六出岐山都失败而回
作者:朱骥
我个人是这么认为。诸葛亮是名伟大的政治家和战略家。但却是个不合格的军事家与领袖。而更可惜的是作为伟大的政治家和战略家的诸葛亮担负起了军事家与领袖的角色。
作为蜀国丞相,诸葛亮的隆中对已经证明诸葛亮是有战略眼光的,做丞相是优秀的。但是,可惜的是诸葛亮自从刘备去世后,已经担负起江山社稷的重任。用诸葛亮自己的话说叫克复中原,光复汉室。实际上就是代理皇帝。但诸葛亮真的能做一名英明的皇帝吗?我说不能!为什么?
诸葛亮自己做的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个词在大家看来是个褒义词。我却不以为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丞相的本职工作,但绝不是皇帝的工作。皇帝的工作是什么?是唯才是举,用人为贤。皇帝不是要面面俱到,而是要抓大放小。皇帝只要制定大政方针,其余的事的执行交给臣下。诸葛亮呢,是事无巨细,大包大揽、明察秋毫。这样做只能累着自己。并且于国不利。由于诸葛亮事无巨细,大包大揽、明察秋毫使得他的臣下失去了主观能动性。他的臣下久而久之就养成了依赖心理。什么事都是丞相说了算。我们看每回出征,无论关羽、张飞、赵云都是带着诸葛亮的密计一切依计行事。可是战争形势瞬息万变。一切照既定方针办往往会将军队带入死胡同。所以,自古有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之说。由于诸葛亮的事无巨细,大包大揽、明察秋毫使得他的将士无法充分发挥个人才智。更关键的是诸葛亮不能唯才是举,用人唯贤。蜀国即使有贤才良将对诸葛亮也是高山仰止,而不敢各抒己见。即使有好的建议也不敢提。提意见之前瞻前顾后,总是想。我提的意见对吗?诸葛亮都没这么说,我这么说,人家岂不是要质疑:你算老几,难道你比诸葛亮还高明?还能神机妙算?这一自问也就不敢提任何建议或意见了。所以,诸葛亮总是缺乏人才。不是诸葛亮不能识人善用,而是,没人敢毛遂自荐。所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魏国曹操就能做到唯才是举。
再说军事上。诸葛亮打仗总是老一套。几乎每一步棋都是司马懿熟门熟路的。司马懿是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诸葛亮是固步自封,步步为营。打仗靠什么?靠出奇制胜。步步为营防御有余进攻不足。另外,诸葛亮的料事如神完全是依靠自己缜密的思维与分析得出的结论。诸葛亮忽略了,战争的一个重要原则: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诸葛亮是知己的,但不知彼。诸葛亮只是针对他对司马懿的熟悉,才能一次次取得一时的胜利。诸葛亮几乎始终都没有建立针对魏国的谍报网。这就使得诸葛亮必须完全依靠自己的推论来作战,这叫运筹帷幄之中,却不能决胜千里之外。
我们不妨做个比较:刘邦是个无赖加流氓。为什么他能统一天下。刘邦也是出汉中蜀地统一中国的。刘邦可以说毫无谋略。遇到大事总是说:为之奈何。(怎么办啊?)可他能唯才是举,任人唯贤,察纳雅言。他用萧何负责全局供给后勤,用张良出谋划策,用韩信统领兵马。使得人才各尽所能英雄有用武之地。所以将士用命,天下归一。而诸葛亮则是以一人之力苦撑举国江山社稷。试问一人之力何以横扫六合,四海毕一。
《庄子·说剑》记载:当年赵文王喜好剑术,击剑的人蜂拥而至门下食客三千余人,在赵文王面前日夜相互比试剑术,死伤的剑客每年都有百余人,而赵文王喜好击剑从来就不曾得到满足。像这样过了三年,国力日益衰退,各国诸侯都在谋算怎样攻打赵国。太子悝十分担忧,征求左右近侍说:“谁能够说服赵王停止比试剑术,赠予他千金。”左右近侍说:“只有庄子能够担当此任。”
太子于是派人携带千金厚礼赠送给庄子。庄子不接受,跟随使者一道,前往会见太子说:“太子有什么见教,赐给我千金的厚礼?”太子说:“听说先生通达贤明,谨此奉上千金用以犒赏从者。先生不愿接受,我还有什么可说的!”庄子说:“听说太子想要用我,意欲断绝赵王对剑术的爱好。假如我对上游说赵王却违拗了赵王的心意,对下也未能符合太子的意愿。那也就一定会遭受刑戮而死去,我还哪里用得着这些赠礼呢?假如我对上能说服赵王,对下能合于太子的心愿,在赵国这片天地上我希望得到什么难道还得不到!”太子说:“是这样。父王的心目中,只有击剑的人。”庄子说:“好的,我也善于运用剑术。”太子说:“不过父王所见到的击剑人,全都头发蓬乱、髻毛突出、帽子低垂,帽缨粗实,衣服紧身,瞪大眼睛而且气喘语塞,大王竟喜欢见到这样打扮的人。如今先生一定是穿儒服去会见赵王,事情一定会弄糟。”庄子说:“请让我准备剑士的服装。”三天以后剑士的服装裁制完毕,于是面见太子。太子就跟庄子一道拜见赵王,赵王解下利剑等待着庄子
庄子不急不忙地进入殿内,见到赵王也不行跪拜之礼。赵王说:“你想用什么话来开导我,而且让太子先作引荐。”庄子说:“我听说大王喜好剑术,特地用剑术来参见大王。”赵王说:“你的剑术怎样能遏阻剑手、战胜对方呢?”庄子说:“我的剑术,十步之内可杀一人,行走千里也不会受人阻留。”赵王听了大喜,说:“天下没有谁是你的对手了!”
庄子说:“击剑的要领是,有意把弱点显露给对方,再用有机可乘之处引诱对方,后于对手发起攻击,同时要抢先击中对手。希望有机会能试试我的剑法。”赵王说:“先生暂回馆舍休息等待通知,我将安排好击剑比武的盛会再请先生出面比武。”赵王于是用七天时间让剑士们比武较量,死伤六十多人,从中挑选出五六人,让他们拿着剑在殿堂下等候,这才召见庄子。赵王说:“今天可让剑士们跟先生比试剑术了。”庄子说:“我已经盼望很久了。”赵王说:“先生所习惯使用的宝剑,长短怎么样?”庄子说:“我的剑术长短都适应。不过我有三种剑,任凭大王选用,请让我先作些说明然后再行比试。”
赵王说:“愿意听听你介绍三种剑。”庄子说:“有天子之剑,有诸侯之剑,有百姓之剑。”赵王说:“天子之剑怎么样?”庄子说:“天子之剑,拿燕溪的石城山做剑尖,拿齐国的泰山做剑刃,拿晋国和卫国做剑脊,拿周王畿和宋国做剑环,拿韩国和魏国做剑柄;用中原以外的四境来包扎,用四季来围裹,用渤海来缠绕,用恒山来做系带;靠五行来统驭,靠刑律和德教来论断;遵循阴阳的变化而进退,遵循春秋的时令而持延,遵循秋冬的到来而运行。这种剑,向前直刺一无阻挡,高高举起无物在上,按剑向下所向披靡,挥动起来旁若无物,向上割裂浮云,向下斩断地纪。这种剑一旦使用,可以匡正诸侯,使天下人全都归服。这就是天子之剑。”赵文王听了茫然若有所失,说:“诸侯之剑怎么样?”庄子说:“诸侯之剑,拿智勇之士做剑尖,拿清廉之士做剑刃,拿贤良之士做剑脊,拿忠诚圣明之士做剑环,拿豪杰之士做剑柄。这种剑,向前直刺也一无阻挡,高高举起也无物在上,按剑向下也所向披靡,挥动起来也旁若无物;对上效法于天而顺应日月星辰,对下取法于地而顺应四时序列,居中则顺和民意而安定四方。这种剑一旦使用,就好像雷霆震撼四境之内,没有不归服而听从国君号令的。这就是诸侯之剑。”赵王说:“百姓之剑又怎么样呢?”庄子说:“百姓之剑,全都头发蓬乱、髻毛突出、帽子低垂,帽缨粗实,衣服紧身,瞪大眼睛而且气喘语塞。相互在人前争斗刺杀,上能斩断脖颈,下能剖裂肝肺,这就是百姓之剑,跟斗鸡没有什么不同,一旦命尽气绝,对于国事就什么用处也没有。如今大王拥有夺取天下的地位却喜好百姓之剑,我私下认为大王应当鄙薄这种做法。”
赵文王于是牵着庄子来到殿上。厨师献上食物,赵王绕着坐席惭愧地绕了三圈。庄子说:“大王安坐下来定定心气,有关剑术之事我已启奏完毕。”于是赵文王三月不出宫门,剑士们都在自己的住处自刎而死。
刘邦用天子剑自然一统天下。而诸葛亮用百姓之剑,纵然武功盖世,天下无敌,也只能遗恨终身!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6573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古代的地方官是怎么去京城开会的
下一篇: 为什么齐国要联合其它六国抗秦